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济心灯·冬之卷

  冬之卷

   得宝的商人

   谎言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佛陀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两位珠宝商人,同时来到一个城市做买卖。

   有一户人家原本非常富有,因为家道中落,现在只剩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此时孙女看到有人来卖珠宝,就要求老祖母买一条简单的缨络让她戴在身上。老祖母听着小孙女充满盼望的恳求,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看到别人家的孙女要什么、有什么,而自己的孙女却一辈子过这种贫苦的生活,连想要一件小小的饰物都无法偿愿。

   祖母的心里很过意不去,就对孙女说:「奶奶很想买给你,但是家里一铢钱都没有,要怎么向人家买东西呢

  」

   孙女说:「我们家还有一个完整的碗,可以拿去跟他交换啊!」

   祖母想了想,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破破烂烂,只剩下那只碗,就把它拿出来。

   当甲商人经过家门口时,祖母很殷勤地请他进屋内,并拜托他说:「我的孙女很希望拥有一条缨络项链,能不能拜托你让我用这只碗来交换

  」

   甲商人看了这只碗,一再用针在碗背上测试,证明这是一只金碗,眼睛不禁一亮!原来,这只金碗是五代以前富有的祖宗所用的金碗。家道败落以后,老祖母根本没想到家里还有一只金碗。

   甲商人看这一老一少很好欺负,就想以最低廉的价钱换取这高贵的东西,所以将碗拿在手上前前后后看了看,故意不屑地说:「这只碗一点价值都没有,怎能换一条缨络

  」

   说完就把碗一扔,走出去了。

   不久,乙商人也经过这家门口。祖母请他进去,要求拿碗换取缨络。

   乙商人看看碗,很诚恳地向老祖母说:「不得了!这只碗的价值,不只十万银钱哪!」

   老祖母半信半疑,乙商人又说:「妳若想换,我所带的东西是值不了这么多钱,而且我身边也没有足够的钱。」

   老祖母看到这位商人那么诚实,高兴地说:「没关系!只要你有诚意,多少都可以。因为刚才有位商人说这只碗一点都不值钱,而你竟然说值那么多钱。所以,尽你的诚意就可以了!」

   乙商人便将身上的五百贯银钱及值钱的珠宝都留下来,不过他对老祖母说:「我身上所有的东西都留下来换取妳这只碗,只是要请妳留八分钱给我,作为回家的盘缠。」

   老祖母在珠宝中拿出八分钱给他。乙商人拿了钱,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河边,然后以这八分钱雇了一艘船急驶向彼岸。

   贪心的甲商人这时想回头来取这只碗时,老祖母说:「你不诚实。那只金碗,已被另一位商人取走了!」

   甲商人听了之后,懊恼不已。柔美的月光

   有智慧的人,因拥有山河大地而自得其乐;

   没有智慧的人,常常舍本逐末地追求虚幻。

   有一位禅师,在深山中搭了一间茅篷独自苦修,每天过着单纯且清贫的日子。

   某天,有一个小偷来到此地,看到这附近仅有这间茅屋,他伸手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的。小偷见屋内静悄悄地,就大胆地开始四处翻找。结果忙了半天,却找不到一样值钱的东西。当他空手要走出门时,禅师突然从屋里发出声音说:「朋友,请你出门时,顺手把门关好。」

   小偷很生气地回头说:「里面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拿走,还要我关门。」

   禅师叹了口气,感慨地说:「可惜啊!可惜!这么美丽的月色,你竟然偷不走啊!」一个「四岁」的老人

   能体会人生之理、服务人群,才是真正的生命。

   有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打扫住家附近的环境,每个人看到他都非常欢喜。有一天,几位年轻人问他说:「老伯,您今年几岁

  」他回答:「我今年四岁。」那年轻人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他一次,他还是说四岁。那些人只好问他:「老伯,您今年是七十四岁,还是八十四岁

  」

   老人回答:「论年岁,我是七十四岁;但是论真正的做人,我只有四岁。」

   那些人问他:「这怎么说呢

  」

   他说:「我七十岁以前,都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不识道理,只是众生之一;但是自从我接触佛法、听闻道理之后,迄今四年,才懂得为人群服务,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的做人。所以说,我只有四岁。」王老师的眼镜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有一天晚上,我去看王老师和吴教授指导学员拉坯、制作陶瓷艺品。

   那天,王老师打算将一团土拉坯制成花瓶。那块土看起来非常不起眼,一点特色都没有,就只是一团椭圆形的土而已。当他抱起这团土时,给人感觉非常笨重!旁观的人若是用心看,就会体会到这块土有多么重;若是心不在焉的人,就觉得这只是一团不起眼的土而已。

   王老师将这团土放置在转盘中央,开始进行拉坯。他浑身使劲,用力地拉、压,做得全身汗流浃背。当时你若在旁用心观看,虽然使劲出力的人是王老师,但是那分感受是与工作中的人付出同样的力气,说不定还比他费更大的劲呢!若是不认真用心看的人,不会感觉到他是用了多少力气、消耗多少体力与精神。

   我在一旁继续看他努力地工作着。他全身汗涔涔,鼻梁上的眼镜不断地滑下来,他就拜托旁人拿条橡皮筋帮他把眼镜绑紧,固定起来。

   我见了此景,心里十分感动!

