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素通通到達一百分,通通到等覺位了,通通到等覺位。我們假設生命因素是一百個,每一個都到一百分,加起來是幾分,是不是一萬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那假設每個菩薩都是一百燭光,那麼一百個菩薩是不是一萬燭光,對不對?這個屋子裏面就有一萬燭光,對不對?這“威光赫奕”嘛,是不是這樣?但是,佛是第四十二位,他是一百零一分。告訴你,那個一百零一分的光明超過這一百個的總量。一百個是一萬燭光,那佛到這個地方一百零一分,他不是一百零一燭光,他最少是一百萬燭光,不是一萬燭光,這個叫做“菩薩衆中威光赫奕”,佛的殊勝在這裏。
那爲什麼會有這種情況?我們從修行中的人來講,就剛才講,定位以後有兩個工作要做,第一個就一直重複。現在很多聰明的人,那天我們趕出去一個很聰明的法師,他什麼都不做,他認爲他那麼聰明,他是已經開悟的人。這個定力你不一再地去重複訓練是沒有用的。要不然就坐在那裏睡覺,大噸數坐得穩比較好睡,那個你就完蛋了。
因爲定力是要一再地重複訓練,所以我們跟各位講說,禅修叁個基本要件,金叁角上面,第一個就是置心一處,你一定要一再地去檢驗你是真的置心一處嗎?第二個要放輕松,你是絕對的放松嗎?第叁個,息入息出真的很清楚嗎,或者你睡著了?這叁個你要一再地訓練,一再地訓練,當你不一再地訓練,那是沒用的。人家說,你很有德行,很有修行,假如你這個定力沒有訓練好,那是應酬話,不是真實的。你的風采、你的德行是從這個地方來訓練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定位它還有第二個功能,就是你會去窮盡。在工程面上你會窮盡底源。底源,到底的底,源頭的源。因爲你一再地重複在做,你的工程面也會一再的擴大,這個時候你會産生見性之見。這個見性之見,就是你教化、帶領衆生、化導衆生的手眼,你的辦法。不但如此,這個部分它更是你性德展現的基本狀態。你要留意到,從修行來講,定位它是這麼重要的。那在世間法中,他與人相處,他不在意人家對他的是非毀譽,因爲他已經走在真理的路上。看人他很清楚,能相處的相處,不相處的不要相處,他沒有得失心,沒有得失心。我們一般人得失心重,得失心重的人,他不會有平等心。你沒有得失心,沒有憂喜心,不憂不喜你才有可能有平等心,因爲你已經超越了,你不再背負那些業力了。知道嗎?
像我們在整個弘法的過程裏,成敗得失很多,是非毀譽也很多。我不操心嗎,對不對?那你要怎麼操呢?當這些狀況來的時候,我只有跟——佛祖說“交給你了。”你背得起嗎?你背不起。我常跟各位講,道場這麼殊勝,就是要給大家用的。你來跟佛菩薩講過話沒?就要你來跟佛菩薩講話。你不會,也不願意啊。來看看,這就木頭刻的,不是嗎?然後你跟他說你是木頭做的,你是石頭做的,你就回去了,不會相應。
你真的有了定位以後,他不是活靈活現的佛菩薩而已,他是真的能跟你溝通心靈的真正的佛菩薩。所以定位是很重要,你一定位,你真發菩提心,真定位,你已經超越了,你已經入了一真法界。那時候才有這所謂“菩薩衆中威光赫奕”的問題。那你的生命既然把業力都交到法界裏頭去了,你人在這個世間,告訴你,業盡情空,其它已經不是問題了,其它的東西不是問題。他只是在這邊隨緣受業嘛。你體會得到嗎?這個法門它殊勝的就在這裏!
你一直要用大腦去找,用大腦去找,那你只是在找目標,只是在找目標了。你再出家修行,也是在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你不是真要修行,真要修行一定位就沒事了。你看衆願法師,他就定位念佛,我就十六洪名持到底,他只問說我這樣念對不對?我現在遇到這些要怎麼辦?我說不要管它,不要管它。你去算算那舍利子有幾顆了,有一顆就是他問不要管它的,他問幾次你就算他有幾顆就對了。你不在意它,你就有一顆舍利子;你不在意它,就一顆舍利子這很簡單;你一在意它,舍利子就像這樣化成一陣煙。世間人就會太在意,修行人就是不在意,就這麼簡單。
修行有難嗎?不難啊,在于你太在意了,不在意就可以了。而事實上你真發心以後你已經轉化了,色身在這個世間,于衆生中你已經“威光赫奕”。當你成就以後,你在一真法界裏,那你就剛才講的那實際狀況:菩薩已經通通到了一百分了,就你所有的生命性德都到一百分了,但是你那一個根本性德他超過一百分了,超過一百分就是從止于至善開始,過著真正美麗的人生。真正在美麗的世界過美麗的人生,是從一百分以後開始的,所以他第一百零一分開始就是成佛,然後一直前進,這說明了生命的永恒性跟恒動性,從這裏來。聽學這個法門,我是希望各位真的從這裏獲得。怎麼聽一聽都入定了?
