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下生經直解(如證法師)▪P3

  ..續本文上一頁再去看那支香,請問,香在哪裏?此香不能永住不滅,遇緣則生變,遇什麼緣呢?遇燃燒之緣。此支香並非本來就有,乃經衆緣和合而有,又因他緣之毀而無,一切皆無法自主,故說非真有,亦曰無我。它乃經由樹木的木屑,磨成很細的粉末,再加以染色,加入香料,還須要人工用黏劑黏在一根細的木材上,而形成一支香的模樣。由此可知,若非藉由前面多種因緣的會合,則香不可成,我們所認定的香,實非它本來的面目,乃需依賴衆緣和合而成,一旦無常生起,則毀而滅之,故知萬法皆爲因緣所生法,法無自性,即緣起性空之說。《大智度》論雲:“一切諸觀中,空觀爲第一;一切諸法中,涅槃爲等一。”若衆生知此身乃五蘊假和合之我體,悟入無我真理,則無我、無衆生、無壽者。經曰:“離我衆生空,離我所法空也。”

  大家都會說的一句成語,就是“人生舞臺”,果真不錯,確實人生如夢戲一場。在人生的舞臺上,人人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各人按照手上自己所編的劇本,在舞臺上表演著一幕幕虛而不實、且變化多端的情節,直至戲終落幕。又說“世間是暫時借住的,雙手空空而來,到最後一樣是雙手空空而去。”反觀過往至今一路走來,其中的酸、甜、苦、辣,一切的黑白是非,利蔽得失,如今何在?仔細思慮這些問題,定然會發覺宇宙人生之萬象,皆屬虛妄,幻化不實故,終歸化爲烏有,絕對沒有任何一件事物能夠常存不變、不滅而值得留戀的。故說一切是假有,是空性。雖說是假,雖說是空,但真空境界能生萬有,妙運無窮。就好比圓鏡,能空能有,緣來則現,緣去則滅,萬法自在。也就是說,于一切人、事、物當中應持以隨緣盡份想,強求不得,凡所遇緣,來則收,去不留,不擁有、不攀緣,亦不缺乏,人言“無欲則剛”是有其道理的。凡事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清淨自性,不受任何境界幹擾牽動,潚灑自在,本性自然,所謂的煩惱無邊自然斷,佛道無上自然成。

  “西瓜靠大邊”,一般衆生多有此習性。不論是世間俗事,或是修行道上,因智慧上的缺乏,不知所措,往往依賴他人而隨行之。甚至更喜歡湊熱鬧,越現希奇古怪之招數者,越能吸引大衆,然而究竟有幾人會去探討實際情況,直到吃虧上當到極慘之時,才後悔痛哭,已經來不及了。曾經有位信徒對我說,他有一位朋友,在一個地方被騙了四千萬元臺幣,有一天他發覺事情不對,但卻無法了解自己爲什麼會這麼聽話的一再付錢給人,四千萬耶!他趕忙去找對方,欲與他理論,結果再也找不到那個人了,因爲那人已經飛到外國去了。我們這位信徒問我說,這要怎麼辦?我只有回答他,人都已跑出國了,又不知他的去處,你能怎麼辦呢?一個人若無貪婪之心,絕對不會受騙的。不管他人說他能給我們什麼好處,不管他有什麼能奈,說歸說,他好好他的,與我何幹!我們若不貪不求,他又能奈我何!偏偏就有人喜歡這玩意,到處希求好處,結果所得是到處哭訴,怎不好好想想,欲得福,必須要有福種啊!福種從何可得?當然要自己去種才有的,各人吃飯各人飽,福報不可能從空而來,更不可能藉他人之力所能給予,這因緣果報,絕對是精准不誤的。願大衆多忏悔多念佛,多在聞、思、修方面下功夫,勇猛精進,福慧自得,正知正見,才不致受他人左右。

  未來的彌勒人間淨土世界,尚有一特殊之處,即人之身高,長達一丈六尺,一切身相幾乎相同,年青貌美,個個莊嚴,無有多大差別。其時之人民,壽命有八萬四千歲之長,絕不會有于中途夭折的現象。不論是男、是女,若有大小解之需要時,很不可思議的,地面自動裂開來承受所有的排泄物。完事之後,地還會自己合並起來,恢複到原來的清淨相貌,同時還會在上面,生長出紅色的蓮花,以蔽其汙,使之不留任何痕迹,不生絲毫之穢氣,以確保人心之清爽舒暢無擾。想我今人所居之處,地上難得一見清淨。以前一不小心的話,就會踩到糞便,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就目前的地球而言,還有某些地方的地面上,遍地是糞便,路人得步步小心,非但如此,還惹得蒼蠅滿天飛。衛生設備之不足,間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不保。更有的廁所打掃不淨,以致散發出嗆鼻的氣味,也夠讓人招架不住的。

