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一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是从因地讲上去,经首是最明显的。这个是我们提供给各位看的一个基础。

  

下面再看第二句,这讲一句要讲到完,真的是很不容易,不过我们点到为止。因为他略,我当然要比他更略一点,但是每个重点我都跟你提,你要记得那个重点应该也够了。

  

于诸三昧,具足清净”,“三昧”我们这里没谈到,在《入法界品》里有提到,有一百个三昧。我们因为本会也是经首,这个“于诸三昧”我跟各位谈——刚才那个地方,你在技术面里会经过置心一处,然后会有五觉支,五觉支就是心一境性、寻、伺、喜、乐五个,这五个叫五觉支,这叫初禅特相。触功德以后五觉支,(看开悟之路图)这个地方就进入初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个叫四禅,加四空定,叫四禅八定,再加一个灭尽定,一共九个,这个都要一步一步爬上去,这个叫九次第定,九个次第定。这要念好,不会念会变成九次的第定,它是九个次第定。你从这个地方一直上去,然后再下来,次第就这样走,像爬楼梯一样,九个次第定,叫九次第定。

  

那么这个禅定的功夫再更进一步的时候,叫超越三昧。也就是我要入定,只要来到这初禅,啵!就到这里了,四空定,那么我要出来的时候,也是从这个地方,啵,跳下来,有没有?或者再从这里呢,初禅,啵!跳出去,出定。他的入定跟出定不一定要从基础上一个个爬上去一个个爬下来。所以到了超越三昧要入定要出定就比较快了,那么在次第定里,你要入定要出定都很慢。这是超越三昧,再进一步就叫狮子奋迅三昧。师子奋迅三昧就是我这个地方只要一打坐,噗,就可以到灭尽定,噗,灭尽定就出来了,什么障碍都可以免掉。他不一定这当中要用跳跃的方法,他连跳跃都不用,直接就进去直接就出来,我要到哪个定我就进哪个定。我要到色界天去,听说三禅天是最舒服的地方,三禅天,噗,你就直接到那边去,吃饱饭再回来,那里最好吃了。这个叫做师子奋迅,它可以降服一切的次第;超越三昧是超越了,他还没有降服,这是一个差别。另外一个叫狮子频申三昧,这个三昧跟师子奋迅三昧不一样,跟超越三昧也不一样,主要的三昧是这三个,修行人的三昧主要是这三个次第。狮子频申三昧,这二十个菩萨以上的才有,其它的法身大士看得到,但不见得有。所以狮子频申三昧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们一般来讲,唯佛与佛始能知之。狮子频申三昧的状况就是:他不在定中,却恒在定中。

  

从师子奋迅三昧以后的这种大定,我们叫大定,他是在生活中入定的。他煮饭也能入定,煮饭入定不是说我煮一煮头就栽进锅里,不是那个入定。就是他在生活中其实是在定中,他的定是在动中的定。一般很多人讲他在动中的定,那个都是吹牛定,吹牛。真正的动中定是狮子频申三昧,他在生活中也在定中,所有——他即使睡觉也在定中,在运动也在定中,懂吗?这个才叫狮子频申三昧,它能够出无量的眷属三昧。佛是因为在这种状况中,所以你放心,佛即使化身来到这个世间,你在法界里头的业力跟他的愿力相应的时候,他的法身一样跟你相应,他这里的生活不受影响,这个不是你大脑所能想象的。那这个狮子频申三昧里头,它有好多好多的眷属三昧,经文里列了一百个三昧。这个地方所讲的“于诸三昧”,是指这一百个三昧,知道吗?这一百个三昧,当然经文是讲一百个,实际上不止,无量无边。

  

具足清净”,这个具足清净,我们大概是想,这个三昧起作用的时候,大概像那水晶一样透明,里面没有气泡,没有杂质,是指这个。你的“清净”概念大概是这样,他这个“具足清净”的意思不止这种东西。他讲这一百个三昧,当然按照经文讲一百个三昧,是指狮子频申三昧的这个为主的三昧里所有的三昧都能起作用。那么跟我们相应的那个三昧力的作用,是指这一百个三昧。

  

譬如,我举个例子,你造了业,前辈子不知道怎么造了业,人家要学佛你想办法使人家退心,或者转变,那就造了障道的业。像我那同学要出家,我就拼命把他抓回家,结果换我出家,出家就有问题了,这里面就出问题了,因为你障人家道嘛,他到现在还找不到善女人可以结婚,叫他出家又不愿意出家了,他本来是比我早要出家,搞到最后我出家了他还没有出家。那你就障了道,障了道你本身里头也会有困难。

  

