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倒沒什麼凍,因爲他在熱帶地區,但是餓,衣服都沒換,這種情況之下,他坐下來會坐在哪裏?他就坐在草地上,在樹底下的應該沒有草地,各位有沒有去看過那種樹?你有看過嗎?沒看過?今年十一月不邀你們去,明年四月潑水節,再邀你們去看那種樹。

  

那個樹大概有十幾棵圍抱著,裏面有空地,根本草都沒有,我們通常叫草地座,坐在草地上,他其實大部分是坐在樹根上。他沒有什麼東西,有的話是他可能撿一些稻草這一類的東西,鋪在那個地方。一個修行人,大概也不會很認真的去鋪個草席、草墊這樣來坐,應該是不會,有的話,大概撿一點草堆著,他就坐上去這樣子,就在那個樹下。

  

在這種樹下這樣坐的時候,你知道,這個是我們講的,你是以肉眼看色身,色身是這種坐法。這個時候呢,當然這個是有點美化,我想他瘦得不只這個樣子,胡子不知道多長,他不可能刮胡子,要刮胡子就要用扯的,對不對?他不可能,所以就任其留了。當時的頭發應該也很長,因爲在精進的人,不會去管胡子、管頭發,在這個時候,那麼有五個層次要講給各位聽。

  

第一個,我們肉眼凡夫看的是,這個人坐在那裏,大概神情很清爽、很輕松、很愉快,雖然很消瘦,但是有一種滿足感。這個人叫耶舍,發音應該有點Yes,sir,我們翻過來叫耶舍,所以這個人福報很大。當他開悟以後天亮,他剛好從一個村莊,運一牛車的稻草要到另一個村莊。他看到這個人——他剛剛好開悟之後,他站起來,佛陀就坐在那禅坐,開悟以後剛站起來。這個人就覺得這個人很稀奇、很難得,他跑過去——因爲印度人對修行人他很恭敬,就跟他頂禮,頂禮以後就說,他拿個稻草供給他。可見佛陀當時草座上也沒有什麼草,他才會拿一捆稻草供給他嘛,對不對?

  

這個是從史實上你來推斷,假如他草座已經很高了,他怎麼會再給他呢,對不對?草又不能放久,等一下風吹又跑掉了,是不是這樣?所以送他稻草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佛陀當時也告訴他,他說我是佛,我是大覺悟者,你供養——他光是供養那捆稻草,大小捆我不知道,因爲我沒在場,你知道嗎?他大概抱了或者抓了這樣一些,大概把那草地鋪了一下,佛跟他授記,忉利天王。供養這種大成就者,一捆稻草就夠了,忉利天王。他回家真的是躺著吃,站著睡,這個世間最大福報的就是這個人。但是他是指肉眼凡夫所看,我們把這個叫做小乘,小乘所看的,但是他還沒有證阿羅漢,證阿羅漢是坐草地座。

   大乘始教看的,他是也坐草地座,但是他是勝應身,不是劣應身。這不一樣,這有差別。再來就是大乘終教,他所看的就坐天衣座。不一樣哦,他看到的就坐天衣座。那頓教呢,看到的就坐金剛座,不一樣。那圓教呢,就叫做普融法界無盡師子座,就是這個座。現在你是圓教的菩薩,你應該看得到,而不是看到草地座。

  

所以這個講的,就是法身境界的狀況。那再回過頭來看,從微觀佛法來看,他只能看到草地座,他說這個叫原汁原味,他不懂得法身境界是什麼。你既然是進了法身境界裏頭,那你就應該要了解到,阿羅漢身的話,他只能看到草地座,他天衣座也看不到,金剛座更看不到,普融無盡法界師子座,你更看不到。這個就是宏觀佛法中,在培養衆生善根上面,他所進行的工程。

  

所以我在跟各位談說,你在培養你的自性善根上,不要封閉自己,開放自己,要走出來。內心不要封著,不要封閉自己,走進來,這裏是你的家,是你最終歸宿的家。你在這裏,你只看到劣應身華嚴寺,草地座華嚴寺,你坐的就是草地座。這裏隨便也比草地座更好,對不對。那你進到華嚴寺來,你的感受是什麼?是天衣座的,還是金剛座的還是蓮花座的,聽懂嗎?你不要想到水瓶座、天蠍座,那就只好看你自己了。你說我只看到水瓶座,我只看到天秤座,那是你家的事了。

