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七課 認定理所破▪P8

  ..續本文上一頁”你就會迷它,就會認爲它是實實在在的,就會受苦、受累。

  以前朗日塘巴尊者在禅坐的時候,有一個旅客經過,看到他沒吃的,就放了一點好茶在他面前。回來的時候,他又到朗日塘巴禅坐的地方一看,朗日塘巴在那裏安好地坐著,茶葉上面滿是灰塵,他就問朗日塘巴尊者說:“你沒有熬煮這個茶嗎?”朗日塘巴回答說:“我沒有煎熬它,它也沒有煎熬我。”朗日塘巴尊者他很自在,他沒有煎熬這個茶,這個茶也沒有煎熬他。也就是他沒有執著這個茶,這個茶也沒有因爲執著而生起宰製的力量來支配他。所以我們攀緣什麼東西,煎熬這個顯現,這個顯現本來是一個無自性的、毫無存在的、一個幻化的;我們就不承認它是幻化的,全部承認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就去煎熬它,我們把這個如幻的顯現煎熬的不是一般。人家本來是無自性的,你把它煎熬了,那麼就完了。你一煎熬它把它熬的實實在在的,最後它來熬你啦。它怎麼熬你呢?就是你一天到晚迷著它受苦受累;或者你把它當成是真實的,它就來傷害你。實際上它本來對你無利無害的,由于你煎熬它,把它當成實實在在的,最後它煎熬你讓你生起痛苦讓你生起憂惱,讓你歡喜讓你憂、讓你貪、讓你嗔、讓你愚癡。這一切其實就是由于我們面對這個顯現法的時候迷醉了,覺得它是顯現的東西;一旦迷醉了它,它就會顯現這種迷醉的力量。只要那一天你認爲它是實實在在的,它就會讓你産生痛苦;假如你不迷上它不執著它、放下它,在你內心當中根本沒有它,它不會産生任何的執著。

  以前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沙彌。(這個故事有些說是一休禅師的故事,有些沒有具體說是一休禅師)。一休禅師的故事說,一休禅師是個老和尚,他帶著一個小沙彌。要渡河的時候,一個穿著和服的女的也要渡河。但她的和服在渡河時很容易弄髒,這樣很不方便渡河。這時一休禅師就毫不猶豫地把她背過去。渡過河後就把她放下來,繼續地和這個小沙彌走。小沙彌一路上走一路上嘀咕,他就覺得他的師父平時讓我們不能夠接觸女衆,甚至接觸對戒律都有所虧損的,而師父今天所做的跟平時所說的怎麼能對得上呢?他一直這樣子想,心裏面放不下,甚至到了寺廟以後過了很長時間,還心裏面難受,總覺得師父怎麼是這樣子的一個人呢?平時說的那樣,今天又這樣做,過後很不舒服地給一休禅師講。一休禅師說:“我把她背過去的時候就把她放下來了。你現在不僅僅是還沒有放下來,你還一直背著她,背到今天還沒有把她放下來。”這話說明小沙彌就一直覺得這個顯現是真實的。只要有這個顯現法有男女相,有這個顯現的執著,他就覺得這個執著是不能夠去碰的,一碰會出問題的。依靠對它實有的執著,你一去碰絕對要出問題。我們凡夫人,假如沒有打破實執的時候去碰,絕對出問題的,所以我們要以戒律去約束我們,就因爲我們有執著。如果你有執著的話你還敢去碰,那你就是玩火者自焚。依靠你的實執,把你給毀壞了。

  假如說你已經沒有實執了,就像六祖大師所說的“清貧何勞持戒”,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是自性戒,萬法在自己的境界當中根本無有一法可得。就像濟公活佛,吃肉、喝酒隨便他做什麼事,沒有一法執著,他怎麼會受這個法傷害呢!沒有酒去傷害他、沒有肉去傷害他,沒有這些顯現去傷害他。所以沒有破戒的過患,不會有違反因果造惡業的機會。所以把萬法打破無實有以後,什麼法能夠讓你破戒呢?什麼法能夠讓你受到傷害呢?一休禅師他完全把一切萬法的執著給打破了,所以根本沒有受到傷害。他的戒律是完全沒有虧損的,因爲他把這個女的背過去的時候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女的,在他的境界當中是一個空性的境界。這種沒有執著心當中的顯現法本身是還歸了他無自性的境界,所以無有這個女衆的顯現。他自然可以消融這個境界的時候,他的戒律是沒有任何的虧損的,他自然放下的是放下的狀態,他沒有執著這個顯現。衆生因爲很執著這個顯現,所以爲我們的執著負責,否則的話我們會受到傷害的。我們在這個執著的境界中就有這個執著的取舍,超過這個執著的取舍你必須要超越這個執著的境界。只有超越了執著的境界你才會得到自在,才會不同常規,因爲你的境界當中萬法是平等的,是一真法界的顯現,無有一法不是真如法界。真如法界和真如法界一起沒有任何的碰撞,沒有任何的糾結和糾纏。我們就是要對這個顯現來面對他,面對他時看我們心裏面還有沒有顯現。如果有顯現就還有執著,就是不自在的。

