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P3

  ..續本文上一頁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十遍)

  發願回向文(慈雲忏主作,或念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亦可,面對西方虔心誦念)

  弟子某某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爲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衆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衆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禅定。佛及聖衆,手執金臺,來迎接我,于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來,頓開佛慧,廣度衆生,滿菩提願。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

  惟願慈悲哀攝受,證知忏悔及所願。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極樂刹。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叁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十念法(世事煩雜,不能如前奉持,可行此法。久久專切。亦得往生)

  每日清晨服飾之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爲一念。如是十氣。名爲十念。但隨氣之長短。不限佛數。氣極爲度。其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連屈不斷。意在借氣束心。令心不敬。念畢。亦必發願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肆、四種念佛

  (一)持名念佛出《阿彌陀經》。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二)觀相念佛觀相念佛,身對佛相,口念佛名,意觀想著阿彌陀佛的相。不論紙畫木刻泥塑銅鑄,供著那樣相就觀那樣相。身口意叁業相應,阿彌陀佛身口意叁密加持,曰“觀想念佛”。

  (叁)觀想念佛觀想念佛,就是修十六妙觀。初日觀、二水觀、叁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七華座、八像觀、九佛身、十觀音、十一勢至、十二普觀、十叁雜觀、十四上品叁、十五中品叁、十六下品叁。

  (四)實相念佛實相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心中散亂,證凡聖同居土;念到一心不亂,證方便有余土;念到身心兩忘,佛念皆空,一無所有,證實報莊嚴土,是爲分證。到此境界,是無記憶空,不是自性彌陀。再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向無記憶空那裏,將第二句彌陀佛名號追第一句,將第叁句追第二句,將第四句追第叁句。如是次第,二十、叁十、四十、一百、二百句追下去念,無記憶空的無明一破,便見自性法身阿彌陀佛,證常寂光淨土,是爲滿證。即經中所說:“淨念相繼,得叁摩地,證無生忍。”

  伍、念佛果報

  九品往生

  問:常齋念佛的人,與五逆十惡的人,生在西方是否一樣?

  答:有品級的,不是一樣。

  問:請將生在西方的品級說說。

  答:往生西方分爲九品,如左:

  (一)上品上生發叁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叁種衆生,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念佛、法、僧、戒、天、施),回向發願,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

  (二)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乘,不謗大乘。

  (叁)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回向往生,七日見佛。

  (四)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衆過惡,回向往生。

  (五)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戒齋,一日一夜持沙彌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回向往生。

  (六)中品下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極樂,發願回向往生。

  (七)下品上生作衆惡業,不誹謗方等經典。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爲說大乘經典名字,回向往生。七七日乃見觀世音及大勢至。

  (八)下品中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盜戒,不淨說法,應墮地獄。命欲終時,遇善知識,贊說淨土,回向往生。六劫乃見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

  (九)下品下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其諸不善],應墮惡道。臨命終時,遇善知識,說法安慰,教令念佛。具足十念,回向往生。滿十二大劫,乃見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人間一百年爲西方一晝夜,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爲一小劫)。

  陸、示衆

  有漏淨土

  依有漏心變作之淨土也。據〈群疑論〉謂阿彌陀佛之淨土,雖由佛之無漏心變現而爲無漏。然凡夫之心爲有漏,故不得直生彼無漏之淨土。但于佛所變之無漏淨土上,由自己之有漏心,變作似無漏之淨土而往生。其中雲:“申言之,即極樂土者。就佛之本土而論,爲無漏之淨土;就凡夫之所變及受用而論,不免即爲有漏之淨土也。”此准于唯識家之法相而判之。

  一句佛號

  天親〈往生論〉雲:“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爲法身。以一法句攝二種清淨,(一)器世間清淨,(二)衆生世間清淨。”換言之,即是整個相對宇宙清淨。由相對入于絕對,相對淨土變爲絕對淨土。

  度衆生

  〈往生論〉雲:“菩薩巧方便回向者,謂說禮拜等五種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樂。欲拔一切衆生苦故,作願攝取一切衆生。共同生彼安樂佛國,是名菩薩巧方便回向成就。”

  淨土果報

  離二種譏嫌過,應知,一者體、二者名。體有叁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叁者、諸根不具人。無此叁過故,名“離體譏嫌”。名亦叁種,非但無叁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叁種名故,名“離名譏嫌”。

