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四集

  

華嚴經經首 第十四集

  

海雲繼夢和上

  

昨天我們談到第二段,“身恒遍坐一切道場,菩薩衆中威光赫奕。”

  

我們也同樣地把這個部分弄清楚。主詞是什麼?是講世尊,這個世尊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所以我們大殿挂的幢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是一個;南無本師盧舍那佛,又一個;南無本師毗盧遮那佛,又一個。這叁個大家常常搞不清楚,所以我們就再加了一個形容詞叫做:南無本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南無本師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南無本師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就是有這個區別。所以這個世尊在講的時候呢,是講哪一個?因爲清淨法身你根本看不到,他無形無相。那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又跟你一樣,他也是每個月要剃頭的,頭發會一直長出來的。他跟你跟我一樣,我們大家都一樣,他是色身,他也要吃飯也要睡覺的,那再怎麼樣子也是普通普通,所以你所看到的就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這報身是應用,作用的,這作用圓滿就是前面講的“于一切法成最正覺”。所以他這樣的狀況。那麼在菩薩衆中,你所看到的菩薩衆中,威光赫奕的這一個呢,那就是盧舍那佛了。因爲清淨法身佛你根本什麼也看不到,他是本體,對不對?你可能都不去注意這些,反正學佛嘛,管他的,也沒有哪個師父那麼精明,會跟我找這些麻煩,反正我念過了。你最好不要問,你問了還被罵,因爲師父都不懂,那你這樣不能突破。

  

我告訴各位一個很小很小的大秘密,因爲你都不注意,所以很小,但是它的作用可是很需要,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你看這個世間,一樣米養百樣人,人心各懷鬼胎,你怎麼樣子能夠知人面又知人心,你做不到,你絕對做不到。爲什麼呢?因爲你跟人,人就是你所看的那一個,一樣,你都在跳來跳去。因爲“人家”,“人家”嘛是凡夫,所以呢他是動來動去;你呢,是“非人家”,所以不應該動,可是呢你往往比“人家”動得更厲害,所以你連“人家”都當不起,所以叫“非人家”。

  

你要知道,當你定位以後,你去看衆生你就看得很清楚,當你不定位,你跟衆生一樣,換來換去、跳來跳去,你什麼也看不清楚。所以凡夫看世間是虛妄的,諸佛菩薩看世間,他爲什麼他不叫世間而變法界呢?因爲他看到實相,你沒有看到實相,一個關鍵就在你要定位。但是你要知道,定位不是目標

  

世間人他也會用這個詞叫定位,但是他不是定位,他是有目標。我要賺一百萬,這是他的目標,可是呢他也可以說我定位在一百萬;當你賺完一百萬以後,你又定位五百萬;賺了五百萬又定位一千萬。這個時候你是標准凡夫,有福報的凡夫,所以你會一百萬爬五百萬,五百萬爬一千萬,一千萬會爬五千萬,五千萬爬一個億,這是有福報的。這沒福報的呢,定一百萬爬不到一百萬,使盡了吃奶的力也要賺到一百萬,賺到一百萬以後,生病了,住院,住院花一百萬又出院了,這就是沒有福報的,沒有福報就這樣。有福報的話他賺得到,沒福報啊,死命就要把它賺,終于累積到一百萬了……我想你在生活中看到很多這種人,辛辛苦苦,一直省一直省,跟會、跟會、跟到尾會,啊!捧回來,有福報捧回來,捧回來第二天住院了,又把那疊又捧給醫院,錢花完了,走出來很健康了,這沒有福報啊,沒福報。所以我跟各位講,這叫目標,當你沒有福報,目標達不成,當你有福報,目標很容易達成,達成以後你還有下個目標,對不對?

  

有個故事你們聽過吧?有個先生到田裏工作回來了,路上撿到一個雞蛋。哇!很高興,回來跟太太講。太太也很高興,太太就想,有蛋可以吃了。先生說,不。爲什麼?要留著。留著幹嘛?孵小雞出來。太太想,這個也好,小雞長大就有雞肉吃了。他說,不。爲什麼?小雞生雞蛋。哦!這樣我就有很多雞蛋可以吃。他說,不。她說爲什麼?這雞蛋可以再孵出很多小雞。哦!那就有吃不完的雞肉了。他說,不,這些小雞要再生很多雞蛋。她說,哇!那我們就沒完沒了了。他說,是,將來這些雞蛋再孵出小雞,我們就怎麼樣怎麼樣,賺很多很多的錢。她說,是啊,那我都吃不到,要幹嘛?這麼多錢的時候我可以討小老婆。這太太一聽小老婆,她沒看到雞蛋,她只看到小老婆。啵!就把它捏破了。那先生說,啊!小老婆死了!這叫目標啊!他沒有福報,“啵!”就不見了。這個不叫定位。

  

