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畜牲。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以上乃世尊宣说助人出家之无量胜功德与障人出家之惨报。
在离鸡头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棵龙华树,此树花枝的形象,有如龙头一般样,《弥勒大成佛经》云:“枝如宝龙吐百宝华,一一花叶作七宝色,色色异果适众生意;天上人间为无有比,树高五十由旬,枝叶四布放大光明。”此言“树高五十由旬”,与《弥勒下生经》所言“高一由旬”有出入。此龙华树之枝叶茂盛,达五百步之广。而弥勒菩萨便正坐于此龙华菩提树下成佛。当时的弥勒菩萨是在半夜之时离城出家,就在当夜即降伏了四魔而证道成佛。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乃果上之人,故从出生以至成佛道,一切皆是顺利无碍,也就是说弥勒未成佛前,也是经过过去无量劫以来,由凡夫身渐修渐证一路上走过来的成果,绝对不会是天生下来,就能顿悟成佛的,凡事必得有能播种、养护之智,才会有丰硕所得之福,此乃不变之真理,佛菩萨都不例外,何况我等,还是老实修行的好,千万不要好高鹜远,妄想一步登天,或想从一些稀奇古怪、好玩把戏、好行杂耍之辈处,求任何好处,天底下绝对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凡一切皆不违因果法则,若无过去行善的基因,即使用尽了千方百计,也不可能得善果的。既知如此,何不早日放下,一心修行,自然后福无量,正知见的建立,实在有待加强,否则的话,早晚会吃亏的!更何况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不准佛弟子耍神通的,请千万小心注意,才不致于浪费此期宝贵生命价值。
弥勒佛成佛之时,即震憾了三千大千刹土。依须弥山以为中心,有七山(双持山、持轴山、担木山、善见山、马耳目、障碍山、持地山)、八海(即七香水海,每个海上皆有各种香花遍覆水上),亦有九山八海之说,围绕在须弥山的周遭,名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名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名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之为大千世界,其范围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腻吒天。
阿鼻地狱亦名无间地狱,乃造五逆罪业者所报之界,此地狱一人下去即满,多人下去亦满,谓身与受苦的时间与空间皆无间龂,无有暂乐,故名无间,为八大地狱之一,在此地下之最底处,其他之大地狱地重垒于上,有五种无间之苦: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若感此狱之罪业,在造业与果受之间,绝无隔他生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时无间断。四、命无间,寿命常相续,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地狱纵广八万由旬,身形亦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而无少许之空处。此狱为犯极恶之五种恶业,即五逆罪犯者所堕之处。阿鼻地狱坚固如大城,非凡力所能出脱的,为八大地狱中之最苦处。《楞严经》云:“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地狱乃业果所感现,不离自心,是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也。
阿迦腻吒天就是色究竟天,色界十八天皆为有形体之天,阿迦腻吒天乃居色界十八天之最上一重天,再上则为无色界之天。
当弥勒佛成佛时刻,三千大千世界顿时呈现祥瑞的六种震动。大地会产生六种震动之因由为:
一、佛入胎时。呈现大地震动之相。
二、佛出胎时。圣人出胎示意天下,而呈现大地震动之相。
三、佛出家时。佛为救众生永离生老病死之苦,而出家入道,以求究竟解脱之大法。
四、佛成道时。以其威德力,大地震动,以摄民心。
五、佛转*轮时。佛为救世,修证得道,教以众生成道之大法,正法不虚而现大地震动。
六、佛入涅槃时。佛度众生因缘圆满,示现涅槃,以示无常而呈大地震动。
依《智度论八》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震动。”佛之用心良苦,实乃出之大慈悲故。
弥勒成佛了,地神皆欢喜至极,到处传播此一消息说道:“弥勒现在已经成佛了!弥勒成佛了!”此一消息很快速的展转传到四天王宫,再由四天王天往上传达到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陀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如此声声相传“弥勒今已成佛”之声,直往上传达到梵天,就是色界四禅十八天之最顶天,即色究竟天。
四天王天乃欲界六天之最低处,居欲界第一天,为地居天,在须弥山之半腹处,有:持国天王、广目天王、增长天王、多闻天王等四位天王,于须弥山之东、南、西、北各居一方,各保护一天下,故称为护世四天王。此天天寿五百岁,一日一夜为人间五十年。
