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两派的差别。
然后,后面会讲到,前代某些中观论师认为二派的差别着重在胜义理论的抉择上面。其实两派不管是名言的说法、还是在胜义上面,都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偏重在哪个方面来说。后面举的例子着重在胜义,这就没有完整地说出两派根本性的差别。
【前代某些中观论师认为二派的差别是以胜义理论抉择的差别,自续派是使用自续理论抉择,应成派则运用应成理抉择。】
站在前代中观论师的认定上面来说,两派怎么会形成差别呢?就是因为胜义有差别,所以,他们用胜义理论抉择的时候,有不同的胜义理论。自续派完全运用自续理论来抉择,应成派完全运用应成理论抉择,这是站在偏重胜义的侧面来说的。
【全知麦彭仁波切认为:上述“名言中是否承认自相实有”、“以应成理抉择还是以自续理抉择”等,都只是支分的差别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根本的差别是:一者着重抉择而宣说具有承认的假相胜义,另一者着重抉择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
这就是根本之处,根本点就是:一者着重抉择具有一切承认的假相胜义,一者完全着重抉择宣说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就是这个根本点,所以,我们在学《中观总义》、《净水如意宝》或者《入中论》时,都会涉及到承认还是不承认。
我们在学习《净水如意宝》的时候就会看到,寂天论师一开篇就开始要辨析“许心是世俗”(胜义非心境,许心是世俗)——只要是承许有心的境界,就是世俗谛;只有离心的境界才是胜义谛,既然离心,有什么可承认的呢?所以,开篇就给我们讲到:无有承认才是真实胜义,有承认都会落到世俗当中去。应成派的代表论师——寂天大论师,在开篇的时候,就站在应成派的不共立场,给我们开显中观要义,给我们端出来其究竟深处。所以,看到这部论典时,你就要知道他是着重抉择真实胜义的,而真实胜义是远离一切承认的,所以,必须要以应成派的理论来进行抉择。
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净水如意宝》当中,就对于前面的颂词,讲了很多应成派和自续派的差别,当中就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最根本就是要辨别真实胜义和假胜义,这是一个根本点。这一点如果学不好,就无法通达这两派,你就无法找到两派差别最根本的地方。所以,《净水如意宝》在一开篇介绍二谛分别的时候,就讲到真实胜义和假胜义的这些区别点,这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这是二派的根本差别呢?因为其它支分的差别,诸如“有无承认”、“名言中是否承认自相实有”、“使用自续理论还是应成理论”、“对所破是否加胜义简别”等等,都是由“着重抉择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这一根本差别而出现的。】
都是围绕着抉择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的这一着重点上面,以它作为中心而展开其它支分的差别的。我们从后面的分析上面来看,为什么会这样归属呢?假如你找错了中心点,就不可能以它作为出发点,引生出其它的差别点。但是,假如你找对了中心点,其他的差别点就都看得出:原来所有的差别者是源自于这个中心点,就很容易一下子把全部差别统领起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抓根本,抓根本你才能知差别。如果把差别当成根本,你就延伸不出去,不能够在方方面面都说得通。但是,假如抓住了根本,就能说得通种种差别的来源。
【具体来说:(一)自续派着重抉择有承认的假相(相似)胜义,故在胜义中有单空的承认,遮破自生、他生等后,安立无自生、无他生等。】
这是二派差别的第一个方面:有无承认。
自续派是有承认的,为什么他会有承认呢?因为他着重抉择的是有承认的相似胜义或者说假相胜义。正因为在假相胜义上面是一个单空,而单空是分别念的境界,所以会容许分别的这个承许。在遮破了自生、他生等四生之后,又安立无自生、无他生等无四生的单空,这是因为相似胜义有承认的侧面,是分别心的境界,所以容许分别心去建立这种承认。而下面就讲到,应成派是无承认的宗派。
【应成派着重抉择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故在遮破自生、他生等戏论后,自己没有任何承认。】