人生有目標是很美的,但是,是你的業。你能不能有目標而不受束縛呢?那就不一樣了。要有一個不束縛的目標,用世間法是很難的,那你只有用出世間法,那才有可能。那你要用出世間法的定位,那就是不定世間法的標准。年輕的朋友到道場來,很高興,當然很高興了,年輕嘛,哦,善女人,善男子,好,很好。不是說不好,你要有出世間的定位,不要光有世間的目標。我來聽經的目的就是有個善女人,我來聽經的目的就是要找個善男子,那你完了,你不是來聽經,這裏是戀愛約會場所,那你就搞錯了。但是你有好因緣,相戀愛不反對,但那不是目標,你要懂得,你聽經學佛不是來談戀愛的。我很高興來聽經,就是因爲有對象才來,那就不對了。我只是舉例,我不是說誰,你不要對號入座啊,你偷偷的愛沒人知道,我一講,說師父都把我們拿出來講。它的關鍵在這裏。

  

世間的目標,跟出世間的定位不同。定位,你的心會不動,心一不動,外面的境界,你就看得很清楚,外面的境界你就看得到——,那個人怎麼樣,跟算命的不一樣,算命的看相怎麼樣,那還會變;你一看直接就看到心了,看到他的心。因爲你不動,所以他怎麼樣你就看得到;假如他在動你也在動,什麼也看不到,你要留意到。所以你那個定位很重要,關鍵就在這裏。

  

當然定位的理論相當的深,相當深。定位以後,你會一再的重複,在技術面上,會去重複你的定力,同時在工程面上,你會窮盡你的智慧。這二者具足,你的德行,你的風采,你就能産生了!那麼在出世間來講,你就已經上了菩提道!而且身雖然在世間,你的業力已經交到一真法界了。這個時候,你真行菩薩道,那你一定超越,許多不可思議的境界,它都會産生。因爲你的業力已經轉到一真法界了,菩薩的願力會跟你的業力相交融,他會鍛煉你的業力,變成你的性德。所以當你往昔所造諸惡業要起作用的時候,你都會把它千錘百煉成爲你的性德,因此你的人生是有驚無險。這個很重要!這我是一再跟各位講了,這也是圓融道的特色。

  

你一發心定位就是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了,你就已經變異生死,而且是很大的變異生死,直接馬上業力就交給一真法界,色身當然你在這世間了。你不可能走路離地叁寸,既然要離地叁寸你幹脆離地叁尺好了,對不對?不可能,你還是一樣,但是,往昔所造的一切惡業會隨著這個因緣而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你常會看到奇迹似的東西出現,這是關鍵!那麼在世間,你可以看這些世道人心你會很煉達。你沒有得失心,沒有憂喜心,得失憂喜其實你看得很清楚。告訴各位,當你這個時候這樣一定位,你就已經完全改變了,你的命運,你的生命就完全改變了,這個就是普賢乘中所謂的“一乘不共別圓”,它不共別圓的地方就在這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

  

我們一再跟各位談,你大概也聽不太懂,我講客氣一點大概也聽不太懂。應該來講,講那麼長就意思就是說你根本就聽不懂。真的,因爲在這裏面,世出世間法你都可以獲得很大的利益,沒有煩惱,人生會活得悠遊自在。很煩,事情很多,有位同修這樣問,“你煩不煩呢?”我說我不煩。“這麼多事你不煩啊?”不煩。“你不發脾氣呀?”誰說我不發脾氣?我只是不發脾氣,發是情緒,不會累積,過了就算,所以你常會發現我“去死好了!”那個是發脾氣,是發脾氣,但是不留痕迹就讓它過去。這個就是你定位啊。

  

我真跟各位講,你一定要定位,要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你才有可能定位,而且人生會有絕對的改變,這個就是圓融道叁要件的最重要的地方——對叁寶具足信心。你假如沒有具足信心,你根本無法發願,你根本發不起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你怎麼定位呢?所以你一有發心,你一定有定位,你沒有定位就是沒有發心,這個就看得很清楚了。

  

好,當你這樣子定位以後,其實你在人群當中,你已經“威光赫奕”了,于大衆中威光赫奕。那麼佛他是這些性德,他從定位那個地方開始,把他的根本性德,第一個生命因素兌現出來,然後一直成長到百分之百,讓這個生命因素達到止于至善,這是第一個。我跟各位講過,他到六十六分以後,所有的生命因素會全部啓動,開始成長。而且其它的生命因素成長的會比這個生命因素的成長速度會更快,因爲他第一個已經走了六十六分了,其它的開始成長會很快。那麼第一個生命因素到達九十分左右他就會很慢,讓所有的生命因素一直跟上來,跟到九十分這邊來。然後這個生命因素繼續成長,其它的生命因素跟著上來。跟各位講,九十七分是八地菩薩,一直往上到一百分,是等覺菩薩,一百零一分就妙覺。那麼菩薩衆中是指所有的菩薩,所有的生命因…

《華嚴經經首 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