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 第四課 自空中觀與他空中觀▪P6

  ..續本文上一頁這就是沒有分清側面,但是全知麥彭仁波切前面給我們把這個側面分得清清楚楚,空性如來藏,空性是從哪個角度?如來藏是從哪個角度?看的角度不同,結果不同,我們倆個就可以坐在一起來交流,你講的是離戲的空性,我看的是心性的光明,我們就是整體地來了解心性的真相,這樣子兩個側面都是我們心性的本來面目,他本身就是這樣子的真相,我們交流的結果是,兩者都可以共同來受用法樂而不是共同來法戰。

  所以,這裏面說“因此”,就是正因爲像上面這樣子說的,有種說法說他空中觀是覺囊派閉門造車,也就是一直關著門在那兒憑空想像、臆造分別,最後在那兒想,哦,原來是有如來藏光明的,從來也沒有一個佛經的依據,也沒有正理可以成立,在他的分別念當中,假造了這樣的一個說法而已,那麼就有這樣子的一個派過給他發出去。這主要指格魯派,格魯派的中觀是應成派的一個派別,他抉擇中觀的時候主要抉擇應成派,當然這是有辯論的,站在他的宗派去看,他會認爲他是在抉擇應成派,然後這個應成派他是自空中觀,所以這個角度就不一樣,角度是從無生空性的角度,那麼有沒有抉擇出真正的應成派呢?這個我們就不去辯論,但是他至少是站在自空中觀去抉擇的。在自空中觀去抉擇以後,就看到覺囊派就在用這種方式去抉擇的,所以有一部分這樣子的隨學弟子他就會認爲這種他空中觀不合理,這不僅僅是在辯論場上抉擇不合理,甚至後來五世達賴喇嘛就會用他的力量把覺囊派很多的道場都改爲學格魯派,不要學這種他空中觀,而學自空中觀。

  這一方面也是大德的智慧遊舞,可能有很多人不能來真正受用他空中觀,佛菩薩來做一個調整,並不是說五世達賴喇嘛他有什麼樣的問題,不是這樣子的,肯定做這個的是佛菩薩來做,佛菩薩是不可能出問題的,只是我們凡夫人容易有貪嗔癡的感情的執著、宗派的執著,而這些也許就是佛菩薩度化衆生最善巧的方便。因爲實際上這個宗派不僅僅在藏地像覺囊派的遍知多羅那他尊者是藏地的一個開山祖師,他接受這個教法其實是有個傳承的,這傳承早先是在印度那兒傳承的,當時在印度傳承這個教法的法脈的時候,他是以秘密的方式傳承的,也就是秘密地給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給他們私底下來傳這種教法,因爲這種教法一般的人根基不到,容易誤解這種教法,或者把這種教法扭曲爲一種戲論的境界。

  就像我們現在仍然會誤解密法,很多人以爲在修大圓滿,實際上在修分別念,而分別念是不是大圓滿的修法呢?大圓滿一開始就不是分別念的修法。因爲像我們用顯宗的這種推理空性,還可以說用分別念可以修的,而大圓滿一開始就是要靠上師的加持,然後你于對法的因緣,灌頂的這些成熟因緣以後,你相應他的時候一安住的時候,不是用分別心去修的,所以你修的是分別心,就不是大圓滿的特色修法。所以我們仍然對大圓滿有誤解,有些人所認爲的大圓滿不是真正的大圓滿,而真正的大圓滿就會被我們扭曲了,甚至有些人認爲的密法不是真正的密法,就拿密法去做貪嗔癡,這也是在誹謗密法,用的是密法的詞而不是密法的意義,這就是這個教法他是一般人無法直接受用的,雖然密法很直接很快,但是這個安全系數有點小。這種安全系數多大呢?也就是說你成功就直接成佛,你不成功就直接下墮,天啊,這是個驚險的事情,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按照顯宗的方法雖然比較慢,但是他的安全系數比較高,就像你上飛機你知道要墜機,你看到那些安全知識你都知道這是白扯的,你真正墜機的時候,你還能夠想到安全帶啊……你能夠跑出來嗎?所以,雖然每一次上飛機,要麼視頻上面給我們宣傳怎麼來保證自己的生命,或者有些沒有用視頻的直接是空中小姐在那兒講怎麼注意身體了,注意生命了,但實際上你上飛機了你就知道要麼死要麼活,就是這樣子的兩個結果,所以沒什麼安全系數可講,要麼徹底安全,要麼一點都沒安全。但是你要坐汽車,安全系數就高得多了,假如要問題你還可以停一下或者沖出去,然後坐飛機就不是這樣子了。

