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對不對,成佛以後要幹嘛,成佛一只一只都坐在桌上?不是啊。也沒有人證阿羅漢的,證阿羅漢以後幹嘛?所以我跟各位講說,很多人把阿羅漢都想成滅盡定,把成佛都想成是滅盡定,那個都錯了,他不是滅盡定,他的生命是永恒的,而且恒動的,是燦爛的、芬芳的,他積極地,他一直在做利益這個世間的、讓這個世界是一天比一天更好,跟各位講,一天比一天更好!你可能感受不到,你只會唱“日子難過日日過”,你好像是一天比一天糟,因爲地球暖化,一年比一年熱,你大概都是這些,你不知道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所以佛教、佛教徒沒有悲觀的權力,佛教徒永遠都是樂觀的。佛教徒沒有宿命論,雖然佛教徒有宿命智,智慧,但是他不主張宿命論,透過修行,你百分之百可以改變你的生命,改變你的命運,他怎麼會宿命呢?所以你可以在這個地方看到,我們學普賢乘的,絕對是生命燦爛,沒有悲觀的權力,這個就佛教徒的特色。你想修行,想走普賢乘的這條路,絕對是那麼的殊勝。祝福大家,不要入定哦。
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佛法中的一個基本認知,所以往後呢,你要進行的,你就知道人生多美好。當然,我們不否認第一世界的這個世界,苦空、無常、無我。你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沒錯,你照著那個來,沒有否認。但是呢,在那永恒的生命流裏,生命是永恒的,常樂我淨的,你要弄清楚。這是指第二世界、第二生命,不是第一世界、第一生命。所以我們說你一定要在正常的生活中,然後呢,去探討我這樣活著對嗎,人生來這裏是幹什麼的?我是誰?當你在正常的生活中去思考這些的時候,你就已經生了出離心,因爲你對現有的這個世界、第一世界你開始産生懷疑,對不對?你就會放下了,這個放下是真放下。
可是現在不是了,現在不是。你爲什麼學佛?哎!此身是業,人生是苦啊!你莫名其妙!哪裏苦啊?沒有!哪有苦?想到家裏,先生愛我,爸爸財産給我很多,很好啊。那就你還沒有活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你完全在幻境中。雖然說學佛了,聽聽苦集滅道,聽聽苦空無常無我,聽聽,就講一講,那個都是八哥講“你怎麼不講話?”就變成這個啊,沒有意思啦。
真正的你要自己問自己,我這樣活著對嗎?每天這樣過對嗎?這樣人生有意義嗎?有價值嗎?應該怎麼過的才對、才好?那就發出離心了。當有一天沖動起來,我要找一個真的、真實的人生,真的我是什麼,那你就發菩提心了,發菩提心,找真的。因爲你有過一段出離的經驗,那要找真的,那才會是真,這叫做真發菩提心。
很多人都有,不一定佛教徒,反而佛教徒在這一方面的比例不夠,自己都沒真發心,人家講發心就發心,還要師姐打電話給你,你要發心來聽經哦。聽經叫發心,發心來聽經,好吧,人家都說我發心,我就發心吧。你花心蘿蔔的花心,不是真發心,真正的要起這種追求真實生命的,乃至于達到止于至善的生命——那個是什麼?
