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解脫境界。它把這個叁乘彙通過來,在法華的圓教裏頭完成,所以叫做共同圓,你把這個弄清楚。這個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講,在這個大地上,雖然有大中小叁乘不同,但是法華天臺宗把它圓融起來,叫做會叁歸一,事實上它還是完全用大腦,可思可議的修行方法得到解脫,只是這一個大腦所得到的解脫,有大、有中、有小,但是在法華裏頭,全部可以融通,全部可以接納。差別在這裏啊,這是一個重點,你先把這個可思議解脫境界弄清楚。當我們這樣講,你會覺得說我們都把人家給貶低了,不是貶了,這是說明狀況。
普賢乘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它跟叁乘完全無關,完全無關。所以基本上來講,法華行法叫做聖解脫道,是聖解脫道,或者叫做聖解脫次第道。這個我們在前面跟各位講過,它是佛陀最大的遺産,因爲它告訴我們佛法與其它的修行法截然不同的地方,所以是佛陀給人類最大的遺産,其它宗教做不到的,佛教在這裏做得到。這是天臺宗所代表的這個系列。法華是這樣,華嚴不這樣,這個就麻煩了。華嚴到底怎麼樣呢?華嚴我們用另外一個名詞,叫做普賢圓融道,或者叫圓融道,它不是聖解脫次第道,不一樣,它是圓融道,它不用大腦在大地上成就,你留意到這一點——不用大腦在大地上成就。
法華以前,法華是圓教沒有錯,但是它共同圓,它會叁歸一到它這裏來,它是這樣的情況。這兩個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華嚴在講的這個“不用大腦在大地上成就,不用大腦在大地上解脫”,它是怎麼來的,這就牽涉到我們跟各位講的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它叫不共別圓。不共相對于共,別相對于同,所以法華是叫做共同圓教,我們是不共別圓——一乘不共別圓的圓教,跟法華一乘共同圓的圓教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裏?我們昨天講了,我再進一遍,講這個是要給你對照的。你要真發菩提心,這是一個關鍵!這真發菩提心就好像交流道,你真發菩提心你就上了交流道;你不發菩提心,不是真發菩提心,你沒有上交流道。你說我發了,怎麼沒上去,那你叫團團轉,你看到交流道都是這樣子繞圈子轉,那你自己也在操場這樣繞圈子,你在操場轉不叫上交流道,不算。交流道要怎麼上,真發菩提心要怎麼樣?
發菩提心有兩個前提,叫做有理有事,理,對叁寶具足信根,以普賢菩薩爲本尊。你弄清楚這個定義:對叁寶具足信根,以普賢菩薩爲本尊。你不要再開其它特例,就這麼很簡單的定義,這是理。第二個呢,事,事啊就要盡形壽行菩薩道,盡形壽行菩薩道。你要選一個,理是法界一體,沒有別的,事可以因人而不同。你怎麼發願,怎麼去做?發願盡形壽去做以後,可能因爲我們的能力、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福德不夠,所以會有挫折、有困厄,有逆境、有毀謗,全部承受下來,承受以後呢,回到普賢本尊這裏來忏悔!一切榮耀歸叁寶,那麼一切挫折我們忏悔。就這麼樣叁件事情,你這樣去做。
事一定要有,盡形壽要做什麼?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你來聽經了,來聽經不要光坐著,這裏有些事要你做,你可以發心,投影可以嗎,可以來發心嘛,有時間可以早一點來,我們能不能打打字,把圖表輸上去,師父講的時候把它跑出來啊,這個都可以啊,可以做的事很多了。那我只要在這裏發心,要來聽經,我就可以做一點,做一點嘛。
