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百千万劫这样修行,都没有效果,你电池没装上去,也就是你那愿力没有发起来,你根本就不开机嘛,那怎么相应?你要懂得,这个地方就在你发心、定位的地方,你不发心不定位,这是不行的。佛菩萨他已经穷尽了,已经告诉我们了,“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当然我们这边也到,这是第一个。

  

佛菩萨这边讲的身,就前面我们一再跟各位辨证这个问题,他是法身,你要定位,你也要入法界。我们跟各位讲,法身等于法界全法身为一法界,全法界为一法身,法身、法界是相等,是同一个。你要不入法界,你没有办法跟佛的法身相应,你一直在这个地方,不通。这里面有个理论,提给各位作参考,我们华严这个法门,叫做普贤乘。这个《四十华严》经本你多读几遍,你就发现到,经文里头叫普贤乘。普贤乘它跟其它的法门不一样,即使是天台它也叫圆教,华严也叫圆教,但是天台叫做一乘共同圆教,天台,一乘共同圆教,华严是一乘不共别圆。那么什么叫不共别圆呢?你要讲的出来,什么叫不共别圆,就是不共别圆,华严就是不共别圆,你不能这样讲,你这第一点你就要讲出来,哪里不共呢?不共在于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面。在其它的领域里,他都讲发菩提心,也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你是真发假发没有人去验证。华严在这里确定这一个问题,你要真发心不是形式上的,你的心真的在转化,要追求那个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

  

这里有一个前提,你真的要追求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的同时,你一定会把菩提道——因为你已经发菩提心了,菩提道上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件要事,第一件事,最重要的事!当你是这个心境,真的这样转过来的时候,你在各地都可以修行,不一定念佛,不一定诵经,不一定拜佛,甚至于你在绘画,从画画上面下手,你是音乐家,从音乐上面下手,是舞蹈家,从舞蹈上面下手,你是运动员,从运动上面下手,都是直接修普贤乘,你知道吗?因为刚才讲到“于一切法成最正觉”,一切法都可修!你是运动员也可以,甚至于经典还提到妓女也可以,他就当下他的工作就是修行,你说不可思议吧!

  

就你的生活上、工作上,你真的在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当下,你去进行。这个定位一定——很重要的,它不共的地方就在这里,这个定位一定,你的色身在娑婆,知道吗,你的业力马上转入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的缘起法界里,它不共就不共在这里!当你这个一定位以后,你的业力转入缘起法界的时候,缘起法界是众生,当你业起的时候,你必须受报,也要受报哦,但是你这个报马上会跟性起法界的菩萨愿力相交融,互通,他会互通,互通的时候会透过菩萨的愿力改变你的业力,你世间的这个色身也会受苦,死不了,知道吗?会不会写,不是许不了,死不了,这个时候你的色身就会有惊无险。你要问说“师父,怎么修啊?”你问我,我也不会讲,就这么一个简单,把色身留在这个世间,把业力转入缘起法界,就过去了。那个时候在法界里,简称法界,就一真法界里面,就是菩萨的愿力跟众生的业力。你看《如来出现品》上面就讲这个,一个世界的成就是菩萨愿力跟众生业力,他就在这边转,互相交融。这个地方你这一发愿以后你就叫变异生死,转过去了,业力就转到法界里面去了,你色身在这里随缘受报,该结束就结束。这叫做不共,跟其它的法门不共,它特别的,教外别传的,不共就在这里。

  