在应成派看来,假胜义也在世俗谛——“许心是世俗”,只要是心的境界、有承认的境界都只能是一种世俗,不能成为一种真实胜义,因为真实胜义必须远离一切心的境界,无有一法承认。在着重抉择真实胜义的时候,要远离一切承认。所以,应成派在遮破自生之后,没有承认无自生;遮破他生等后,没有承认无他生等。只是完全把戏论荡尽,没有建立可以给我们去攀缘执著、去认定的一个所立。要让我们的心完全把分别放下来,才能相合于真实胜义。所以,这个宗派只能是无承认,这样才能够相应于真实胜义。
这个承认和不承认,完全是由着重抉择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所引生出来的。
下面看第二个方面:名言中是否承认自相实有。
【(二)自续派着重抉择有承认的假相胜义,故在名言中承认自相实有,不能遮破。】
名言当中是大家共许的,在分别的世界里面,大家都看到这种分别心的显现,所以自然在名言当中会承认自相实有,不能遮破,遮破的话就等于否定名言了。或者,站在名言显现当中本来有因果,而你就拔无因果,这样就是诽谤。而应成派就不是这样,他是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
【应成派着重抉择无承认的真实胜义,故名言中不承认自相实有,因为根本慧定中根本没有共同显现分故。】
由于应成派抉择的不是出定、不是相似胜义,而是真实胜义,在入定的根本慧定当中,在真实胜义的境界里面,没有任何的显现分。所以,就没有任何世俗显现的认可,他是不会承认你这些显现法的。他不承认才对了,他如果承认才错了!这完全是由于立场不同,根据真实胜义立场上面,所派生出来的有没有对于名言这些显现的承认。所以,如果站在入定的立场,他说没有什么因、没有什么果、没有什么显现,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说:唉哟,你不要诽谤因果。因为这个时候,他不是处在因果的世俗显现里面,他是处在入定的根本慧定境界当中,这个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时候,他是要遣一切相、离一切非的,是离相境界。所以,你给他讲因的相、果的相,讲很多的相,这个时候就不合理了。所以,应成派在相应于这样的境界而进行抉择的时候,他不会承许什么世俗的显现的,完全是一个纯悴真实的胜义境界。
第三个方面,是运用自续理论还是应成理论。
【再者,自续派着重抉择有名言显现的共同承认,及有胜义单空承认的假相胜义,故它运用的是自续理论,有法、因、喻都是自他共许,所立也是自己所承许的。应成派着重抉择无承认的真实胜义,由于自己无承认,故运用的有法、因、喻都是他方所承认的,唯以他方所许,遮破他的戏论。】
这部分内容,我们在后面会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这里我们只是从大的框架上面去认识到,两派在理论上面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点也仍然是由于着重抉择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所产生的。
由于自续派着重抉择的是名言显现的共同承认,所以,他的名言是共同的显现,他在运用因和比喻来抉择这些有法、这个名言世俗境界的方方面面的时候,都是用自续理论自他共许的方式来进行抉择的。作为胜义谛是一个单空的境界,这也是要用自续理论通过有法、因、喻、自他共许的方式,达到一个最终的抉择。所以,用的理论就只是自他共许的,这符合于相似胜义的这个立场。
作为应成派,由于他是不能用自他共许的,他在运用应成理论的时候就说:“噢,假如像你那样认为,会有什么样的过失。”唯一是用他们所承许的东西,来遮破他们所执著的戏论,完全是随粘减附,自己没有有法、因、喻的承许,唯是他方承许,这种抉择的理论就是应成理论。这样运用这个理论,完全是因为他所抉择的胜义是真实胜义,所以,选择什么理论还是看你抉择的是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跟你所抉择的胜义有关系。
第四个方面:对所破是否加胜义的简别。
【在是否加胜义简别的方面,自续派承认有共同显现分和无自性的空性,因此它有二谛别别的安立,加简别说:“仅仅胜义中空,名言中真实有。”应成派二谛中都不承认共同显现分,故不必加胜义的简别。】
这也是由所抉择的胜义是相似胜义还是真实胜义而引生的差别。抉择假相胜义的自续派,由于他所承许的无自性的空和共同显现分,这两者都是有别别不同的,所以,必须要分开来安立。这是站在出定位来看二谛的。但是,在应成派来看,万法纯一是一真法界,在这纯一一真法界当中,唯有一真实。这个时候,完全就要打破一切承认,建立无所攀缘执著的真实胜义。所以,就不会再去分世俗谛是这样、胜义谛是那样,假如这样的话,它又落入到分别了。所以,这还是根据真实胜义,而引生出来的不分二谛。下面从反面来说。
【反面来说,如果应成派自宗也有有法、因、喻、所立等的承认,则和自续派没有任何差别。】…
《中观总义 第十六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