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

  

海云继梦和上

  

昨天我们提到世尊的成就,他的成就已经到达的境界是什么境界,我们跟各位简单的区分了。有五种人,所见的境界都不一样。现在呢,我们要解说这些境界。

  

第一句“于一切法成最正觉”,这是最高境界。但这一句话对各位来讲,司空见惯,“于一切法”,每一个字都认识,“成最正觉”,你也都认识,认识有用吗?知道啊,你也没有这种境界呀,所以我们在看经文的时候,不是知道这几个字,是要这几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

  

大家都要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是每个人都愁眉苦脸,你不是不想要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你活起来就不幸福,日子过起来就不快乐啊,唯一勉强会感到快乐的是看笑闹剧的时候,那时候勉强苦中作乐一下。那什么叫幸福快乐啊?你要去感受嘛,感受它的存在嘛。过一个幸福的日子其实不难,它很简单,幸福其实就那么简单,但是你不愿意,你要去过一个非常复杂,然后把自己摔得头破血流,你说过瘾。有些人就很会想,想一堆,想不通,甘愿!不想更痛苦,想了非常痛苦,你过那个日子干嘛?可是很多人,我说很多人是不好意思说就是你,我不是爱骂人,我只是提供给你做参考。

  

现在我们看这个部分,昨天跟各位提到,“于一切法”是指世间的,你不要去想那很奇怪的法,就是世间生活,种种的这些森罗万象、琳琅满目的这些东西,你能不能掌握得到?

  

每天早上起来,刷牙洗脸的时候是不是很幸福?你看你都没感觉到,我看大家都“哦!那也算啊?”你不觉得每天在刷牙都是很好听的一首歌吗,“淅唰、淅唰”?为什么很幸福呢?因为我刷牙的时候牙齿没有掉下来,所以很幸福。跟各位讲,只有你在刷牙洗脸那一刻没有逼迫,你会尽情的享受。可是我们呢,都一塌糊涂,不信你明天早上起床你想想看,你刷牙是这样伸下去,还是这样先刷的?你去试试看。你一辈子怎么刷牙你都不知道,因为你变成一种惯性了。它是很舒服的、很幸福的,可是你就把它丢掉了。不是说这个东西,哎呀,讲佛法那么高深,怎么讲到刷牙去了!牙齿里头细菌有多少,几千万又几千万,你都往那个地方去想,当然你是愁眉苦脸过日子啊。

  

日子,其实是很美好的,人生就是那么幸福,可是你为什么感受不到呢?因为“于一切法”你没有得到,你什么法也没有,你什么也不知道什么叫什么法,什么叫一切法。世间任何生活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是,你不要从这个地方以外再去求佛法,没有了,佛法就在生活中,生命就在生活中,你离开生活去找生命,到哪里去找?离开生活找生命找得到,只有一个地方,棺材里面。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所以生命就在生活中,你不从生活中来体验你的生命,你到哪里去体验呢?我不是骂各位,你不要老是说我说你,你就一定(做打坐的样子),这个叫法?(敲木鱼),这个叫法?这个也是法,透过这些让你去感受,而不是要(打坐的样子)这个叫什么法?不是啦,你已经从相上求了,不对,生活中都是。当然这个也是佛法,打坐坐得好当然是佛法,可是你要知道这只是个代表而已。假如你认为只有这个才是佛法,你根本就弄错了,这是万法中的一法,它不代表所有的法,它可以是佛法中的一个代表,但它不能代表所有的法,你记得这个“于一切法”。

  

现在我们是什么法也没有,你只有一法——烦恼法,天天都在接烦恼。人家一说“哎,你知道吗?”“啊!什么事?我怎么可以不知道,你讲一讲。还有吗?再来!”你会去承,去承接烦恼。我们愿老走了,有一次,谁要告诉他说,我们道场怎么那么乱,他说:“哪有,我怎么都不知道。”不接烦恼,这就是他会成就的地方。他跟我讲话只问一句:“我这样念对吗?”我说:“对!”过几个月,“我这样对吗?”我说:“对!”后来我看他不太对,快走了,我说:“你放心呐,你这样念就对了,你不对的我负责。”“哦!这样哦,那我放心了。”你看他就走了,好自在!

