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十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么我也要用什么,这模仿效果一起来,全完了。我买不起你LV,我买A货可以,我买仿造的啊,这个来了,心性的狡诈就产生了,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全世界的社会中心价值观朝那边倾斜的时候,这世界灾难就来了,已经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洞、冰川融解就是这样来的。

  

我举这两个例子你看不出来,每年我们多少的电冰箱花费掉,多少的家庭小家电,你每年丢掉多少个?每年多少汽车报废,你知道吗?这些东西都不那么简单呐,一部汽车一部冰箱里头,里面有机油,有冷媒,?废五金、油漆……橡胶塑料这些东西,它怎么办呢?通通压成一块一块丢到炼钢厂里,怎么办?燃烧!所有这里面有很多铅呐、锌呐,这些重金属、轻金属全部溶化掉,它剩下钢铁而已。重金属、轻金属一烧,通通飞上天去了,皮革、纺织品、化学原料、油漆、废油……哪里去了?经过炼钢厂全部升天了,大家都送它往生西天了。京都条款有用吗?告诉你,没用,绝对无效,因为你大量消费继续维持,大量垃圾继续产生,它就继续在往上烧,你一定进入炼钢厂烧,然后通通升天,它不是烧完到地上去呀。温室效应怎么来的?这样来的!你别担心,所以呢,尽量消费吧,我的口头禅就叫作:要死比较快!那不是你要死的问题,地球可能都会整个的覆灭!

  

这个就是社会中心价值观的问题,你没有办法阻挡它,为什么?因为经济学是这样讲的,要降低成本,你就要生产量达到多少,生产量达到多少,你不会生产以后放在仓库吧,你要消费掉啊,你要卖掉啊,卖不出去怎么办?因为他没钱啊,没钱!分期付款,完了!分期付款你可能认为是小事,小孩子不想跟爸爸在一起,我自己买一间就自己出去了;小女生不想跟妈妈住在一起,我也买一间就去了,为什么,因为我可以分期付款。社会结构扭曲了,人性,有没有,本来相互依存的那个部分破裂了!你不要怪小孩子叛逆,不要怪小孩子怎样,因为这个社会的中心价值观已经倾斜了!本来家里一部冰箱就可以了,现在他去分期付款,他也要冰箱,好了,年限一到,通通拿去烧掉制造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怎么来的?不怪谁,就是这种价值观怎么产生呢?就是因为眼光浅短,心量不够,他没有广大境界。

  

现在这个问题产生了,已经产生了,灾害就要来临了,大家不要害怕,你想要在共业中不共业,那你就要修不共业的法,你好好修行!修行法门很多,也都跟各位讲了,你一定会说念观世音菩萨好,还是念地藏王菩萨好。要懂得用心,历事练心,你的别业会很好,你不要怕,海水上升六十五公尺,你住在六十八公尺的地方,就OK了。你要不好好修,海水六十五公尺,你刚好住在六十公尺的地方,你就好好修吧。这个宏观广大境界的部分,你是透过历事练心来的,你假如没有的话,你不可能有,不可能有这种广大境界。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修行一定要三世间同时进行,眷属世间器世间不要忽略它,不要以为它是有为法,你是透过有为法,进行无为法的成就,所以我们叫作世出世间法。你记得啊,我们不是讲世间法,也不是讲出世间法,我们讲的是世出世间法,我这个发音不太熟,今天老师才跟我矫正,舌头要怎么转,我的舌头就只会这样跳。世出世间法,你要会经历那些世间法的历练,完成出世间法的圆满,这个才是修行的行法。

  

我不是否认出世间法的殊胜。出世间法的殊胜,是佛陀当年面对婆罗门教的错误提出的一个矫正,这使佛教远远超越两千五百年前那时候的婆罗门教!你先确定这一点。后来婆罗门教被佛教的兴起打败了,那么婆罗门教,你要是留意到站在印度的立场来看,佛教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是不是这样?佛教对婆罗门教的改革,就印度来讲,是不是也是一种改革?改革以后印度人是不是会把佛教的思想吸收进去?吸收进去本身它就是什么,又回到印度的婆罗门教里头去了。那佛教殊胜的特色就怎么样,不见了。你讲那个我也讲那个,佛教,谁信你呀?印度人来讲他还是回归到主流文化来,就是婆罗门教里头,因此就在这个时候佛教就式微了。

  

