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麼我也要用什麼,這模仿效果一起來,全完了。我買不起你LV,我買A貨可以,我買仿造的啊,這個來了,心性的狡詐就産生了,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全世界的社會中心價值觀朝那邊傾斜的時候,這世界災難就來了,已經出現了,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冰川融解就是這樣來的。

  

我舉這兩個例子你看不出來,每年我們多少的電冰箱花費掉,多少的家庭小家電,你每年丟掉多少個?每年多少汽車報廢,你知道嗎?這些東西都不那麼簡單呐,一部汽車一部冰箱裏頭,裏面有機油,有冷媒,?廢五金、油漆……橡膠塑料這些東西,它怎麼辦呢?通通壓成一塊一塊丟到煉鋼廠裏,怎麼辦?燃燒!所有這裏面有很多鉛呐、鋅呐,這些重金屬、輕金屬全部溶化掉,它剩下鋼鐵而已。重金屬、輕金屬一燒,通通飛上天去了,皮革、紡織品、化學原料、油漆、廢油……哪裏去了?經過煉鋼廠全部升天了,大家都送它往生西天了。京都條款有用嗎?告訴你,沒用,絕對無效,因爲你大量消費繼續維持,大量垃圾繼續産生,它就繼續在往上燒,你一定進入煉鋼廠燒,然後通通升天,它不是燒完到地上去呀。溫室效應怎麼來的?這樣來的!你別擔心,所以呢,盡量消費吧,我的口頭禅就叫作:要死比較快!那不是你要死的問題,地球可能都會整個的覆滅!

  

這個就是社會中心價值觀的問題,你沒有辦法阻擋它,爲什麼?因爲經濟學是這樣講的,要降低成本,你就要生産量達到多少,生産量達到多少,你不會生産以後放在倉庫吧,你要消費掉啊,你要賣掉啊,賣不出去怎麼辦?因爲他沒錢啊,沒錢!分期付款,完了!分期付款你可能認爲是小事,小孩子不想跟爸爸在一起,我自己買一間就自己出去了;小女生不想跟媽媽住在一起,我也買一間就去了,爲什麼,因爲我可以分期付款。社會結構扭曲了,人性,有沒有,本來相互依存的那個部分破裂了!你不要怪小孩子叛逆,不要怪小孩子怎樣,因爲這個社會的中心價值觀已經傾斜了!本來家裏一部冰箱就可以了,現在他去分期付款,他也要冰箱,好了,年限一到,通通拿去燒掉製造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怎麼來的?不怪誰,就是這種價值觀怎麼産生呢?就是因爲眼光淺短,心量不夠,他沒有廣大境界。

  

現在這個問題産生了,已經産生了,災害就要來臨了,大家不要害怕,你想要在共業中不共業,那你就要修不共業的法,你好好修行!修行法門很多,也都跟各位講了,你一定會說念觀世音菩薩好,還是念地藏王菩薩好。要懂得用心,曆事練心,你的別業會很好,你不要怕,海水上升六十五公尺,你住在六十八公尺的地方,就OK了。你要不好好修,海水六十五公尺,你剛好住在六十公尺的地方,你就好好修吧。這個宏觀廣大境界的部分,你是透過曆事練心來的,你假如沒有的話,你不可能有,不可能有這種廣大境界。所以我們常跟各位講,你修行一定要叁世間同時進行,眷屬世間器世間不要忽略它,不要以爲它是有爲法,你是透過有爲法,進行無爲法的成就,所以我們叫作世出世間法。你記得啊,我們不是講世間法,也不是講出世間法,我們講的是世出世間法,我這個發音不太熟,今天老師才跟我矯正,舌頭要怎麼轉,我的舌頭就只會這樣跳。世出世間法,你要會經曆那些世間法的曆練,完成出世間法的圓滿,這個才是修行的行法。

  

我不是否認出世間法的殊勝。出世間法的殊勝,是佛陀當年面對婆羅門教的錯誤提出的一個矯正,這使佛教遠遠超越兩千五百年前那時候的婆羅門教!你先確定這一點。後來婆羅門教被佛教的興起打敗了,那麼婆羅門教,你要是留意到站在印度的立場來看,佛教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是不是這樣?佛教對婆羅門教的改革,就印度來講,是不是也是一種改革?改革以後印度人是不是會把佛教的思想吸收進去?吸收進去本身它就是什麼,又回到印度的婆羅門教裏頭去了。那佛教殊勝的特色就怎麼樣,不見了。你講那個我也講那個,佛教,誰信你呀?印度人來講他還是回歸到主流文化來,就是婆羅門教裏頭,因此就在這個時候佛教就式微了。

  