禅宗在修行当中常用这个法门——不共,所以它叫教外别传,其实没有离开不共别圆的范围,直接就超越了。那么到你这一期,这个时候他有个前提,就是你那个愿力转过去以后不能退转。你这个色身一转过去以后,其实很多修行人在这里,他都求其早死,知道吗?早死以后,马上就到净土去了,一定到佛的净土去,而且上品上生。你要真的有大悲心,随缘教化,你的寿命会很长,本来三十岁要走的,这么一定位,活到一百三,因为还有一百年时间要教化众生。那你在人间因为有业力,有业力你身相就会种种苦难出现。最有名的就是虚云老和上,尝尽种种苦头到一百二十八,你看一百二十岁,一百二十几呀云门事件还发生。你看,他早点死根本他不受苦,为什么不早死,随缘受化,那就真的一身业力全部消耗殆尽,业力全部消净,绝对往生净土,而且这种净土,殊胜!因为他不是下品下生,他是叫做什么,无限级、无限品上生,顶级品上生,就这样走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才跟各位讲,菩萨的愿力,你那个愿力、事修的部分一发起要尽形寿、不退转所以当你这个分段生死这是最后生,分段生死,你就进法界了!通常在这里最后生入法界以后,你就入性起法界了,因为你在缘起法界的业力已经在那里交融……交融到已经通通过去了,业力全部转为愿力,那么那些业力要转为愿力之前,你的业力就培养你的性德直接就转到性起法界。这是它最殊胜的地方,这个法门,这个叫不共别圆的特色!当下你的业力就转到法界里,色身留在这个地方,因为你是来这里修行的,色身在这里随着你过去所造的业,你要随缘受报,就在这个世间起起落落,你只要尽形寿行你的菩萨事业就好,就在这里,你超越一切。

  

在这个地方这种行法,不一定跟你讲什么置心一处、要放轻松,不一定讲这个金三角,它本身里头理修、事修、归零功课,就是金三角,透过这个部分去完成你的生命改造,不共别圆,是在这里成就的。所以你看,“其身充满一切世间”讲的是什么,这种法身大身的成就充满一切,“一切世间”就包括器世间、眷属世间跟智正觉世间,全部穷尽。我们现在不行,你都色身,色身受到物理现象的限制,对不对?受到社会现象的限制,有各种限制,转入法身以后,他没有限制,反而能够穷尽,包括器世间、眷属世间,不只智正觉世间而已,他会穷尽。所以你留意经文所讲的这境界是非常的高广,所以我们在讲修行的时候,真修行从这里来!华严不共别圆是什么,从这地方看。要不然这种文句你真的很难,看不懂。第二句讲身,一、二句讲显跟隐,第二句、第三句是讲身,这个是讲法身,有人讲智身,那个不管,他就本体就对了。

  

第四句讲音,“其音普顺十方国土”,音普顺十方国土,我们念就这样念过去了,你大概没想到——我们在这里讲,越后面就越听不懂,听不到,是不是这样?那么他的音要顺到十方国土去,他凭什么?都用无线电,都用人造卫星转过去是吗?不是。所以这个音叫生命的元音,生命,元,一元两元的元,这个元,元音,他是怎么样普顺出去的,这个就问题就来了。

  

我们跟各位讲,这种经文是要透过修行的,不然你根本没有办法体会。我们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参加合唱团,原因就在这里,我们今天合唱团老搞不起来,也没有人想参加,可见你都不是普贤行者,你一定要参加。我们要你参加合唱团,不是学唱歌,不是,但是一定要透过最基本的简单的声乐训练,那个声乐训练你唱的好不好并不重要,但是那个理论跟那个技巧,你要稍微懂一点,因为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你就要学呼麦。呼麦虽然是讲喉音,可是我们在讲的呼麦跟他们呼麦的定义不一样,它是要训练你身体本身发音的技巧跟音箱,你身体是个音箱,你要怎么训练那个回音。我们现在是喉咙的声音,呼麦是喉音,可是你的喉咙的声音是只发出去不会回音,你要留意到,那么你透过我们所谓的呼麦训练以后,你自己的发音会产生回音,你的音箱要起作用。这个音箱一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到梵呗,梵呗的定义,是天上的音乐,古代讲天上的音乐其实就是讲我们生命的音乐,那生命的音乐训练就是你的声音不只出去,而且会产生回音,那个回音在你生命中回荡的时候他就尽虚空遍法界,知道吗?这个叫生命的元音,不是唱的多好听多好听,那不是要唱给你听的,它是要唱给十方国土诸佛菩萨来听的,这个回音它就不透过任何媒介,它直接跟生命的频率相呼应,它重点在这地方。

