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諸法真實義
宏演
閩南佛學
真實 ,也稱爲實相、真如等。真爲不妄 ,實稱非虛 ,所以叫真實。它是佛法對真理的認識 ,是事物的清淨實相 ,也是宇宙人生的真實。佛法認爲我們人生的煩惱、痛苦、生死流轉等等 ,都是因爲無明造成的 ,無明是有情生死的根源。所謂“無明” ,就是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不了解 ,並因此而産生錯誤的認識 ,使得有情衆生起惑造業 ,輪回生死。所以 ,我們必須對真理如實的去認識 ,才能夠成就佛法所說的解脫、自在、智慧。
在佛典中 ,有許多經論說到真實 ,如《瑜伽師地論·真實義品》中說有四種真實 ,即:世問集成真實 ,道理集成真實 ,煩惱障淨智所成真實 ,所知障淨智所成真實。
在《辨中邊論·辨真實相品》中說有十種真實。一根本真實 ,二相真實 ,叁無顛倒真實 ,四因果真實 ,五粗細真實 ,六極成真實 ,七淨所行真實 ,八攝受真實 ,九差別真實 ,十善巧真實。在此品中 ,主要用叁性的內容 ,從十個不同的角度來顯示 ,諸法真實之理。下面分別闡述:
一、根本真實
根據叁自性建立起來的真實 ,叫根本真實。《辨真實相品》中其余九種真實 ,都是根據這叁自性根本真實才得以建立 ,它是顯示真實的根本 ,所以叫根本真實。叁自性指遍計所執自性 ,依他起自性 ,圓成實自性。對叁自性真實的設定:一是以恒常的非有爲真實 ,二是以假有不真爲真實 ,叁是以有空性爲真實。
遍計所執性 ,又作虛妄分別相、分別性。其對于無實體的存在 ,計執爲實我、實法而起妄執之心識 ,這是能遍計。被識所計度的對境 ,是所遍計。由這能遍計的識和所計的境和合 ,而誤認心外有實體存在 ,這就是遍計所執性。站在真理的角度而言 ,此性是無實在的“情有理無”之法 ,體性都無。因爲識相對于境來說是有 ,但從更高一層的意義來說 ,這識並不是真實的有 ,也不是固定的有。所對的境雖是有 ,但它是假有 ,是因緣和合性 ,無有實性 ,如幻如化。它的體性永遠是沒有。所對境既然沒有 ,能緣的妄心也沒有 ,境空心也空。識的有和境的有是相關的 ,由于有境才會有妄識生起 ,境空的話心也是空。所以 ,遍計所執是恒常地沒有自性 ,唯其恒常地沒有自性 ,我們認識到它是沒有 ,它才在叁自性中被看作是真實 ,被看成是無顛倒的正見。
依他起性又作因緣性 ,依他性。“他”即指各種因緣條件。諸法綜合則生 ,緣散則滅 ,如幻如化 ,並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實在 ,而是如幻假有 ,是借種種助緣而生 ,假有實無。所以 ,依他起的法相是幻有而不真。從體相上說它是有 ,但它又不是真實的有 ,也不是純粹的沒有 ,唯因其是幻有而被看作是真實 ,因它有散亂的幻有性存在而被看作是真實。
圓成實性又作第一義相 ,真實相。在依他起相上 ,空去遍計所執能取的識和所取的境 ,當下的空性就是圓成實。空性的真實之體(真如)遍滿一切法 ,不生不滅 ,所以叫圓成實。此性由覺悟真理的智慧而得 ,離妄情而自存 ,理有情無。所以 ,圓成實性是亦有非有。以有空性所以名有 ,以否定我執和法執所以名非有。這種由非有所顯現的真實被看成是真實 ,因爲它是有空性被看成是真實。
在這叁自性中 ,遍什所執自性以恒常的非有爲真實 ,依他起性以假有不真爲真實 ,圓成實性以非有所顯的有空性爲真實。一切真實都是根據叁自性真實來顯現 ,它是顯示真實的根本 ,所以叫根本真實。
二、相真實
相真實也依據叁性來解釋。如果于叁性中 ,對于萬法以及萬法中的補特伽羅實我 ,對于所取的境以及能取的心 ,對于空性的有和自性的非有 ,所有增益或損減它們的見解 ,在知道了叁自性真實的道理之後都不再轉起 ,這就是真實的相狀。
遍計所執性 ,體性實無 ,被衆生分別推求 ,周遍計度 ,妄執以爲有。換句話說 ,一切法執和我執 ,事實上是沒有實性的 ,被衆生妄執著有實我實法 ,這叫增益。因緣所生法 ,雖然沒有自性 ,但是 ,如果不承認由業而有叁世生死相續的業報體 ,撥無因果 ,也不允許有因緣所成法的存在 ,這叫損減。在一切法及補特伽羅上了知其體性實無 ,同時又知六趣生死因果等法 ,雖有而不是實有 ,遠離增益和損減的見解 ,證中道實相 ,這就是遍計所執的相真實。
依他起性 ,色心諸法 ,都是依托其它的衆緣而生起。對于能取的心和所取的境 ,了知依他幻有 ,也就不起增減見了。因爲 ,知道種種法由因緣而成 ,假有實無。不認爲它是實有 ,就離去增益見。知道由種種因緣而得法成 ,也就離去損減見了。我們凡夫沒有智慧 ,我們認識不到透過妄執所顯現的真理。從來都覺得 ,法既是緣起無自性 ,那麼它就不存在 ,這是損減見。如今能認識到因緣所成法 ,是如幻假有 ,不昧因果 ,也就遠離損減見了 ,這是依他起自性的相真實。
