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經首 第十二集
海雲繼夢和上
昨天我們提到世尊的成就,他的成就已經到達的境界是什麼境界,我們跟各位簡單的區分了。有五種人,所見的境界都不一樣。現在呢,我們要解說這些境界。
第一句“于一切法成最正覺”,這是最高境界。但這一句話對各位來講,司空見慣,“于一切法”,每一個字都認識,“成最正覺”,你也都認識,認識有用嗎?知道啊,你也沒有這種境界呀,所以我們在看經文的時候,不是知道這幾個字,是要這幾個字到底指的是什麼。
大家都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日子,可是每個人都愁眉苦臉,你不是不想要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你活起來就不幸福,日子過起來就不快樂啊,唯一勉強會感到快樂的是看笑鬧劇的時候,那時候勉強苦中作樂一下。那什麼叫幸福快樂啊?你要去感受嘛,感受它的存在嘛。過一個幸福的日子其實不難,它很簡單,幸福其實就那麼簡單,但是你不願意,你要去過一個非常複雜,然後把自己摔得頭破血流,你說過瘾。有些人就很會想,想一堆,想不通,甘願!不想更痛苦,想了非常痛苦,你過那個日子幹嘛?可是很多人,我說很多人是不好意思說就是你,我不是愛罵人,我只是提供給你做參考。
現在我們看這個部分,昨天跟各位提到,“于一切法”是指世間的,你不要去想那很奇怪的法,就是世間生活,種種的這些森羅萬象、琳琅滿目的這些東西,你能不能掌握得到?
每天早上起來,刷牙洗臉的時候是不是很幸福?你看你都沒感覺到,我看大家都“哦!那也算啊?”你不覺得每天在刷牙都是很好聽的一首歌嗎,“淅唰、淅唰”?爲什麼很幸福呢?因爲我刷牙的時候牙齒沒有掉下來,所以很幸福。跟各位講,只有你在刷牙洗臉那一刻沒有逼迫,你會盡情的享受。可是我們呢,都一塌糊塗,不信你明天早上起床你想想看,你刷牙是這樣伸下去,還是這樣先刷的?你去試試看。你一輩子怎麼刷牙你都不知道,因爲你變成一種慣性了。它是很舒服的、很幸福的,可是你就把它丟掉了。不是說這個東西,哎呀,講佛法那麼高深,怎麼講到刷牙去了!牙齒裏頭細菌有多少,幾千萬又幾千萬,你都往那個地方去想,當然你是愁眉苦臉過日子啊。
日子,其實是很美好的,人生就是那麼幸福,可是你爲什麼感受不到呢?因爲“于一切法”你沒有得到,你什麼法也沒有,你什麼也不知道什麼叫什麼法,什麼叫一切法。世間任何生活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都是,你不要從這個地方以外再去求佛法,沒有了,佛法就在生活中,生命就在生活中,你離開生活去找生命,到哪裏去找?離開生活找生命找得到,只有一個地方,棺材裏面。你想想看是不是這樣?
所以生命就在生活中,你不從生活中來體驗你的生命,你到哪裏去體驗呢?我不是罵各位,你不要老是說我說你,你就一定(做打坐的樣子),這個叫法?(敲木魚),這個叫法?這個也是法,透過這些讓你去感受,而不是要(打坐的樣子)這個叫什麼法?不是啦,你已經從相上求了,不對,生活中都是。當然這個也是佛法,打坐坐得好當然是佛法,可是你要知道這只是個代表而已。假如你認爲只有這個才是佛法,你根本就弄錯了,這是萬法中的一法,它不代表所有的法,它可以是佛法中的一個代表,但它不能代表所有的法,你記得這個“于一切法”。
現在我們是什麼法也沒有,你只有一法——煩惱法,天天都在接煩惱。人家一說“哎,你知道嗎?”“啊!什麼事?我怎麼可以不知道,你講一講。還有嗎?再來!”你會去承,去承接煩惱。我們願老走了,有一次,誰要告訴他說,我們道場怎麼那麼亂,他說:“哪有,我怎麼都不知道。”不接煩惱,這就是他會成就的地方。他跟我講話只問一句:“我這樣念對嗎?”我說:“對!”過幾個月,“我這樣對嗎?”我說:“對!”後來我看他不太對,快走了,我說:“你放心呐,你這樣念就對了,你不對的我負責。”“哦!這樣哦,那我放心了。”你看他就走了,好自在!
