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畜牲。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叁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爲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以上乃世尊宣說助人出家之無量勝功德與障人出家之慘報。
在離雞頭城不遠的地方,有一棵龍華樹,此樹花枝的形象,有如龍頭一般樣,《彌勒大成佛經》雲:“枝如寶龍吐百寶華,一一花葉作七寶色,色色異果適衆生意;天上人間爲無有比,樹高五十由旬,枝葉四布放大光明。”此言“樹高五十由旬”,與《彌勒下生經》所言“高一由旬”有出入。此龍華樹之枝葉茂盛,達五百步之廣。而彌勒菩薩便正坐于此龍華菩提樹下成佛。當時的彌勒菩薩是在半夜之時離城出家,就在當夜即降伏了四魔而證道成佛。由此可知,彌勒菩薩乃果上之人,故從出生以至成佛道,一切皆是順利無礙,也就是說彌勒未成佛前,也是經過過去無量劫以來,由凡夫身漸修漸證一路上走過來的成果,絕對不會是天生下來,就能頓悟成佛的,凡事必得有能播種、養護之智,才會有豐碩所得之福,此乃不變之真理,佛菩薩都不例外,何況我等,還是老實修行的好,千萬不要好高鹜遠,妄想一步登天,或想從一些稀奇古怪、好玩把戲、好行雜耍之輩處,求任何好處,天底下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凡一切皆不違因果法則,若無過去行善的基因,即使用盡了千方百計,也不可能得善果的。既知如此,何不早日放下,一心修行,自然後福無量,正知見的建立,實在有待加強,否則的話,早晚會吃虧的!更何況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不准佛弟子耍神通的,請千萬小心注意,才不致于浪費此期寶貴生命價值。
彌勒佛成佛之時,即震憾了叁千大千刹土。依須彌山以爲中心,有七山(雙持山、持軸山、擔木山、善見山、馬耳目、障礙山、持地山)、八海(即七香水海,每個海上皆有各種香花遍覆水上),亦有九山八海之說,圍繞在須彌山的周遭,名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合起來名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名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之爲大千世界,其範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膩吒天。
阿鼻地獄亦名無間地獄,乃造五逆罪業者所報之界,此地獄一人下去即滿,多人下去亦滿,謂身與受苦的時間與空間皆無間龂,無有暫樂,故名無間,爲八大地獄之一,在此地下之最底處,其他之大地獄地重壘于上,有五種無間之苦:一、趣果無間,舍身生報故。若感此獄之罪業,在造業與果受之間,絕無隔他生者。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叁、時無間,時無間斷。四、命無間,壽命常相續,中不絕故。五、形無間,如阿鼻地獄縱廣八萬由旬,身形亦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滿,而無少許之空處。此獄爲犯極惡之五種惡業,即五逆罪犯者所墮之處。阿鼻地獄堅固如大城,非凡力所能出脫的,爲八大地獄中之最苦處。《楞嚴經》雲:“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故地獄乃業果所感現,不離自心,是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也。
阿迦膩吒天就是色究竟天,色界十八天皆爲有形體之天,阿迦膩吒天乃居色界十八天之最上一重天,再上則爲無色界之天。
當彌勒佛成佛時刻,叁千大千世界頓時呈現祥瑞的六種震動。大地會産生六種震動之因由爲:
一、佛入胎時。呈現大地震動之相。
二、佛出胎時。聖人出胎示意天下,而呈現大地震動之相。
叁、佛出家時。佛爲救衆生永離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入道,以求究竟解脫之大法。
四、佛成道時。以其威德力,大地震動,以攝民心。
五、佛轉*輪時。佛爲救世,修證得道,教以衆生成道之大法,正法不虛而現大地震動。
六、佛入涅槃時。佛度衆生因緣圓滿,示現涅槃,以示無常而呈大地震動。
依《智度論八》曰:“佛何以故震動叁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衆生知一切皆空無常故。複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塵土,佛亦如是,先令叁千世界衆生見佛神力,敬心柔軟,然後說法,是故六種震動。”佛之用心良苦,實乃出之大慈悲故。
彌勒成佛了,地神皆歡喜至極,到處傳播此一消息說道:“彌勒現在已經成佛了!彌勒成佛了!”此一消息很快速的展轉傳到四天王宮,再由四天王天往上傳達到叁十叁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如此聲聲相傳“彌勒今已成佛”之聲,直往上傳達到梵天,就是色界四禅十八天之最頂天,即色究竟天。
