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平太低的時候,你還是要先做這種調整跟訓練,所以這個叫工程面。那你實修的那個技術面歸技術面談。它有工程面,有技術面,必須同時進行。
好,第一個是總說“普賢”。當然古人他對這“普”字的定義,“賢”字的定義——“位鄰極虛”,位置,鄰,靠近了,鄰居的鄰,位鄰極虛最高的曰賢;“普”是指“周而無漏”,周遍沒有遺漏,那叫普。位鄰極虛又能周遍沒有遺漏,那是古代,唐朝時代的定義這樣定,你要再這樣定也可以,那你要知道他在講什麼。你從《疏鈔》裏面從哪個注解裏面來談這些都可以,但你要知道現在用你自己的話你講講看,你怎麼去代表這些東西,把它表達出來。所以綜合起來我們簡單講,普賢菩薩就是生命存在的原形,法界森羅萬象的本來面目。這個很清楚了。
“普德最勝燈光照”,普,當然是周邊法界而沒有遺漏;德,佛家講的“德”跟儒家講的“德”不一樣,儒家講的“德”是指道德的德。道家講的“德”跟儒家講的也不一樣,所以《道德經》它有《道篇》跟《德篇》兩個部分,他講的那定義,老子講的定義跟孔子講的定義不一樣,不一樣。所以我們說,儒家的思想叫理學,不叫哲學;道家的思想叫玄學,不叫哲學;佛家的思想叫論學,不叫哲學。只有希伯來人的文化才叫哲學。我們現在東方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跟自尊心以後,人家講哲學,你也跟著講哲學,佛教哲學,佛教哪有哲學,佛教只有論學,所以你只要用哲學的方法來論佛法,基本上都不對。因爲佛法不用哲學的方法,它是用論學的方法;儒家思想也一樣,它是用理學的方法,不用哲學的方法,理學有理學的一套。很遺憾的是,這叁家目前沒有大德,沒有辦法把他們自己的思想體系規範一套,像西方人這樣的一個系統,所以通通竹竿套菜刀叫關刀,就接下去了。所以這個思想文化,這個民族還不能興盛,因爲他自己的一套拿不出來,拿西洋人哲學的那一套來用,根本就四不像,知道嗎?雖然加起來四學,哪一學都不像,儒家的理學、道家的玄學、佛家的論學、西方的哲學,這四個是完全不一樣!
那這個地方講的“德”,這我們要跟各位講,它是經過那兩個訓練:一個是一再重複的技術面——定力,昨天講的;一個是窮盡底源的工程面——慧力;具足了這兩個部分以後,你的定功跟你的見性之見會自然煥發,那個叫做德行,德是指這個部分的成就才叫德。你假如沒有這種功行,不算。所以儒家對德的定義,它另外有它的定義;道家對德也有它的定義;佛家對德,自然有它的定義;這不一樣。他的德行是怎麼來的?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修行跟修養是不一樣的:修養你看,他在善惡念那邊;修行在生滅念那邊,不一樣,成就以後到本體念那邊了;所以它有一定的區塊跟嚴格的定義,這不同。
那麼下面講“最勝燈光照”。燈光是用于補足日光、月光所不及的。所以在日光之下你不必點燈,除非你是神經,對不對,不然你再點燈幹嘛?燈光再怎麼亮也亮不過日光,你是在補足日光照不到的地方才用燈,日光照得到地方不用燈。那麼“最勝燈光”的意思,就是指善巧運用——日光照不到,燈光要起善巧運用,所以你的德行不是拿來炫耀,是拿來做善巧運用的。“普德”是指這個德行可以周遍法界,善巧運用。所有在正常上面,就正常軌道上,不能饒益的衆生,他來彌補他,讓他不遺漏。這個表示什麼?慈悲。這個燈光就不是智慧的燈光,是慈悲的燈光。在正統系統裏饒益不到的,他用這一個來彌補。所以這種菩薩在修行的時候,你是絕對看不到,他是修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不是修在你看得到的地方。在正統的那個系統上,那能教化的,那就正統這一套來教化就好了。對不對?好,大家都來大殿,大殿維那師、木魚師一站,大家都來了,這些都來了。這個都受到教化,可是大家這一下了殿就要吃飯怎麼辦?大寮在那邊忙,那大寮就麻煩了,他是大殿裏面的殊勝感受不到,教化不到,這個時候去引導他們的就是最勝燈光照菩薩,有沒有?看到沒?就是這種狀況。而這個呢?它本來就是一項生命因素。生命裏除了你正統的,你現在已知的系統以外,有許多是在系統以外的地方,你在那裏也要起作用。“燈光照”,“照”的意思就是作用。生命中本來就具有這樣的生命因素,而這個生命因素在這一類裏,它起著很大的作用,充分兌現。
