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薩,複白佛言:世尊,建立誹謗相,惟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诃薩,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法。
外道未見真如實性,但見世間一切無常,計必有一「常」者,又計萬物必有其起因,必有其本體,爲欲解決此各種問題,故用腦筋測量,建立種種邪見。因其本未證入真如實性,所建立之斷常二見,及各種起因,各種本性,如神我梵天大種極微等,皆是藏識作用,皆是蜃樓海市。又反疑佛所證所說之真如佛性爲非,而加以誹謗,大慧欲免此過,故興此問。
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建立及誹謗,無有彼心量, 皆非真心所立。
身受用建立, 外界。 及心 內界阿賴耶識。 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建立及誹謗。
外道建立異因及誹謗正法,皆因未明真如實性,不能明白根身器界等,全是阿賴耶識作用,故斥之爲愚癡無智。
爾時世尊,于此偈義,複重顯示,告大慧言:有四種非有有建立, 。雲何爲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于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
四種非有有建立者,才非有而以腦筋假設爲有也。本非有相而計著以爲有相;本非有見,而計著以爲有見;本非有因,而假設種種因;本非有性,而假設種種性,皆因未見真如實性,不明藏識作用,而有此四種非有有建立。複不悟其觀察錯誤,而執以爲真爲是,故謗佛法爲非。
複次大慧,雲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僞過,種種習氣計著生。
非有相建立相者,外道誤認蘊界處等所現之自共相爲真實,而生計著,不知此乃阿賴耶無始種子習氣所現,非真實也。
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衆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
外道不明陰界處虛妄和合,乃八識見相,而執以爲實法,建立種種邪論邪見。我者,外道所計也,計身中別有我而運轉此身;人者,人量外道也,計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衆生者,大外道也,以地、水、火、風、空,種大種爲生因;壽者,外道所計也,計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壽命者。長養士夫者,尊貴外道也。計那羅延天能生四姓 (見 《 大日經疏.十二,十住心廣名目一 》 )。 凡此等等邪見,皆未見實性,而妄自假設建立也。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唐雲:謂初識前無因不生,其初識本無,後眼、色、明、念等爲因,如幻生,生已有,有還滅,是名無有因建立因。
非有因者,外道無因論師計自然生,謂一切萬物因無,緣亦無,皆自然而生,自然而滅。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發現,離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非有性建立相者,外道未證宇宙實性,而各自推測假設一種實性,有以虛空爲實性者,虛空外道是也;有以斷滅爲實性者,斷見外道是也,立一切之法斷滅性空。有以般涅槃爲實性者,常外道也,如以梵天爲涅槃因,又有以火聲方時等爲涅槃因。非作者,自然外道也。計一切無作用者,惟由自然。凡此等等,皆本無實性,而用腦筋計量妄自建立者,故曰:「離性非性」,等于兔馬等角,有名無實。又如眼病見空中有垂發毛輪,垂發障眼而誤認空中有花、有物,亦是非有,妄自建立耳。
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聖賢也,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爲安衆生故,作種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于緣起。譬如衆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大衆集會,悉于其中聽受佛法。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于一切法離生滅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得百千叁昧,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叁昧。得叁昧已,遊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叁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衆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衆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
上段明外道全憑腦筋以測量實性,而建立邪見誹謗;此段則言菩薩修行先明白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相,轉識成智,得聖覺智趣究竟。此時已具叁身妙用,爲教化衆生故,現種種身,隨緣化導。如妄想自性依于緣起,得百千叁昧,八解六道,無有障礙,所謂「隨拈一法,皆是佛法」,「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輪」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世間,佛子觀察,種類之身,離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明心見性之後,世間與出世間無別,具叁身妙用,神通自在,一切現成。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請佛言:惟願世尊,爲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余諸菩薩衆,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大慧菩薩已略明五法、自性、無我等義,于本體問題,尚未盡懂,故興此問。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诃薩言:谛聽谛聽,善思念之,今當爲汝廣分別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佛言,佛性本無所謂空與不空,非言語所能表示,今汝言空空者,不出于妄想範圍,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等語,皆是妄想計著之名,與佛性本體毫無關涉也。此先破其腦筋成見,然後再爲說空。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 宇宙萬像。 性自性空。 物性與我性。 行空。 起念。 無行空。 不起念。 一切法離言說空 。不可說。第一義聖智大空。 佛性絕對無所不在,一切法皆佛法。 彼彼空。 相對之空。
雲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宇宙萬象,轉變積聚,皆從緣生,而無實相。既明此理,則自共相生而不生,自他俱性而無性,相不生,故無住滅,是名相空。
雲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
自己者,諸根也;一切法者,宇宙萬物也。根塵和合,然後識生,皆無實性,故生而一切法性自性空。
雲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
由無始無明,生一念無明,一念起而成五蘊,故五蘊以一念無明爲因,以所作業爲緣,而輾轉輪回;一念止,複歸于無始無明,一念無明空,故五蘊亦空。我、我所者,乃以無始無明爲體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
因一念起而生展轉複歸于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本無自性,故名無行空。
雲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一切法皆是假名。假名者,腦筋所創造。凡腦筋所造,皆非實在。而實在者,又非腦筋所能造。故世間萬法,一離開名字,便歸無有。譬如龜毛兔角,有名無實。離開此名,欲覓其物了不可得。一切法皆如是,故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雲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
一切見過習氣,皆依無始無明而生,無始無明打破,得自覺聖智,則一切皆變爲佛性。真妄不二,一切法皆是佛法,故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乃絕對空義。
雲何彼彼空?謂于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
見彼處無彼物而言空,見此處有此物而言有,全憑腦筋計量,全靠感官作用,乃最下之見也。外道斷常,即屬于此。
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衆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余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無彼,是名彼彼空。
鹿子人名也,其母即毗佉優婆夷,深重叁寶,造立精舍,安止比丘,于中不畜象馬等。以彼舍無彼象馬而言彼空,實則舍不空,此丘不空,比丘性不空,余處有象馬者亦不空,故彼彼空者,皆妄想計著,非絕對之空,乃相對之空也。
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當遠離。
七種空中,惟一切法第一義大空是絕對,余皆相對。相對之中,又以彼彼空爲最下,故當遠離。欲達絕對空,必先自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離言說空,逐漸修習,然後得第一義大空。而彼空是凡愚下見,普通比丘,已無此見,故列最後。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叁昧,是名無生。
佛性本來現成,離于生滅,而有無窮妙用,故曰「不自生,非不生」,然此理非常人所能領會,除非得無生叁昧者,方能見之耳。
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舉凡一切流轉生滅之法,皆是藏識妄想自性作用,離開因緣和合,即無剎那相續流注種種現像。種種各別之性,即是無生。一切法皆非實性,一入無生叁昧,則一切法成實性矣。
雲何無二?謂一切法如陰熱、如長短、如黑白。
陰熱、長短、黑白,皆屬相對者。有陰然後熱始成立,有長然後短始成立,有白然後黑始成立,互對待故。對待者,皆腦筋作用,非真實;惟佛性是絕對者,無長短,無黑白,無生死,一入佛性真如境界,相對者皆變爲絕對。生死與涅槃無二,長與短無二,煩惱與菩提無二,生滅與不生滅無二,一切法皆是佛法。
大慧,一切法無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
因有生死,遂有涅槃,因有涅槃故有生死,生死與涅槃,就凡愚二乘觀之,其相雖異,但就佛性上觀之,一切只有佛性…
《楞伽經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