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经首 第十一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开始还是一样,把《经首》这个部分给各位再继续讲。《经首》讲完以后,我们要把那个部分——我们《华严经》导读还有一半没讲,那一半我们再跟各位再继续讲下去。现在我们要继续讲我们《经首》的部分。《经首》我们前半段讲完了,这是第二段,今天开始要讲的是第二段,上一次我们讲的第一段,是讲到八月六号,后面两段。
这个经文在这里要进入第二段之前,要跟各位做一个补充,这补充是:我们佛弟子因为继承佛陀的财产太大,福报过大以后都会造成混乱。混乱的不是佛陀的真理,混乱的是人心。所以南传佛教的文化会批判北传佛教,说你是加了味的,被稀释的佛教,南传佛教才是原汁原味的佛教;北传佛教就说南传佛教是小,小不点的小,我是大,大乘的大。像这一类的猜忌,都叫做是非,这个东西就可以知道说,都是下三流的争论,没有意义,可是它普遍存在。尤其对于初学佛法的人,它是一种障碍,因为它是没有必要的困扰,但是在你来讲是普遍存在的。在这之前我们在这个部分跟各位谈过,现在佛陀等于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南传佛教,一个是北传佛教,一个是属于藏语系的佛教。
这藏语系的佛教严格来讲是不属于佛陀佛教的范围,那么我们把它括入是佛陀佛教的范围也可以,至少它还是称“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不过它有一点是认养的样子。因为它已经变成谭催,基本上藏密的修法叫tentra,是属于印度东孟加拉国地区的一个行法,它不属于佛陀正式传承,但是进入西藏以后融合了变成佛教的一系,这个也可以认可。
但是这里头最完整的部分是汉语系的佛教,它从南传的禅法一直到怛特罗密法,全部具备,唯一没有的是“谭催”的这个部分。“谭催”的这个部分行法,基本上我们不认可它是佛教的系统,不过你既然硬说是佛陀的儿子,那也无所谓,就算认养吧。但是我们要留意到:汉语系它从最原始佛教的部分谈到藏语系的密法,我们都可以认可,在汉语系的佛教里头都有,这是传统的讲法,在这里面你会扯不清楚。
我想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要跟各位谈,在前面我跟各位讲过,南传佛教叫基础佛教,北传佛教叫应用佛教。我现在再用一个更贴切的讲法来给各位做参考,您不妨参考看看。
经济学分两大部门:一个是马歇尔博士所创造的“厂商理论”,也就是供给需要曲线、无意曲线。这个供需曲线所发展出来的厂商理论,我们一般把它叫做microeconomics ,它叫做个体经济学。那么通常就把它叫做微观的经济理论。总体经济学叫做macroeconmics,通常我们叫一般理论,它是凯因斯提出来的。这两个理论都叫经济学,但是这两个理论完全不一样,我们没有听说过研究厂商理论的经济学家去否认凯因斯的一般理论。总体经济的这些经济学家,也从来没有瞧不起个体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这个就是学者的一种气度。我们现在作为一个行者,竟然在这里批判,这是相当不当的。
宏观的或者总体经济,它着重的是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促进区域或者国家的经济成长,它的目的是在促进整体的成长跟利益。那么“厂商理论”它重点是在个体的、个别的、个人的最大效用,对不对?你留意看看,它跟佛教很有一致性:
南传佛教我们把它叫做微观的佛教,它的理论着重在个人的解脱上面,它甚至于跟第二个人都没关系。它重点就在个人的解脱跟成就上面。宏观的佛法呢,它所着重的是全体的人类、所有的众生都要获得解脱。它的理论就有点像一般理论,着重经济成长、经济开发,它着重在货币政策、经济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上面。在个体的佛教里,它所着重的是如何解脱,你去留意看看,两个区块是完全不一样的,但都叫佛法,都叫佛教。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有绝对的关系。
经济理论之所以展开,政府说增加投资。为什么增加投资?假如增加投资都被贪污了,增加投资没用,对不对,等于政府把钱发给官商勾结而已。它增加投资它会按照个体经济理论上所讲的,诱引他的投资,他会获得多少利润他才会投资,对不对?