第叁個,“普光獅子幢菩薩”,“光”是光明,“獅子幢”,“獅子”是最高。應該來講,這一個“獅子幢”是屬于正統的,正規系統的那種政策教育。“普德最勝燈光照”是非正式的。這裏面告訴你,佛法尤其華嚴這種經典告訴我們非正統的比正統的量來得大,你知道嗎?換句話說,正法行是正統的,隨緣行是不正統的,非正統。隨緣行的人是比正法行的人量大,所以他才把他擺在前面,有沒有?你看到,你只要用現代的思維模式來看經文的話,你重新诠釋的這一套,我告訴你,你真的會讓古人嚇一跳。怎麼這樣講?他這裏已經表達很清楚了。但是你對于這種經文不這樣解你根本看不出來。就這樣念下去了,“普德最勝燈光照”就依文解義解下去了,“普德”是很有道德,道德修的很好的。對嗎?可以嗎?“最勝燈光照”,那燈光很殊勝,是最殊勝的燈光。照,照相的照。可以嗎?你可以照這樣解,那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講什麼?這就是經文的語言模式。你看通了它的語言模式在表達些什麼的時候,它的思維模式就跳出來了。思維模式一跳出來,你就知道行爲該怎麼做了,那你要跟著它定位來發願。有沒有?行菩薩道,你就可以跟著定位了。你要行什麼,通通在這裏。你要怎麼定位,在這裏都很清楚啊。這是第叁個“普光獅子幢”。
第四個,“普寶焰妙光”,“寶焰”,這個有寶字,這個火焰的焰這個寶就不是普通的寶了。“妙光”我們講過,妙光它是饒益衆生的意思,這個光明智慧饒益衆生。寶焰是什麼,是正常的智慧,就正統的智慧。用般若智慧來饒益衆生,寶焰妙光就是這個意思。寶焰,焰是智慧的作用,要起作用,這個寶焰就是般若智慧;妙光是饒益衆生的智慧作用——光明,所以寶焰妙光是重疊的,但也告訴我們,這一路是很重要的。那麼生命因素裏它有這個東西,你自己本身就可以饒益自己了。你要怎麼激發自己?你一直想說要求菩薩加持、菩薩保佑。是需要,當你心志脆弱的時候,是需要的,至少萬一一敗塗地的時候說,菩薩叫我一敗塗地,都賴給菩薩,對不對。菩薩要我失敗,我就失敗吧,給我自己安慰一下。但目的不在這裏,因爲你的業力撐不過去你才會失敗,對不對?你福德夠的話就不會失敗。那關鍵在這裏,可是目的不在這裏,目的在哪裏呢?在你的生命因素要起作用。我常跟各位講,你要帶這個疑情,當你在生活問題發生瓶頸很緊迫,非常逼迫你自己,壓抑、挫折、那種壓力你無法承受的時候,你反省一下,在這個時候我的生命因素裏應該有某一種能力上來。不會的話看看經文,這二十個菩薩的名字你念一遍,你馬上釋懷,生命裏頭的壓力馬上就散掉了,那良性的生命因素就會起作用。你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它哪裏起作用你不知道,就像剛才講的,它在法界中運作,不是在這個大地運作,所以說大腦想象不到。
“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诃薩”,音是聲音,這講到了,我們普賢乘裏頭就強調四十二字母它的唱法,可是這個音我們不會唱。四十二字母的音就是“普音”,是生命存在的元音。元音就朝元圖的元,那個元音你自己會發出來,可是我們現在都被汙染了,這個聲音不會發。我們發的是物理音,喉音的那種聲頻的音,這不對。我們聽了很多。呼麥的這表演裏頭,到目前爲止,呼麥裏頭在唱的也都是物理音,只是他用技巧讓它發出多種音。有人可以真正從生命的原始狀態發音。但我們現在還沒有遇到,還沒遇到。我之所以沒遇到,會這樣跟各位講,是我遇到過一個女孩子,她是可以這樣唱,可是她被誤導,她也傾向于用技巧發音。我們要怎麼樣改變她,這個是另一個課題。目前這個世間是可以透過這樣訓練,可是我們不會。這個聲音呢它發出來以後,你可以無遺漏,無遺漏。現在我們講話、弘法,或者你怎麼樣運用策略來教化衆生,它都會有遺漏的,都會有遺漏,所以它會把“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诃薩”緊挨著普賢菩薩後面來,原因就在這裏,就是不使遺漏。