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门,那还有好几万个法门你没有学,怎么办呢?能成就吗?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非常的有道理,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从哪里来的?八万四千法门是从一个本体流露出来的,其实就是八万四千条路,都通在我们要去的这一个核心的地方。你只要守住一条路,不停地走不停地走,总一天你会走到的。你不能够说八万四千条路,我今天走一条路,明天走一条路,结果累死了也没有走到目的地。所以殊途同归,虽然道路不同,但是方向、目标是相同的。
当我们明白以后,就知道了:认准自己契合的法门,欢喜的法门,认真修下去,你就不累、不辛苦。不要一天到晚忙着我要诵这个经,我要念那个咒的,一天到晚没有停歇。本来在世间的烦心事、烦恼就很多了,你要去工作,又要去干家务,留给自己的时间很少,来到佛门以后,那个经那么多,每天二十四小时诵都诵不完,又没这个时间,又很累,自然就生烦恼了。
别人修什么法门那是他的因缘,我们自己修什么法门是我们自己的因缘,都是佛法。我们要不要去生烦恼呢?不需要。所以不要以为,这个人是修其他法门的,我们就生烦恼,这是我们心里面有隔阂,是错误的,是我们心量不够!那怎么办呢?随喜功德,恒顺众生。然后自己好好念佛,就没有毛病了啊。一般人不懂这个道理,参禅的说修密不好,学密的说念佛不好。这是造业啊,这是在谤佛、谤法,很重的罪过!
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谨守祖师大德所讲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他人过,他人没有过啊,“过”在哪里呢?“过”在我们自身的烦恼没有破,自己有障碍!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心量一定要放大,一定要让我们的心平和下来,不要走极端。
一切众生,才是真佛。你身边的家人、朋友,他们就是佛,你让他们满意了,你的菩提道路上就没有障碍了。所以障碍是对立产生的。怎么对立呢?他不信佛,你信佛,这就是冲突,这就是障碍。那佛是什么呢?佛是觉悟。我们信的是觉悟,觉悟从哪里体现呢?从没有对立、没有障碍做起。
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你放在杯子里面,这个杯子是圆的,水就变成圆的;这个杯子是方的,这个水就变成方的。这是智慧!所以我们学佛运用在生活当中,要让你的家人、朋友很欢喜,自自然然他们就能够支持你学佛,进而他们就能够学佛。这种事情非常多,开始的时候家里面有一个学佛的,或者是老公学佛,或者是太太学佛,到后来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变成了佛化家庭。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什么原因呢?因为真正了解佛法了,佛法没有对立啊。
开始在我们不认识、不了解的时候,感觉我学佛了,我跟你们不一样了,就格格不入了;甚至还拿着佛经:你看,你这样子做要下地狱!你这样子做要变成饿鬼!人家听了以后说你这个人不是学佛的,这个人有病啊。如果我们先把他的闪光点给他发扬光大,把这个善的给他培植足够了,然后恶的逐渐逐渐就没有了。所以就像光明与黑暗,当光明增多了以后,黑暗的面积自然就小了。你不能够抓住人家的一点缺点、一点黑暗的地方死死地不放,那人家的一点光明也被你这个心念给转变成黑暗的了。那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出错了。
所以首先要先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把心量放大,然后自自然然的你就会进步了,就不会生烦恼了。烦恼从哪里起来?你想让你家里人赶快学佛,赶快地修行,这不是坏意,是好心好意啊,但是因为你的方法不对,造成了他不但没有像你一样的去学,达到你的心愿,反而事情反过来,适得其反。这就是我们自身对于佛法的了解不够,等了解够了以后,就不会出现这些事情,你修行路上的障碍就少了。
当然这也是有前因后果的,我们这一生当中的亲人、朋友,乃至于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过去的因缘和合在一起的。过去的因缘这个缘分很深,善的也很深,即使有恶缘也很深,这才能够聚成一个家庭,家人都是有很亲近的缘分。善的,是过去很久的善因聚集在一起的;恶的,也是过去生中很多恶的因聚在一起,所以想一时立刻就解决,就化解,没那么简单的。没那么简单,我们就要看看自己的耐心,看自己的真心了。
但是你真正明白以后,就不要去求结果:我去付出去感化,哪一天他能被感化呢?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你今天种的这个感化的因,这个种子已经种下去了,总有一天会感化的。你要把感化对方这个过程,当作你修炼的最好的环境,他批评你也好,他说你也好,这是炼你的心智啊。哪一天他不说你了,不批评你了,就说明化解了,你也进步了。这是让我们自己进步的一个好方法。
不要求着立刻就能解决,能够立刻解决非常好啊,如果今天你的亲人朋友也来听了,过去有一点过节有一点冤仇,立刻就解了。如果没有这个因缘,你来听了,另外一方没有听,心里面没有接收到佛菩萨这个讯息,没有接收到:哦,原来原谅别人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他不知道啊,他还对你有隔阂。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矛盾、自身的这些障碍,先从我们内心深处把它化解,融合了,内心深处没有隔阂,变成了慈悲,就变成了你自身的一种力量。
