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面来说,如果不这样说,那两派就没有任何差别了。如果自续派的抉择方法,应成派也随顺的话,对于有法、因的根据、举的例子的比喻以及所立,这些都是自宗也承许的,那么和自续派又有什么区别呢?你就找不出它们的差别点了,因为也是用胜义理论进行抉择,也举这些例子,也建立一个无生的空性,那么,两派就应该是一样的。
下面就引用【《智慧品释》中说:“应成派此处唯一着重抉择离戏大中观的缘故,当知对此宗并无真假胜义的两种分类。”】
由于应成派在《智慧品》或《般若品》当中唯一是着重抉择离戏大中观的真实胜义的缘故,所以,这个宗派并没有两种分类,它唯一是一种真实,完全是站在真实胜义的立场。它不是首先抉择相似胜义,然后才拔高——用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前面抉择的是相似胜义,后面才让我们来跨越相似胜义,入到真实胜义里面去。它不需要运用这种次第,它完全是一开始就和盘托出真实胜义。所以,一开始就讲“许心是世俗” 的这种认定,完全要打破一切心的建立。所以,这个宗派并无真假胜义的两种分类,唯一是真实胜义。
【因此,应成派最胜的优点即是唯一抉择真实胜义,不分真假胜义的差别,也就是全无承认,远离一切戏论。】
这才是应成派最殊胜的优点。我们学这个宗派,是有福报的众生,接触到这样深广的教法、甚深的教法的时候,这个教法的最甚深、最秘密的地方,就是它唯一抉择真实胜义,它不分真假两种胜义来给我们次第的抉择。它一开始,就把真实胜义端出来,一开始就全无承认,远离一切有无是非的戏论,不会落入“无有什么”、“无有什么”,这样子正面来建立,这样才能远离一切分别,而入到真实胜义里面去。这是应成派最不共的特色,也是它的优点所在之处。下面引用教证来证明这一点。
【教证:《回诤论》云:“若我有少宗,则我有彼过,由我全无宗,故我唯无失。”】
这个教证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如果我有少许立宗的话,那么,我当然是有种种过失的,由于我并没有这一切立宗,所以,我是唯一没有过失的。谁要从正面来安立,落入到这种分别当中,我就可以给他汇集相违,可以根据相同的应成因,来给它发太过。但是,由于我并没有一个落脚点,你连我的痕迹都找不到,分别念的痕迹都没有,你无法给我汇集相违,无法以根据相同来给我发太过,等等的这些你都用不上。所以,唯一是一个无有承认的宗派,才是没有过失的宗派。
【《六十正理论》云:“诸大德本性,无宗无所诤,彼尚无自宗,岂更有他宗?”】
《六十正理论》当中这样说,诸大德在抉择诸法本性的时候,由于没有立宗,所以,根本没有所诤论的地方。因为,他们自己连自宗都不承认,没有所谓的自宗的立,没有立自宗,又怎么能够去破他宗呢?所以,在抉择诸法本性的时候,没有立,也没有破,没有破,没有立,这样才打破一切破立,入于最为寂静之处。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水如意宝》当中的立誓造论句当中,最后说:“无疑行此寂静处”,就是入到一个最寂静、无诤的地方,这个寂静、无诤的地方就是无破无立,没有自宗、他宗的诤论,完全寂灭了自他宗的破立。这样才符合于诸法本性。所以,应成派的代表论典都有这种特色,其实就是无破无立,没有一切承认。如果你有承认,你就有自宗的承认、有他宗的承认,这样你才会去破他宗、立自宗。由于没有承认,没有自宗、没有他宗,所以,怎么会去破他宗、立自宗呢?应成派是没有破、没有立的。
【《四百论》云:“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
在应成派的究竟见地当中,对于有、非有的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些立宗,对于这方面的执著,完全都寂灭了。所以,在这个大寂灭的宗派当中,无有四边戏论的这些承认。所以,你想对这样一个无所承认的宗派、寂灭之宗兴辩难,是毕竟没办法去申辩的。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些戏论,没这些戏论,你朝哪个地方给他发太过呢?就像完全找不到一个靶子,你怎么去放箭呢?所以,他是根本没有靶子给你,没有把柄给你抓的,完全远离了四边戏论,超绝于这一切边戏之外。所以,你抓不住任何把柄来攻击他,对于这样的宗派,大寂灭的宗派,才是一个无有任何过失的宗派。
【《显句论》云:“凡中观师,理不应用自续比量,不许他宗故。”又云:“应成破义亦唯属他,非属我等,自无宗故。”】
月称菩萨在《显句论》中说“凡中观师”,这个“中观师”是特指应成派的中观师,了义中观的论师。他们在讲真实正理的时候,是不会用自续派的比量的。因为,没有一个他宗的缘故,怎么会用自续的比量呢?只有有一个自他共许,才会有自续的比量。由于没有自他共许,所以不会有自续的比量的。应成派在发相违的太过的时候,这些都只是属于他宗有,并不属于我自宗。因为,自己根本没有一个所宗的缘故。没有所宗、没有自宗、没有他宗,所以,别人没办法来攻难自宗。所以,抓过失这些,都不会在自宗上面出现的。