  這就是心境,心境從你在服務大衆的身上看,這是真的修你的善根。你不要等于被派公差一樣:好吧,爲了要聽海雲和上講的經只好領一份執事,不然去聽經,他又要說我了。那你這叫火山座,火鍋座。不是,你要有一份榮耀,我在修這份功德,我透過跟大衆服務當中,透過領這一份小小的執事當中,把我的心境打開,把我的心態、正確的心態架構起來,這個就是修行啊。你要從哪裏修?“師父,我這樣子對不對?你看,嘻嘻……”有什麼好笑的,嘻嘻……好像我這樣不錯。我跟你講,我跟你講你根本就聽不到。

  

很多同修這樣講,“師父,我入禅定以後,見到什麼什麼……佛好大好莊嚴!”我說你不要再講了,你怎麼知道你入禅定?他說:“我就像你講的,這樣擠進去啊,擠進去,我就入禅定了。”好,入禅定。我說擠進去不算入禅定,我們參禅金叁角跟你講的,置心一處,放輕松,然後息出息入要很清楚;置心一處的時候,任何境界來都Don”t care. 不理它,不理它。你現在呢,擠進去以後,然後呢,佛身好大好大,佛菩薩好多好多。你都是妄想,你知道嗎?“我那不是妄想啦,我那都是禅定。”根本你就不對了,就跟你講,置心一處,任何境界都不要理它,你還跟著境界在那邊翩翩起舞,翩翩起舞,就是你這種狀況啊。講,你根本聽不到,那你怎麼修啊?不可能修!

  

你在禅坐中有任何的境界,你就不要理它。還有說,師父我禅坐的時候,生命觀境來的時候怎麼樣……你哪有什麼生命觀境?有啊!我就照你講的這樣生命觀境。看到鬼喔!就跟你講任何境界都不要理它,你還有什麼生命觀境呢。因爲我講生命觀境,你也撿起來生命觀境。根本……要具足生命觀境的條件是什麼你都沒有嘛,你怎麼有生命觀境啊。那不對的。所以一定要把基礎功夫一再地檢別弄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基礎功夫的檢別你沒有的話,你沒辦法往前進,你一定要記得這個東西。檢別功夫,你自己沒辦法的,因爲你在用你的大腦,你自己想象你怎麼樣,禅定怎麼樣。

  

我們到美國去,幾個大學教授都找那些大修行者。大修行者怎麼定義,怎麼定義大修行者?他說他們叫法王,看到鬼啊!誰也可以叫法王啊,自己封啊,對不對,你可以叫第一法王,不二法王,都可以啊。沒有用啦,不是這樣,他有一個修行的過程。你研究不是去找那已成就的人來研究,真正成就的人不會給你研究,你也沒辦法研究。

  

你要研究是,一個發心要出家的小沙彌,好,開始做某種訓練,然後在心理學上看,他對這語言文字的認知怎麼樣,你實際做的怎麼樣,有沒有。然後呢,他做到哪裏,身體有什麼變化,你那個變化夠不夠精細。現代的這種研究變化,還可以再加一千萬倍的細。你還沒叫加到一千萬倍的細,你大概只能研究到修行人開始線,修行開始線那個地方。修行開始以後的部分,根本就沒有辦法透過儀器來檢驗,所以他根本沒辦法分析。

  

就要按照我們跟各位講的那生住異滅一樣,你根本他都還在滅的變異念那邊,你怎麼去講說,他到生滅念來呢,他怎麼樣進入到本體念呢,那根本就不可能的事,可是他就自己以爲,他已經進入本體念了。他自以爲入本體念,那就完了。所以你不知道的話,你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像這個地方,你沒有經過前面很嚴格的這種調適,你根本不可能去了解到有這種情境的差別,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我們很歡迎你來參加修行跟訓練,沒有錯,但是呢,從基礎上來。這個先弄清楚。

  

所以這個地方講這個“處于此座”就是此師子座“高廣妙好,摩尼爲臺”,他講這個。這個座,就前面這一段講的師子座,就是普融無盡法界師子座,這個前面這一段的描寫,現在佛是坐在這一個最高的這層次上,也就是各位所看到的,這個法身佛他所在的狀況。

  

他在這個法座上做什麼,這個就是個問題了。我們看到佛坐在這裏幹什麼,佛坐在這裏,因爲你看到的是木頭,你不是看到佛;假如你看到這個佛,坐在這裏會做什麼,那個大概“中了、中了”。它會怎麼樣?它木頭刻的又怎樣,石頭刻的又怎樣,它不是你那眼花缭亂、心神恍惚的那種狀況,它是一個真實的境界。所以你看到這些境界,基本上都不是你大腦所能推理,你也要留意到這裏,他這裏面所寫的任何一句話,你大腦都夠不到。

