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濟心燈·冬之卷▪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了初一、十五放生的需要,還要多抓五十斤。魚離開水是最痛苦的,縱然是要將牠拿去放生,你知道魚在離水那一刹那有多痛苦嗎

  光看牠們掙紮的樣子就知道;何況魚在離開水之後,運到放生地的存活率到底有多少

  所以說,放生不等于是放死嗎

  

   一年當中,人們爲了放生,不知花費多少錢

  而漁夫爲此不知造了多少殺業

  我們如果要放生,絕對不要「專程」,使得漁夫又多了一個造業的機會。

   除了放生小動物,我們還應該想想那在生死邊緣痛苦掙紮的病苦衆生;如能拯救他們脫離病苦、獲得新生,是不是更符合放生的真義呢

  一個脊椎損傷的不倒翁

   社會需要你時,就必須趕快去做;

   今天能走得動,就要趕快起步去走。

   有一年,慈濟醫院來了一位年輕的病人。因爲他在正月間發生了嚴重的車禍,傷到脊椎骨,所以全身無法動彈。醫師診察後說,已無法讓他恢複原來手腳靈活的功能。雖然如此,醫師還是很用心地醫治他,護士和志工也都很細心地照顧、鼓勵他;我也常常給予他精神上的鼓舞。

   他有一位很好的嫂子,像媽媽一樣地看護這位年輕的小叔。在周圍這麼多人的關懷之下,這位年輕人終于勇敢地接受事實。醫師細心的醫療,也使他恢複了信心和毅力。

   漸漸地,他兩只畸型的手可以動了,因此發願道:「如果我可以坐上輪椅,我也要做一個能夠幫助別人的人,我要當一個快樂的志工!」

   他曆經無數的掙紮和努力後,終于能夠坐上輪椅。于是,他計劃要組織一個「脊髓損傷聯誼會」,因爲他深深體會到脊椎受傷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那分心靈的打擊有多麼痛苦!他希望組織這樣的團體,由殘障者鼓勵殘障者,讓殘障的人能夠勇敢地面對社會人群,像乎常人一樣過著快樂的生活。

   「聯誼會」在慈濟社工和同仁的愛心協助下,終于成立了。

   他很用心地設計「會訊」,每個月都會寄一份給會友。雖然他的手已經變成畸型不靈活了,也不能寫字,卻不因此而放棄自己想做的事。他在複健科同仁的愛心與耐心指導下,學會使用指套,憑毅力用心學打計電腦,來代替寫字的功能。他很困難地一字字輸入電腦,極爲艱巨地完成那張會訊。我看到他做出來的這份會訊時,心裏非常感動,也很贊歎他有這分耐心與毅力!由于他的熱心付出,現在已有更多會友加入「脊髓損傷聯誼會」。

   後來,他看到一沒有親屬照料的會友因久躺而生褥瘡,又發願要買能自動翻身的病床送給需要的會友。于是在年底時,他去賣春聯,想賺一錢買一張六萬多元的病床,結果只賺了一萬多。他仍不灰心,又挨家挨戶去募捐,可是反應卻很冷淡!

   看到他的遭遇,我實在很感慨!爲什麼有些身體健康的人,總是忽略了他可以做、而且應該做的事呢

  病兒傷娘心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其壽量而不暫舍,

   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

   有一天,我從加護病房出來探望病患,看到一位婦人在門外痛哭,便問她:「在加護病房中的病人,是妳的孩子嗎

  」

   她哭得更傷心了。

   我安慰她說:「不要傷心!盡人事之後,再來就是聽天命了。」

   她說:「師父,這兩、叁個月來,他從不醒人事恢複到可以自己吃飯、下床走路;沒想到忽然一口痰堵住,又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我的心怎能不痛呢

  」

   她的孩子現年二十九歲,因爲車禍而受重傷。在醫生全力地救治下,已能下床走路;雖然仍需由父母扶著,不過,當母親的已經很高興了。

   父母愛護子女,都是這樣。只要孩子存在一天,不管病得多重,他們都會抱著一線希望,盡力設法救治;即使傾家蕩産,也在所不惜。

   可是父母生病時,子女是不是也能一本孝心來侍奉父母呢

  安住貧窮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爲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有一天,阿難尊者在托缽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輕乞兒,一手背扶著他的老母親,一手拿著破碗向人乞討殘飯。

   阿難站在遠處觀看這位乞兒的行動。乞兒敬慎地背著他的母親走到一棵蔭涼的大樹下,他輕輕地把母親放下,並小心扶著她坐好,然後輕聲柔語地說:「媽!您在此坐著,我馬上就回來。」

   阿難仔細地看著這位老婆婆,發現她雖然很窮,穿得破破爛爛,卻顯得很欣慰而安詳。可知,她一定感到無限的滿足。

   不久,阿難看到乞兒踏著乎穩輕快的腳步回來。他把乞來的飯,恭敬地高舉齊眉,像要供佛一般。當他走到母親面前時,雙腳跪下,慢慢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吃飯;母親每吃一口飯,就露出一個微笑。

   乞兒喂飽了母親後,又幫母親擦臉拭嘴,他才又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

   阿難正想著:乞兒把飯全給母親吃光了,他要吃什麼呢

  這時,阿難看到乞兒蹲在地上,把別人丟掉不要的東西撿起來吃,然後背起母親向前行進。

   他們母子並不因貧窮而痛苦,相反的,卻能安住在貧窮之中,時時流露滿足的笑容和快樂的氣氛。這一幕畫面,深深地感動了阿難尊者,心中不禁對他們母子生出由衷的敬意。釋迦牟尼佛

