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五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加持你,好像這形象蠻逼真的。不是,加持是在這個時候,色身的這個時候,他在講經的那個時候,在法界裏啊,諸佛菩薩的願力跟他的業力在交織交融,那個就是加持啊,這樣很清楚吧?你以爲加持是頭低下來師父摸一下,這樣叫加持啊,那是你自己形像上的認知,不是法界中真實的狀態。但是我們都跟你講清楚了,你看到沒,那我就不知道了。

  

遍周法界等無差別”,它也是形容,就表示他在諸佛國土裏,跟所有的衆生業力,這些衆生都是指他已經定位了,業力交到緣起法界裏面了,不管你在哪個佛國土裏都一樣。這佛跟菩薩在他的性起法界裏——這性起法界呀,你看哦,這個是很難跟你形容的,試試看,你也聽聽看。這個人在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裏發心,那麼業力入法界,就入緣起法界,那這裏有個性起法界的菩薩跟他交融,對不對?好,那麼另外一個世界,譬如淨琉璃世界或者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裏也有人發心,他本來是聖解脫道到那裏去,他只是阿羅漢,沒有發那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現在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然後要轉入法界——性起法界裏,這個時侯他也同樣,他也有一些業報身也要消,他這一發心,消就很快;他假如不發心,這要消,在極樂世界你就慢慢修,那裏極樂看你怎麼修,極樂要怎麼修?你又不犯戒,犯戒哪叫極樂?既不犯戒,那怎麼消業,對不對?大家福報都那麼大,你也不能布施,布施給誰,所以布施福報你也修不到,所以布施、持戒、忍辱……也沒人欺負你,對不對,所以你也不需要修忍辱,那你怎麼精進呢?所以當這個時候,你一發心,好,你也入緣起法界,這種淨土人,他也入緣起法界以後,那也一樣跟性起法界相交織嘛,對不對?那我請問你,極樂世界的那個性起法界跟娑婆世界的這個性起法界相同不相同?這就是問題了。我怎麼知道,師父也沒講,我用猜的也猜不著。同一個!性起法界是無邊際的、無國度的,緣起法界也無邊際、無國度,知道嗎?這樣你一進入就同一個,所以一真法界本來就同一個。現在問題是,你在這種世界裏就不同一個,但是你有一個權利,可以把業力交給法界呀,你不願意呀,你要自己扛啊,你說我一頓吃叁碗公,我扛得起業力,所以你就繼續扛吧。

  

因爲你不知道,沒有因緣,聽不到,沒話說;你有因緣,你就必須要放下。我跟各位講,這個法非常殊勝,我跟你灌頂其實也沒用,我跟你講說這已經在大灌頂了,可是你認爲灌頂就應該要穿那個、戴那個,然後……那叫愚癡啊。當然那個也叫灌頂啊,但那並不重要,現在告訴你這個法,你到底有沒有覺受到說,它真的是很殊勝,你假如沒有的話,再什麼儀式灌頂都沒用,這已經跟你講這麼清楚了,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當你現在回來,到經文上面來,當你的願力跟業力開始在相交織的時候,你已經是盡虛空遍法界,也同樣在這個時候周遍法界等無差別,菩薩的願力周遍法界等無差別。你要留意到,這修行是真不可思議的,你要不懂得它這種結構是什麼樣子,你根本體驗不到那種不思議的解脫境界。

  

好,那麼“示生諸佛國土”“遍周法界等無差別”在幹什麼?比如我們跟各位講,生命是永恒的,不但是永恒的,又是恒動的,恒動在幹什麼?在“演一切法如布大雲,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他恒動在“演一切法”“如布大雲”在廣度衆生。

  

在這個境界裏你現在用大腦想象不到,因爲每個世界的這個身,色身跟他的業力是分開的,極樂世界、娑婆世界跟淨琉璃世界是分開的,在那裏的身是分開的,可是業力一投入法界又是都一樣的,所以他要“演一切法如布大雲”,是針對這些業力衆生“如布大雲”,你知道嗎?假設我們現在叁個人,從這叁個不同的世界,在這不同的世界裏同樣發願,好,那麼他業力都進法界了,那麼諸佛菩薩的願力跟他們交融,這個沒有問題吧?可是你知道,這叁個不同世界的衆生啊,他的業力是不是各自在運作?同樣是都不可思議的,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這個你大腦想象不到,我只能夠說,我用這樣講你大概好像有懂一點啦,好像有懂一點。

  