  

于一切法成最正覺”,你大腦怎麼講?法門無量誓願學,對不對?一切法,一切法我們跟各位講過,是講有爲法,不是正法,不是真理,對不對?那這一切法講的是什麼,就是相,相上所有的叫一切法。人、事、時、地、物,這些相上的,他都能通達。我們在相上,你通達沒?你不能通達,第一個你就不圓融嘛。怎麼不圓融?愛跟人家爭執,你只要會跟人家爭執,基本上那一法就不通!

  

我跟各位講過,我們講圓融道講普賢道,當你發現:他就應該這樣,他怎麼這樣子,我講了幾次他還那樣子,好好好!我接受你的意見。爲什麼?業相現前!你不是一切法成最正覺,你這一法已經不通了嘛,對不對?明明就是這樣,還要跟我爭,你是修行人,你就不要爭,一百零八拜。對不對?回過來,你再講他又跟你爭,再一百零八拜,就表示你業相未消。回過來再講,他說:“哎呦!我若再說,他又拜一百零八拜,好吧好吧,接受你的意見。”你就過關了。對不對?拜兩次過關。要是業相還沒消,就表示你業障快來了嘛,那你就再拜第叁拜嘛。

  

真修行就這樣修啦!可是你不是這樣想,我又沒錯!誰有錯?你沒錯,難道他錯嗎?他也不認錯啊。所以我們跟各位講,不是錯、對的問題,所以你不要講對不對,我們要講是你在修行,你必須圓融,因爲我們還沒有辦法到達“于一切法成最正覺”嘛,我們甚至于可以說,于一切法一塌糊塗。對不對?不管做什麼,你到處碰釘子。

  

有個同修說:“我找了好久沒有物件,要不這個隨便也好,嫁了!”那個不倒黴才怪,你看看,挑個臭龍眼。你一直挑挑挑挑了十幾年,拜佛信佛,房子兩棟,賺了兩棟房子統統布施供養掉了,到最後發瘋一樣了,要不隨便,臭龍眼也嫁了。生個兒子說,要給他出家,我說孩子才出生就要給他出家,收他的師父不是很倒黴嗎?爲什麼會這樣,你們都錯了!

  

所以你在資糧道上一定看清楚,你于一切法,能不能處理?真的,這是講真的,從你生活中就可以看你要怎麼樣修行了,你假如在生活中都不看清楚,你根本沒辦法修行。不是不歡迎各位修,絕對歡迎,怎麼會不歡迎呢。人家說要開餐廳,還怕人大嘴吃幾碗,是不是?你既然要來修行,我們都歡迎。但是,不是啦,你現在不具備條件嘛,這不是在推銷,越多越好,你買回家,管你會不會。不是,一定有責任的,我們一定要交代清楚。

  

所以“于一切法成最正覺”,于一切法,要怎麼樣順,在你的生活中順,這個就是你的修行。那你要怎麼樣子去處理,因爲每個人所遇到的不一樣,所以他只能叫一切法。你所遇到的業相跟他所遇到的業相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他來講沒事啊,在你來講就有事,你知道嗎?你這個案子提出來跟大家吵,人家都不理你,放下來,氣得要死。換一個人,人家去講這樣子,他通過了,你不就嘔死了,對不對?那就是你有業,人家沒業嘛,叫你拜,你又不甘願,你說:“我又沒錯,我這個就正確,你看,換他就對了,歪心!偏心!師父都這樣!”不是,業相。我跟你講,業相你看不到,你也不願承認,那你只有受報,只有這樣子。

  

修行可以改變你的命運,修行可以改造你的生命,就從這第一步開始你就要認識到。你不要說准備,我這沒有問題,我遇到我就會怎樣。每次登山山難都是這樣,災難已經發生了他都沒感覺,他說到了我會處理,已經到了都沒看到,所以他到死了他也不知道發生山難了。

  

現在你修行也一樣,業障已經來了,現業相了,你還不忏悔,我到了我就會忏悔,業相都已經到了,你都不願意忏悔,你想你能怎麼樣,真的到了你看不到。所以修行的這個部分,一定從這個地方自己看清楚。

  

好吧,我們今天就跟各位先講到這裏,明天我們再講下去,這每一句都是個大法門。

  

《華嚴經經首 第十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