那你看,第一個,二叁四五個,“普音功德海”是第五個,他用聲音是一律窮盡,這生命的元音發出去以後,只要你有生命的,不管有形、無形、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只要是有生命的,它的頻率都會相應,包括動物、植物、植物都會相應。音,教化衆生沒有遺漏,講沒有遺漏是太獨斷了,它就是會有遺漏,但是它的遺漏部分跟我們現在所用的任何法門來講,遺漏的不一樣。因爲有遺漏,才需要“最勝燈光照”這個生命因素,是不是?你留意看看,所以這個音我們在整個行法中,是把它列爲用語業修行的法門。你通常在用的般若智慧的是從意業修行的法門來的;用身業修行的是戒律的;語業修行的是密法的,所以它要一直唱誦,關鍵在這裏。
“普智光照如來境”,就是智慧光照如來境,這個從二十一個念佛法門裏面來講,它就是從佛身、佛境這邊來的,所以叫如來境。這個修行我們都可以看得到,尤其是生命因素裏頭,這個生命因素裏就告訴我們,你的般若智慧一現前,你的如來性,就是佛性馬上全部顯現。你有這樣一個的生命因素,這是每個人都有的。
“普寶髻華幢”,寶髻是高聳,通常講就是頭頂,頭發綁起來,它意思就是比你的頭更高的地方的那個部分叫寶髻。華幢,花所編的幢,也是讓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我們生命因素裏頭,有許多這些因素都是自動自發的。所以我說,在未來的兩百年到叁百年之間,生命因素研究會是一個重點。現在我們讀佛經,這個佛菩薩名字都這樣念過去,甚至于很多佛菩薩名字你都把他刪掉,念那麼多幹嘛?多無聊,一直菩薩,菩薩,菩薩摩诃薩,菩薩摩诃薩,念到最後什麼都忘了,只記得菩薩摩诃薩,因爲你不了解。但是未來的兩百年以後,會有很多人以專門念菩薩名號爲主要的行法。那是生命因素,你常念,會激發你的生命因素,可是你不懂得它的語言模式,光念名字沒有用。光念名字就跟持咒一樣。持咒很有效,可是你不相應,因爲你根本就不知道那個咒在講什麼,那個咒語其實都是菩薩的名號,你不知道。我們今天有幸身爲華人,你對于這些語言文字你很清楚,你第一手數據就可以了解。你要洋人叫他來跟他解釋這個,反正他兩個眼睛都花了,兩個耳朵更花,本來就看不懂也聽不懂,你再講,他更不懂,就像跟你講那咒語一樣,不講你還會,“南無喝啰怛那哆羅夜耶”一講以後,“南…都沒了,通通不見了。它是有這樣的狀況。
“普覺悅意聲”,這個“普音功德海幢”是語音的部分,它是一個聲塵;這個“普覺悅意聲”是耳根,是耳根的訓練法。這個地方你看,這樣十個當中有兩個是跟音聲有關的,可見這個法門還是很重要的。我們從《梵行品》上看,應以十法而爲所緣,作意觀察,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這六個,佛、法、僧、戒,十個。十個當中它有兩個跑到這裏來了。這就一個法門喔,一個法門,所以音聲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不是我在講,是經典裏頭的比例就很高了,就很高了。
“普清淨無盡福光菩薩摩诃薩”。這個“清淨無盡福”是講絕對,生命中有這樣一個絕對的福報,它會起智慧的作用;我們的福報會障道,一有福報就懶修行了,懶得修行。想要修行,嗯,再翻個身,伸個懶腰:晚一點沒有人會替我做,我就還是一樣會做。它這個福,“清淨無盡福”的福,它可以引發你生命的覺性,生命的覺性。一般的福它只會埋沒你不會引發你的覺性。這一點自己要嚴格的要求自己,怎麼培養自己的“清淨無盡福”。
“普光明相”,光明是普遍存在的。你就看到,生命是永恒的、恒動的、光明的,一再的往前走的,它不停的。所以你說成佛以後幹嘛?繼續前進,前進幹嘛?普度衆生。不是說成佛以後幹嘛,坐桌上。不是,成佛以後繼續前進,“普光明相”。你從這個地方看到,生命存在的本來樣子,所以我們說生命存在的原形。
生命存在裏頭的這十大類。它十大類不是單一的,因爲你每個人的個性,在同一大類裏頭,所激發的生命因素不會一樣;雖然是同一大類,但是你個別因素是不同的。這是我們修學上可以留意的,提供給各位做參考。今天我們就跟各位講到這裏。
《華嚴經經首 第十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