圓成實性即真如 ,即空性。《辨相品第一》中說有二空:無性空和無性自性空。無性空對治增益執。我法二執 ,在客觀上本來就不存在 ,可是對于凡夫衆生來說 ,因爲妄執的關系 ,一直認爲它是存在的。說無性空就是對治這種增益執;無性自性空對治損減執。凡夫衆生沒有智慧 ,認識不到空性 ,從來覺得空性並不存在 ,這是損減執;無性自性空就是對治損減執。所以 ,對于有非有空性 ,在空性上不起增益見 ,也不起損減見 ,這就是圓成實性的真實相。
相真實主要建立在根本真實上。我們能夠無顛倒地去認識它的叁種自性 ,這屬于相真實 ,其關鍵就在于知道遠離叁自性所起的增益和損減的見解 ,這就是真實的相狀。
叁、無顛倒真實
顛倒有四種。所謂無常計常 ,依苦計樂 ,無我計我 ,非淨計淨。如果遠離了常、樂、我、淨四種顛倒 ,對無常、苦、空、無我這四種法能正確了解 ,如實觀察 ,即爲無倒。我們根據叁性的根本真實說叁性四無倒各有叁種真實。
無常有叁種真實 ,就是無性無常 ,生滅無常和垢淨無常。遍計所執自性 ,體性常無 ,所以說爲無性無常;仗緣生滅的依他起性 ,緣起而生 ,緣散而滅不是永恒 ,所以說爲生滅無常;圓成實性 ,在衆生位上叫有垢真如 ,在聖果位時名清淨真如 ,因爲凡聖分位的不同 ,所以說爲垢淨無常。
苦有叁種真實 ,即所取苦、事相苦、和合苦真實。遍計所執 ,對現象對事物由我執和法執的執著執取所産生的痛苦就是所取苦;依他起性 ,有苦苦、壞苦、行苦叁種苦相 ,由生滅不能自在說事相苦;圓成實性本身不苦 ,但是苦的一切現象也沒有離開圓成實 ,也就是說 ,在有情生死等苦中 ,本身就包含著常時性空的真理 ,苦的本身和空的真理是一體兩面 ,這叫和合苦。
空有叁種真實。指無性空、異性空和自性空。遍計所執的體性根本就沒有 ,好比龜毛兔角,事實上是沒有。因爲它沒有 ,所以說無性空。依他起是因緣所成 ,唯識所現。從事物的本體來說,它是性空 ,從事物的名相來說 ,它是假有 ,並非沒有一切存在。事實本體與假名安立言說相異,所以叫異性空。圓成實由人空法空所顯 ,自性即空性 ,所以叫自性空。
無我有叁種真實,指無相無我、異相無我和自相無我。遍計所執 ,它所執著的名相的體性是沒有的,叫做無相。由這無相而說無相無我。異相無我指依他起 ,依他起本身是有的(假有),但在依他起上所執著的我法二執是沒有的 ,其所生起的相狀異于遍計所執和圓成實 ,故名異相。由此異相而說異相無我。自相無我指圓成實。圓成實以無我爲自相 ,由此自相而說自相無我。
以上所說的無常、苦、空、無我等四種無顛倒 ,通過叁性來認識、觀察一切法的真實 ,稱爲無顛倒真實。
四、因果真實
因果真實即四聖谛真實。四聖谛中 ,苦集爲世間的染汙因果 ,滅道爲出世的清淨因果。根據叁性的根本真實 ,而確立四聖谛真實。苦谛真實如無顛倒真實中所說。其余的集、滅、道叁谛 ,也各有叁真實。
集谛之真實指的是 ,習氣集、等起集和未離系集。集謂集起生起:指生起痛苦的因。習氣集指遍計所執自性習氣。習氣在唯識中叫種子 ,種子由熏習而來 ,所以種子也叫習氣。産生遍計所執的種子叫習氣集。當我們在認識依他起相時 ,産生我法二執的種子 ,這些種子就是構成未來依他起相的習氣 ,所以叫習氣集。等起集指前後感果等流而起的因 ,即業和煩惱 ,業和煩惱也是依衆緣平等而起 ,假有實無。未離系集指圓成實沒有離開系縛、煩惱的狀態。
滅谛叁真實指的是:自性滅、二取滅和本性滅。滅谛就是涅槃 ,解脫了煩惱 ,解脫了生死。第一自性滅。遍計所執自性的體根本不存在 ,從來就沒生起過 ,如龜毛兔角 ,所以叫自性滅。第二是二取滅。指依他起的能取、所取 ,先有後無。有的是虛妄現象 ,通過修學 ,把虛妄現象斷除 ,所以叫二取滅。第叁是本性滅、圓成實的本性即是寂滅 ,在斷除我法執 ,滅去煩惱障之後進入二種寂靜、平衡、安詳的狀態:一是擇滅 ,二是真如。
道谛叁真實指的是遍知道、永斷道和證得道。遍計執屬遍知道。了知遍計執的體根本就不存在。對于依他起 ,既須遍知 ,且須永斷二取分別。對于圓成實 ,不僅要知道它,還要證得它 ,證明人空法空的道理。所以 ,遍計執唯屬遍知道真實 ,依他起有遍知道和永斷道二種真實 ,圓成實有遍知道和證得道二種真實 ,列表如右:
遍知道——遍計執
道谛叁種真實 永斷道——依他起 叁根本真實
證得道——圓成實
五、粗細真實…
《論諸法真實義(宏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