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理論,他們覺得有的東西,他們拿來做矛盾,攻破他們的這種執著,解說般若本自大空性的這種理論。
對自續派和應成派在所立方面的差別,更登群培大師解釋:“何故自續派在勝義中有所安立呢?因爲他們對分別心的境界還有少許執著。應成派則對分別心的境界少許也不執著,故無承認。”
對于自續派和應成派,他們在所立方面,存在著前面所說的這麼巨大的差別,是來自于什麼原因呢?我們依照根登群培大師的解釋來看到,爲什麼是如此的呢?因爲自續派針對的這個衆生,他們對于分別心的境界還有少許的執著。什麼少許的執著呢?也就是說分開二谛,個別執著顯現和空性。而應成派對于分別心的境界,連一丁點兒的執著都沒有,所以的話他不會承認什麼法,
有人懷疑:既然應成派毫無承認或無自宗,爲何《顯句論》說:諸法無自生之宗,是無遮,余叁宗亦爾。
有人就開始懷疑了,那麼這樣子就麻煩了,既然應成派他都毫無任何承認的自宗,那位什麼在《顯句論》中月稱論師又說,諸法無自生之中是無遮,其他的叁宗都是這樣子,都講到有無遮啊,那麼下面回答:
答:應成派聲稱有宗,也只是遮破他宗的一種方便而已。
也就是說,我們說有這樣的一個立宗,實際上只是爲了便于對方理解。你應當這樣來理解,否則的話,沒有這種善巧方便,對方就無法理解,衆生就無法學到應成派。
下面說:換句話說,以他稱的比量在他方面前,顯現好似有宗一樣,或者說是“應成理論的立宗”。
換一句話來說,其實這個只是用他稱的比量,而不是自己承認,只是爲了對方能夠生起一個認知。在他的面前,好像有一個立宗來說,我們應成派的這個宗旨是什麼?我們的觀點是什麼?其實呢,這都是針對他稱的對方來建立的一個比量。
所謂無立宗,即是沒有任何自己承認的立宗,或者說“根本沒有自續理論的立宗”。
我們說無有立宗這是什麼意義呢?必須分析清楚它。就說這種意義只是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自己承認的立宗。我們沒有建立任何的所立法,或者換句話來說,就是沒有自續理論那樣子,自他共許的立宗,根本沒有,
那麼榮素班智達的著作中說,問:“你們如何立宗呢?
答:“我們僅破斥你的邪見,並不安立單獨特別的宗義。”
你看在前譯甯瑪派的榮素班智達,他一個生下來就具有全知智慧的一個大智者,這樣子的一個大成就者的著作中這樣子說過,說:“那對方就在問應成派,說,哎?那應成派怎樣來立宗呢?”應成派就回答說:“我們僅僅是破斥你們的邪見,根本不會再單獨去安立一個特別的自宗宗義,沒有,只是爲了打破邪見而言。破邪,能夠把邪見破除,意義、目的就達到了。
那下面就問,應成沒有任何成立,那對數論派所說的相違過失承不承認呢?
不承認!主要是破數論外道而辯論,應成多此一舉,若承認:且不是已有承認。
這個問也是問得看起來很有智慧的,但是呢,實際是不了解應成派不共特色,問當中就這樣子說:“應成派他什麼都不承認,那他給數論外道又說,哎呀,你們有什麼相違的?你們有什麼過失?對這些違、對這些過失,應成派他承這承認呢?假如說他不承認數論外道有這些相違,有這些過失,那麼,你去破數論外道而去辯又多此一舉,你都不承認他有這些過失,有這些相違,沒有承認嘛,所以你和他辯啥辯呢?但是,假如你要是承認的話,那麼就已經承認一個有承認的宗派了嗎?前面說是什麼都不承認。
下面回答說:答:僅僅說了相違,並不代表自宗有承認,因爲應成派遠離一切承認的緣故。僅隨他方世間前承認,是一種遮破他宗的方便。
所以,遮破他宗的方面,說其實啊,你不能光憑這個說法上面來,要看到它實際的意義,說法上面,雖然說了對方你們有這種相違,有那種過失,但是不是代表自宗,在我自己的境界當中,在我的自宗當中,我要承認。因爲應成派遠離一切承認的宗派緣故,所以,我承認他有這種過失,只是隨他方,爲了幫助他方而暫時做的一種承認,既然是暫時做的一種承認,就只是一種善巧方便而言。這只爲了遮止他宗的一種善巧方便,讓他生起放下的這種正見,放下這些相違過失的邪見。然後下面:
如《入中論自釋》雲:“唯依世間說彼是有,隨彼而說,即是遮破之方便故。”又雲:“故爲依世間故,我許世俗,非自力許。”
你看這裏面就講了非常直接,唯一是依靠世間而說,彼等是有的,隨彼世間而宣說,就是想遮除他們的方便,就想顯發,摭除他們的方便。如果你不隨他而說的話,你就沒辦法遮除他,沒辦法和他交流。所以話,就是說看起來我也在和他交流,我也在說這些,但是說這些,是爲了讓它看到我也在如何遮破他。看到這些怎麼不存在?是有這樣子的一個前提在裏面,所以的話,都唯一依靠世間,而不是我自己承許世俗,我承許世俗是依世間而承許,而不是依我自己的自方而承許,所以,這是依他方而承許。
問:既然應成派任何都無承認,也就不應承認不共的應成理論。由此應成理論成爲非應成派的理論,那它是內外道哪一宗所承認的理論呢?