同样的道理,总体经济是这样运用,宏观的佛法它也是这样运作。当我们的社会——佛法的素养,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人格性的健全跟大学教育的普及,不是小学,是大学的——人性生命的教育普及以后,那么大家来修行成就的机会就大。所以宏观的佛法事实上,它在耕耘的是营造一个正法时代的来临。那么微观的佛法是在这样子肥沃的沃土上面来进行解脱——生命的改造工程,那成就就快。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两者有绝对的关系。它们的偏向各有不同,但同样是佛法。
我们在跟各位谈的这个部分叫“华严”,华严的行法上,从华严的理论来讲,叫作华严理论;从行法的事修上面来讲我们叫普贤乘,这样理事是一体的。华严的部分跟刚才的这种情况来讲,它不是分割的,它有宏观的佛法,也有微观的佛法。在普贤乘里宏观佛法的推动,是要有微观佛法的基础,没有微观佛法的基础,宏观佛法是很难推动的。
今天同样的,又有同修匆匆忙忙的就问,不好意思又很腼腆的问:“师父,我已经修学十几年了,你看我从哪个法门下手比较快。”我说:“最快的法门就是从“人格性的健全”下手。”他说:“不是了,我看是禅法还是密法?”从我来看还早,你要修的这一法叫还早,还早知道吗?海里面的藻,为什么呢?你不要急着嘛,你有没有检验过,因为这个工程,事实上是宏观佛法的工程。我们现在进佛门,大家稍微食髓知味就想求解脱:“师父,你看我修那个法好?”是吗?你到了修行开始线了没?没有。为什么没有?不是没有,因为没人跟你讲,你以为现在就可以开始修了,一讲修行就开始了。怎么修嘛?
这次有几个同修到大陆去,我们因缘转变的相当不错,我带大家去看了几个道场。你要看到,人家密法道场是怎么布局的,是整座山都是坛城啊!我们的坛城只看桌子上这样子,你就这张桌子要跟人家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人家搞一大片山,山野,那坛城的布置是怎么来的?你想想看。挖个石窟,告诉你从我们今天这些想修行的人来讲,尽其一辈子,挖个洞都挖不出来,还挖个石窟。你怎么修啊?
我们跟各位讲:普贤乘所行的叫普贤道,也就是跟各位讲那圆融道的金三角,三个条件你能做吗?做不到啊!对三宝具足信心,有吗?尽形寿行菩萨道,能吗?一听到尽形寿,好,很好,我回家想想看。不行啊,那种对立性还都很强,计较心都很强你怎么修啊?我跟各位讲,不要修,修了男的成魔,女的成精。你不要一直问,一直急着要成就。谁不想成就?师父教徒弟,最好是今天讲明天你们统统开悟,脑袋开花,开悟。谁不想啊?但是做不到,你基本条件没有,资粮道没有,你没办法,你一定要处理好这些事。
这个宏观佛法的部分,我们跟各位讲过很多,但是你都没有准备。因为讲宏观佛法你听得很爽,很多人都有来听。听懂没有?懂!高兴不高兴?高兴!你讲讲看,我哪知道。叫你讲,你又讲不出了。有些人是在微观的佛法这边他很精进,对于宏观的部分他不喜欢听,有些人在宏观佛法的部分很喜欢听,微观佛法的部分他不喜欢进行。那你都不行,因为你没有微观的基础,宏观的佛法你会变成人天善事一件,不是真正的佛法。
我跟各位讲,你要发心,你听经都跑来了,你们要组织一下,这投影工作你们来发心,大家都要听经,没有人要参加这个义工的工作。你发心吗?你来这里干嘛?不要一直要吃现成的,要认真一点。听经就在修行,你有修吗?统统要等到时间到才到。我晚到一个钟头,南部的同修就在那叫了,到底讲不讲?讲不讲又怎样嘛,你就来了心安下来,那才有资格叫听经嘛,叫做修行嘛。师父不讲,我们要回去了。师父不讲,不会念佛、不会拜忏啊?师父不要死,师父若死了,你们都不要听!不是啦,一个行者本身的基本要件具备了没?你自己想想看,行者本色你有吗?你只有行者本土,不是行者本色,土土的土。你要有自己的本色:我要修行,宏观的如何展开,微观的如何展开。那你菩萨道的部分有哪些?做为一个行者,你要做什么?
告诉你,离开生活没有佛法,离开生活没有修行。你既然想要修行,要佛法,你要在生活中融进去,不只在家里,道场都一样。来到道场就像回到家,你不要来到道场像贵宾,你修成了是坐上座,这两个都修成的,他们都坐在上面。那你呢?当贵宾以后就变成这样了,你不是活泼泼的佛,你是冷冰冰的石头!不是,一定要注意,来了,行法因为有时候我们在讲,跟你讲得太明,师父也要一点面子,说来听经就要人做义工,太现实了。但是鼓励你要走出来,要领执事,要有一种参与感,参与是一份功德。你的善根要培养起来,那个参与是培养自性善根,培养自性善根就是供养,你这样听懂吗?
供养是什么?供养就是“觉分”,七菩提分会背吧!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
《华严经经首 第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