我們不是,爭執,計較……你爭吵你會成就嗎?你計較你會成就嗎?你會幸福嗎?然後氣得躺下去睡不著,坐起來一直睡,然後再講也是那件事,你根本就挂在那裏,放不下。這你怎麼會幸福啊,不會幸福啊。所以你一定在生活中去感受這些點點滴滴——走路,你要去照那種訓練也可以——腳擡起來、擡起來,放下去、放下去,哪裏先著地……這樣去也可以,這是一種訓練。不過,我想你在生活中走路走的很悠閑很自在,你去感受一下嘛,不要每一次上馬路都沖鋒陷陣一樣,那個幸福就在你身邊。幸福並不遠,只是你把人家弄得太複雜了,你把平淡的、日常生活的不當一回事,你要去找那奇形怪狀的,所以你會很痛苦,不會幸福。所以“一切法”不指別的,生活中這些都是。
我記得,我第一次感受到剃頭,剃頭知道嗎,理發。有一次跟教授約十點要見面,早上睡到八點起來,趕快十點通通弄好,再怎麼照鏡子頭都不對,我就去理發。理完發以後,咦?鏡子那個人是誰?哦!那個時候才感受到,原來美容師也是個魔術師,把一個焦頭爛額的人,一下子、兩下子就易容了。我看帶著這一相去給教授看看比較好,這不錯,你就感受到那一份幸福。那時候記得是花十五塊理一個頭,每次理頭我就跟他講我就要少吃一餐飯,十五塊,當然在當時就是一餐飯的金額,你會感受到一份幸福,所以每一次坐下去,那一條要遮起來的時候很幸福的感覺。現在剃頭沒有了,都自己刮,那份感覺有沒有消失啊,它轉變了,還是剃頭,同樣的,你在剃頭就是一份享受,有時候會刮得唧唧叫,因爲刮破皮了。但是不管怎樣,一個動作都可以證明你生命的存在,那感受力你要有。那佛陀最終的成就就是全方位,包括你的呼吸,一吸一吐之間他都可以感受到最圓滿的境界,叫做“成最正覺”。我們難就難在這一點踏不出去,照個鏡子看看,都是媽媽把我生這個樣,像爸爸,像爸爸又怎樣,又嫌醜,有什麼好醜的。看這個也不順,看那個也不順,你的幸福就遠離了。從這個地方看,這個你要懂得去體驗,體驗你的生命。
我們常講修行就是生命的體驗,最深層的生命體驗,這是語言這樣講,事實上那個體驗是在生活中處處都感受到,那叫最深層的體驗。你不要以爲我坐下去,我要最深最深一直鑽一直鑽,那叫笨蛋。修行只是讓你平靜,你記得啊,尤其打坐,只是讓你平靜。那叁個條件:置心一處,然後要放輕松,第二個條件就是放輕松,然後對你的息出息入要很清楚,就這叁個條件。然後一段時間以後,你會凝然一體,它成爲一個點,很輕松,那時候那個舒服、那個自在,它會産生,當這産生的時候你的覺性還很清楚,外面的塵境一起變化的時候,你就開始向你生命的核心走過去了,就那麼簡單。現在我們修的一個孔一直鑽一直鑽,鑽到哪裏去?這叫妄想。
修行就一個原則,就要把它放輕松,你要置心一處,然後要很清楚,念念要很清楚;因爲你要置心一處你就會緊張,要不緊張呢,你就睡覺,就變這樣子。因爲睡覺你那個念就不清楚,你要念很清楚,就不會睡覺,然後要放輕松就不會緊張,然後心又不亂跑,到這個時候你生命改造的那個爆發點、飽和點就接近了,一個因緣你就轉凡成聖了。可是你這個基礎功夫不做好,其它都不算。你不做這個基礎功夫,你硬是妄想,你在修行中怎麼樣,氣脈怎麼通呢?氣脈怎麼通你會想到這個就是妄想。“師父,我在那個境界好美,菩薩好莊嚴!”,這是妄想,跟你講你說,“我就看到菩薩怎麼是妄想?”看到菩薩還不是妄想嗎?你就不承認。所以我跟各位講,在跟你講修行是什麼的時候,你根本當下就在打妄想,所以在告訴你說那是妄想你根本不承認,你就會說師父根本沒看到,我比你早看過了,我看得比你多了,你自己才剛看到你就以爲是境界,那根本就是妄想。是沒有錯,你進禅定了沒有錯,初禅、二禅,所以我們不要你入禅定就是這樣,因爲你進了以後就是亂七八糟都跑出來——色界定。
我們告訴你置心一處、放輕松、不打妄想、念念清楚的那個時候,只要有境界你就橫出叁界。你不來這一套,聽不懂,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講,不鼓勵你去精進,問題是要你把這語言模式跟語言的標的弄清楚,然後你的身心健康以後,過一個正常的生活,工程面真的啓動,要追求真實的生命是什麼的時候,那個時候來修行就快了。
你現在還沒有,也不想追求真實的生命。你說“有啊,我要追!”要追的我告訴你,叁天兩頭你就出家了。你說“沒有,我還有事。”還有事,就是還沒有真發心,你是發個叫做什麼,八哥心。八哥知道嗎?人家念一句你也念一句,鹦鹉的心,跟著人家學,人家講什麼你就講什麼。
那天一個中醫師,跟我抓背,捶捶捶,突然間,“你怎麼不講話?”我說“要講什麼?”“你怎麼不講話?”我說…
《華嚴經經首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