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十六課 應成派不共四大應成因▪P3

  ..續本文上一頁兩派的差別。

  然後,後面會講到,前代某些中觀論師認爲二派的差別著重在勝義理論的抉擇上面。其實兩派不管是名言的說法、還是在勝義上面,都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偏重在哪個方面來說。後面舉的例子著重在勝義,這就沒有完整地說出兩派根本性的差別。

  前代某些中觀論師認爲二派的差別是以勝義理論抉擇的差別,自續派是使用自續理論抉擇,應成派則運用應成理抉擇。

  站在前代中觀論師的認定上面來說,兩派怎麼會形成差別呢?就是因爲勝義有差別,所以,他們用勝義理論抉擇的時候,有不同的勝義理論。自續派完全運用自續理論來抉擇,應成派完全運用應成理論抉擇,這是站在偏重勝義的側面來說的。

  全知麥彭仁波切認爲:上述“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實有”、“以應成理抉擇還是以自續理抉擇”等,都只是支分的差別而已。爲什麼呢?因爲,實際上,根本的差別是:一者著重抉擇而宣說具有承認的假相勝義,另一者著重抉擇而宣說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

  這就是根本之處,根本點就是:一者著重抉擇具有一切承認的假相勝義,一者完全著重抉擇宣說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就是這個根本點,所以,我們在學《中觀總義》、《淨水如意寶》或者《入中論》時,都會涉及到承認還是不承認。

  我們在學習《淨水如意寶》的時候就會看到,寂天論師一開篇就開始要辨析“許心是世俗”(勝義非心境,許心是世俗)——只要是承許有心的境界,就是世俗谛;只有離心的境界才是勝義谛,既然離心,有什麼可承認的呢?所以,開篇就給我們講到:無有承認才是真實勝義,有承認都會落到世俗當中去。應成派的代表論師——寂天大論師,在開篇的時候,就站在應成派的不共立場,給我們開顯中觀要義,給我們端出來其究竟深處。所以,看到這部論典時,你就要知道他是著重抉擇真實勝義的,而真實勝義是遠離一切承認的,所以,必須要以應成派的理論來進行抉擇。

  在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淨水如意寶》當中,就對于前面的頌詞,講了很多應成派和自續派的差別,當中就會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最根本就是要辨別真實勝義和假勝義,這是一個根本點。這一點如果學不好,就無法通達這兩派,你就無法找到兩派差別最根本的地方。所以,《淨水如意寶》在一開篇介紹二谛分別的時候,就講到真實勝義和假勝義的這些區別點,這是很重要的。

  爲什麼這是二派的根本差別呢?因爲其它支分的差別,諸如“有無承認”、“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實有”、“使用自續理論還是應成理論”、“對所破是否加勝義簡別”等等,都是由“著重抉擇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這一根本差別而出現的。

  都是圍繞著抉擇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的這一著重點上面,以它作爲中心而展開其它支分的差別的。我們從後面的分析上面來看,爲什麼會這樣歸屬呢?假如你找錯了中心點,就不可能以它作爲出發點,引生出其它的差別點。但是,假如你找對了中心點,其他的差別點就都看得出:原來所有的差別者是源自于這個中心點,就很容易一下子把全部差別統領起來了。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抓根本,抓根本你才能知差別。如果把差別當成根本,你就延伸不出去,不能夠在方方面面都說得通。但是,假如抓住了根本,就能說得通種種差別的來源。

  具體來說:(一)自續派著重抉擇有承認的假相(相似)勝義,故在勝義中有單空的承認,遮破自生、他生等後,安立無自生、無他生等。

  這是二派差別的第一個方面:有無承認。

  自續派是有承認的,爲什麼他會有承認呢?因爲他著重抉擇的是有承認的相似勝義或者說假相勝義。正因爲在假相勝義上面是一個單空,而單空是分別念的境界,所以會容許分別的這個承許。在遮破了自生、他生等四生之後,又安立無自生、無他生等無四生的單空,這是因爲相似勝義有承認的側面,是分別心的境界,所以容許分別心去建立這種承認。而下面就講到,應成派是無承認的宗派。

  應成派著重抉擇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故在遮破自生、他生等戲論後,自己沒有任何承認。

  在應成派看來,假勝義也在世俗谛——“許心是世俗”,只要是心的境界、有承認的境界都只能是一種世俗,不能成爲一種真實勝義,因爲真實勝義必須遠離一切心的境界,無有一法承認。在著重抉擇真實勝義的時候,要遠離一切承認。所以,應成派在遮破自生之後,沒有承認無自生;遮破他生等後,沒有承認無他生等。只是完全把戲論蕩盡,沒有建立可以給我們去攀緣執著、去認定的一個所立。要讓我們的心完全把分別放下來,才能相合于真實勝義。所以,這個宗派只能是無承認,這樣才能夠相應于真實勝義。

