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說你念佛,沒人管你,所以說社會安定我們就有保障啊,不像那個時候真的是混亂,我們今天真的要有個感恩心,去生活、去念佛、去修行。
她在那種環境之下沒有退心,所以她成就了。一生的行持,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很相應,真正做到了“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有很多人講,黃老居士是不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啊?
又有人講,你看末法時期,衆生念佛的比較多,尤其佛在經典裏面講,所謂億億人修道,難有一個人得度生死(能夠成就),唯有念佛成就。那怎麼辦呢?佛菩薩在這個世間又示現了,衆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的很像。所以衆說不一呀。
有人感覺她這個大願力很了不起:因爲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來普度衆生,黃玉蘭老居士就是爲阿彌陀佛做證明,爲我們大家增加這個信心,給我們鼓勵的。她這個願力非常大,能夠把自己二十年的福壽普施給一切衆生,讓大家都能夠因此而增加信心。尤其我們念佛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衆生都能平等得度,普度九法界一切有緣衆生,這非常殊勝。所以說有人就講了:爲阿彌陀佛作證明,這個願力很大,真是“大願菩薩”!
後來又講:因爲是爲阿彌陀佛作證明,來幫助阿彌陀佛證明極樂世界真實不虛,我們大家認真修學都能夠有成就,所以就認爲應叫“彌陀大願菩薩”,要比較適合現代的這個因緣。所以名號都是隨著衆生的需要、佛菩薩的現身而定的。佛法沒有定法。
我們一定要明了,我們聽到“彌陀大願”這個名字以後,就能想到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來普度衆生,來幫助我們有緣人,來成就我們有緣人——我們能動這個心、起這個念,這個名號就達到目的了,就有效果了。過去老子也在講:名可名,非常名。名字只是表一個意義,來表法。所以“彌陀大願”只是爲我們對于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直接的了解。“菩薩”表覺悟,我們每一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所以“菩薩”是通稱。而且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皆是阿鞞跋致菩薩,那祖師講阿鞞跋致是什麼級別?至少是七地以上的菩薩。七地,這個級別很高了,到八地叫“不動地”,八地、九地、十地…再往上去就是等覺菩薩,等覺上去就是妙覺菩薩,就是圓滿的如來佛果果位了,所以說我們要知道,都是在表法。
菩薩示現的寓意
在佛經裏面告訴我們說,極樂世界如此莊嚴,一切衆生應該如何的修行。佛說了很多,來勸化我們。但是我們學佛學了很久、很多年,也讀了很多經典,這個信心總是不能夠堅定,總是忽有忽無的。高興的時候:佛說的真對!真好!我要認真去學!煩惱起來了,就謗佛了,就說:你靈不靈啊?有沒有啊?疑惑就來了。懷疑就是我們自身不能成就最大的因素。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了,不能夠得“一心不亂”,不能夠去更好地去幫助你的家人,幫助一切衆生,原因就是在于我們的信心不夠。
菩薩來示現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幫助我們增強信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照樣可以成佛、成菩薩。這也符合佛所講的,衆生和佛是平等的。蚊蟲螞蟻都有佛性,它有佛性它就能成佛。你不能說:這個人很高貴,很有錢,他適合學佛他能成佛,普通老百姓就不能學佛不能成佛了。你跟佛說的不相應。
所以佛在經裏面講,如果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本本分分,老實做人,斷惡修善,認真念佛,都能成就。沒有指定的說哪一種人能成,哪一種人不能成,沒有說啊。所以彌陀大願菩薩示現告訴我們:一切衆生,不論你有什麼地位、有多少財富,在修行路上沒有區別。有區別是我們的心不平等。不平等你怎麼辦?不能成就。所以菩薩給我們表明,佛所講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我們要平等對待。
佛經典裏面記載,尤其這些祖師大德的傳記裏面講,佛菩薩現什麼身不一定啊。有時候現一個討飯的身,就像虛雲老和尚去拜五臺山的時候,得了病,身體很虛弱,那文殊菩薩變成一個叫花子來照顧他,給他做吃的,給他熬姜湯,老和尚身體恢複了,叫花子就不見了。到了五臺山以後一問才知道,是文殊菩薩化身來的。
這就是衆生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一定要契衆生的根機,衆生才能夠接受。那如果虛雲老和尚拜佛拜到那個深山老林裏面,沒有人,菩薩要變成一個很高貴的人在那裏走,他該懷疑了:這麼一個荒山野嶺沒有一個人,一個很高貴、富貴的人,你一個人怎麼能跑到荒山裏面來呢?就要懷疑了。但是變成一個討飯的叫花子,就沒有懷疑了,叫花子到處都去嘛。所以說很有寓意,就告訴我們: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能夠輕視任何一個人。