那麼你要想盡形壽行菩薩道,那很多菩薩道可做啊,那你總要在事修上定下來,這關鍵就在這裏。當你這樣事、理具足以後,你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定了,這一定那就産生很大的變化——生死輪回的那個業識身就開始産生分離作用,(業識身它分叁個:一個業力,一個識性的作用,一個就是這個色身的身緣,身的因緣。)它就開始産生作用了,這個身還在這個世界,當然過去所造的身口意叁業的業因,你要隨緣受報,但是你的業力已經轉到法界了,那個事剛好在你的色身和業力之間起作用。原來你的事是在你的大腦裏頭作用,現在你就轉變了,這一轉變呢,你就可以不用大腦。你現在在想你不用大腦,是不可能的,你只有這樣定位以後,你才會發現,很多事我不要用大腦處理,因爲用大腦不會更好,用大腦常常會怎樣呢?我都准備好了,到現場,啊!已經弄好了,哇!這沒用!用大腦,你真的定位就會産生這種情況,都産生這種情況。唉,我看這個不行,我要用大腦推理,好,把它准備好,啊!你弄好了,這不是多余的嗎?幾次以後你就知道,根本不用用大腦,但是你沒有這樣發菩提心,你沒有這種感受,你不會有這種感受。很多人說,發菩提心以後生命改變,是改變,但是你不真發菩提心,你還真不知道,爲什麼呢?因爲你的色身在這個世間,你還是按照這種基本的物理現象和社會現象在運作,沒有錯,但是你的業只要現前的時候,在法界裏的業力啊,它就開始跟淨土裏頭的諸佛菩薩的願力相交織。這個時候,法身已經開始在成長了,法界你已經得到了,但是你不知道。它這個關鍵就開始起作用,而這個識性在運作的時候,它只有一種狀況,它只有送過去,不從那邊接回來。你知道,我們的識性是在那邊往來,往來你就很痛苦,但是你只要這樣來的話,你的識性只去不回,換句話說,你會業盡情空,因爲你只有輸出沒有進入,所有的事都是汙染,那這個事啊,只要送到法界去就不見了,送到法界去就不見了,因爲它是把業力送過去,它只出口不進口,這個汙染就一直不見,會一直不見,同時成就了法身,也成就了法界。但是告訴你,這個不是用大腦在這個大地上所成就的解脫境界,這個是你真正用法身在法界,所成就的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你知道嗎?我想各位都很認真聽,聽到入定了都不知道。
這個不是理論,這是普賢乘行法的特色,所以叫做一乘不共別圓,它的修法跟前面完全不一樣,跟聖解脫次第道完全不一樣。聖解脫次第道它一定要按照次第來,從淨識到初果,到二果,到叁果,到四果,你看初果是一信,二果向是二信,二果位是叁信,叁果向是四信,叁果位是五信,四果向是六信,四果位是七信,破我執無明證七信位,然後開始要破法執無明的時候是八信位,破了法執無明是九信位,然後一分保衽十信滿心才進法身初住位。有沒有?好,那下面再過去通通是《梵行品》上面的位次了,一直到等覺、妙覺位。
那我們用這一法,不是聖解脫次第道,你直接就用不思議解脫的圓融道來修的時候,你一發心就變異生死,入緣起法界,一直到緣盡,這個最後生的分段生死一走,你馬上進極樂世界,得第二法身慧命。馬上就進入法身,最起碼圓教初住位,那就不是一般所講的,什麼九品往生了,你最少十品以上的位置了,不只九品而已,你已經變成法身大士了,你的色身已經轉爲法身了,因爲分段生死了,那法界你早就進去了。這下子就從這最後生的分段生死以後,你的緣起法界盡了,你已經進入到性起法界了,不一樣。
那你假如要用聖解脫道來修行的話,也可以到第二世界,然後再經過修行到第叁世界,再修行,由第叁世界轉第四世界,你假如樂意也無妨,只要能解脫都沒關系,這是每個人的性格,性格不同。但是我們告訴你普賢乘的部分,事實上你可以這樣做,尤其年紀大的人這個是更好。年輕人呢,你可以從另一個方向,一方面圓融道,一方面聖解脫道,同時都可以進行,圓融道保證你無憂,沒有副作用。聖解脫道呢,可以很踏實地滿足你求知、求行,實事求是的這種願望,這個就是普賢乘修行的一個特色。所以你透過這樣的訓練,你就可以感覺到這個地方——當你變異生死,你一定位,把業力交給緣起法界,色身在這個世間隨緣前進,已經是隨緣前進了,因爲你不會用大腦去追求目標了,你只是隨緣前進,就在這樣的一個時空中,你的業力在緣起法界跟諸佛菩薩的願力相交織的那個時候,願力如何攝受你的業力,來錘煉你的法身性德的時候,那個工作,那一項工程,那一套工程,就是這裏所講的“神變”,“所有神變”,“叁世諸佛所有神變”,是指這個部分。 願力如何錘煉我們的業力成爲性德,這個就是“叁世諸佛所有神變”。
