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了“世出世間法”你才好鍛煉。

  

當然你要像廣欽老和尚這樣子一頭栽進去,也可以展開,那是聖人行。在大乘的立場,它是以多接觸衆生,乃至于社會建設、文化進步,它生生相息。也就是因爲有這種特色,所以我們才告訴你,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代裏,既繁榮又貧窮,既富裕又痛苦的時代裏,矛盾交煎,只有大乘佛法才堪勝任,原因就在這裏。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你這時代爲什麼華嚴最當機,只有華嚴能對治?因爲他的關鍵就存在這個地方,他是相應于世界的脈動,不管這世界怎麼樣,他從這世界的脈動裏頭引出來——出世間法,然後從出世間法來對治世間法的狀況,絕對當機,對不對?因爲你在世間法裏你迷進去了,你在短線交易的時候常常會掏空,對不對?那我從世間法裏頭我走出出世間法,然後我用出世間法的這種基本理念跟行爲模式,那種思維模式跟行爲模式,我來對治你世間法的不當,所以他最當機嘛,關鍵在這裏嘛。你一般的,你只有出世間法的時候,你碰到世間法你就理事不相應了,你還會理事無礙嗎?在華嚴爲什麼最當機?他事事無礙呀!他有理事無礙,個別的話理事無礙,宏觀的話他事事無礙,所以說他最當機。你假如不從“世出世間法”來看,你談不到。我們爲什麼說,一些事你一定要做,衆生你一定要相處,不然你不行。

  

我常跟各位談說,跟衆生相處的時候,我有辦法,你五批人馬一齊來,我有辦法應付,可是你五批人馬全倒啊,因爲你自己受不了。我在跟別人講你都中箭下馬,我在講他的事你也接著問,你的事你不管你就問到別地方去,這個就是衆生的情況,你一定要從這邊看。一定要跟衆生相處,一定要處理世間事,透過這些事,曆事練心,你境界廣大,世間事你能處理呀。你以爲說:“師父你有成就了你幫我看一看。”我看什麼?你鼻子兩個孔還要看,對不對?“你幫我看一看我會怎麼樣?”我說你會死呀,你會怎麼樣。“你講好話嘛。”講好話就是明天還會醒來,不然怎麼辦呢?你以爲說,師父會怎麼樣,看你怎麼樣,頭上一支角?因爲你是那種錯誤的觀念,那就不對。曆事練心非常重要,這叫世出世間法,你才能培養那廣大境界,自性的廣大境界通通可以顯露出來。

  

不但這個樣子,講這裏其實只是講一半,自性的廣大境界告訴你呀,這裏“咚!”動一下,那裏就“啵!”跳出來,知道嗎?外在的世界是內在的投射,自性的投射。你現在不要去問那些,“師父你看看那個地方那座山你把它轉一下它就垮了。”又不是地震。它能改,但不是你想象的那種情況。原來那是一座山,你會以爲說,“師父,我現在把那座山買下來了,我要開發,那個……你幫我把它移開,移一座山要花幾千萬呢,你現在給我修個法把它弄掉。”那是你想的。師父修個法會告訴你說,“那座山是石頭山,你用*也炸不掉。”那你怎麼辦?不是。他會說,那座山現在對你的投資事業來講是個障礙,他會告訴你,你不要炸掉它,那座山擺在那裏很好,什麼九二一、九一二、九一一都炸不掉它,所以你在那個地方蓋個摩天大樓,那是最得體的。人家101,你可以202,你就蓋上去,因爲它不會倒嘛,石頭山。你要知道你要會轉,他是要你去轉,世出世法是教你轉,不是教你死在那裏。它不行,不行也很好,不要蓋嘛,種樹嘛,把它變成遊樂區嘛,對不對?把它變成皇帝谷嘛,是不是皇帝谷,忘了,皇帝山是嗎,都石頭去爬的那裏。你可以開發成其它的地方,不一定做你所既定的目標去做,也是可以,不是不行。就是說你要會轉的話你境界就廣了,但是呢它就是透過世間法的曆練來的。你說人家叫你做你就“好!我幫你。”放個焰口,有效啊?所以說很好笑,怎麼無笑。我幫你做個法會,做個梁皇,做個什麼,不是。我不是說那些無效,而是在這個時候你要進行的工程不同,從廣大境界來看,這個時候你會看到你心性的轉變對外在世界它也跟著轉,這個是廣大境界最偉大的地方。

  

那麼理論上來講,它是從四大現象來的,物理現象是跟生理現象相結合,社會現象是跟心理現象相結合,所以心理現象受到社會的中心價值觀所影響,關鍵在這裏。生理現象受到物質界的條件限製,但是心性可以改變物理現象,那就産生交叉作用,不是直線作用而已。因此修行它的功夫就在這個地方,物理現象也能改,關鍵呐;但是那個改不是用你大腦想象的去改,它是叁昧力改變的,關鍵是在這裏呀。那你叁昧力的培養透過九次第定經過超越叁昧來訓練,可以,時間很長,但是以同樣的時間,你來訓練叁昧力,世出世間法來訓練,同樣的時間你早就入法身境界了,早就進法身境界了。