  宇宙萬法皆爲衆生心識之所變現。一切的順、逆、美、醜、香、臭等等,皆是我們的共業所塑造的,非天地對我不公,更非他人對我不好。若見順情,實乃前世行善積德所致,更須謙卑爲是,萬萬驕傲不得,以免折福,可就太罰不來了。若遇逆境,則應思此乃過去世中,自己所作之不善,今日因緣聚會來報應的,原本自己有錯在先,應知慚愧,甘心受報,期勉自己往後小心勿犯,既能增長智慧,又可消一業,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已的忍辱力,且應更加精進,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離苦得樂。若悟性空真理者,則煩惱當下即是菩提。曾經有一位居士對我說:“若我于未來世享有福報之時,又藉著福報而造作種種的惡業,豈不壞了大好前途,這該如何是好?”是的,確是如此。過去、現在、未來叁際中之一切衆生,能有幾人身在福中而能知福惜福,且知更精進的修福呢?然而“人在福中不知福”者,確實是無量無邊。多數人因福而造業,其原因之所在,不外乎累世集聚于八識田中之一切業識種子,皆于現前之一期生命中,先後呈現果報。其中過程無有大善之修爲,及智慧之開發,故由無明起惑,隨業逐流,終究是苦。欲離此苦,應于彌勒菩薩尊前,至誠發露忏悔往昔身、口、意叁業所造之貪、瞋、癡等一切罪業,往後複不更作,從此廣修善業,嚴持戒律,如此則可免後患之憂。《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勸發菩提心經》曰:“佛告優波離。善男子善女人。犯諸禁戒造衆惡業。聞是菩薩大悲名字。五體投地誠心忏悔。是諸惡業速得清淨。”有經爲證,清清楚楚,敬請常于彌勒尊前,至心忏悔往昔所造作之一切不如法的罪業,並請常念“彌勒尊佛”。

  其實,人常常是處于矛盾的心情狀態中,又怕惡報纏身,又想離苦得樂,但卻堅持不肯停止造罪。明知是不好的行爲,偏就一直的縱容自己,以多方面的理由作借口,來爲自己辯解,寬恕自己。就以素食方面來說,明知殺生食肉必慘遭惡報,會導致多病短命、家庭破裂、下地獄等諸多苦報,可是偏偏就嘴饞,就是受不了誘惑。有人說,她想吃素,可是到了市場看到往昔她最愛吃的魚,讓她的內心起了無比的掙紮,直在那兒來回的排徊著,走不出去,買與不買?吃與不吃?當場陷入困境,好苦哦!有這麼嚴重嗎?各位請看,吃的欲望強而有力的左右著人心,是多麼的恐怖,此乃正與邪之間的拉扯,結果誰勝誰負,自當明了,邪若勝,則苦海有份,只因正定力的薄弱,則受邪魔業障之牽縛,不得出離輪回,應更提高警覺才是,此乃衆生因無明(不明因緣果報之真理)起惑(生起貪好食肉之迷惑)而造業得苦。更有人說:“不是我愛吃,實在是它太好吃了。”試想,若有一只老虎,也正虎視眈眈的對著我們人類作如此之想時,將心比心,還能吃得下去嗎?須知,被殺、被刮、被抽腸破肚、烹、煎、煮、炸的畜牲界衆生們,他們每一位都與我們人類一般平等具有佛性,佛陀這樣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只要遇了佛緣,精進修學佛法,有朝一日必定成佛!這樣殺他、害他,與他結此不共載天之仇, 如此損他不利己之事,試問,罰得來嗎?佛陀告訴我們,一切衆生都是未來佛,應慈悲平等以待,不應視其弱而欺之。須知,救衆生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菩薩一再的叮咛,苦口婆心的勸導,可千萬不要無動于衷,依然故我才好。

  最近有很多學佛人,本來都是素食行者,後來接觸某些道場,便跟著吃起衆生肉來了。損人不利己之事,何樂之有呢?把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更有何道德可言。須知,正法難學,邪法易招。言歸正傳,在學佛的階段當中,欲成道,而無慈悲爲懷之因素,肯定是不會有成就的。然而慈悲之心亦非容易長養的,只因人心自私自利,我執我愛過甚,唯有透過對正法的思惟和理念的堅持功夫,方可破除魔障。否則的話,連基本憐惜生命的恻隱之心都沒有,只有再度再度的隨著業力再輪回,出離欲待何時呢?因果循環,如影隨形。故智慧菩薩,能洞察因果之利敝,而畏懼造作惡因。然顛倒之輩,不信因果,任性胡爲,當果報呈現之際,卻又缺乏忍辱之功夫,不甘受逆,又生煩惱,再度墮落。曾經有一位女居士問我說:“請問師父!我有受戒,我可以買蠶絲被嗎?”又有一問:“師父!我兒子沒受戒,我可以買蠶絲被給他用嗎?”貪愛難舍。

  釋迦牟尼佛于《楞嚴經》上如此告訴我等:“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爲本。”又曰:“以人食羊,羊死爲人,人死爲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爲本。”爲何殺生又負盜業呢?因爲被殺者本身,並非在心甘情願之下而死的,只因人類無情,強行奪其性命,弱肉強食,故亦爲盜,盜它生命之意。

  十生者,《金剛經》雲:“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 以上十類衆生是爲十生。換言之,即叁界之內一切衆生是,其于因地時,所行之業力各個不同,而産生在形態上有所差異之有情生命。以下簡述十生之義:

  卵生:如雞、鴨、鵝、鳥等類。卵從母體出生後,再經由母體體溫加以孵化,稱爲“孵卵”,待時間演變至完成了生命結構時,即自破殼而出。此類之衆生,因過去世爲人之時,患有貪婪、奸詐、心量狹窄等諸多敝病,而得此卵生之報。

  胎生:指人、牛、羊、狗等,初于母胎中之生命,漸次長養完成之身體,方離母體出生于世。凡一切胎生者,皆因過去世貪好淫欲所得之果報。故欲脫離叁界火宅,必定斷淫。

  濕生:如蟲、蟻、魚、蝦…

《佛說彌勒下生經直解(如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彌勒菩薩略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