當你這樣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成佛以後要幹嘛,你一定會有這種疑情出來,到那時候你就知道:啊,成佛真好!因爲你是在止于至善的高峰上面,過那止于至善的生活,然後繼續是止于至善的,而且比止于至善是越來越好,那你自然就會帶動整個法界的進步。他是恒動的、永恒的。你不要被大爆炸理論跟大萎縮理論給欺騙了,那是大腦的推理,生命永遠往前進,不萎縮也不爆炸。他達到止于至善,全部在止于至善的高原上面,百花盛開。那個生命是無邊際的,是那麼的殊勝,相互來往的,互遍互融,所以叫普融無盡圓滿法界,有沒有,前面講這個獅子座是這樣的情況,法界是這種狀況。我們祝福大家,也希望你呀真的能夠走到這一步,很快就會到達。這個就是普賢乘中的這種一乘不共別圓,它的一個特色,分享給各位,也希望各位能夠珍惜它。
這個是這個前半段經文所講的那個境界,這是一個境界,那麼下面是現象。“身恒遍坐一切道場”,這個法身,世尊的身遍坐一切道場,他不是遍坐一個道場。這個一切道場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七處九會的這七處,叫七個道場;第二個意義是講十方國土,所有國土裏有佛的地方啊,那麼這個佛,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呐,他也遍法界,在所有佛的地方啊他都會出現,這法身都出現,他本來就是“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嘛,對不對,所以“身恒遍坐一切道場”。那個佛跟你想象的佛不一樣,你想象的大概就是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還是胎藏界五方佛、金剛界五方佛,那佛都去他那個地方,這是你想象的,大腦想的佛。
真正的佛不這樣想。這個佛啊告訴我們是覺悟,在任何一個地方,人、事、時、地、物,或者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只要一起作用,一起作用,佛是個覺性,覺悟,因爲成最正覺,“于一切法成最正覺”嘛,有沒有,所以只要任何的塵境出現,他都成最正覺,成最正覺就是遍坐道場,知道嗎?于一切法嘛,一切法,法所在的地方,他就在那裏覺悟,有沒有,所以他遍坐一切道場。這就是法身的厲害,沒有逃掉任何一個可能的狀況。所以我們爲什麼要成就法身呐,成就法身不是你大腦想象,成就某一個東西,不是,他的妙用就這樣展開,他的相是這樣的存在,任何一法他都起作用,這叫“身恒遍坐一切道場”。當然你要講七處九會,或者每個佛國土,佛所在的地方,菩提樹下,或者佛轉*輪處,或者是佛塔處,那麼佛都到,這樣的定義也可以,不過太狹隘而且也不周全。
你慢慢的去留意看,我講這一段話,“身恒遍坐一切道場”,是指于一切境中,一切塵境中,色聲香味觸法中,一起作用、一念動,佛的這個覺性,佛就是覺悟嘛,覺性啊,馬上捕捉到,馬上成就,馬上成熟它,這個就是法身的妙用。這一個佛啊,覺悟啊,才是我們所講真正的佛境界。
你把這個東西整理一下,不要聽,聽完沒用,回去你要講給人家聽,又講得不叁不四。回去你就先整理一下,這個這個你怎麼講才是完整的一段,這它是一段嘛,對不對。那一段的概念你很清楚啊,我告訴你你對法身的印象就會很深刻,這一個深刻,它會成爲你的生命因素,生生世世你的善根都非常高!非常高懂嗎,一級棒!你就會一級棒。你要是這樣聽——“有啦,師父有講過,我知道啦,不過我不會講,你去看就知道”,那就變噪聲,知道嗎,變雜質,下輩子就不見了,它不是你的生命因素。
這是一個行法,我是這樣講了,你是這樣聽了,也很高興,因爲第一次聽到。第一次聽到,你就要整理出來,變成很完整的。當你整理過,不知道寫過多少次,然後你很清楚會講給人家聽,那個東西已經變成你的,它會成爲你的生命因素,下輩子呢會陪著你再來,而且我告訴你,它在你這裏臨命終時,一刹那際常在其前,導引著你往生極樂世界。它就是十大願王的內容,知道嗎?你不要說這是坐在上面的人講的,不算,要按照十大願王記載的,那是死人講的,才算,不是。
你要把它變成你的本質,它會帶領著你。假如它只是雜質,那你臨命終時,悉皆散壞,有沒有,你記得啊。本質它會帶領著你,好的本質直接帶你到成佛。你這個整理以後,它絕對帶你這個地方的這個部分帶你往生極樂世界,不必再住疑城等著花開見佛了,你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等。你放心呐,不要一直瞪著我。
