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並生起深刻的體悟,則對於本質與譬喻兩者,將能迅速生起覺受。
暇滿人身難得的本質可從數量與時間兩方面加以說明:
一、數量---墮入惡趣的有情衆生以地獄道有情衆生的數目最多,次爲餓鬼道,次爲畜生道,而畜生道有情衆生的數目又遠大於人的數目。佛陀住世時,某次,曾當著諸聲聞弟子面前,從地上抓起一把塵土,然後詢問弟子們:「我手中的塵土比之大地所有的塵土,其差別如何?」弟子們回答:「其差別爲百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佛陀如是開示:「能往生人天善趣的有情衆生數目,如同我手中的塵土;而墮落叁惡道的有情衆生數目,則如同大地所有的塵土。」既能往生人天善趣又能同時獲得具足暇滿人身的有情衆生,則更爲稀有難得!
二、時間:於無盡的輪回流轉的過程中,有佛陀出世的大劫稱爲「光明劫」,沒有佛陀出世的大劫稱爲「黑暗劫」,黑暗劫的數目遠多於光明劫,每一大劫又可分爲成、住、壞、空各二十個中劫,即使於光明劫中,佛陀僅於住劫時,方具足降生世間之因緣,而佛法住世的時間約僅數千年之久;因此,行者能於光明劫中生而爲人並能值遇佛法,其殊勝難得自不待言!
此生既能獲得如此殊勝難得的人身,若仍繼續浪擲於追求此生安樂與打擊敵人之上,其愚癡將有如畜生一般,此乃因爲某些畜生於這方面所具足的能力,尚且勝過人類,而獲得具足暇滿難得人身的人們,卻繼續從事與畜生無別的愚癡行爲,此乃極爲荒謬之事,如是觀修能促使行者斷除藉故推延不肯修行的邪見。
障礙行者修行的第四種邪見,乃是行者欲將世俗的各種願望與目標圓滿達成之後,方願意投入修行的行列。欲對治此邪見,行者須觀修死無常的意涵,了知生命終將結束且死期無定的義理,從而斷除此邪見。
上述四種障礙修行的邪見,於行者對人身暇滿難得的意涵,尚未生起深刻的體悟之前,經常容易産生;因此,行者須不斷深入思惟與修持人身暇滿難得的意涵,從而斷除此四種邪見,使行者所修持的任何教法均能成爲清淨的正法,所從事的任何修行均能成爲清淨的修行。
行者須深入思惟,若此生投生於八種無暇之中,境遇是何等悲慘,並且無法從輪回無邊的痛苦中解脫。人的一生可以一日的時間爲例加以說明:清晨醒來即是出生,早上至中午爲成長乃至中年的過程,中午至晚上即爲中年步入衰老的過程,當夜晚來臨即面臨死亡。行者如是思惟:我於一日(一生)之中,認真修行的時間有多少呢?
若能善加運用每一天的時間,如法精進實修,則此生的修持必能趨於圓滿。
每天清晨醒來時,可觀想面前虛空有自己的根本上師,周圍爲無數的十方諸佛菩薩所圍繞,上師的本質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行者思惟暇滿人身極爲殊勝難得,此生若投生於八無暇之處,將承受巨大的苦楚且無緣聽聞與修持佛法;例如,投生地獄道的衆生,四周均爲烈火與炙熱的油鍋所圍繞,空中複有無數的火球與箭落下,獄卒不斷地以熔化的鐵汁與炙熱的火球灌入衆生的口中,並以炙熱的鐵叉刺穿衆生的身體,且因其皮膚如同嬰兒一般嬌嫩與敏感,受此烈火燒炙之苦與各種慘酷的刑罰,其痛苦爲言語所無法形容,如此令人怖畏的痛苦即使僅經曆一刹那,行者亦無法承受,遑論受苦的時間長達數劫,身處如此巨大的痛苦中,絕無閑暇能聽聞與修持佛法。
其余投生八無暇處的悲慘景況,如經典與「菩提道次廣論」所述,地獄可分爲熱地獄與寒冰地獄各八種、乃至投生餓鬼道與畜生道所須承受的種種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即使生而爲人,卻身罹盲殘瘖啞、智力不足、心神喪失等諸根不具,生活起居尚須仰賴他人照料,身處此種境地,如何能聽聞與學習佛法呢?甚至雖生而爲人卻具有邪見(人的四種無暇中,過患最大的一種),受邪見的牽引,不斷地造作極大的惡業,導致自己終將承受無量無邊的痛苦;行者如是觀修,使自己對地獄道乃至各種無暇之處生起極爲畏懼的感受。對此生能獲得暇滿難得人身且能信仰與修學佛法,深覺慶幸與倍加珍惜。心中生起堅定的心念:一定要運用此暇滿難得人身,精進修持正法,勿讓此生空過,而使來世投生於無暇之處!
如是祈請上師諸佛菩薩加持,使自己的心念轉變從而生起感動、體悟與覺受,然後觀想上師與諸佛菩薩由頂輪進入自身,使自己的心續獲得殊勝的加持,如是觀修能使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證量,對行者具有殊勝的利益。
一切修持系以「如理依止善知識」爲道前基礎,行者於一天開始的清晨,作如是觀修,將能使一天的起心動念逐步趨於正法。唯能否獲得加持的關鍵,在於行者能否轉變自己的心念從而産生體悟,若僅止於口頭念誦,將無法獲得真正的利益,對於各種道次第證量的生起亦將毫無助益!
行者可藉由獲得暇滿難得人身,精進修持正法,從而獲致解脫乃至成佛;亦可以此暇滿難得的人身造作惡業,繼續於輪回中漂流乃至墮入惡趣。同樣獲得人身卻因能否善加運用而導致結果有天壤之別,其中的利弊得失,行者須仔細思惟。
於無數次的輪回中,行者曾經生爲天人的次數不知凡幾,榮華富貴的享受更是不可勝數,然而今日卻仍沈溺於輪回中無法解脫;因此,不應再將寶貴的人身,浪擲於追求榮華富貴之上。況且此生除具足暇滿難得的人身之外,尚能具足因緣皈依佛門、聽聞正法與修持,自當努力使自己能獲致解脫乃至成佛,切勿使此暇滿難得人身變成如船錨一般,將自己牢牢地固定於輪回大海之中,不得出離。
《暇滿難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