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十課 破斥不合理的诤辯 能破正理▪P9

  ..續本文上一頁點。第二點是說現量見到芽是從種子上面生的,所以種子有生芽的這種因果關系,他們是這種特殊的關系。還有第叁點,芽是從種子出生的,是緣起規律的緣故所以他能出生,所以他們的關系是特殊的。第四點,也就是因能生果是法性,是諸法的本性。火生黑暗就不是這種法性,所以有這樣子的原因。由于有這四條原因的緣故,他們有特殊的關系——因果關系。那麼我們說,其實在名言當中你建立一個緣起的關系的話,這倒是沒有過失的。但是假如你把他建立成一個勝義觀察之下一個實有的他體,這個時候絕對是有過失的。

  我們去看他的四條理由。

  第一條理由火上面沒有生黑暗的能力,而種子上面有生芽的能力。那麼我們去看,種子能生芽這個能力,是和種子是一體的還是他體的?假如這個能力和種子是他體的,等于生芽不是依靠種子而是依靠力。假如種子和力是一體的,那麼就應成這個種子在他就能生芽,不需要陽光水土的。所以這個能生芽的力放到虛空當中,這個種子還能生芽,或者把它放到箱子裏面不需要陽光水土他也能夠生芽。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說他有這個能力呢,用勝義理論觀察是一體多體,一觀察是不符合道理的。

  第二點現量見到芽是從種子生的。那你這種現量見,是依靠眼識現量見呢?還是依靠聖者菩薩的智慧見呢?你是靠什麼見呢?你說這是靠我們人類的這個眼睛見到的。人類的眼睛不是我這個地方用的勝義的正量,也就是非量。所以你這個非量不能做爲正量。

  第叁種子生芽是緣起規律,緣起規律是在名言當中講緣起,而講緣起的時候因沒有自性,果沒有自性,就是一種緣起性,緣起性是一種如幻的,不建立自性,所以也沒有自性生。而且,緣起的種子、芽等差別相,在勝義之中根本沒有這些(芽和種子),哪有什麼緣起呢?所以緣起的規律在勝義當中已經見不到了。連這個種子,連這個芽也見不到了。也就是說因的相沒有,果的相沒有,哪還有緣起之相呢?就像石女沒有她的兒子,你又說她的兒子長得很好看。這樣子,一個法不存在,你又說他是緣起規律這樣子是不合理的。所以現在抉擇勝義的時候你用這樣子的道理是說不過來的。

  第四因生果是法性,是什麼法性呢?是名言的法性呢還是勝義的法性呢?如果是名言的法性,那麼他在勝義裏面並不存在。就像火的法性是熱的,水的法性是濕潤的,但是這一些相在勝義當中本來不存在。所以的話現在在抉擇勝義的時候,你用這些法性來說這是站不住腳的。所以這是不合理的。所以說因和果是特殊關系,在勝義理論觀察的時候,你找這種特殊關系是找不出來的。所以還是有一樣的過失。也就是說,只要是他生就有是因非因産生一切是果非果的過失。一個人吃了飯最後被餓死了,一個人喝了水之後被渴死了,就是有這樣子的一個顛倒。

  由自生、他生不成立,推知不可能有自他和合的共生;

  前面講了自生不成立,他生也不成立,自生和他生都有過失,這個時候爲了把自生和他生的過失全部地彈開去,自己不想接受這些過失,說:“啊!我們講得很好,我們講的是自他和合的共生。”那你要是說共生的話更慘!自生被打了一下,他生也被打了一下,你就等于是自生和他生被打的,你都被打,你不僅一個過失沒免,反而人家被打的你都要加起來一個人挨打,自生的過失你有,他生的過失你也有,你就是把自他和合起來的,所以的話所有的過失你都招攬過來,招攬過來,所以禍患無窮,你有什麼共生的好處呢?共生就有自他和合兩個的過失,兩個的過失你都犯下了。

  無因生則有“現量見者應成不能見,不能見者應成現量見”的過失。(以金剛屑因遮破四邊生的推理方法,詳見《入中論·第六品》。)

  我們前面已經講了,無因生的宗派就是最下劣的宗派,是現世美的宗派,只承認現世自己見到的,其他的不承認。由于沒見到前世,沒見到後世,所以他無法從叁世當中建立因果。這個宗派他雖然會講因果,但是講一些現世的因果。他不會講前世,現世還有後世,能夠叁世圓融融通建立的一些因果。就像你通過打工能夠掙錢,這是現世的因果,他看不到前世,他看不到後世。所以他不會知道福德會生起這些。他的因果其實是現世顛倒的錯亂的因果。然後呢,尤其不承認諸法是有一個真實的因而出生的。