你回去整理一下,這裏面有幾段你聽過,你覺得很好的,那你就應該整理整理,你只要整理一次,它就有一個生命因素,整理一段一段,然後它將來會成片,串聯起來,這輩子你沒感覺,你只要試著去跟人家講,同修們在華藏工程的時候去講,下輩子來它就成爲你重要的生命因素。所以我是希望各位你聽經不要白聽,白聽知道嗎,聽完回去又還給我了,下輩子又忘光光,又來,上輩子就這樣,這輩子也一樣,然後下輩子又來,有夠累的。你這輩子整理好就走了,你到阿彌陀佛那邊去嘛,我是在跟阿彌陀佛做奴隸,要你們趕快去呀,不要在那邊下輩子又來找我。你把這個工程做好,弄好這一段很好,你就去整理,整理一段變成你自己會講給別人聽的。你就不要講海雲法師說,講海雲法師說都沒效,閻羅王照樣找你算賬。你就自己說這個這個就是這樣,因爲整理過你肯定了,肯定了就變成你的生命因素,這是非常大的一件功德,希望啊你能夠獲得。不要一直瞪著我。
這種覺悟,在“菩薩衆中威光赫奕”。什麼叫菩薩?菩薩,菩薩那還不知道?那還不知道,我說你就不知道了。菩薩是什麼,菩薩者菩提薩埵也,菩提者覺悟也,薩埵者有情也,故菩提薩埵者覺有情也。我絕對不會背錯啦,背書我很厲害,但這是什麼意思,覺有情是什麼?覺有情就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菩薩是什麼,菩薩就是覺有情。結果你就變成慣性,生死輪回呀。菩薩啊,當然這種解釋沒錯,傳統是這樣解釋,可是你要認識菩薩你就自己定義,用你的話定義。我現在再講一遍你照樣抄了,你還是功德無量,不過你一定要去整理,以後你就自己會發明你自己的,不一定要聽我講的。
菩提是覺悟沒有錯,覺醒,覺醒是什麼,覺醒就是“有用的”啦,知道嗎,覺醒就是“有用的”,覺醒的衆生,就是“有用的衆生”嘛。那現在各位都是凡夫,都沒有用的衆生,我當然不是說你,說我了,沒有用。一覺醒的就是有用的,菩薩是有用的衆生,對不對?但是你用衆生,你要知道,衆生是“衆緣和合而生”,你不要把它變成一個人哦,你把它變成一個人根本就不對。衆生用現在的話叫什麼,叫細胞。從法界來看一個人是一個細胞,所以他覺醒的衆生是覺醒的細胞,有用的細胞嘛。我們是爛細胞,叁惡道是癌細胞,法界中的癌細胞。法界中是一個覺醒的、有用的好細胞。細胞,你可以再改一下叫元素,或者叫因素,就是你生命中一個覺醒的因素,覺醒的元素。那你再調一下,覺醒的基因,凡夫就是那基因通通睡著了,不醒過來呀。那菩薩呢,菩薩是那麼多的基因當中覺醒的基因嘛,覺醒的就有用的,是不是這樣?那你這樣你就看到,所謂菩薩是什麼,菩薩是我們生命中已經激發出來有用的、可用的那些良好的生命因素,是不是這樣?
所以那個你要自己定義呀。我已經講過一遍了,你回去再整理整理,菩薩者……這個也不會,叁歲小孩也會,覺醒的衆生,覺有情。什麼覺有情?誰不知道覺有情,覺有情是什麼,覺悟的有情,覺悟的有情是什麼,菩提薩埵,又在那邊團團轉了。不是,覺有情就是有用的生命因素,覺醒的生命因素。每一個人的生命因素都很多,凡夫通通睡著了,對不對,被無明蓋住,無明那個棉被把你悶住了,現在你要醒過來,踢開棉被,踢開無明,變成一個有用的生命因素。你重新定義嘛,不一定照我講的,我講的僅供參考,你可以用你的話去定義“菩薩”這兩個字。
那這個時候你假如這兩個,法身、佛跟這個菩薩的定義,會重新用你自己的語言定義下來,我告訴你,你學佛就會很精彩。因爲這個佛跟菩薩你都不會定義,你把它當作一個名詞,當作一個上帝,當作一個天主一樣的,那你就盲目了,跟一般的其它宗教沒兩樣。但當你對佛、對法身、對菩薩有這樣一個嶄新的真正的自性體驗的那一種認知的時候,你對佛教看法會完全不一樣。我想這種不同的領域、見地,才是你來到這裏聽經所要的目的,你說對不對?你假如還要跟一般人一樣拜拜求平安,那就不必來這裏了,對吧?你既然來這裏就是要獲得一些真實的、佛家的,不是叁教九流的佛教的,是不是這樣?那我相信,今天來你所得到的禮物應該值回票價。
好吧,要下課了,還要等嗎?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明天我們再繼續跟各位再提。
《華嚴經經首 第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