好,那么当你把生命,我不是说我,是说你,你的业力寄在缘起法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来啦,当你障人家的道,你现在又要精进修道的时候,那你问题就来了,你会跨不过去,因为你有障道的因缘,你色身在这里修道你一定跨不过去,那个障碍在那里。尤其当那个业障现前的时候,那就来了,那释迦牟尼佛典型的故事就来了:“是法因缘生,是法因缘灭”,下面两句没了,他为了这两句呢,怎么办呢,有没有人要教我?我愿布施我的头、我的手、我的脚给他。罗刹来,你讲的算吗?算,自己拿一条金华火腿,对不对?给你做金华火腿,那个罗刹抱着腿就跑。他也不知道,然后他说,我真的业障大,赶快拜。结果在拜忏在哭的时候又一个夜叉来了,你要干嘛?那一句我有,你说什么,手、胳臂拿下来了,这个又拿去做火腿了,又跑掉了。他就在那个时候昏迷,业障啊,对不对?你要求道两句话都得不到。空中有声报曰:“是法因缘生,是法因缘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哇,他得了,你是谁?他说我是东方去此三十二亿恒河沙国土外,叫什么佛我忘了,你为什么要告诉我?因为你要求这个法,我就给你这个法。那为什么?因为他业力在法界,跟这个佛的愿力相应。所以这个叫空中,因为在那个空性中,法界的空性中跟你相应。我们当然“虚空中有声曰”。你怎么都没有,怎么都是他,因为他写空中,你就只好是天空中的声音,不是,那是法界里空性,那个法界里他相应的显相在这边娑婆的世间。人是这样讲,其实那个是法界的因缘,不是你这边的因缘。你这边算什么,知道吗?这公案你根本就看不懂,你不修行你怎么看得懂。这一种变化就是一种三昧。

  

初学求道的状况,定位是以求法为第一要务,其它不重要,要头要手要腿通通可以给,那不重要,你管他拿去当火腿,跟你没关系,你给了就不是你的,对不对?你说被骗怎么办?被骗就被骗了,因为前辈子你骗人家你不讲,对不对?你只在意你这辈子被骗,你前辈子不骗人家,你这辈子不会被骗的,你要记得这一点。当年杜顺,杜顺知道吗?我们老祖师,华严初祖杜顺和尚,他有天进长安城,碰到小沙弥在那边玩,他跟他讲不要造业,他说怎么造,他说我就是不造业,不信我的鞋子你挂在城墙,三个月后回来,鞋子还在那里。小沙弥就问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生生世世以来不犯盗戒,因为我不犯,我既不犯我的东西人家就不会拿走,他再拿回来穿。我们呢,一锁再锁保险再那个,还是不见了,没有人偷,结果火灾烧掉了。我们犯的太多的这些业,对不对?你知道在你生命中的各方面所造的业要转换,不同的业转换有不同的三昧力。

  

你现在真的修行,要叫你修三昧力你也修不来。“师父有什么三昧力可以转变我身体的病?”没有那一种,唯一的就是你自己定位。定位,菩萨事业上定位,尽形寿去做,打死不跑,直到死为止,尽形寿,你能不能?万一我要改,怎么办?你都还没有开始就想要改,怎么能尽形寿?你去做,做了我就不管了,管他改不改,反正做到底就对了,那其它的障碍你才能克服,否则一般的小障碍一来,你怎么办呢,这就是修行啊。三昧力是透过这样子在培养的,哪一个三昧力你不管,透过这样你的禅定会增加,因为你本来就在修。然后因为定位以后,你会把那些噪声放下,意识流放下,概念包放下,很快你就回到净识来,那工程面的修行开始了,同样技术面的修行你也启动了,然后菩萨事业又推动了,你怎么不很快就把业力交给法界呢?这个就是我们修行人的一个基本要领。讲的很清楚,你就不愿做,就两个眼睛瞪着我。

  

一定要去做,修行不难,这个都很好进行的,现在难的是什么?吵架、计较,我要做什么师父不给我做,我要干什么不给我干。你要干什么,你又不会干,弄什么,爱吵架,这个叫做心眼太小。你做好,像我们众法法师,他一般人来讲他层次最低,但耐着性子调整,沉着,欺负我的我就忍下来,调、调、调……现在几年了,也快十年了,他已经转变了。我跟你讲,他再来就算不算成就,以他现在的进步来讲都是天上的天王,知道吗?那他再努力一定成就,这就是他能够守住自己一些妄想心、计较心,那些通通要放下,已经来到净识了。只要来到净识的人,通常一般没有修行会停在净识的人都是天上人间来来往往的人,知道吗?他现在从那个很重的业障已经调整到净识来,我告诉你,下辈子天上你都看不到的那个地方,他都到那里去了。那他再继续精进,出三界还有大福报,你知道吗,不但出三界还有大福报。这个就是修行,看你了,不是看我,眼睛长着不是看我,要看你自己,怎么发愿,怎么前进,绝对每个人都做得到。好,今天我们跟各位讲到这里。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一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