  如果不承認因而出生的,我們就跟他說:“現量能夠見到的東西,就應當成爲不能見。”他說:“憑什麼啊?”我們就給他講:“因爲你不講條件的緣故,無因就是不談條件,不需要原因,那麼能見的本來可以見的就不能見。因爲不需要原因,只要不能見都不能見,而不能見的都能見。因爲只要能見都能見,無需要條件,無條件的能見,無條件的不能見,無條件的不能見和無條件的能見,都是無條件的。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都不能見。只要不能見的話,我們現在能見的這一切顯現都不能見,因爲是無條件的,就不能顯現的緣故。無條件就能顯現的話,那麼我們無條件就能見到所有的一切。”那麼,現在一個人,是一個小孩子,就應該胡子也看得到,不觀待時間;一個剛生下來的小孩子,一咳嗽一聲就像一個老頭子一樣了;一個小孩子丟了東西說的話像一個大人。這樣子不觀待時間的成熟,時間不談條件、空間也不談條件,這樣的話那就會世間錯亂了。

  所以他生會引出更多的過失。沒條件地窮起來,無條件地窮,無條件地富。要富就無條件地富,要窮也是無條件地窮。要餓也是無條件地餓,要死也是無條件地死。所以就有這些過失。對于這種不承認後世的觀點,全知麥彭仁波切說,我們就給他發叁個太過,你不承認前後世可以啊!那麼

  第一點你不需要爲明天後天准備吃的、准備穿的。爲什麼呢?明天後天你有沒有看到啊?沒看到的法你就認爲是沒有的法。因爲前後世爲什麼沒有呢?他說我見不到的緣故。明後天你也見不到,所以你不用准備明天的吃的、明天的穿的,因爲沒有明天啊。因爲現量你見不到啊!同樣是未來之事,現量見不到,不見後世也不見明後天。所以不見是同一個原因。但是我們現在世間上的很多人。他雖然不承認前後世,但是他卻承認有昨天。昨天見不到但是他承認,明天見不到他也承認,明天後天明年他也承認,但是他就不承認他有後世。沒見到的話,你都應該同樣沒見到,爲什麼不同樣承認呢?那爲什麼都在爲明天奔波勞碌呢?這是第一不合理。

  第二假如你見不到前後世,我們可以說,你雖然見不到前後世,但你也沒有見到了無前後世。也就是說無前後世是你的觀點,這個觀點你覺得是一個真理、真相,而這一個真相你沒有見到。其實是自己見不到,見不到前後世,也沒見到無前後世。就因爲自己能力很低劣的緣故,自己沒見到,就說是無前後世,見不到的緣故。其實是自己見的能力不行,見不到前後世,你就說我能力不行吧!能力不行的話至少你應該存疑惑,也就是說由于我見不到前世見不到後世,是有前世呢是有後世呢?我真不知道,因爲我見不到它是有呢還是沒有。所以見不到它是有還是無。你就應當老實點,乖乖地聽話,不要在那兒隨便發話,說是絕對絕對怎麼,你沒有發言權,因爲你沒有見的能力,至少你要存個疑惑。究竟是怎麼樣呢?真的我不知道,因爲我無能,無能見前世,無能見後世。

  第叁現在這些世間人,還有這些順世外道,他們都只承許現量,也就是現量見到的我就承認,不親眼見到的我不承認。我不承認推理,所以你不要跟我講,讓我看到就可以。也就是說他不承認比量。但同時他又依靠一個不合實際道理的顛倒的比量。爲什麼呢?因爲他說,“沒有前後世”這是他的所立,能立的根據是什麼呢?“不見故”做爲他的根據。他的所立就是無前後世。但是能立的根據是不見。自己見不到的緣故。你看,他還是講推理。他雖然不講推理,但是這個推理他還在用。而且用的還是個很蹩腳的推理,爲什麼呢?因爲你不見故說明你能力弱,能力弱的話你應該承認你無能。你不能說無前後世。首先你無能。所以沒有這種能力。你說無有前後世不見故的話,那麼也無有明後天因爲不見故。以不見故做爲根據的話,推不出來。因爲你承認有明後天。所以他不是一個周遍的道理。這樣子的話,這個不承認前世不承認後世的觀點是一個很錯謬很荒唐的觀點,有種種的過失。所以這些世間人真的是很可憐,或者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可憐世間人,然後遇到了殊勝的佛法,才把這樣子的斷見給放下來的。我們如果學好中觀、學好緣起、學好因明以後,就要去讓世間人知道,諸法是由因緣所生的,千萬不要無因而生啊!否則,不見後世無惡不造啊。這樣子的觀點是人生當中最恐怖的見解。這個見解會影響自己的取舍,步步都是邁向懸崖,步步都是掉進地獄了。

  以金剛屑因遮破四邊生的推理方法,詳見《入中論·第六品》。

  我們以後學第六品的時候就來具體地學,因爲在第六品當中廣大的篇幅都是在這四邊生上面。

  攝義:《如意寶藏論自釋·白蓮花》中,這是無垢光尊者《如意寶藏論》的自釋,這個自釋的副標題叫白蓮花。無垢光尊者在這個論典當中說:“正顯現的某法(作爲有法)無實有(這是所立),遠離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故(這是能立),猶如夢現(這是比喻)。”我們今天就學到這裏。

  

  

《中觀總義 第十課 破斥不合理的诤辯 能破正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