這是昨天我們提到的這兩句,我們再往下再看。“如日輪出照明世界,叁世所行衆福大海悉已清淨。”像日輪,像太陽出來一樣,這世界光明普照。“叁世所行”就過去現在未來。那麼你在這個地方可以看,這個叁世跟前面叁世通常講的都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地方他講“衆福大海”,這個叁世就有點叁世間。叁世間指的就是器世間、眷屬世間跟智正覺世間。你在這叁世間上面所行的各種福報都已經修得圓滿清淨了。
那我們通常在這裏,我爲什麼這個地方跟各位講是叁世間呢?因爲一般講修行的時候,小乘,就是微觀的佛法裏重視智正覺世間的訓練跟成就;大乘,就是宏觀的佛法裏,他重視眷屬世間,他不但自己要成就,更要化導衆生,教化成熟衆生,大家都成就。所以智正覺世間跟眷屬世間一般都會提到,但是就只有華嚴這一科最特別,他強調器世間。器世間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自然生態平衡的問題。在古代沒有這個問題,你說抓到一條蛇,人家要把它扒皮了。你說我給你兩塊錢,你抓回去,你後院子一放下就放生了,對不對?蛇不會死啊。你現在,你抓來要在哪裏放生?到頂樓放生?你嚇死人,對不對?你沒地方放生啊。因爲現代的生態平衡已經完全被割裂了,被破壞了。
各位你有沒有想過?有沒有想過,我問你一件事,你現在腦筋轉一下就好,你已經有多久腳底板沒有踩到泥土了?想想看,大概想不起來了。我告訴你,有人最少十年沒有踩過地了。你不要以爲怎樣,因爲進房間穿拖鞋,出房間穿皮鞋,你什麼時候踩過地啊。還有多少人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走過一公裏以上的路了,我看大概在座通通對號入座。像我們這裏,走到電梯口然後下到地下室,然後就上車了,上車開到對方,又到下地下室,又走到電梯口,又上電梯了,又到目的地,你走……你根本都用輪子走,哪有用腿走啊。所以這個器世間已經遭受破壞了,破壞的非常嚴重,而且呢你認爲很幸福,你怎麼幸福你知道嗎?晚上怕人家吵統統圍起來,裏面燈光全部打開,到早上要睡覺了又統統圍起來,燈光全部關掉然後冷氣又打開。天天都關在那個籠子裏,然後怕人家看到,白天也圍著,開冷氣,晚上也圍著,開電燈,這個叫做幸福美好的人生?告訴你,上帝在天上看:這群怪物,自然的不要,都要人爲的,有沒有?問題就在這裏。所以對于器世間,沒有人去注意到。佛教裏頭,《華嚴經》在這裏它特別提到,現在我們基于這一點要告訴各位,我們對器世間極端關懷,非常地關懷。你必須趕快采取對地球的救護工作。各位有沒有聽到?都入定了,這個很麻煩呐。
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對世界這個地球暖化、溫室效應、臭養層破洞,野生動物滅絕,或者是海洋的水位上升、冰川消失、冰貌消失、或者凍土層開始被軟化了——那麼在這種情況,這個凍土層軟化知道嗎?不是大氣層暖化。不一樣啊,聽清楚,我發音不太清楚,你不要通通打錯字。凍土層本來凍土像冰塊一樣硬的,現在軟化了,軟掉了,軟了。但是大氣暖化、地球暖化,我們必須趕快采取救護的行爲,但是這個救度行動裏,目前人類所能做的都是枝末,枝末的工作,他抓不到核心,抓不到核心。
我們一再跟各位講,叫做核心價值觀,一再地講社會價值觀、社會價值觀。當這個社會價值觀産生偏差的時候,那你枝末都沒用了,你必須從社會價值觀去矯正。現在我們一再跟各位講,你可能不留意。我說這幾百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佛教完全缺席了,你知道什麼原因嗎?你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你知道嗎?當然知道,佛教缺席。佛教缺席産生什麼狀況?産生社會價值觀的偏差。我說,我們已經來到,從今以後我們不但要參與文明建設與社會進步,我們更要帶領文明進步跟社會建設,你要記得。我們怎麼帶領?不是要去發明導彈、發明核子反應爐了,不是,我們要把社會價值觀矯正,這個是我們要做的事。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是大學,科技文明是小學。今天大家都被科技文明騙了,包括京都條款,都是從科技文明上面去著手。要減低二氧化碳的排除量,你怎麼樣去測量,都是科技,不必從這裏。你這枝末會隨著時間跟歲月一直增加枝末的努力,但效果很小。我們要從核心來,把核心價值觀給矯正過來,其它的部分運用人類的智慧,應該都可以在調整的過程裏,去把那些有可能造成的傷害、萎縮、經濟成長的倒退等等,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調整跟補償作用,都可以做得到。所以我…
《華嚴經經首 第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