我們都在講,介紹一個宗派叫應成派,這個應成派有一個不共的理論,叫做應成理論,那麼這個應成理論是應成派自身成認的理論?如果承認了這個理論,他就又承認了一個有承認的宗派,如果不承認這個理論是應成派的理論的話,那就爲什麼又叫做應成理論呢?下面就回答。
答:“只是破除他方的邪見,而相應世間的名言而安立,僅僅是應成派在世間他方之前承許,並非真實自宗。
上面的回答,就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只是爲了破除他宗的邪見,而相應世間名言而安立的。在世間名言當中承許有應成派,有應成派的理論,也就是隨名言世間而承許的,並不隨應成派不共入定的立場。所以的話,既然是隨名言、世間,這就是隨他方而承認。並非是真實自宗,所以,真實自宗的這個秘密就是一個不承認的一個宗派,而說是我們應成理論怎麼打破對方的邪見,這只在名言交流之中便于交流,暫時權巧安立而已。
以這些應成理論能破除執著者的一切粗細邪分別,無疑遣除一切所緣法。
這是因爲它有一個作用,暫時這樣承許之後,依靠這些應成,能破除執著者內心相續當中粗粗細細的邪分別執著。通過這種理論,能夠一點一點地、完全地把它遣除,一切所緣法全部遣除。有這樣子的一個作用存在,所以的話,權巧在名言當中安立。
縱然如此,應成派自宗也沒有任何以分別念建立的宗派,因爲:任何以分別念造作的安立,在實相本性之中都本不成立。如經雲:“無文字法中,何說何可聞。”《智慧品》雲:“勝義非心境。”
在這裏面,就給我們講到了,其實,我們建立了這種權巧方便以後,從究竟上來看,真實的應成派自宗,是什麼樣的一個宗派呢?因爲這個宗派他是不隨分別念而建立的,它是要介紹無分別智慧的法界。所以,對任何以分別念而建立的宗派,它都要去打破。所以,以任何分別念造作的安立,在實相本性當中,本來不成立的緣故,所以的話,它要打破一切造作的建立,要無所承認。有承認,就是有隨順分別念造作的安立。這樣子的話,就會和實相本性不符合。就像在經典當中講的,本來就是無有文字法的勝義本性,在實相當中,沒有任何文字法,那麼,有什麼可以說的,有什麼可以聽的呢?就像我們現在,其實都是處在戲論當中來講法,聽法。你真正證悟勝義谛的時候,沒有一個語言分別,那有什麼可想的,有什麼可聽的呢?沒有講者,沒有聽者,沒有講法,沒有聽法。都是一個無說無聞的,這樣子的一個境界。那還有什麼可以承認呢?
我們說:“我們今天去聽法了。”假如站在應成派的立場上去看的時候,沒有講法,沒有聽法。所以,釋迦佛剛一坐上法座,然後迦葉尊者就說,世尊講法已經講完了,釋迦佛就下座了!這個時候,沒有講,沒有聽,但是已經把般若顯發了。就是說,般若本身就是無聞之法,所以,維摩吉居士就無說無示,默然而住。這個時候,給我們開顯實相本性是什麼呢?無有任何承許。就像我們現在所學的《般若品》,又叫《智慧品》裏面所說的:真實勝義谛,它不是心的對境啊!不管什麼樣的心,都是不容許它的存在的。即使是聖者的心,也是不承認的。凡心不承認,聖心不承認,沒有一個能境,沒有一個所境。遠離了二取,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勝義。
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裏。
《中觀總義 第十五課 自續派與應成派運用五大因的差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