那我們的大腦,挾持著我們的色身,在這個娑婆世界,那不是神變,那是魔的業力,魔咒跟你的業力在錘煉,打造你叁惡道的無敵鐵金剛,讓你可以進阿鼻地獄,就是這樣啊。因爲你在這個地方想要掙紮,確實有很大的困難,習氣、環境……你在掙紮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造業。
各位現在生活都很幸福,你沒有以前那種叁餐不繼的生活。你看叁餐不繼的人,他如何活下去?有沒有?有沒有去撿過火車來的時候拖著木材從阿裏山,宜蘭那邊是從太平山拖下來的木材,木材都有樹皮啊,有吧?對不對,火車一停啊,這7、8歲的小孩子,一大群就擁上去,所有樹皮通通剝下來,爲什麼,回家要煮飯,那算不算犯盜戒,根本就是盜戒,樹皮是火車上的,你去把人家剝下來,那火車站的那些員工不知道多大,那時候我們7、8歲,什麼也不懂,人家一來趕,就趕快跑,人家沒趕,就盡量剝,整個大木頭的樹皮通通給你剝下來,你知道造多少業嗎?運煤的、運鹽的火車來了,它一停,“咣~咣~”,掉下來白的就是鹽,掉下來黑的就是煤,煤也好,鹽也好,黑的好,白的好,通通好,一起抓,第一次抓不知道,黑的和白的放一起帶回家了。那掉下去是可以撿,因爲變成無主物嘛,可是多危險啊,火車什麼時候開動,我們都不知道啊,所以那些阿伯就來趕,我們非常氣他,可是他一趕你走,火車馬上動了,不趕你走,你什麼時候掉了手、掉了頭、掉了腳,你都不知道,你造多少業啊。撿稻穗,有沒有?撿撿撿,撿那個無所謂,撿是撿的嘛,可是人家還沒割,你也拔了,拔了就盜了。你都不知道我們造多少業,這個業好像小事。幫人家殺雞、殺鴨,有沒有,殺幾只雞要還幾碗血,雞血,賺雞毛啊,爲了多賺雞毛,那個雞頭本來用來割的,幹脆用剁的,剁成兩截,要不然它不死啊,你看你造多少業?現在沒了,都只會吃雞肉,不會殺雞了,所以你不知道,人在整個奮鬥,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當中,爲了生存沒錯,事實上我們造了很多業,而你不知如何去處置。
所以在聖解脫道的過程裏,我們在掙紮,有很多是莫可奈何,等你將來福德善根因緣修成以後,再去受報。你知道嗎,你在生存邊緣掙紮的,它不會馬上叫你報,但是當你福報到的時候,你就要報了,對不對?那你禁得起嗎?到那時候你反過來了,不公平!爲什麼,我才剛賺到錢,還沒享受就要我死?這些多了,所以圓融道有圓融道的好處,它可以先給你一個保障,然後呢,你願意踏踏實實的再修聖解脫道,那你就再修聖解脫道,兩方面都可以同時進行,這個是普賢乘最大的特色。
第一個特色是,你一發心就可以轉過去了,業力交到法界去,跟佛菩薩的願力相交織,這是第一個,直接就改變了,然後等分段生死圓滿功德。第二個特色就是,我既修圓融道,又可以修聖解脫道。而你在只修聖解脫道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圓融道的殊勝在哪裏,這是關鍵!所以這裏所有神變你看不到,它就是因爲圓融道才有這種東西——性起法界的菩薩願力跟緣起法界的衆生業力相交織,于“光明中靡不鹹睹”,就是在交織的過程所迸出來的火花,當你成就以後就全部看到了。現在我跟你講,你會想:是這樣嗎?是這樣,又怎樣?因爲你是半信半疑,你不知道這裏面的狀況,真到這個時候,“于光明中靡不鹹睹”,你就看得很清楚了。這個就是叁世諸佛的神變,願力與業力的交織。好吧!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華嚴經經首 第十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