  所以早期的覺囊派的教法,他是個很高的教法,如來藏的這種教法,所以早期的弘揚不是對普遍的根基進行弘揚的,他在印度本土進行弘揚的時候,只是在少部分修持者面前給他們密傳的,密傳之後最後在遍知多羅那他傳到他們這兒以後,根據授記他就來廣弘這個宗派,後來經過五世達賴喇嘛的這種調整,後來顯得這個宗派慢慢衰落了,雖然慢慢衰落,但這個宗派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間斷,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有這個宗派的傳承,這個宗派實際上是一個很殊勝的宗派,見解很高的一個宗派,這個可以通過了義的經典來進行抉擇,也可以通過正理來進行抉擇,絕對是合理的,但是就有一種說法說這是閉門造車搞出來的宗派,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印度本土是不存在的,不承認這一點的。

  按自宗甯瑪派的觀點,自空中觀本與他空中觀圓融無違,如堪布根霍《定解寶燈論注釋》中所說:自空他空互相诤議大,若墮現空之邊則有過,現空不違雙運宗派勝,持此豈非已勝一切宗。

  按照我們自宗甯瑪派的觀點說,自空中觀和他空中觀本來是圓融無違的,不是需要我們費力去把自空中觀把他拔到某一個,或者把他變成某種狀態,然後把他空中觀變成某種狀態,變型之後兩個宗派才會有點像,就像兩個長得不像的時候,你把這個人眼睛動一下手術,把他的鼻子動一下手術,然後把另外一個人動一下手術,這樣兩個人長得一樣了,這是通過改造之後變得有點像,但自空中觀和他空中觀就像兩個人生下來本來就是一模一樣的,就是這兩個人沒有任何差異,自空中觀和他空中觀就是這樣子的,你不要去改造他,他們倆個本來就是圓融不相違的,不打架的,這兩個都是一個法的兩個側面,所以就像一個杯子上面的圓形和側面的圓柱,這是這個杯子本身就具有的兩種面貌。所以就像堪布根霍,堪布根霍是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大弟子,他在《定解寶燈論注釋》中說,自空中觀、他空中觀互相顯現好像诤議很大,在曆史上一回又一回地辯論,一回又一回地爭論。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覺囊派的多羅那他尊者他的辯才很厲害,我聽到一個介紹,當時有一個守持自空中觀的大德,你就想和多羅那他辯論,他就覺得他空中觀不合理,然後他就不想辯論,但是多羅那他尊者就想和他約好什麼時候辯,他也好像答應了,然後到了時間,多羅那他尊者就來了,來了以後要跑到這個寺廟去辯論,最後這個大德就顯現上跑到他那小小的閉關房去,讓他侍者說他不在,然後多羅那他尊者一來一問,侍者說不在,然後這個多羅那他尊者他有神通,他明顯知道這位大德就住在這個小閉關房裏面,他就圍著這個小閉關房繞了一圈就問:“有沒有?”然後裏面說:“沒有。”他就巴掌一拍,這個房子嘩一下子就分成兩半了,說:“有。”然後他就自己說:“有。”這樣我們就從自空中觀來看,你從外面看確實沒有這個人,但你把房間打開就有人,所以你看,有沒有呢?從房子外面看,確實沒有,但是你把房子破開就有。