  

你最好不要来跟我讲你会了,没有了,没有人会了,你不要以为你又怎么样,又怎么样,那叫妄想、幻境,要不是你人格不健全,就是你有头壳病。我已经讲这么清楚还有人要跑来讲,那种人叫有脑袋没脑筋,他老是想说他自己怎么样怎么样,不对。那是一定要经过一定的训练,一步一步来,你现在不可能会的。你不要以为你天生丽质,不可能。就算你会你也要带着疑情,人家在教,好好学,人家讲合唱团,我就赶快参加,一步一步上来,那你的声音出来,人家一定很乐意接受。当你还听到,你的声音出来有人会讨厌,你就要一直拜忏,拜到你的声音让那个讨厌的人会觉得你的声音好听,你才是你有改变。可是今天的人在修行,他不想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别人,那叫业障鬼。这是一个关键,修行者你要留意!

  

因为讲到音呐,音要普顺,普顺就穷尽了,十方国土的佛跟他的弟子菩萨们,全部都可以跟你相应——你只要到净土里,佛跟上首菩萨会相应,净土的那些众生们也一定会跟你相应。当到这个时候,你在一再的训练,十方诸佛菩萨会跟你互动,真正的法音流宣,这个声音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

  

这个部分我们很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投入,学习音声,透过音声来修学佛法,是很简单的方法,而且很轻松,因为一直唱歌就好。不像我们,你要听经,听一听,又常常听错,一问,又要被骂;参禅,常常被揍,还有禅棒,还有长的,还有短的,常常要跟师父在那边跑马拉松;唱歌不会,你只要去训练那种音声的回荡。你一定要这两个,一个基本的声乐训练,一个是呼麦的发音技巧训练,透过这种训练以后,你自己去想办法,你的声音是如何回音,自己在身体里面回音的。

  

但是你不要听我讲以后就开始回音,那叫妄想,那个叫快要中了。不要妄想,因为那都要严格训练的,而且要一再矫正,一再矫正。假如你的发音,人家讲,你又不喜欢听,你唱的又不好听,然后又不以为不好听,人家又很讨厌听,那你就快要成精了,一定要注意去调整。这个音声一定严格训练自己,你不要一直“你看看,我唱的好听吗?”人家当然“好听”,谁敢在你面前说你唱的不好听,你会扒下去。你唱得好了,人家会和嘛,会和上来。你要从这个地方去看,其音普顺,这个是要相当功夫的,相当功夫啊!

  

一个人,你们可能天生丽质;像我,人家三年,我大概要三十年。你要特别要求,因为这是一个一超直入的法门,一超直入的法门!华严讲的都是一超直入啦,但是你的一超跌倒,不是一超直入,你一超就跌倒,就摔跤了,你进不去呀,因为你没有绝对的谦虚心,绝对的接纳心,你跨不过去这个门坎。而这个法门我们跟你讲,它这样训练下来是很快的,但是你就不能融进群众的话——你只要很简单,我们昨天讲,你只要能融入群众的话,你要超越都快;你要不能融入群众,就不行。你假如有自己的一群人,那小区块的,那不算,魔王也有一群人,对不对,不算,普遍的,普遍的。你假如说十个小族群当中有八个族群你融得进去,有一、两个你不太喜欢,那是你的性癖,对不对,你的个性;可是你十个族群当中有九个你不愿,只有一小群,那个不算,假如只有一、两群的不算。你说七、八群,没有七、八群,六、七群都能够处的很好,那个做一点调整就可以了,这个是真正修行人在反观自己的时候你可以看得到。所以这种经文我们一看你就知道说,大乘经典跟小乘经典它明显差异的地方。好,我们休息一下再继续跟各位谈。

  

《华严经经首 第十二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