你自己转变了,怎么样去表现出来?也不一定立刻地让他了解你、理解你:看我都变了,你还不变?那你要生烦恼了。你变了以后,要不断地加深力量,不断地用你的行动去感化你的家人。久而久之,这个矛盾自自然然就“和”了。和了以后,那个时候是真的和睦了。
往生不是死亡的寄托
在我们人生当中,虽然这一生是无常的,是酸甜苦辣的,但是你是业力感应到这个世间来的,你还不能走极端,不能说我今天不想活了,我明天去自杀了。那坏了!自杀的罪在佛经里面是最重的。佛经里面讲,这个人,如果是跳楼死的,他这个中阴身每隔七天还会跳一次楼,你说多么可怜!如果是上吊死的,死了以后这个灵魂,中阴身每隔七天还去上吊一次。
因为他寿命不到。在这个世间,本来一切众生对自己都有恩德:从一个小生命,没有一点的自主能力,是父母,是长辈,一口水一口食地把你养大了。把你养大了你还没有去报恩,你还没有去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你就自己寻短见死了,你这个恩没报啊。到那时候,就是像民间说的,天神不收、地神不留,就变成孤魂野鬼,也是很痛苦的。为什么?你这个寿命还没到呢。所以佛经里面讲得更严重的,你四恩没报,自己寻短见死了,果报在地狱。这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遇到再多的痛苦、再多的障碍,都会过去的。只要我们心善、行善,从这一刻把你能转变过来了,都会往好的方向去变化。死,不能解决问题啊!如果一死就能解决问题了,那人活着那么累就死了算了,关键是死不了!所以这个地球上的众生层出不穷,因为死不了,“死”了以后,因缘具足了又来这个世界上投胎了,走不了的!我们明白了以后,怎么样把自己的灵性境界不断地往上提升,让自己趋吉避凶,你才能够有指望离苦得乐。
不要把往生极乐世界当作死亡的寄托,这是错的。要把往生极乐世界当作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的动力和能量,这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说我这口气不在了,我就往生极乐世界了。那哪一个人都会死的,不念佛的人也照样会死,那他断气了以后往极乐世界去了没有啊?
所以佛才讲“心净则佛土净”,极乐净土是净土啊,不是我们生了烦恼,死了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去了。你去不了啊!
首先在我们内心深处,把一切的障碍、一切的烦恼、一切的忧虑、一切的恐怖全部都放下,我们的心里清净了,这样才能够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佛感应道交,佛光普照,你才能够真正的往生。不是我们想的简单:哎呀,死了就往生了!那谁都会往生的,不学佛的人照样会往生。这是不懂得佛的真实义啊!
往生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呢?去学习。就好像我们在这个世间,你长寿活到一百岁,那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时间不够用啊,那我们就要想个办法,到一个更好的地方、更有利于我们学习的地方去学习。到极乐世界去学习,你圆满成就以后,你还要到十方国土应化度众生。所以《无量寿经》上讲,你到极乐世界去修行、去学习,你还要成佛。成佛以后到世间来,你就是妙音如来。
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去学习的。“妙音”就是告诉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十法界最美妙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念佛成就的,念佛得到了圆满。多么微妙啊!让我们大家都能够得到佛菩萨慈悲的摄受,得到阿弥陀佛光明的遍照,自己回归到真正的生命,所谓“无量光,无量寿”。
阿弥陀佛是我们本体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我们本性、本来具有的光明,是诸佛如来的真身圆满的整体。所以在《大忏悔文》里面八十八佛,最后是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法界藏身,就是给我们说明阿弥陀佛,一切诸佛统统包括在里面了。一切诸佛没有离开法界,法界的藏身阿弥陀佛,那当然阿弥陀佛有圆满的光明,能够让我们容易得到一心不乱、容易有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弥陀大愿菩萨名号的由来
弥陀大愿菩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证明,她用她一生坚定不移的信心帮助我们、增加我们的愿力和信心。她一生当中,真正做到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在那个时代当中,没有时间去念佛,都在建设社会、建设国家,每天都在忙碌,没有机会念佛,更何况那个时候你去修行、念佛,社会是很不理解的,甚至要批斗的。但是人家做得就很好、很善巧方便:你不让我念佛,没关系,我不念;你让我去干活,好,我去工作。工作比谁都卖力,认真去工作,但是心里面念。也没有妨碍工作,也没有妨碍干活,也没有妨碍念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她也没有告诉大家:我是念佛的。那时候告诉大家她在念佛,那可不得了。那是一个时代的问题。现在…
《学佛要正心、正信、正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