進入法界的那個部分,佛菩薩願力一加持,開始在錘煉他的業力變成性德的這個時候,這叁個遙遠的世界,有沒有,一個是東方去此十萬億佛國度,一個是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國度,一個在中間,但是這叁個衆生所得到那不思議境界是一樣的,這不是“如布大雲”嗎!這雲大吧?向東方過十萬億佛國度,向西方也過十萬億佛國度。而你要知道,所有的佛國度衆生發心入普賢乘、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在不同的時間發的,而且除了娑婆以外,第二世界、第叁世界、第四世界一直到第N個世界的,都有衆生在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只有到N+1個世界以後才圓滿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知道嗎?所以你這無量無邊的世界裏,所有的衆生只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轉過去,馬上就得到非常殊勝不可思議的成果。那你要不走這一條路,在那麼浩瀚的法界階次裏頭,你就只好一階一階地去爬了,一階一階爬了。這個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的佛法。

  

那麼這裏提到“一一毛端”“毛端”跟毛孔是一樣,它是用來形容最小的空間。最小的空間能容受一切世界,這個世界是指佛國土,這個佛國土就是佛刹,是空間最大的單位。它這個形容是最小的單位能夠容下最大的單位。“一一毛端”是指一個毛端——每一個毛端的一個毛端,這個毛端能夠容下所有佛刹,知道嗎?佛刹不止一個,所有的通通入這一毛端而無障礙。這意思是說,諸佛菩薩一念,一念起衆生無量無邊都能感應,都能感應,而他所施法雨,“演一切法如布大雲”。你看,這個就不可思議的領域了,諸佛菩薩願力啊,就這麼不可思議。我們只有業力,沒有願力呀,你感受不到,你感受不到。

  

我經常在做這種測試,這個佛菩薩的願力是怎麼樣子遍覆衆生?佛菩薩願力呀——同修們常常“師父啊,拜托,救救吧!”那不救又不行,要救,兩只手才這麼長,怎麼救?那只好透過佛菩薩的願力,我要透過佛菩薩的願力能不能成功,誰能保證,誰要賣保險?我來救衆生,救不成你賠,可以嗎?這沒人跟你保證,可是你要對得起良知,你不能打妄語呀,你知道怎麼樣可以完成嗎?這關鍵在這裏呀!因爲你有經常在測試,你會發現諸佛菩薩真是神通無邊呐,跟你在想的那個不一樣啊,你那神通是自己想象的。

  

他講“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衆生。”這些生命到了止于至善以後都是這樣,“演一切法如布大雲”,然後在一念間,能夠遍一切衆生界,所有國土裏頭的衆生,只要有緣有業力的,他馬上各現無量神通來教化他,這個地方“教化調伏一切衆生”就把他業力轉變成性德,這是很不可思議的

  

你不要看我這樣跟你講講講……,已經講那麼高了,比雲端更高的那裏呀,這是在法界裏頭運作的狀況!而我們呢,不是要去救度衆生,是要去被菩薩救度的衆生,那就看你要不要轉回去,轉過去業力,把業力轉過去。你色身轉不過去呀,你要這樣轉過去,那你就能夠得諸佛菩薩的加持,他們“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衆生”,就是跟我們的業力呀,他的願力跟我們的業力相交織、相交融,把我們的業力錘煉成性德,這個叫“教化調伏”,知道嗎?

  

這個修行,不是光聽啊,你心一定要起行啊,心一定要起行啊。理上是這樣,事上更要做,盡形壽去做。沒有不行,隨分隨力沒錯,你要盡量放大,不要保持著——師父都講隨分隨力,我就做一點就好,還要睡午覺,睡完午覺再來行菩薩道,是嗎?你要問觀世音菩薩,他辦公桌上大概有一千零四十二支電話,而且二十四小時開放,一年叁百六十五天從來無休。那你還要睡個午覺,五點下班,免戰牌一挂,明日請早。不行,菩薩道一定要盡形壽去做,它是很殊勝的,但你一定要投資,早期一定要做,這兩個部分同時做——定位,理修、事修同時進行。一定要同時進行,你會有很大很大的收獲,而且當下這一生,你只要一定位,我跟你講叁個月內你就改變了,你可以看得到你的改變。那要沒有改變,你也看不到你改變,我也看不到你改變,你沒有發心,沒有發心的不算。因爲有發心一定改變!絕對呀,剛才跟你分那麼清楚,在世間怎麼樣,在出世間怎麼樣,對不對,怎麼會不改變呢?那就是你沒發心,你沒定位。

  

我們衆法法師他發心,他發心他就改變了,雖然他不像各位這麼善根猛利呀,他經過一兩年他也改變了。像各位那麼聰明,那麼厲害,計較的時候天底下都輸你了,那你這一發心一定很快,今天發心明天見效,你不要笑,不是笑的笑,一定有很好的效果。好,我們今天跟各位講到這裏。

  

《華嚴經經首 第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