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了初一、十五放生的需要,还要多抓五十斤。鱼离开水是最痛苦的,纵然是要将牠拿去放生,你知道鱼在离水那一刹那有多痛苦吗
光看牠们挣扎的样子就知道;何况鱼在离开水之后,运到放生地的存活率到底有多少
所以说,放生不等于是放死吗
一年当中,人们为了放生,不知花费多少钱
而渔夫为此不知造了多少杀业
我们如果要放生,绝对不要「专程」,使得渔夫又多了一个造业的机会。
除了放生小动物,我们还应该想想那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的病苦众生;如能拯救他们脱离病苦、获得新生,是不是更符合放生的真义呢
一个脊椎损伤的不倒翁
社会需要你时,就必须赶快去做;
今天能走得动,就要赶快起步去走。
有一年,慈济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病人。因为他在正月间发生了严重的车祸,伤到脊椎骨,所以全身无法动弹。医师诊察后说,已无法让他恢复原来手脚灵活的功能。虽然如此,医师还是很用心地医治他,护士和志工也都很细心地照顾、鼓励他;我也常常给予他精神上的鼓舞。
他有一位很好的嫂子,像妈妈一样地看护这位年轻的小叔。在周围这么多人的关怀之下,这位年轻人终于勇敢地接受事实。医师细心的医疗,也使他恢复了信心和毅力。
渐渐地,他两只畸型的手可以动了,因此发愿道:「如果我可以坐上轮椅,我也要做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我要当一个快乐的志工!」
他历经无数的挣扎和努力后,终于能够坐上轮椅。于是,他计划要组织一个「脊髓损伤联谊会」,因为他深深体会到脊椎受伤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那分心灵的打击有多么痛苦!他希望组织这样的团体,由残障者鼓励残障者,让残障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社会人群,像乎常人一样过着快乐的生活。
「联谊会」在慈济社工和同仁的爱心协助下,终于成立了。
他很用心地设计「会讯」,每个月都会寄一份给会友。虽然他的手已经变成畸型不灵活了,也不能写字,却不因此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他在复健科同仁的爱心与耐心指导下,学会使用指套,凭毅力用心学打计电脑,来代替写字的功能。他很困难地一字字输入电脑,极为艰巨地完成那张会讯。我看到他做出来的这份会讯时,心里非常感动,也很赞叹他有这分耐心与毅力!由于他的热心付出,现在已有更多会友加入「脊髓损伤联谊会」。
后来,他看到一没有亲属照料的会友因久躺而生褥疮,又发愿要买能自动翻身的病床送给需要的会友。于是在年底时,他去卖春联,想赚一钱买一张六万多元的病床,结果只赚了一万多。他仍不灰心,又挨家挨户去募捐,可是反应却很冷淡!
看到他的遭遇,我实在很感慨!为什么有些身体健康的人,总是忽略了他可以做、而且应该做的事呢
病儿伤娘心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而不暂舍,
供给衣食医药种种所需,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
有一天,我从加护病房出来探望病患,看到一位妇人在门外痛哭,便问她:「在加护病房中的病人,是妳的孩子吗
」
她哭得更伤心了。
我安慰她说:「不要伤心!尽人事之后,再来就是听天命了。」
她说:「师父,这两、三个月来,他从不醒人事恢复到可以自己吃饭、下床走路;没想到忽然一口痰堵住,又送进加护病房急救,我的心怎能不痛呢
」
她的孩子现年二十九岁,因为车祸而受重伤。在医生全力地救治下,已能下床走路;虽然仍需由父母扶着,不过,当母亲的已经很高兴了。
父母爱护子女,都是这样。只要孩子存在一天,不管病得多重,他们都会抱着一线希望,尽力设法救治;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可是父母生病时,子女是不是也能一本孝心来侍奉父母呢
安住贫穷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有一天,阿难尊者在托钵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轻乞儿,一手背扶着他的老母亲,一手拿着破碗向人乞讨残饭。
阿难站在远处观看这位乞儿的行动。乞儿敬慎地背着他的母亲走到一棵荫凉的大树下,他轻轻地把母亲放下,并小心扶着她坐好,然后轻声柔语地说:「妈!您在此坐着,我马上就回来。」
阿难仔细地看着这位老婆婆,发现她虽然很穷,穿得破破烂烂,却显得很欣慰而安详。可知,她一定感到无限的满足。
不久,阿难看到乞儿踏着乎稳轻快的脚步回来。他把乞来的饭,恭敬地高举齐眉,像要供佛一般。当他走到母亲面前时,双脚跪下,慢慢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吃饭;母亲每吃一口饭,就露出一个微笑。
乞儿喂饱了母亲后,又帮母亲擦脸拭嘴,他才又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