四天王天乃欲界六天之最低處,居欲界第一天,爲地居天,在須彌山之半腹處,有:持國天王、廣目天王、增長天王、多聞天王等四位天王,于須彌山之東、南、西、北各居一方,各保護一天下,故稱爲護世四天王。此天天壽五百歲,一日一夜爲人間五十年。
叁十叁天即是忉利天,乃欲界第二天,爲地居天,處于須彌山之頂,以帝釋天居中,四面各有八天城,皆各有一天王,合而爲叁十叁天。天壽一千歲,此天一日一夜爲人間一百年。
焰摩天亦名夜摩天,乃欲界第叁天,爲空居天,天壽二千歲,此天一日一夜,爲人間二百年。
兜率陀天亦名知足天,乃欲界第叁天,爲空居天,天壽四千歲,此天一日一夜,爲人間四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樂生歡喜滿足之心,故名知足天。
化自在天亦曰樂變化天,乃欲界第五天,爲空居天,天壽八千歲,此天一日一夜,爲人間八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境自樂變化故名。
他化自在天,乃欲界第六天,爲空居天,天壽一萬六千歲,此天一日一夜爲人間一千六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變化故名,居欲界之最頂天,爲魔王所居之天,六欲天皆屬魔王波旬所管轄,故魔王爲六欲天之主。
彌勒成佛的消息,亦傳到了一位以正法教育子民的魔王,名稱大將的,得聞彌勒成佛之大消息後,更是歡喜興奮得不得了,簡直無法控製似的,就這樣連續著七日七夜下來,都不需要休息,便親自招集了無數的欲界天人們直下人間,前往彌勒佛成佛之處,至誠的供養,皈依禮拜,謹見彌勒佛,祈請彌勒佛爲說甚深微妙之法,沐浴群生。
此時的彌勒慈尊,亦歡喜的面對著諸位天人們,依次第的爲衪們演說正見之佛法妙論,也就是有關于施、戒、生天等論,和一些欲望不淨等之觀想法,及出離娑婆苦海之主要妙法。
施論:乃布施之大法,衆生貪得無厭已成習,悭吝不舍已成毒。俗言“貪心不足蛇吞象”。以前曾經聽一位居士說過,他有一位朋友很有錢,竟然連布施給乞丐的幾塊錢都不舍,還自以爲是的說:“錢是我賺的,爲什麼要給他!”然而自己卻帶著大把大把的鈔票,找女人吃喝玩樂,只要女子每唱一首歌,就給許多錢,眼都不眨一下的,像這種只顧自己享受,不顧他人生死之輩,倒是大有人在。十幾年前,有一群人本著善意,商量每一個人每個月固定捐一些錢,大家集合起來,把這些錢捐助給南部的某座道場,事後又開會商討,規定那道場若欲動用此筆款項,必先得經過捐款者之同意,方可動用。類如此例之布施法是錯誤的,應知已布施出去的財物,就不屬于自己的了,更何況是供養道場的,不可再想掌有主導權,而幹預對方才是。正確的作法是布施不作布施想,不要常挂心頭,對方有需要,自當義不容辭解囊相助,布施過後,隨即放下,此爲淨施。以前,如證曾經認識一位八十高齡行乞的老婆婆,她傷心的對我說,她乞討了好久的一袋零錢,被一位年青人發現,便對她說那一些零錢太重了,攜帶不方便,說要幫她拿去換紙鈔,比較方便攜帶,老婆婆感激得不得了,很高興的答應了,便把錢拿給了他,結果一去不複返。竟然有這種人,連老婆婆行乞的錢都敢騙,豈不是比乞丐更可憐嗎!爲什麼衆生這麼苦呢?佛陀告訴我們,娑婆衆生有種種的欠缺,而導致無奈之苦,其因乃基于過去無始劫以來,忽略了慈心布施功德所致,今日才會淪落到如此無福之地步,如此業上加業,苦上加苦,輪回不息。若以財物慈心布施,是爲財施。若以如來正法傳播教化供養衆生,例如免費弘揚佛法,免費爲利益衆生行一切法事,或布施贊助印送經典及善書等,以期利濟衆生永離苦海,究竟解脫,是爲法供養。須知,一切供養中,當以法供養爲最大功德,此爲法施。但爲究竟圓滿,則施法者應知無法可施;度衆生者應知實無衆生可度。另有一種稱爲無畏施,乃幫助、保護正處于畏懼待援中之弱苦衆生,盡心給予慰問開導,令其得到心安溫暖,遠離畏懼,即使自我犧牲亦在所不惜,此乃菩薩所行,非比一般。
戒論:戒者,禁也,禁犯一切惡也,故有防非止惡之功。戒有五戒、十善戒、八關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
五戒者:一、戒殺。殺生以心爲主,蓄意而殺是爲犯戒,若誤殺或精神病者殺人不犯。二、戒盜。非自己之物不可取,國家所定之一切稅亦不可漏。借錢或借物不還者,皆犯盜戒。或以心蓄意取得皆犯盜戒。若爲興建道場,非經衆生之發心捐助,而用其他方法默默的把衆生的錢賺進來,亦犯偷盜罪。叁、戒淫(邪淫)。除了正常的一夫一妻的夫妻生活之外,一切的淫行皆屬邪淫。四、戒妄語。說話不真實即妄語。有人天生愛吹牛,俗話說:“吹牛不打草稿”是爲妄語,兩舌、绮語、惡口亦是。若未證得果位,而謊言證果者,犯大妄語罪。五、戒酒。酒醉會亂性造惡、失態,故應戒,若是醫生所開之藥方,以酒爲藥,則不犯戒,否則的話,連一滴酒都不可沾。《智度論》曰:“五戒有五種優婆塞。一者一分行優婆塞。二者少分行優婆塞。叁者多分行優婆塞。四者滿行優婆塞。五者斷淫優婆塞。”此五戒必須盡形壽(盡此一生)受持,直至老死爲止。若如法受持,每一戒各有五神護持,五戒共有二十五神護持,若破戒則神棄之。持五戒得感人身之果報。五戒可受可舍,若因環境起變故,而無法受持之時,五戒是可以舍戒的,舍戒之前如法持戒之功德依然存在不失,然舍戒之後,亦可再受,亦可複戒。或破戒者,應于彌勒菩薩尊前,志誠忏悔,亦可複受。五戒乃一切佛戒之根本,是爲根本戒,由此根本戒而引生十善戒。
…
《佛說彌勒下生經直解(如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