  以前我們在灌頂的時候,男衆到那兒去女衆也到那兒去,中間有一條線。有個別女衆就擠到男衆這邊來了。兩個女衆中就有一個女衆就說:“快過去吧!”另一個女衆就說:“難道你現在還有男女相可得嗎?”但是,站在旁邊的我看到當她說“沒有男女相可得”時臉紅脖子粗的,很不自在的一種狀態。實際上我們不觀清淨或者從這種顯現去看時,當時你是執著有顯現的,只要你的內心中有男的顯現、女的顯現時候,你自然就會受到它的支配,你的內心就會不自在。你的內心當中就會面對著這種戒律的虧損,就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在學法的時候千萬不要欺騙自己,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當中,只要你有這個相,那麼你就不能說你不爲這個相負責。你必須要爲你的執著承擔你的義務,要去取舍因果要去善待顯現,就要站在名言取舍的角度上去,否則的話你就會受到另外一層惡的循環因果讓你受苦,受這種苦的因緣。一旦有了顯現的執著,就會一直受到它的支配。如果你在受支配的時候,你甯願把自己的支配狀態交給惡業去支配你嗎?這個時候作爲聰明人我既然要受到顯現的支配,但願我讓好的顯現快樂的顯現支配我。就讓這種善的顯現去支配我,千萬不要讓這種惡的顯現去支配我。把苦的顯現遠離,讓樂的顯現來支配自己,千萬不要讓苦的顯現去支配自己。是執著的狀態,我們就要取舍支配,取舍善惡——取善舍惡。所以我們暫時無法超越顯現的時候,就要選擇顯現,受善的顯現支配,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有一層保障。要達到超凡境界的時候,善也無法支配我啦,惡也無法支配我啦,不是善不是惡,一切善惡顯現完全打破。一真法界當中自心完全再也沒有任何的造作。絕學無爲閑道人的這種安閑自在,大樂佛果境界出現的時候,那才是我們真正學佛人的享受。

  以前的禅師爲什麼學了很多佛法成爲大法師時還要去尋求禅宗的開悟呢,就是因爲他要達到“不思善、不思惡”,最後能夠求無爲法,能夠得到大自在,能夠得到這種超凡境界,一一從自己的胸襟當中流露出一切一真法界的大樂享受。這樣確實是能夠開發般若的大樂。那是作爲我們修行人的本分事。禅宗經常要我們記住一句話——行者,你要記住你的本分事是什麼?你的本分事就是要開發你的無住真心這種無爲法的智慧,就要把你這種大無爲法的如來藏心開發出來。不開悟不成就的話你還沒有成爲大丈夫。一切大丈夫都是要打破一切顯現,把一切顯現掀翻以後自己享受了自己自在的天地:自己本具的真人,自己的一切不執著狀態當中,萬法無法支配自己了,和萬法一起的時候哪一個法會支配自己呢?那麼在一切境界當中,和一切萬法同在的時候沒有對自己有利益也沒有損害。在世間禅者雖然和我們在一起,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法可以支配他,終日穿衣而沒有一絲紗在身上穿著;終日吃飯而沒有嚼著一粒米;就像衣食住行一直在支配我們,但是禅者他已經完全覺證了,一切執著打破了,顯現沒有了,沒有一的顯現。所以連一絲紗的顯現都沒有。別說這個米飯沒有,就連一粒米的顯現也沒有。沒有吃飯沒有穿衣,就是這樣子的灑灑脫脫,一種赤裸裸、淨灑灑的法界狀態,根本沒有一法可得,沒有任何一個法可攀緣。這才是一個完全徹底的解放,完全徹底的自在,這是法界本有的!我們每一個修行人都應當把自我的本地風光開發出來,就是要把顯現的迷醉顯現的攀緣打破!只要是一法可得,就有一個顯現、就會有一個執著!要把所有的顯現所有的執著全部把它打破,統統打破,打得念頭死許得法身還。念頭怎麼打死?就是要寂滅攀緣。所以達到無緣的狀態,沒有任何所緣的狀態才能達到寂滅一心的真如的境界現前,要把所有的顯現打破。