  

那現在我們之所以弄不成的就是,你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你不願意投入,你都只是做好就算了,那不是修行。修行就是從事情上要做到忘我境界,你忘我都不行,你的法怎麼成就呢?做到忘我。我們都還沒做,“師父今天很累……”我說:“很累要做什麼?”“早點睡可以不可以?”你再不答,他說:“明天能不能晚一點起來?今天很累。”不能成就啦,不能成就。忘我的人不會累不累,你知道嗎?有我的人才會累。我們常跟各位講,你在修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放松,你去注意看看,我在修法而又很輕松的時候,根本你就不累。你之所以累是因爲這個肩膀老是提這樣子,你當然累。爲什麼?從你會緊張上知道你還有我,真的無我的時候你是很輕松的,所以你從剛開始就應該要訓練了。我的意思不是說放松的人是無我,不要聽錯了,不是說放松就無我,而是你能夠放松的話,你的修法很容易進入無我狀況,關鍵是在這裏。這是“廣大境界”的這個說明。你沒有這個境界,你下面就沒辦法進行,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講到“妙音遐暢無處不及”。這“妙音”有兩個定義,第一個“妙音”“妙”是針對利益衆生講的。我們跟各位講過,講妙、講大那都跟你一般所用的大小不一樣。“妙音”不是非常好聽的音,不是那個定義,那個音聲能夠開啓衆生的覺性,叫作“妙音”。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妙音”兩個字,不一定指聲塵,所有的溝通都算,換句話說六塵境界都算。當中有一個共識,共識也是互相溝通的東西,知道嗎?你有沒有共識呢?常常搞錯那就表示你不解嘛,對不對?

  

共識是很重要的,而真正的一個修行者跟佛是有共識的。一個修行者跟他的上師是有共識的,當你沒有共識的時候,你沒有上師。你要留意到,你跟上師的共識,你跟叁寶的共識。很多人都覺得說,我在講經是怎麼准備的,我告訴你不要准備,我不是在誇大我怎麼樣,因爲我跟這個經文的共識,我有。這個共識是很重要的,你要是沒有共識的話,你怎麼講?你再怎麼准備都是數據,那數據就沒用了,你多講一點少講一點有什麼用,對不對?隨著曆史越長,你資料越講不完,是不是這樣?所以這不對,不是整理數據來講的。真正要的是我跟它的共識,我對它的了解的那部分講給你聽,希望你從這邊也去建立你的一個模式,用你的模式跟它來産生共鳴,關鍵是在這裏。這裏面有很多東西,不是我們講出來的那些知識,而是講出來的一種什麼——心的頻率,那個頻率跟你那邊能不能共鳴。不是我講什麼給你聽,我在講的是,你要懂得它在講什麼,這個才是重點呐。我在講什麼你聽懂聽不懂無所謂,就有聽沒聽而已嘛,對不對?但是透過我的表達,你知不知道《華嚴經》講什麼?透過我的表達,你知不知道佛陀的那個是什麼?這個才是關鍵。所以我們在講說,各位,你懂嗎?反正大家“懂!”鼓掌也鼓的很多了,到底懂不懂?你懂得是我講的那些語言文字,佛陀的那個呢?那個你沒有啊!真理的那個面目呢,你掌握不到啊,那就不算了。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談的是這個部分,這個就是“妙音”所講的地方。

  

這個“遐暢”很簡單講就是順暢,無處不及呀。當然,“處”你講處所也對,可是他的重點是在他所接觸到的衆生都能夠覺悟過來,他真正要你覺悟的不是世間法,是出世間法。你透過世間的種種,讓衆生能夠覺悟到生命的存在跟價值那個部分,這個才是“妙音遐暢無處不及”他所指的標的。我們一般人所講的不是這些,所以“及”,及到哪裏呢?只要有衆生的地方,他都能夠明白。沒衆生的地方你還講什麼,對不對?他講的不是地點,是衆生,只要有衆生,他都能體會到,只要有衆生,都能感受到,這叫“妙音遐暢”

  

我們大家都有心想學佛,你要認識佛,重點是認識佛,才能常隨佛學。不是認識我,認識我就不對了,我一個肉身之軀有什麼好認識的?對不對?眼鏡戴在臉上而已,你再怎麼看,眼鏡那兩個腳一定挂在鼻梁上,你成就不成就都一樣,這個色身沒什麼,真正的是這色身能不能夠投射出佛陀的那個境界,乃至于引導我們到達佛陀的那個境界裏面,這個才有意義,我們要的也是這個。我們也是這樣期望各位,你能夠從這個地方,來完成你生命的改造,到達佛陀那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

  

好吧,這一會我們就先講到這個地方。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