【《入中论》云:“能破所破不合破,及合而破所说失,若定有宗彼成过,我无彼宗故无过。”自己无宗故,无法对自己发出太过。】
你看下面就讲说了,能破、所破是以相会合的方式来破呢?还是以不相会合的方式来破?假如说谁有一个立宗,对于这样一个宗派的话,就会用这个能破去攻破所破。但是由于我没有任何立宗,所以,你没办法用什么能破,来打破我的所破。根本没有一个发过失的机会。所以,应成派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宗派,给谁都发了过失,但是,谁都没办法给他发过失,就是因为他没有立宗、没有承认。如果他有承认,对他所说的结论、承认的所立,你就可以找种种根据去打破他。但是,他没有一法承认,你去打破他的什么呢?没办法打破他。但是,他却能够把你打破,因为只要你有一法的戏论可得,他就可以给你发这样的过失。只要你落入分别念当中,就已经树起了一个靶子,只要你能够树起一个靶子,他就能用你的炮,来打你的这个靶子,所以,是你自己把自己毁灭了。而他自己没有炮、也没有靶子,所以,你没办法打他,你自己的炮打不到他没有靶子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一个全胜的宗派,了义中观宗都是这样的。
【《入行论》云:“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故中观师的一切建立都仅是就他方而安立的。】
这是《入菩萨行论》当中的一个偈颂,就是寂天菩萨当时飞升虚空时,所说的一个颂词。不管是实的、无实的,这些法都不会在心前而安住,作为它攀缘的对境,而内心在远离了实和无实法之后,这时候又没有其他的缘取的相可得,完全处于无缘最寂灭的境界当中。所以,在这个最为寂灭的境界当中,没有一切建立可得。所以正因为如此,中观师的一切建立,完全都不是为自己而建立的,都仅是就他方而安立的,是随他方而承许的。自方是完全寂灭的一个宗派,无缘的一个宗派。所以,只要你一说有什么建立,这些都是相,这些都是缘,而自宗是没有这一切的。那为什么又说这些呢,这些都是为他人而说的,不是为自己而说的。所以就是随他方而安立,随他方而承许。
【《入中论》云:“如汝依他事,我不许世俗,果故此虽无,我依世说有。”】
这种翻译和我们通常的翻译有点不同,通常的翻译是这样的:“如汝所许依他事,我不许有彼世俗,果故此等虽非有,我依世间说为有”。
这个颂词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就像你所计执的依他起的这些事物,我并不承许有这个世俗,但是“果故”——也就是说“为了让众生能够成佛,得到这个结果,有这个必要的缘故”,虽然在我的境界当中没有,我可以依靠世间而宣说它有,所以这些显现法,虽然我这里边没有,但是有必要为世间人而说,所以,站在世间人的角度,我为依他而说,是为他好而给他说话,而不是说我站在我的境界当中,说这个东西真的有。
【《回诤论》云:“所破无所有,故我全无破,是故云能破,是汝兴毁谤。”此说破他宗也没有。】
实际上,我们看到应成派好像这儿拿一把枪“轰轰轰”的轰炸,那儿又拿一个炮“轰轰轰”地轰炸,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到处去打破实有、打破戏论,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所破。因为,在他的寂灭境界当中,由于没有一法,所以所破也是无所有的。由于没有所破,所以我真的都没有去破过谁,根本没有去破,但是又看到我用能破去打破所破,有这样的过失,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你自己来给我惹的麻烦。你自己总觉得有这些东西,你觉得有,我就说没有,你不要这样错误地认为有,你认为是有,是有错误的,我可以让你知道错误,放下错误,回归真实。这完全是为了你好而已,实际上在我的境界当中,也根本没有一个所破,只是你自己惹这些事情,你自己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根本都没有想去破什么宗,根本都没有自宗、他宗。所以,去依靠自宗破他宗,这些都是没有的。就是为了让众生放下执著,让执著分别的众生能够放下邪见而已。所以究竟而言,是没有破、没有立的,没有自宗、也没有他宗。
【宁玛派自宗认为:事实上,自续派也不承许单空为究竟实相之义,其最终承许的胜义谛也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不许任何破立之法,故和应成派并无二致。这一点,从自续派论师们的论著中也可以明显看出来。】
这是从最终而言或者从究竟的抉择上面,宁玛派自宗主为:从事实上来看,其实两个宗派的祖师都是透达诸法本性的祖师,他们不可能有一法不通达,但是在抉择方式不同——应成派最初就直接抉择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
《中观总义 第十六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