   人生于世間,不能離群索居,修行亦複如是。

   真正的解脫是在衆緣中修得,在煩惱中解脫。

   有一位善慧行者,自小即生活在物質富裕、父母疼愛的環境中;但是人生無常,他的父母年老往生了。

   過了一段時間,家中管家把他父母所遺留下來的産業列了一份清冊,送到他的面前說:「這些産業,是否要我繼續代你掌理呢

  」

   他翻開帳冊一看,發現父母親竟然留下這麼多的産業,心想:父母親一生省吃儉用,辛苦建立這個家業,最後他們又能帶走什麼東西呢

  如今社會上有這麼多苦難的衆生,何不把家業拿出一部分來幫助他們呢

  

   善慧行者再叁思考後,決定把父母所遺留下的財産,全部獻給苦難的衆生;之後,他就獨自出家修行去了。

   他在靜靜的深山中,過了七年與世無爭的日子。他心裏常想:難道只限于如此嗎

  社會上還有很多沈迷在名利、地位的苦難衆生,我應該去求取更透徹的佛法,來幫助這迷茫的衆生。最後,他決定離開深山、走入人群。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人人都傳言燃燈佛要來講經,所以家家都在清掃街道、整修道路。他馬上加入工作行列,正好路上有個坑洞,但是不論他怎麼填土,都無法把坑填平。眼看燃燈佛即將來到,他心一急,便趕快趴在坑洞上,以身鋪地。不久,燃燈佛走到他的身旁;但是,怎忍心從他的身上走過呢

  

   燃燈佛站在他身旁說:「這位修行者,你這麼虔誠,到底想要求什麼呢

  」

   他擡起頭回道:「佛啊!我什麼都不求,只希望普天下的衆生,每個人的心都能清淨、歡喜快樂,人人心中都有愛。」

   燃燈佛聽了,對他說:「修行者,我祝福你,將來在最苦惱的娑婆世界中,去發揮愛心,修行成佛,救度苦惱的衆生!你的名字叫做釋迦牟尼。」悔不當初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

   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常會落空。

   有位太太,過去曾相當得意、風光。我在籌備建院計劃時,她曾告訴我:「師父,您要建醫院,我一定會幫忙!只要等我的生意做成功,賺了更多的錢,一定來捐獻。」

   當時我對她說:「人生無常啊!能做就是福,妳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

   她回答:「我先把錢拿去生利息,比放在這裏利益多啊!」

   當時我心裏想:「她這個如意算盤,真的會如此順利嗎

  」

   過了一段時間,她來精舍向我哭訴,由于景氣不好,生意上虧了不少;借給別人的錢,也被倒了千余萬……。早知如此,當初應該先把錢捐出來。

   我告訴她:人就是缺少「早知如此」的警覺,才經常會「悔不當初」啊!點亮你的心燈

   有人點燈求光明,其實真正的光明就在心裏,

   該點燃的是我們的心燈。

   有一位沙彌尼,跟隨師父在深山裏修行。一日,他問師父:「師父,如何才能使我心地光明、智慧開啓

  」

   師父只告訴他一句話:「點亮你心中的燭光。」

   沙彌尼聽了,心中仍十分迷惑!

   不久,他的師父就往生了。沙彌尼長大後,到別地興建另一所道場。他每做一件功德,就在大殿裏增加一盞燈;隨著歲月的增長,大殿的油燈也逐日增加,後來人稱「萬燈寺」。

   當他七十歲即將往生時,眼睛掃視一遍滿室的燈火後,搖頭說:「師父開示我要點亮心燈,但是我點亮了滿室的燈火,心燈卻始終沒有點亮。」

   在她即將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又睜開眼睛看看所有的燭光,終于微笑地對弟子們說:「只要你們每一個人力行佛法,然後再去弘揚它——把佛法的光明遍照每個角落,使黑暗的世界變成光明,這就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啊!」一位可敬的女子

   多原諒人,多得福;心量放大,福就大。

   有一次,我去臺北分會,晚上六點多,來了一位年約叁十出頭,穿著簡樸、雙手粗糙的女子,一看就知道她是位辛苦的勞工。

   她雙手捧著一包東西,對我說:「師父,這包東西請您收下。」

   我莫名地問:「這是什麼

  」

   她就把手中的東西,一層層地解開,從油紙袋、舊報紙……,最後露出一個粉紅色的小盒子,盒子打開後,裏面放著兩條手工並不精致的小小金鏈子,叁個薄薄的嬰兒金帽徽。

   她說:「這些東西,是父母給我作爲將來送給孩子婚嫁的禮物。我在報紙上得知師父發宏願要在花蓮建醫院,但是資金還差很遠。我想孩子還小,婚嫁還早,幾年中不會用到,而師父建院急需經費,雖然東西不多,力量微薄,但我是盡一分心意……。」

   隨後她又說:「我有兩個姊姊很恨我!不管我怎麼做,她們都不喜歡我,可能是前生的逆緣吧!假如我捐這些東西真有功德,希望能回向給她們,願她…

《慈濟心燈·冬之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