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四 自性海的作用與性德的展現▪P2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連一點彈性都沒有。正常人的腦筋彈性大多在零到一之間。彈性大于一的,若非大成就者,大概也進了精神療養院。一般人的腦筋彈性大概介于零與一之間,也就是讓心靈維持一種活性,等真正可以掌握修行之後,彈性便可大于一,甚至無限大。然而修行絕對不要急,急出狀況來很麻煩。

  令此性海靈覺,燦然大備,光照法界,于此普賢道上,襄助衆等,早成正覺,普潤群生。

  啓發我們的自性,讓我們性海中的靈性能夠複蘇,完全展現,「光照法界,于此普賢道上,襄助衆等,早成正覺,普潤群生。」這是《華嚴經》的一個思惟模式、一種訓練。文章不長,但透過外在的龍王來形容自性海。所以各位也注意到准提法有兩條龍護法,通常准提鏡或准提菩薩座下面都有兩條龍。爲什麼?因爲准提就是自性清淨,而龍王也是自性的表征,都是指自性、性海中的事,所以不要執著在龍王的相上。

  接下來都是引用〈如來出現品〉的經文和偈頌。〈如來出現品〉的經文我們曾經解釋過了。這裏必須提醒的是開頭這一句:

  佛子!譬如叁千大千世界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緣、無量事方乃得成。所謂興布大雲、降注大雨……(下略)

  很多人常來問師父某件事如何?這是一事一緣哪!其實它有無量事、無量緣,你卻單拿一個來問,一旦答案違背你的期待就不高興了。看清楚啊!世間事都是無量因無量緣。他罵你只是一相,他罵人固然不應該,可是你不知道自己踩了別人的腳……,凡事有因有緣,而且因緣繁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後面經文說:

  佛子!如是等無量因緣,乃成叁千大千世界,法性如是!無有生者,無有作者,無有知者,無有成者,然後世界而得成就。如來出現亦複如是,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因緣、無量事相乃得成就。

  各位,這就是華嚴的、法界的心量!我們遇到任何挫折,之所以認爲是挫折,乃因最直接的那個因;被一塊石頭打到,便怪罪于石頭,挨了別人一記悶棍,便直接歸咎于他,與之對抗。世間凡夫多半是這種看法,其實這只是終端螢幕上的那個相而已,人家拿棍子打你,不要光看其作爲,因爲他跟你之間其實有種種因緣,你卻懵懂不知。當你看到這一相産生時,若能體驗到「無有生者,無有作者,法性如是」,如此而已!心量便放開了,天下也太平了。

  下面所提龍王的行儀與事迹就不多解釋了。大家只要留意,一個是華嚴法界的思惟模式,一個是華嚴法界的基本心量,以這兩者來處事,那麼這世間、社會的紛亂,就會很好對治和處理。

  前面等于談整個因緣,接下來「安設龍王位」,文字是從〈世主妙嚴品〉中撷取出來的,是談事相,乃是權巧、權善之法。一開始迎請龍王:「伏瞻龍王之妙身,軌範全彰于法界,必現玉毫之瑞相,光明普照于十方。」接著,安設龍王位的部份,則可在自己家裏或在道場中安設。

  首先,「佛子」底下要填上你的名字,其次填上地點,也就是你的地址。再來,安設什麼龍王位呢?這必須自己定位,譬如毗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大莊嚴龍王……,但一個就好,不要以爲多多益善,否則最後一定會亂。龍王怎麼稱呼?不要一條、一只、一尾,要如稱呼佛菩薩一樣,以「一尊」爲單位。

  「切念正法難逢,正法難持,違緣逆境,隨之即來,盼龍王護持,以令行者沾恩,道俗蒙光。」必須經常自我提醒一個觀念:不是外面飛來一條龍哦!是我們的自性要顯現。臺灣俗話說:「樹頭站得穩,不怕樹尾作風臺。」這個核心、定位必須確立好。然後「茲造立龍王神位,俾人人和睦相處,道風遐昌,檀那沾恩,龍神衛護,道俗蒙光,護法不辍。」

  接下來則是「龍王偈」。從毗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雲音幢龍王、焰口龍王、雲幢龍王、德叉迦龍王、無邊步龍王、清淨色速疾龍王、普行大音龍王、無熱惱龍王等,我們附帶談一下,假如以這十大龍王的名字和法門念下來,那就是咒語了。其實這些字你都懂,可是龍王一個也不識得,更別提那些解脫門了。對我們來說,這些字就跟〈大悲咒〉裏的字差不多,都不明其義,然而以此方法一再地持誦,就跟持咒無異。