  我們有沒有心性光明呢,有沒有證悟的這些法界呢?你如果從自空中觀去分析,無一法可立,但是假如說你站在他空的角度去開顯我們的如來藏心性光明的時候,他就有。所以這兩個有和無是相反的結論,但是這個結論是兩個不同的側面,他並不相違,反而如果墮在顯的一邊,或者墮在空的一邊都有過失。就像你拿著杯子,就說你只有圓柱的相貌,沒有圓圈的相貌,那只要偏墮到一邊,你是有過失的,你把這一個杯子種種相貌當中特殊地抽取了一部分相貌作爲他所有的相貌,而實際上他有兩個側面的相貌,所以你只要說只有這個相貌沒有那個相貌,只有圓形沒有柱形,只有柱形沒有圓形,這都是有過失的。就像顯現和空性都是萬法的本性,顯現的側面你說只有如來藏光明沒有大空性,這就是有偏墮,有偏墮就有過失,或者只有這個空性沒有光明顯現,或者有光明沒有空性,這都是有過失的。反而假如顯空不相違,兩者都能夠圓融地雙運的宗派就非常地超勝。

  就像拿著這個杯子,你就知道他有側面看的和上面看的,左面看的和右面看的,每一個側面你都能夠了然于心,這種了然于心的杯子完整的相,在你的內心當中就能夠完整去受持他,這種人就是一個真正了解杯子的人。給誰回答問題,給他說杯子是什麼樣,給他介紹的時候左面是什麼樣,右面是什麼樣,上面下面怎麼樣,他介紹的時候你隨便問什麼他都能知道,而且他講的每一個都是真的。假如有個人他只知道側面,然後說:“這個杯子從側面看是圓柱形是不是?”說:“是。”我們說:“這個從上面看是什麼相狀呢?”你就沒辦法回答了。所以你對這個顯和空只是了解一分,對另外一分無法了解或者偏重在某一分,最後你就是偏袒地去耽著宗派而沒有去完整地來受持妙法,不是完美受持妙法者,所以這種宗派不殊勝,反而是要完美受持這些教法含義的才是最殊勝的,

  所以在《定解寶燈論》中,全知麥彭仁波切問:“自宗是無遮還是非遮?”全知麥彭仁波切分得很清楚,假如從空性這個角度去回答就是無遮,那麼同時也隱含著,假如從光明的角度來回答就是非遮,所以我們自宗說:“你的宗派是無遮呢還是非遮?”站在最了義的角度來說,沒有一切的分別,就是無遮也不承許非遮也不承許,但是假如站在我們介紹分別的角度,畢竟有一個無遮一個非遮,

  那你站在哪個角度呢?你就要分清楚。你說你首先給我選一個立場,你選的立場是從離戲空的角度嗎?還是給我選一個心性光明的角度呢?如果你說無生法界角度,我可以說我們的宗派是無遮,假如你說是顯現光明,我們的宗派是非遮。所以有時候回答問題聰明一點,不要別人還沒有把立場說清楚的時候你就把答案說出來了,你要分清楚這句話是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說的,什麼角度去說。就像這個杯子,問你杯子是什麼形狀?你說你是讓我從側面看還是從上面看,這樣人家就不會抓住你的把柄了,所以我們的宗派假如你對這個杯子全面了解的時候,對這些側面完全都分得清清楚楚,你回答任何一句話都不會被刁難的。你這個宗派對于顯、對于空都是無違雙運受持的,這個宗派別人問你空也能回答,顯也能回答,任何的刁難你都不會受到違緣的,因爲你分析得很清楚,你給別人介紹的時候就是圓滿的介紹,直接針對性地介紹,所以後面說:“持此豈非已勝一切宗。”如果你能受持到這一點,豈不是已經直接勝伏了一切宗派呢?在一切宗派中我們可以勝利,除非那個宗派和我們宗派是一樣的,否則我們絕對可以勝過他的,爲什麼呢?我會問他:“你從無生空性的角度是什麼?從顯現光明的角度是什麼?”你一問他,他要麼只能回答一個側面,如果他能回答兩個側面,就和我們是一樣的。所以,這種宗派要麼和全宗派一起來比的話,他們輸了,要麼就是我們和他們打成平手,打成平手一看,原來我們都是自家人,就是這樣子的一種全勝的宗派。這個就是自空中觀和他空中觀,今天就進到這裏吧。

  

《中觀總義 第四課 自空中觀與他空中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