阿难正想着:乞儿把饭全给母亲吃光了,他要吃什么呢
这时,阿难看到乞儿蹲在地上,把别人丢掉不要的东西捡起来吃,然后背起母亲向前行进。
他们母子并不因贫穷而痛苦,相反的,却能安住在贫穷之中,时时流露满足的笑容和快乐的气氛。这一幕画面,深深地感动了阿难尊者,心中不禁对他们母子生出由衷的敬意。释迦牟尼佛
人生于世间,不能离群索居,修行亦复如是。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修得,在烦恼中解脱。
有一位善慧行者,自小即生活在物质富裕、父母疼爱的环境中;但是人生无常,他的父母年老往生了。
过了一段时间,家中管家把他父母所遗留下来的产业列了一份清册,送到他的面前说:「这些产业,是否要我继续代你掌理呢
」
他翻开帐册一看,发现父母亲竟然留下这么多的产业,心想:父母亲一生省吃俭用,辛苦建立这个家业,最后他们又能带走什么东西呢
如今社会上有这么多苦难的众生,何不把家业拿出一部分来帮助他们呢
善慧行者再三思考后,决定把父母所遗留下的财产,全部献给苦难的众生;之后,他就独自出家修行去了。
他在静静的深山中,过了七年与世无争的日子。他心里常想:难道只限于如此吗
社会上还有很多沈迷在名利、地位的苦难众生,我应该去求取更透彻的佛法,来帮助这迷茫的众生。最后,他决定离开深山、走入人群。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地方,人人都传言燃灯佛要来讲经,所以家家都在清扫街道、整修道路。他马上加入工作行列,正好路上有个坑洞,但是不论他怎么填土,都无法把坑填平。眼看燃灯佛即将来到,他心一急,便赶快趴在坑洞上,以身铺地。不久,燃灯佛走到他的身旁;但是,怎忍心从他的身上走过呢
燃灯佛站在他身旁说:「这位修行者,你这么虔诚,到底想要求什么呢
」
他抬起头回道:「佛啊!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普天下的众生,每个人的心都能清净、欢喜快乐,人人心中都有爱。」
燃灯佛听了,对他说:「修行者,我祝福你,将来在最苦恼的娑婆世界中,去发挥爱心,修行成佛,救度苦恼的众生!你的名字叫做释迦牟尼。」悔不当初
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
不要心存等待,等待常会落空。
有位太太,过去曾相当得意、风光。我在筹备建院计划时,她曾告诉我:「师父,您要建医院,我一定会帮忙!只要等我的生意做成功,赚了更多的钱,一定来捐献。」
当时我对她说:「人生无常啊!能做就是福,妳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
她回答:「我先把钱拿去生利息,比放在这里利益多啊!」
当时我心里想:「她这个如意算盘,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
过了一段时间,她来精舍向我哭诉,由于景气不好,生意上亏了不少;借给别人的钱,也被倒了千余万……。早知如此,当初应该先把钱捐出来。
我告诉她:人就是缺少「早知如此」的警觉,才经常会「悔不当初」啊!点亮你的心灯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就在心里,
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
有一位沙弥尼,跟随师父在深山里修行。一日,他问师父:「师父,如何才能使我心地光明、智慧开启
」
师父只告诉他一句话:「点亮你心中的烛光。」
沙弥尼听了,心中仍十分迷惑!
不久,他的师父就往生了。沙弥尼长大后,到别地兴建另一所道场。他每做一件功德,就在大殿里增加一盏灯;随着岁月的增长,大殿的油灯也逐日增加,后来人称「万灯寺」。
当他七十岁即将往生时,眼睛扫视一遍满室的灯火后,摇头说:「师父开示我要点亮心灯,但是我点亮了满室的灯火,心灯却始终没有点亮。」
在她即将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又睁开眼睛看看所有的烛光,终于微笑地对弟子们说:「只要你们每一个人力行佛法,然后再去弘扬它——把佛法的光明遍照每个角落,使黑暗的世界变成光明,这就是点亮自己的心灯啊!」一位可敬的女子
多原谅人,多得福;心量放大,福就大。
有一次,我去台北分会,晚上六点多,来了一位年约三十出头,穿着简朴、双手粗糙的女子,一看就知道她是位辛苦的劳工。
她双手捧着一包东西,对我说:「师父,这包东西请您收下。」
我莫名地问:「这是什么
」
她就把手中的东西,一层层地解开,从油纸袋、旧报纸……,最后露出一个粉红色的小盒子,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两条手工并不精致的小小金链子,三个薄薄的婴儿金帽徽。
她说:「这些东西,是父母给我作为将来送给孩子婚嫁的礼物。我在报纸上得知师父发宏愿要在花莲建医院,但是资金还差很远。我想孩子还小,婚嫁还早,几年中不会用到,而师父建院急需经费,虽然东西不多,力量微薄,但我是尽一分心意……。」
随后她又说:「我有两个姊姊很恨我!不管我怎么做,她们都不喜欢我,可能是前生的逆缘吧!假如我捐这些东西真有功德,希望能回向给她们,愿她…
《慈济心灯·冬之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