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疏▪P46

  ..續本文上一頁。凡愚癡惑而自破壞,諸趣相續,不得解脫。不能覺知自心現量,不離外性自性妄想計著。是故世間言論,種種辯說,不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诳惑迷亂。

  外道四句百非種種宗計,俱是腦筋計量而立,足障真智,習者永纏生死輪回故斥之。

  大慧,釋提桓因,廣解衆論,自造聲論。彼世論者,有一弟子,持龍形像,詣釋天宮,建立論宗,要壞帝釋千輻之輪。隨我不如,斷一一頭,以謝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釋法摧伏帝釋,釋墮負處,即壞其車,還來人間。如是大慧,世間言論,因譬莊嚴,乃至畜生,亦能以種種句味,惑彼諸天及阿修羅,著生滅見,而況于人?是故大慧,世間言論,應當遠離。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習近。

  此言慎勿近習世論之所以也。謂世論弟子,以畜生形,尚能摧伏諸天修羅,況複于人。

  而我末法弟子,無道力者,倘一近習,豈不爲彼破壞耶?

  大慧,世論者,唯說身覺境界而已。

  魏譯雲:「但見現前身智境界,依世名宗說諸邪法。」

  大慧,彼世論者,乃有百千,但于後時後五百年,當破壞結集,惡覺因見盛故,惡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論破壞結集,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說外道事,著自因緣,無有自通。大慧,彼諸外道,無自通論,于余世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無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癡世論。

  此斥外道世論惟憑腦筋智建立種種生因斷常等見,而無明心見性自通之論。故雖廣說無量百千事門,皆不明佛性道理,且自以所立爲是,實愚癡之甚。

  爾時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論,種種句味,因譬莊嚴,無有自通,自事計著者。世尊亦說世論爲種種異方諸來會衆,天人阿修羅廣說無量種種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說數耶?

  言佛亦廣說種種因緣譬喻,以引導衆生,豈與外道同,而非自通耶。

  佛告大慧:我不說世論,亦無來去,唯說不來不去。大慧,來者,趣聚會生。去者,散壞。不來不去者,是不生不滅。我所說義,不墮世論妄想數中。所以者何?謂不計著外性非性,自心現處,二邊妄想,所不能轉。相境非性,覺自心現,則自心現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無相、無作,入叁脫門,名爲解脫。

  有生滅來去者,名爲世論。佛所說者,全自佛性上發揮,無生滅來去,故不同世論,良因佛性圓滿現成,不計著外性非性,不落二邊,妄想不生,入叁解脫,非世論所可同日而語也。

  大慧,我念一時。于一處住。有世論婆羅門,來詣我所,不請空閑,便問我言:

  印度禮節,凡欲問時,先須白言:「欲有所問,願垂聽許。」名請空閑。今粗率遽問,故雲「不請空閑」。

  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時報言:婆羅門,一切所作,是初世論。彼複問言:一切非所作耶?我複報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論。彼複問言:一切常耶?一切無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時報言:是六世論。大慧,彼複問我言:一切一耶?一切異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種種受生現耶?我時報言:是十一世論。大慧,彼複問言:一切無記耶?一切記耶?有我耶?無我耶?有此世耶?無此世耶?有他世耶?無他世耶?有解脫耶?無解脫耶?一切剎那耶?一切不剎那耶?虛空耶?非數滅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陰耶?無中陰耶?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

  外道所立四句百非,皆是腦筋妄想作用,而有此種種戲論,故佛斥之。

  我唯說無始虛僞妄想習氣,種種諸惡,叁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叁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唯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非汝及余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

  佛言:我唯說無始無明爲叁有之因,故不能見佛性,外道所說我,根,意,義叁種和合而能生智,我不如是說。因佛性中無因、無緣,無能、無所也。此非汝及凡愚有取著者,所能知也。

  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叁種,但數有叁耳。

  唐譯雲:「虛空、涅槃及非擇滅,但有叁數,本無體性,何況而說作與非作。」

  複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複問我言:癡愛業因故有叁有耶?爲無因耶?我時報言:此二者亦是世論耳。彼複問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複報言:此亦世論。婆羅門,乃至意流妄計外塵,皆是世論。

  上既言涅槃等尚無體性,但有名數,則婆羅門所問無明等等皆世論矣。蓋除明心見性者外,其余皆是假名世論,所謂「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是也。