  

我们不是,争执,计较……你争吵你会成就吗?你计较你会成就吗?你会幸福吗?然后气得躺下去睡不着,坐起来一直睡,然后再讲也是那件事,你根本就挂在那里,放不下。这你怎么会幸福啊,不会幸福啊。所以你一定在生活中去感受这些点点滴滴——走路,你要去照那种训练也可以——脚抬起来、抬起来,放下去、放下去,哪里先着地……这样去也可以,这是一种训练。不过,我想你在生活中走路走的很悠闲很自在,你去感受一下嘛,不要每一次上马路都冲锋陷阵一样,那个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并不远,只是你把人家弄得太复杂了,你把平淡的、日常生活的不当一回事,你要去找那奇形怪状的,所以你会很痛苦,不会幸福。所以“一切法”不指别的,生活中这些都是。

  

我记得,我第一次感受到剃头,剃头知道吗,理发。有一次跟教授约十点要见面,早上睡到八点起来,赶快十点通通弄好,再怎么照镜子头都不对,我就去理发。理完发以后,咦?镜子那个人是谁?哦!那个时候才感受到,原来美容师也是个魔术师,把一个焦头烂额的人,一下子、两下子就易容了。我看带着这一相去给教授看看比较好,这不错,你就感受到那一份幸福。那时候记得是花十五块理一个头,每次理头我就跟他讲我就要少吃一餐饭,十五块,当然在当时就是一餐饭的金额,你会感受到一份幸福,所以每一次坐下去,那一条要遮起来的时候很幸福的感觉。现在剃头没有了,都自己刮,那份感觉有没有消失啊,它转变了,还是剃头,同样的,你在剃头就是一份享受,有时候会刮得唧唧叫,因为刮破皮了。但是不管怎样,一个动作都可以证明你生命的存在,那感受力你要有。那佛陀最终的成就就是全方位,包括你的呼吸,一吸一吐之间他都可以感受到最圆满的境界,叫做“成最正觉”。我们难就难在这一点踏不出去,照个镜子看看,都是妈妈把我生这个样,像爸爸,像爸爸又怎样,又嫌丑,有什么好丑的。看这个也不顺,看那个也不顺,你的幸福就远离了。从这个地方看,这个你要懂得去体验,体验你的生命。

  

我们常讲修行就是生命的体验,最深层的生命体验,这是语言这样讲,事实上那个体验是在生活中处处都感受到,那叫最深层的体验。你不要以为我坐下去,我要最深最深一直钻一直钻,那叫笨蛋。修行只是让你平静,你记得啊,尤其打坐,只是让你平静。那三个条件:置心一处,然后要放轻松,第二个条件就是放轻松,然后对你的息出息入要很清楚,就这三个条件。然后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凝然一体,它成为一个点,很轻松,那时候那个舒服、那个自在,它会产生,当这产生的时候你的觉性还很清楚,外面的尘境一起变化的时候,你就开始向你生命的核心走过去了,就那么简单。现在我们修的一个孔一直钻一直钻,钻到哪里去?这叫妄想。

  

修行就一个原则,就要把它放轻松,你要置心一处,然后要很清楚,念念要很清楚;因为你要置心一处你就会紧张,要不紧张呢,你就睡觉,就变这样子。因为睡觉你那个念就不清楚,你要念很清楚,就不会睡觉,然后要放轻松就不会紧张,然后心又不乱跑,到这个时候你生命改造的那个爆发点、饱和点就接近了,一个因缘你就转凡成圣了。可是你这个基础功夫不做好,其它都不算。你不做这个基础功夫,你硬是妄想,你在修行中怎么样,气脉怎么通呢?气脉怎么通你会想到这个就是妄想。“师父,我在那个境界好美,菩萨好庄严!”,这是妄想,跟你讲你说,“我就看到菩萨怎么是妄想?”看到菩萨还不是妄想吗?你就不承认。所以我跟各位讲,在跟你讲修行是什么的时候,你根本当下就在打妄想,所以在告诉你说那是妄想你根本不承认,你就会说师父根本没看到,我比你早看过了,我看得比你多了,你自己才刚看到你就以为是境界,那根本就是妄想。是没有错,你进禅定了没有错,初禅、二禅,所以我们不要你入禅定就是这样,因为你进了以后就是乱七八糟都跑出来——色界定。

  

我们告诉你置心一处、放轻松、不打妄想、念念清楚的那个时候,只要有境界你就横出三界。你不来这一套,听不懂,所以我一直跟各位讲,不鼓励你去精进,问题是要你把这语言模式跟语言的标的弄清楚,然后你的身心健康以后,过一个正常的生活,工程面真的启动,要追求真实的生命是什么的时候,那个时候来修行就快了。

  

你现在还没有,也不想追求真实的生命。你说“有啊,我要追!”要追的我告诉你,三天两头你就出家了。你说“没有,我还有事。”还有事,就是还没有真发心,你是发个叫做什么,八哥心。八哥知道吗?人家念一句你也念一句,鹦鹉的心,跟着人家学,人家讲什么你就讲什么。

  

那天一个中医师,跟我抓背,捶捶捶,突然间,“你怎么不讲话?”我说“要讲什么?”“你怎么不讲话?”我说…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