三十三天即是忉利天,乃欲界第二天,为地居天,处于须弥山之顶,以帝释天居中,四面各有八天城,皆各有一天王,合而为三十三天。天寿一千岁,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一百年。
焰摩天亦名夜摩天,乃欲界第三天,为空居天,天寿二千岁,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二百年。
兜率陀天亦名知足天,乃欲界第三天,为空居天,天寿四千岁,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四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乐生欢喜满足之心,故名知足天。
化自在天亦曰乐变化天,乃欲界第五天,为空居天,天寿八千岁,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八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境自乐变化故名。
他化自在天,乃欲界第六天,为空居天,天寿一万六千岁,此天一日一夜为人间一千六百年,此天人于五欲之境使他自在变化故名,居欲界之最顶天,为魔王所居之天,六欲天皆属魔王波旬所管辖,故魔王为六欲天之主。
弥勒成佛的消息,亦传到了一位以正法教育子民的魔王,名称大将的,得闻弥勒成佛之大消息后,更是欢喜兴奋得不得了,简直无法控制似的,就这样连续着七日七夜下来,都不需要休息,便亲自招集了无数的欲界天人们直下人间,前往弥勒佛成佛之处,至诚的供养,皈依礼拜,谨见弥勒佛,祈请弥勒佛为说甚深微妙之法,沐浴群生。
此时的弥勒慈尊,亦欢喜的面对着诸位天人们,依次第的为衪们演说正见之佛法妙论,也就是有关于施、戒、生天等论,和一些欲望不净等之观想法,及出离娑婆苦海之主要妙法。
施论:乃布施之大法,众生贪得无厌已成习,悭吝不舍已成毒。俗言“贪心不足蛇吞象”。以前曾经听一位居士说过,他有一位朋友很有钱,竟然连布施给乞丐的几块钱都不舍,还自以为是的说:“钱是我赚的,为什么要给他!”然而自己却带着大把大把的钞票,找女人吃喝玩乐,只要女子每唱一首歌,就给许多钱,眼都不眨一下的,像这种只顾自己享受,不顾他人生死之辈,倒是大有人在。十几年前,有一群人本着善意,商量每一个人每个月固定捐一些钱,大家集合起来,把这些钱捐助给南部的某座道场,事后又开会商讨,规定那道场若欲动用此笔款项,必先得经过捐款者之同意,方可动用。类如此例之布施法是错误的,应知已布施出去的财物,就不属于自己的了,更何况是供养道场的,不可再想掌有主导权,而干预对方才是。正确的作法是布施不作布施想,不要常挂心头,对方有需要,自当义不容辞解囊相助,布施过后,随即放下,此为净施。以前,如证曾经认识一位八十高龄行乞的老婆婆,她伤心的对我说,她乞讨了好久的一袋零钱,被一位年青人发现,便对她说那一些零钱太重了,携带不方便,说要帮她拿去换纸钞,比较方便携带,老婆婆感激得不得了,很高兴的答应了,便把钱拿给了他,结果一去不复返。竟然有这种人,连老婆婆行乞的钱都敢骗,岂不是比乞丐更可怜吗!为什么众生这么苦呢?佛陀告诉我们,娑婆众生有种种的欠缺,而导致无奈之苦,其因乃基于过去无始劫以来,忽略了慈心布施功德所致,今日才会沦落到如此无福之地步,如此业上加业,苦上加苦,轮回不息。若以财物慈心布施,是为财施。若以如来正法传播教化供养众生,例如免费弘扬佛法,免费为利益众生行一切法事,或布施赞助印送经典及善书等,以期利济众生永离苦海,究竟解脱,是为法供养。须知,一切供养中,当以法供养为最大功德,此为法施。但为究竟圆满,则施法者应知无法可施;度众生者应知实无众生可度。另有一种称为无畏施,乃帮助、保护正处于畏惧待援中之弱苦众生,尽心给予慰问开导,令其得到心安温暖,远离畏惧,即使自我牺牲亦在所不惜,此乃菩萨所行,非比一般。
戒论:戒者,禁也,禁犯一切恶也,故有防非止恶之功。戒有五戒、十善戒、八关斋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
五戒者:一、戒杀。杀生以心为主,蓄意而杀是为犯戒,若误杀或精神病者杀人不犯。二、戒盗。非自己之物不可取,国家所定之一切税亦不可漏。借钱或借物不还者,皆犯盗戒。或以心蓄意取得皆犯盗戒。若为兴建道场,非经众生之发心捐助,而用其他方法默默的把众生的钱赚进来,亦犯偷盗罪。三、戒淫(邪淫)。除了正常的一夫一妻的夫妻生活之外,一切的淫行皆属邪淫。四、戒妄语。说话不真实即妄语。有人天生爱吹牛,俗话说:“吹牛不打草稿”是为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亦是。若未证得果位,而谎言证果者,犯大妄语罪。五、戒酒。酒醉会乱性造恶、失态,故应戒,若是医生所开之药方,以酒为药,则不犯戒,否则的话,连一滴酒都不可沾。《智度论》曰:“五戒有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行优婆塞。五者断淫优婆塞。”此五戒必须尽形寿(尽此一生)受持,直至老死为止。若如法受持,每一戒各有五神护持,五戒共有二十五神护持,若破戒则神弃之。持五戒得感人身之果报。五戒可受可舍,若因环境起变故,而无法受持之时,五戒是可以舍戒的,舍戒之前如法持戒之功德依然存在不失,然舍戒之后,亦可再受,亦可复戒。或破戒者,应于弥勒菩萨尊前,志诚忏悔,亦可复受。五戒乃一切佛戒之根本,是为根本戒,由此根本戒而引生十善戒。
…
《佛说弥勒下生经直解(如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