  念佛號之力量

  《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往生。下下品生者,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是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是名下品下生者。

  難易二道

  謂難行道與易行道也。龍樹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後漸達佛位之困難,以如陸路步行之苦,故稱之爲難行道。反之以信力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無何等苦痛而樂,是名易行道。見〈淨土十疑論〉。

  生西方後之修行情形

  修行淨土法門者,已生西方,並非成佛,仍須修行。但在西方所修之法門,並非念佛,乃聽講經及參禅(出《大阿彌陀經》)。

  生疑城

  修淨土者,信心不固,常自狐疑,死後生于疑城。疑城乃出《大阿彌陀經》,彌陀淨土之邊地,五百歲中不得見聞叁寶,名爲懈慢界,亦曰胎生,邊地,即疑城胎生。真門自力念佛人所生之處。懈慢,爲懈慢界。要門諸行往生人所入之土。

  西方淨土一生成佛

  修淨土已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彌陀教導,決定一生可以成佛。《阿彌陀經》雲:“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只說。”

  行願之別

  生在西方品位高下,全視自己行力。能否生西方,全視自己願力。每天念佛千萬聲,如不發願,則不能生西方,只能得福報。如每天只念十百聲,發願生西,仍能生西方。中峰禅師雲:“有行無願,決不往生;有願無行,願是虛設。信、願、行,如鼎叁足,缺一不可。”

  《善導觀經疏》雲:“如經中說,但有其行,行即孤,亦無所至。但有其願,願即虛,亦無所至。要須願行相扶,所爲皆克。”

  宏揚淨土

  (一)西齋禅師淨土詩(查西齋淨土詩)

  西齋禅師參禅未悟,改修淨土,非悟後再修淨土也。其所作淨土詩,皆非悟後語氣。

  (二)永明壽禅師及中峰禅師宏淨土

  永明壽禅師,悟道後兼宏淨土,非修淨土也(參考《指月錄》)。中峰參高峰,明心見性後兼宏淨土,以利益衆生,非修淨土也。人或誤其悟後再修淨土,非也。已明心見性,則一悟永悟,無須再修。(參考《中峰廣錄》)。

  (叁)徹悟禅師語錄(查《夢東禅師語錄》)

  徹悟初參禅未悟,後改修淨土。其語錄皆是提倡淨土,其淨土詩及開示,乃采古祖師禅語附會淨土者,崇淨土而謗禅宗。其實修禅修淨,俱是釋迦所傳大乘法門,不可故爲軒轾,使後人生門戶之見也。

  (四)蓮池大師宏淨土

  蓮池先修禅未悟,改修淨上,雖宏淨土,仍贊禅宗。其學行品格高超,實不可多得(參考《雲棲法彙》)。

  (五)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修止觀法門,未明心見性,故臨終求生西方。非明心見性後,再修淨土也。

  柒、淨土釋疑

  禅淨雙修(《問答錄》五二頁)

  問:祖師語錄,參禅就參禅,並無又參禅又念佛之說,後人倒亂是非。如中峰禅師參高峰禅師,悟道後隨機說法,喜參禅者教彼參禅,喜念佛者亦隨機闡揚淨土,其本人並未修淨土,語在《中峰廣錄》中。如蓮池大師先修禅,因未悟,其臨終之遺囑言:我實未悟,因到北京參遍融禅師後,改修淨土,語在《雲棲法彙》。

  答:以上之辨問不錯。

  釋迦佛及諸佛之淨土

  見性後,自性遍滿十方,充塞宇宙。既言十方……

  問:修行明心見性證悟後,將來肉體死了,生東方淨土?或生西方淨土?如釋迦佛、達磨、六祖、百丈、臨濟、馬祖,古今證道人肉體死了,他是在什麼地方?又在西方修行見性後,還生那一方?

  答:見性後,自性遍滿十方,充塞宇宙。既言十方,則東方西方皆在其內,自性所在之遍滿虛空,是常寂光淨土,即法身之真淨土;至東方西方等,乃報身淨土,即假淨土。報土者,如我們娑婆世界穢報之不淨土。報土者,有成住壞空。淨報穢報皆假。如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所成,如東方淨土是藥師佛十二大願所成,如我娑…

《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