佛教式微以后,佛教就那么甘心要死就让它死吗?佛教本身也在挣扎,它要改革,对不对?佛教、佛陀就这样就不见了吗?所以他发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佛教必须要独立出来呀!假如再寄生在婆罗门教的范围里头,那有用吗?没用啊,所以佛教要怎么办?原来是我告诉你修行你就跑过来了,因为婆罗门教不会修啊,现在呢,他修跟我修一样,在传统的世界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跑到你那边佛教去?所以佛教这个时候开始要道场经营,它需要组织,它需要拥有自己的群众跟自己的道场,这个问题来了,佛教才能生存下来,因此大乘里头就特别强调度众生。你们不要以为说我们在讲度众生都是世间法,是,它是世间法,但是你透过这个世间法你要怎么成就,这里面牵涉到大乘所涉及那不可思议的地方,就叫做Mahayana。现在我们叫Mahayana叫大乘,你弄错了,Mahayana是人生的真理,生命的真理叫Mahayana。这四个字,Mahayana这四个音你要翻的话就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不是“大乘”两个字能解决的。那么他这个真理是什么?你要透过世间的事,来锻炼你出世间的成就,这是在大乘里面的基本定义。今天自以为高明的人他就是要修行,那一些……才去煮饭,你弄错了,透过世间的事、事相的历练来完成我出世间的成就。

  

所以你假如不彻底了解大乘是什么,有个问题你是没办法解决的,请问你业力要怎么消除?你怎么消除业力?现在我们告诉你的是业相来你要赶快拜忏,你可以消除,那是指业相。业力现前你要怎么消你的业力?癌症病发了,癌症了,听说师父癌症末期,到现在二十几年还没死,师父你教我一下。师父怎么教你?教你也没用。你业力现前你用什么去转它?你根本不知道,你也没办法进行。要转变、要消除你的业力,需要一个东西,叫做三昧力。你有三昧力吗?“你教,我来学”,那可以,先置心一处,要三年。然后从初禅定一直到四空定,算快一点,三年。由四空定、九次第定到灭尽定,然后超越三昧、师子奋迅三昧进入三昧力的领域里,可以对治你的病,就算最快也三年,九年而已,你修吧。你不要老是“医生说剩下三个月”,那你才来,你怎么修嘛,要九年呢,其它不讲,是假设你啊。现在叫你修,你就三个月的东西拖三年还没学好,你想想看嘛,三个月的东西你都拖三年了,那九年的东西你要拖到几年?所以不是不行。但是我这里告诉你,业力的东西,三昧力可对治从哪里来?从透过世间法锻炼出世间法,这个叫三昧力,你直接可以对治。你能吗?这个东西是只有大乘里头的秘密。大乘知道,透过世间事的历练而且不夹杂任何杂质。我们就告诉你,你投入,完全投入一件事,为众生服务的事业,然后尽形寿永不退转;对三宝具足信心;这件事情在你的成长过程里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不愉快、不如意,拜忏!你会说我又没错为什么要拜?没错才要拜。错了你本来就要拜你还讲什么,难道你错了不拜?就是因为没错所以才要拜,不是失败才要拜,只要业相现前就要拜。你要是不承认业相现前一直坚持你没错的话,那个就没办法了,告诉你,基本上你不是修行者。一直在计较对不对的人不是修行者,那是世间人才说对不对。大乘、小乘差别就在这里。

  

他要使佛法存续下来,他必须经营僧团,必须经营道场,要不然佛教那时候就断了,就消灭了,因为它一定会归到印度教里面去,回到印度的主流文化去,你什么也看不到了,什么都没有了。大乘就是这样子起来的。这个时候,他道场经营很成功,理论上他两部同时进行,第一部就《中观论》,思想的部分,第二部是瑜伽行派,瑜伽行,相应修行法。就在瑜伽行的这个时候呢,已经跟密法逐渐接上关系了。这里面瑜伽行的相应使佛教的三法印由《中观论》的一法印转变成“佛性论”,透过瑜伽行再由“佛性论”转变为“法身论”,关键是这样来的。“法身论”的成熟阶段就在《华严经》里面,然后透过毘卢遮那佛才演变出后来的一切密法,就在这里啊。所以密法的元始天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你要修密法记得回到这里来修,你不要以为哪个法王……法王就在《华严经》里面。关键是在这里。

  

你不了解实际的状况,大乘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早期那个时代部派佛教不弘扬大乘呢?因为当时印度的婆罗门市场是门户洞开,缺点很多,所以佛教的改革思想非常迎合当时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通通跑到这边来。当然婆罗门、刹帝利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站在印度文明的沃土上,他当然再把佛教的东西吸收回去,所以佛教就式微,一定是这样子。好了,这问题就来了,佛教要再经营下去要怎么办呢?它不能再用旧有的那一套,因此它在理论上发展出“世出世间法”,从行法上也从“世出世间法”来进行,因此行法、教理开始结合起来,然后形成佛教自己特有的僧团制度,是这样运用过来的。那以前度化众生是随缘的,所以大乘才有做众生不请之友,主动出击的这种情形,有没有?你从经典里看到历史没?你只会看到说《维摩诘经》也是佛的时代,文殊师利菩萨你都没看到啊。真实的状况。所以我们在训练我们广大境界的时候,你不要忘…

《华严经经首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