  那麼這當中就有好幾個咒語了。一個是從「複次,毗樓博叉龍王,得消滅一切諸龍趣熾然苦解脫門……」一直念到後面的偈頌結束。這樣持誦下來大概會跟念〈楞嚴咒〉一樣長。這是一種誦法。

  第二個咒語,只有念龍王的名字。注意,〈楞嚴咒〉中也有這種只有名字的咒語。假如你從毗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雲音幢龍王、焰口龍王……這樣念下去,它也是一種咒語。這叫第二會。第叁會,是「得消滅一切諸龍去熾然苦解脫門,……解脫門,……解脫門……」這十個解脫門這樣念下去,是爲第叁會。

  第四會是單持後面偈頌的部份。至于第五會,則是把這前面的龍王與解脫門兩者倂起來,加在後面成爲第五會。這樣念五遍以後就跟持〈楞嚴咒〉一樣長了。其實這當中文字雖然都認得,但實際的意義與狀況,跟持〈楞嚴咒〉一樣,一般人大概都不知道吧!

  運用這當中的任何一個法,不要貪多。你或許會覺得從「複次」念到後面的「無熱大龍能悟此」,比較完整,其實這樣很難悟入。告訴各位一個方法,只念龍王的名字或只念解脫門的名稱,這兩者的相應很不一樣。假如願意專修此法,那麼前面念過一遍,此處再用這五會的念法念誦下去,會發現效果奇佳。這五會念完之後,假如前面通通省掉,最後單提一個——只念龍王名字或只念解脫門名稱,念個好幾遍,就和持咒無異了。

  這是技巧,也是修法。一如咒語的持誦方法,從龍王、從解脫門上面去感受,相應很不同。從龍王上面去感受會直接與佛相應,從解脫門下手則直接與法相應;與佛、與法相應,下手處不同。

  如果用這種咒語的修法,那還得配合「四十二字母」唱誦作爲基礎訓練,然後再將龍王的名字帶進來念誦下去,你那個種子字的音會自然出現;若專就解脫門念誦下去,種子字的音一樣也會出現。你問哪個音?不必問,做了再說。就以四十二字母去帶那十個龍王名字或十個解脫門,持續念誦,那個音、那個韻到時候會自然調出來。這是修行的一個要領。

  法本的最後是《華嚴經》的〈經首〉和〈華嚴經咒〉。其實修法的「法」,主要也在後面這部份。〈華嚴經咒〉不止持叁遍。爲何要持誦此咒?他在其他地方可能也稱作「補阙真言」,其實它在《華嚴經》中就可稱爲「補阙真言」,在《華嚴經》之外就只能稱「華嚴經咒」。「華嚴經咒」有《華嚴經》的〈心咒〉和〈華嚴經咒〉之分,而〈華嚴經咒〉乃是法界大咒。

  它的作用何在呢?任何經典在翻譯、傳抄與宣講的過程當中,可能有所遺漏。最主要的是,講者從心境轉變成語言之際已然遺漏甚多,大約遺漏了八成,再經旁人記錄,剩下的兩成大概又遺漏了一半,然後再經第叁者轉出去,大概又漏失了一大半,最後實在所剩無幾,于是需要這個真言,把遺漏掉的部份全部補起來。

  我們往往以爲某卷經文應該是一萬句,經過傳抄變成八千句,所謂「補阙」是把那遺漏的兩千句補起來。其實不然!法的本體是百分之一百呀!弄到最後所剩無幾,所以靠此咒來補。然而這個咒語不能單獨來持,既然是補缺之用,若無一個法在,所補爲何?就像拿水泥補牆,如果連牆壁都沒有,水泥怎麼糊上去?所以這個咒語一定要先有修法,修法之後再持此咒,那就功德無量無邊。

  有人鼓勵單持這樣一個咒語,但我認爲不妥。當然,就方便法而言,有總比沒有好嘛!可是這個真言的作用主要是在修法上面,譬如誦完《心經》、《金剛經》之後來持誦此咒就很好。而現在這裏是針對〈經首〉來的,所以誦完〈經首〉再來持誦此咒就可以發揮作用;或者前面有修龍王法,後面再持誦此咒。總之,不管修什麼法,最後都持誦此咒,那就一切圓滿,是這個意思。

  最後是個簡單的回向,我們不解釋了。龍王法至此圓滿,祝福各位!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十四 自性海的作用與性德的展現》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