  這個承認和不承認,完全是由著重抉擇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所引生出來的。

  下面看第二個方面: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實有。

  (二)自續派著重抉擇有承認的假相勝義,故在名言中承認自相實有,不能遮破。

  名言當中是大家共許的,在分別的世界裏面,大家都看到這種分別心的顯現,所以自然在名言當中會承認自相實有,不能遮破,遮破的話就等于否定名言了。或者,站在名言顯現當中本來有因果,而你就拔無因果,這樣就是誹謗。而應成派就不是這樣,他是站在一個特殊的立場。

  應成派著重抉擇無承認的真實勝義,故名言中不承認自相實有,因爲根本慧定中根本沒有共同顯現分故。

  由于應成派抉擇的不是出定、不是相似勝義,而是真實勝義,在入定的根本慧定當中,在真實勝義的境界裏面,沒有任何的顯現分。所以,就沒有任何世俗顯現的認可,他是不會承認你這些顯現法的。他不承認才對了,他如果承認才錯了!這完全是由于立場不同,根據真實勝義立場上面,所派生出來的有沒有對于名言這些顯現的承認。所以,如果站在入定的立場,他說沒有什麼因、沒有什麼果、沒有什麼顯現,這個時候你就不要說:唉喲,你不要誹謗因果。因爲這個時候,他不是處在因果的世俗顯現裏面,他是處在入定的根本慧定境界當中,這個時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個時候,他是要遣一切相、離一切非的,是離相境界。所以,你給他講因的相、果的相,講很多的相,這個時候就不合理了。所以,應成派在相應于這樣的境界而進行抉擇的時候,他不會承許什麼世俗的顯現的,完全是一個純悴真實的勝義境界。

  第叁個方面,是運用自續理論還是應成理論。

  再者,自續派著重抉擇有名言顯現的共同承認,及有勝義單空承認的假相勝義,故它運用的是自續理論,有法、因、喻都是自他共許,所立也是自己所承許的。應成派著重抉擇無承認的真實勝義,由于自己無承認,故運用的有法、因、喻都是他方所承認的,唯以他方所許,遮破他的戲論。

  這部分內容,我們在後面會以具體的例子來分析。這裏我們只是從大的框架上面去認識到,兩派在理論上面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點也仍然是由于著重抉擇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所産生的。

  由于自續派著重抉擇的是名言顯現的共同承認,所以,他的名言是共同的顯現,他在運用因和比喻來抉擇這些有法、這個名言世俗境界的方方面面的時候,都是用自續理論自他共許的方式來進行抉擇的。作爲勝義谛是一個單空的境界,這也是要用自續理論通過有法、因、喻、自他共許的方式,達到一個最終的抉擇。所以,用的理論就只是自他共許的,這符合于相似勝義的這個立場。

  作爲應成派,由于他是不能用自他共許的,他在運用應成理論的時候就說:“噢,假如像你那樣認爲,會有什麼樣的過失。”唯一是用他們所承許的東西,來遮破他們所執著的戲論,完全是隨粘減附,自己沒有有法、因、喻的承許,唯是他方承許,這種抉擇的理論就是應成理論。這樣運用這個理論,完全是因爲他所抉擇的勝義是真實勝義,所以,選擇什麼理論還是看你抉擇的是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跟你所抉擇的勝義有關系。

  第四個方面:對所破是否加勝義的簡別。

  在是否加勝義簡別的方面,自續派承認有共同顯現分和無自性的空性,因此它有二谛別別的安立,加簡別說:“僅僅勝義中空,名言中真實有。”應成派二谛中都不承認共同顯現分,故不必加勝義的簡別。

  這也是由所抉擇的勝義是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而引生的差別。抉擇假相勝義的自續派,由于他所承許的無自性的空和共同顯現分,這兩者都是有別別不同的,所以,必須要分開來安立。這是站在出定位來看二谛的。但是,在應成派來看,萬法純一是一真法界,在這純一一真法界當中,唯有一真實。這個時候,完全就要打破一切承認,建立無所攀緣執著的真實勝義。所以,就不會再去分世俗谛是這樣、勝義谛是那樣,假如這樣的話,它又落入到分別了。所以,這還是根據真實勝義,而引生出來的不分二谛。下面從反面來說。

  【反面來說,如果應成派自宗也有有法、因、喻、所立等的承認,則和自續派沒有任何差別。】

《中觀總義 第十六課 應成派不共四大應成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