   一个年轻人,戴这么一副普通的眼镜,而且还用克难式的方法防止它松脱。若是平常的人,一定会重新配戴一付合适、美观大方的眼镜。而他却在眼镜的两边架上,另外装置了钩环,似乎是长期为了准备在眼镜滑落时,挂上橡皮筋的装备。

   于是我问他:「王老师,你为什么不配一副新眼镜呢

  」

   他说:「可以用就好了。」

   他这种满足、惜物的心态,实在非常难得!女人最美的形态

   不要总是要求别人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有位桃园的委员回来健康检查,她告诉我:「每次我要到寺院拜佛,先生都会反对,真叫我万分苦恼。」

   我告诉她:「如果妳一天到晚忙着四处听经、参加法会,身心整日往外奔驰,不好好照顾家庭,先生当然会不高兴啊!妳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帮助不了,却想去外面帮助别人、照顾别人,这是本末倒置、不合乎情理的作法。」

   「妳不对家人付出这分智慧的爱,只想对外付出,难怪先生会唱反调。妳回去以后,要彻底改变自己,对先生要有女人柔和、善顺的气质。」女人最美的就是温柔,女人的成功也在于能尽到为人妻的本分。

   我叮咛她要以学佛的智慧来料理家庭,然后再用妈妈心来对待他人的子女。

   一个星期后,有位桃园的委员告诉我,那位委员回去之后,整个人完全改变,逢人便说她这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县太爷的女儿

   行事要行兹在兹,念兹在兹;

   有行无心如磨牛,只见拖磨不见心。

   苏州这个地方,有一位告老瓜绲南靥叵绮痪镁筒×耍揖弥尾挥K幸慌浅P⑺场E蝗碳盖孜∷啵秃茯系氐剿略喊莘穑砬蟾盖自缛湛蹈础

  br>   虽然她很虔诚,也希望能每天到寺院礼佛,但是寺院离家有三小时的路程,往返途中没有人服侍父亲汤药,使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寺中一位老师父知道她的困境后,教她一个方便法门……。

   隔天清晨二点,她就起床,依老师父之言,在庭前设一个香案,供上清茶、香果,然后朝着寺院的方向虔诚礼拜,并观想从家门出发到寺院的沿途景物和一步一步拜进大殿礼佛的情形。她每天清晨都会作三小时的观想:拜佛、绕佛,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后,县太爷的身体果然康复了。不过,她仍然继续每日的观想礼拜。

   当地有一位年轻人考上状元,衣锦还乡祭祖、礼佛。他的母亲很高兴地和他一块儿带着礼品到寺里遗愿。

   由于他们到达寺院已是黄昏,老夫人便请求寺方让他们明天烧头炷香。

   隔天一早,老夫人点香、拜佛,当她准备把香插入香炉时,才发现炉中已有人上过香了。

   老夫人只好特别拜托香灯师,让她隔天点头炷香。寺中的住持方丈也指示下去,任何人都不可以点头炷香。

   但是隔天一早,香灯师打开殿门后,发现炉中又已有人整齐地插上三炷香了。

   大家都觉得奇怪,全寺没有一个人特别早起,香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位状元爷便决定晚上在大殿旁,一窥究竟。

   他一整晚都没睡,到了半夜,状元看到殿门并未打开,却有一位女孩走进来;她虔诚地礼佛、插上三炷香后,又走了出去,但是门还是关着。

   天亮后,状元向住持师父说明这个情形。住持师父慎重地询问女孩的穿著及长相,状元一一告知,老师父听了之后,知道那一定是县太爷的女儿。

   老师父便把经过情形告诉状元,他听后不禁赞叹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于是,他和母亲一同前往县太爷的家拜访,出来开门的正是那天他所见到的女孩。老夫人被女孩的孝心深深地感动,当即为儿子提亲、娶她为媳妇。放生的智慧

   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并能惜福惜缘才是真放生。

   枫港那个地方,经常有人抓伯劳鸟烤来卖。他们用鸟踏捕捉伯劳鸟,当鸟儿误蹈陷阱时,往往挣扎于生死边缘;如果这时有人买,便直接从鸟踏上取下鸟儿,活活地开始拔毛,然后拿去烤。那种景象,真是残忍啊!

   如果行脚路过那里,我一定将所有店铺的伯劳鸟全买下来;等到车子开动以后,再一只只地放回山林。

   有的人看到少数落难的动物会问:「师父,是不是可以将这买下来放生

  」

   我回答:「可以,但是一定要全部买下来,不能只买一部分,同时要看看买来放生后,是否能够存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放生的功德很大,便请鱼贩在每月初一、十五时,将鱼拿来卖给他们放生。鱼贩原本一天卖五十斤的鱼,…

《慈济心灯·冬之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