佛教式微以後,佛教就那麼甘心要死就讓它死嗎?佛教本身也在掙紮,它要改革,對不對?佛教、佛陀就這樣就不見了嗎?所以他發現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佛教必須要獨立出來呀!假如再寄生在婆羅門教的範圍裏頭,那有用嗎?沒用啊,所以佛教要怎麼辦?原來是我告訴你修行你就跑過來了,因爲婆羅門教不會修啊,現在呢,他修跟我修一樣,在傳統的世界裏不是很好嗎,爲什麼要跑到你那邊佛教去?所以佛教這個時候開始要道場經營,它需要組織,它需要擁有自己的群衆跟自己的道場,這個問題來了,佛教才能生存下來,因此大乘裏頭就特別強調度衆生。你們不要以爲說我們在講度衆生都是世間法,是,它是世間法,但是你透過這個世間法你要怎麼成就,這裏面牽涉到大乘所涉及那不可思議的地方,就叫做Mahayana。現在我們叫Mahayana叫大乘,你弄錯了,Mahayana是人生的真理,生命的真理叫Mahayana。這四個字,Mahayana這四個音你要翻的話就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不是“大乘”兩個字能解決的。那麼他這個真理是什麼?你要透過世間的事,來鍛煉你出世間的成就,這是在大乘裏面的基本定義。今天自以爲高明的人他就是要修行,那一些……才去煮飯,你弄錯了,透過世間的事、事相的曆練來完成我出世間的成就。

  

所以你假如不徹底了解大乘是什麼,有個問題你是沒辦法解決的,請問你業力要怎麼消除?你怎麼消除業力?現在我們告訴你的是業相來你要趕快拜忏,你可以消除,那是指業相。業力現前你要怎麼消你的業力?癌症病發了,癌症了,聽說師父癌症末期,到現在二十幾年還沒死,師父你教我一下。師父怎麼教你?教你也沒用。你業力現前你用什麼去轉它?你根本不知道,你也沒辦法進行。要轉變、要消除你的業力,需要一個東西,叫做叁昧力。你有叁昧力嗎?“你教,我來學”,那可以,先置心一處,要叁年。然後從初禅定一直到四空定,算快一點,叁年。由四空定、九次第定到滅盡定,然後超越叁昧、師子奮迅叁昧進入叁昧力的領域裏,可以對治你的病,就算最快也叁年,九年而已,你修吧。你不要老是“醫生說剩下叁個月”,那你才來,你怎麼修嘛,要九年呢,其它不講,是假設你啊。現在叫你修,你就叁個月的東西拖叁年還沒學好,你想想看嘛,叁個月的東西你都拖叁年了,那九年的東西你要拖到幾年?所以不是不行。但是我這裏告訴你,業力的東西,叁昧力可對治從哪裏來?從透過世間法鍛煉出世間法,這個叫叁昧力,你直接可以對治。你能嗎?這個東西是只有大乘裏頭的秘密。大乘知道,透過世間事的曆練而且不夾雜任何雜質。我們就告訴你,你投入,完全投入一件事,爲衆生服務的事業,然後盡形壽永不退轉;對叁寶具足信心;這件事情在你的成長過程裏遇到挫折、遇到困難、不愉快、不如意,拜忏!你會說我又沒錯爲什麼要拜?沒錯才要拜。錯了你本來就要拜你還講什麼,難道你錯了不拜?就是因爲沒錯所以才要拜,不是失敗才要拜,只要業相現前就要拜。你要是不承認業相現前一直堅持你沒錯的話,那個就沒辦法了,告訴你,基本上你不是修行者。一直在計較對不對的人不是修行者,那是世間人才說對不對。大乘、小乘差別就在這裏。

  

他要使佛法存續下來,他必須經營僧團,必須經營道場,要不然佛教那時候就斷了,就消滅了,因爲它一定會歸到印度教裏面去,回到印度的主流文化去,你什麼也看不到了,什麼都沒有了。大乘就是這樣子起來的。這個時候,他道場經營很成功,理論上他兩部同時進行,第一部就《中觀論》,思想的部分,第二部是瑜伽行派,瑜伽行,相應修行法。就在瑜伽行的這個時候呢,已經跟密法逐漸接上關系了。這裏面瑜伽行的相應使佛教的叁法印由《中觀論》的一法印轉變成“佛性論”,透過瑜伽行再由“佛性論”轉變爲“法身論”,關鍵是這樣來的。“法身論”的成熟階段就在《華嚴經》裏面,然後透過毘盧遮那佛才演變出後來的一切密法,就在這裏啊。所以密法的元始天尊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你要修密法記得回到這裏來修,你不要以爲哪個法王……法王就在《華嚴經》裏面。關鍵是在這裏。

  

你不了解實際的狀況,大乘是怎麼來的,爲什麼早期那個時代部派佛教不弘揚大乘呢?因爲當時印度的婆羅門市場是門戶洞開,缺點很多,所以佛教的改革思想非常迎合當時的知識分子,所以他們通通跑到這邊來。當然婆羅門、刹帝利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站在印度文明的沃土上,他當然再把佛教的東西吸收回去,所以佛教就式微,一定是這樣子。好了,這問題就來了,佛教要再經營下去要怎麼辦呢?它不能再用舊有的那一套,因此它在理論上發展出“世出世間法”,從行法上也從“世出世間法”來進行,因此行法、教理開始結合起來,然後形成佛教自己特有的僧團製度,是這樣運用過來的。那以前度化衆生是隨緣的,所以大乘才有做衆生不請之友,主動出擊的這種情形,有沒有?你從經典裏看到曆史沒?你只會看到說《維摩诘經》也是佛的時代,文殊師利菩薩你都沒看到啊。真實的狀況。所以我們在訓練我們廣大境界的時候,你不要忘…

《華嚴經經首 第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