  總之,一切執著都是攀緣顯現而起的,認定了理所破是顯現之後,遮破實有的人法顯現,就能把顯現抉擇爲空性;再安住正見修習,就能斷除人法二執。

  這是在爲我們建立我們學修的一切程序。學修般若的程序就是要首先認定一切的執著都是由于攀緣顯現而起的。就像一個東西,我們一旦攀緣上緊緊地執著它,就緊緊地抓住它不放。實際上這個顯現我們能夠攀得上嗎?其實是攀不上的,因爲它本來沒有的。能緣取它嗎?也緣取不到,你抓不到它,因爲它本來是無自性。但是我們看錯了。看錯了就要讓自己看對,所以後面講,認定理所破是顯現之後,我們就要打破真實!爲什麼不真實呢?就是要這個理論去認識它。如果沒有通過正理去抉擇它,我們不知道爲什麼,就不會去打破它。我們很多人在學到佛法時,認爲萬法皆空,但問你爲什麼空,你卻不知道。萬法皆空就是這個顯現不空。爲什麼?你看著它明明白白的,你面前看到的這個電腦是明明白白的,你旁邊的道友是實實在在的,你旁邊顯現的物品也是實實在在的,什麼法是空的呢?你說什麼法是空的!你沒辦法從道理上去分析它。當你說服不了我的時候實際上說服不了你自己,你不知道它爲什麼去空,所以必須要從顯現認定好後從道理上去遮破它,遮破這個實有的人和法的顯現。這個是用道理去遮破爲什麼它是沒有的:人的顯現爲什麼是沒有的,法的顯現爲什麼是沒有的,像顯現那樣是不是實實在在存在呢?通過道理去抉擇顯現本來是無自性的,就能夠把顯現抉擇爲空性,無自性無我就是空性。最後在道理上面抉擇了,只是我們在內心當中生起的理解。這是一個理解而已,理解不能稱爲是證悟,在內心當中生起的解悟不能叫做證悟。我們就必須要通過理解去安住正見,去修習它,去實踐它,通過一分一分地修習,就能夠一分一分地解除實執;通過這種見解和行持並進的方式,解行並進,久久地不懈怠,且串習它,則我們內心當中的種種障礙漸漸地淡薄,內心就會漸漸地空明起來,我們的智慧就會漸漸地打開。而且我們觀照的功夫就會通過這種串修越來越有力量,隨著我們的見地在我們的心相續當中能夠慢慢地入到深處,入到圓滿,最後“我”的執著、“法”的執著也會隨著而漸漸地化開,漸漸地消除,最後一切法和非法,都不會再執著啦。內心當中濃重的實執就會慢慢一步一步地淡化,最後淡化我們內心的執著和攀緣的這種境界。不斷地淡化時我們心的境界就會越來越空闊,越來越淡淡地寬廣無邊,慢慢地我們這種智慧就開始打開了,心的力量開始顯發了,心的專注力就會增強,打破實執的這種力量就會越來越深透,最後將會斷除人的執著、法的執著,解除了我們輪回的問題。解除了我們戲論的這些問題,最終將會把一切萬法寂滅,把一切人我和法我的顯現完全寂滅,入到寂滅無緣的境界當中,享受般若賜予我們的大樂,這才是作爲修行人最自在的一天!

  但願我們在面對般若的時候,面對中觀的時候,一步一步地,步步走得紮紮實實。第一步把這個顯現認定清楚;把人我和法我認定清楚以後,通過正理去以理抉擇:爲什麼它不是像顯現那樣存在的?它爲什麼不是實實在在的?從道理上面去說服我們自己,然後去把正見樹立起來;依靠這個正見生起定解以後,我們按照這個定解去串修它。不斷不斷地開發自心的般若力量,打開我們本具的智慧,讓我們的般若心能夠通過一步一步地修行而生起來,也就是我們怎麼把煩惱障和所知障一步一步地解決。但願這一天的呈現就在不久未來的現實呈現!這是我們學中觀或者學般若的最終目的,甚至就是我們學法的最終目的。沒有這一天的話我們的學法就沒有究竟的意義了——究竟的意義就是要達到這一點。

  

  

《中觀總義 第七課 認定理所破》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