  複次大慧,爾時世論婆羅門,複問我言:頗有非世論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說種種句味,因緣譬喻莊嚴。我複報言:婆羅門,有,非汝有者,非爲非宗,非說,非不說,種種句味,非不因譬莊嚴。

  婆羅門問佛:所說既世論,頗有非世論者耶?佛答有,但與汝不同。我之說法乃由佛性上發揮,離說種種句味,因譬莊嚴,而不離于自性。

  婆羅門言:何等爲非世論,非非宗,非非說?我時報言:婆羅門,有非世論,汝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實妄想,虛僞計著故。謂妄想不生,覺了有無,自心現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塵,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論。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羅門,略說彼識,若來若去,若死若生,若樂若苦,若溺若見,若觸若著種種相,若和合相續,若愛,若因計著。婆羅門,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論,非是我有。

  婆羅門複問:何謂非世論?佛言此非外道所能知。因爲不是腦筋度量所及也。此事須打破無明窠臼,明心見性,妄想永息,方能知之,名非世論。至如汝等所說來去、生死、苦樂種種相,皆是腦筋作用,故名世論,非我所有也。

  大慧,世論婆羅門作如是問,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辭而退。思自通處。作是念言:沙門釋子,出于通外,說無生、無相、無因。覺自妄想現相,妄想不生。大慧,此即是汝向所問我:何故說習近世論,種種辯說,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婆羅門如是問佛,佛如是答,而彼執著己見,反謂佛非于我法。此與大慧向所問者正同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攝受貪欲及法,有何句義?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爲未來衆生,思惟咨問如是句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此問佛無明與佛性之別也。貪欲起于無明,正法方便出自佛性,不可不知也。

  佛告大慧:所謂貪者,若取若舍,若觸若味,系著外塵,墮二邊見,複生苦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諸患皆從愛起,斯由習近世論,及世論者。我及諸佛,說名爲貪,是名攝受貪欲,不攝受法。

  因無明而起貪欲,故有取舍斷常等見,複生苦陰等支,墮于輪回生死而不能自拔,故名爲貪。貪攝受者,則不攝受正法也。

  大慧,雲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于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爲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僞、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于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爲法。大慧,是名貪欲及法,汝及余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

  攝受正法者,應打破無始無明,貪欲自息,既已明心見性,則無人見我見法見,離我心意意識,不生不滅,與諸佛同一法身,故名爲法,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世間論,外道虛妄說,妄見作所作,彼則無自宗。

  唯我一自宗,離于作所作,爲諸弟子說,遠離諸世論。

  心量不可見,不觀察二心,攝所攝非性,斷常二俱離。

  乃至心流轉,是則爲世論,妄想不轉者,是人見自心。

  來者謂事生,去者事不現,明了知去來,妄想不複生。

  有常及無常,所作無所作,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論通。

  此頌再明佛所說法與世論不同。一乃出自佛性,無生無滅,離于作所作;一則出自腦筋妄想,有生有滅,故名世論也。

  爾時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說何等法,名爲涅槃?而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如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隨順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問何法名涅槃?佛言外道以妄想測涅槃,非能隨順涅槃真相也。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爲涅槃。

  此言有一種外道將思想斷盡,不念去來現在境界,如火滅種敗,空無所有,以爲此即涅槃境界。其實乃是落于空執,落于無始無明境界,非涅槃境界也。

  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爲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

  從方至方者,謂妄想與涅槃如一物之兩方,去妄想入涅槃。猶如離彼方入此方。譬風起爲妄想,風止則爲涅槃。

  或複以覺所覺見壞名爲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

  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于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

  此將六根斷盡,一切相不生,清淨快樂,而誤認已達涅槃境界,誰知六根無法永斷,一念再起,仍能招致苦因也。

  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

  此落于常見也。妄見叁世內外,諸法各有自相共相,便謂自相共相常住不壞,即是涅槃,今之西洋哲學有物質不滅說,即此見也。

  或謂我人衆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

  外道有認我相,人相,衆生相,壽命相,爲涅槃者,皆錯誤也 (抄《人生觀》) 。

  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士夫所出,名爲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此即數論師邪計也。所計冥谛,名爲自性;所計神我,名爲士夫。冥谛爲能作,中間二十叁法爲所作。神我…

《楞伽經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