首先一點,一切衆生都有佛性。再一點,你不知道人的本位如何呀!說不定人家就是菩薩。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做好自己的本分,自己該怎麼做的,怎麼做就好了!所以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佛告訴我們,山河大地都有佛性,都能成佛。但如果我們見到山也拜,見到地也磕頭,這也錯了!我們見到佛像磕頭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你見到一棵大樹,在路上你也磕頭——它有佛性啊,是應該磕頭啊。你磕頭就磕錯了,因爲大家不理解啊,這要因時、因地、因衆生的根性不同而爲。
我們這個做法不是有分別,而是要符合衆生的心想。衆生能接受多少,我們就做多少,這就對了;衆生不能接受,你做了,你就變成“神經病”了。不是你真變成神經病了,而是別人認爲你不正常,反而造成一個不好的影響,這是錯誤的。
學佛,知見、心念要正
在我們修行當中要明了,雖然萬事萬物是無常的,但是無常裏面有真常。如果無常裏面沒有真常就沒有佛性了,那你怎麼能成佛呢?所以無常裏面,我們要用一顆真誠心去面對。真誠心就是佛心。不是讓我們逃避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找佛心,去找佛去。你逃避到什麼地方去啊?你心靈的煩惱、心靈的障礙不除,你到了極樂世界,煩惱相依舊存在。所以十萬億佛國土,是我們十萬億煩惱的隔閡,障礙住我們而已。等你心裏面障礙除了以後,真正功夫到了,那佛告訴我們了:這個世界就是淨土,淨土沒有離開過這個世界。
所以虛空法界就是極樂世界。是我們有了分別、有了執著、有了煩惱,才把一真的極樂淨土變成了我們煩惱的世界。不是別人變來給你受的,是你自己變的,自己要去受。這個世界本來是一真的,本來和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的,這是佛告訴我們的。因爲極樂世界充滿虛空法界,無處不在。無處不在那爲什麼我們又看不到?有的人就說了:我看到佛我就相信,你說極樂世界很渺茫,我沒看到我不相信。這樣的人永遠看不到!爲什麼呢?根錯了,方向錯了,他怎麼能看到呢?唯有返心內觀,不斷地覺悟,你才能夠真正領悟到佛所講的真正含義。
“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華嚴經》傳到中國來以後,翻譯成漢語呈給武則天看的時候,她感覺太好了,真的是無上的法寶啊,所以她就題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就是願意理解如來所說裏面所含藏的真實意義。
每一個人都希望了解如來的真實義,我們每一個人、每一位衆生遇到佛法都有這個願望,都想了解如來在說些什麼,如來在做些什麼,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狀況?我們想了解。“願”是我們的一個願景,都希望了解。 “如來”是我們宇宙當中一切諸佛的本體,我們也是宇宙當中、一切衆生當中的一份子,也是我們自己的本體。了解如來真實義,不是了解另外有一個如來,“他”的意思,而是了解我們自己人生的真實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們這個渴望就更強了。
有人說淨土法門是小法,所謂沒有其他法門直接見性,直接成佛。這是錯的!每一個法門都是圓滿的無上大法,關鍵在于我們自身程度不夠,或者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煩惱太重了,沒有感應而已。念佛也能夠圓成無上佛道,在這個世間就可以做到。你功夫成片,伏住煩惱,你念佛就可以往生。
到凡聖同居土,就說明你的心裏清淨到一定的程度,煩惱雖然還在,但是你能夠把他給控製住。如果你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那你就成菩薩了,你就自在了;你能到“事一心不亂”,你這生的修行就很自在,生活也很自在。如果加功用行地去修,到“理一心不亂”,那你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也很快就花開見佛,立刻就成佛了。之所以不能成就,關鍵的是我們自己的功夫不夠造成的。所以說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不能夠得少爲足,你就用一個平常的心態去修,也不要急著求我立刻就往生,那也是錯誤的。爲什麼是錯誤的呢?因爲我們自身的業力沒有消嘛。
我們一提到消業障,大家就認爲了:是不是身邊的衆生太多啊?冤親債主都來找到你了?這種想法對不對呢?其實是不對的。有沒有這些冤親債主呢?有。那爲什麼又說不對呢?因爲我們執著。你嘴裏面是念著“阿彌陀佛”,心裏面是想的冤親債主,心和口是不一的。所以冤親債主是越念越多,你這個佛號是越念越累,最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錯了!冤親債主也是衆生啊,你唯有念到心地清淨了以後,你不想幫他,自然也幫他了;你心裏面非要想幫助這些冤親債主,我要念佛啊,你口念的佛,其實你心裏面想的裝的全是這些冤親債主,這是錯誤的,決定錯誤!
我們要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做呢?我們相信他也是六道輪回裏面其中一道的衆生,跟著你很好,不跟你也很好。畢竟陰陽兩隔,他是他,你是你,不是一道的。不是一道的你天天想,跟他感應道交,將來自自然然就被他拉走了,不是被佛給接走了,而是被你的冤親債主拉走了。唯有我們認真修行,心地清淨了,你的冤親債主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你想他,他也得不到利益,你真正的心地清淨了,有功德了,他才能得到真實利益,所以我們念佛了,給這些…
《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