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法師語錄(二)▪P9

  ..續本文上一頁體皮骨血液也,以法身說法宏法,故有此譬語。今人不解法身妙理,亦作刺血寫經之事,有刺舌血、指血者,出血過多致生疾病,反礙修行。出家人“爲重法故不惜身命”者,乃因法身不壞,而此肉身終有一日敗壞,故不重身命而重法身,然欲得無漏法身,仍須靠此有漏之身以修行,古人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逢”是也。與其毀身以寫經,何如保身以參學?如認經中寓言爲實而照行,則何不剝皮爲紙,折骨爲筆,而只是刺血爲墨耶?

  出家人字派

  字派者,世俗之製,非佛製也。釋迦佛諸大弟子,如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目+侯)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诃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陀,並無字派。佛法始來中土,僧猶稱俗姓,或稱竺,或弟子依師之姓。如支遁本姓關,學于支謙,故爲支;帛道猷本姓馮,學于帛屍梨密多,故爲帛。晉道安始雲:“佛以釋迦爲氏,今爲佛弟子者,宜從佛之氏,即姓釋。”及後《阿含經》渡來,經說果然。《阿含經》雲:“四河入海,無複河名,四姓沙門,皆稱釋名。”自是遂爲定式,然並無字派。慧文、慧思,高峰、中峰,皆師徒同名,可見古製並無字派。迨元朝時,始有字派之製,因此門戶之見日深,俗氣日重,宗派源流有如世俗之族譜,然是出家而又立家,大不可也。

  拄杖拂子

  古祖師年老多扶拄杖,以便步趨,又因山中多蚊蠅,故手執拂子以便驅遣,遇有學人來參時,則隨手以拂子拄杖說法表示佛性,不過爲手頭方便而已,久之成爲風氣。-豎拂行棒即是說最上乘法,但並非拄杖拂子本身有特別價值也。今之方丈多不懂宗門棒喝豎拂道理,亦備有拄杖拂子擺在座位左右,有若衙門中之儀仗,其講究者,或價值不赀以爲光耀,若問豎拂舉杖是何意旨,則茫然莫解,可悲可痛!

  佛、菩薩、羅漢造像

  佛、菩薩、羅漢,皆人類修行而成,其所修法門不同,故其所得之果互異,至其狀貌衣飾則同爲人類,同爲佛徒,自不至相差過遠。觀中國佛寺造像,佛與菩薩狀貌不同,羅漢則相差更遠,其實同是印度人,其狀貌衣飾何至懸殊若此耶?此皆中國自創之作風,附會佛經傳說想像而造者。印度現存佛像,佛、菩薩、羅漢狀貌衣飾大略相同,可參也。

  封盦、舉盦、舉火

  一般出家人或居士圓寂後,依舊規必須請大德說法,有封盦、舉盦、舉火叁種。古製儀式先念爐香贊,念畢說法,說法畢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今人多不遵古製,念香贊〈往生咒〉、《心經》、《彌陀經》、〈彌陀贊〉、念佛號、說法,又念〈願生西方回向偈〉,禅淨混合,殊非念佛正理。念佛求生西方則不必說法,說法則不必念佛,說法者應說明心見性之語,然後能提起死者正念,轉個面孔時,不至墮落,仍可繼續修行。

  拜經

  古人修行法門,拜佛誦經乃普通之儀式,然無拜經之製。拜佛者專誠觀像禮拜誦贊俾獲加持,誦經者明白佛理以求解悟,拜經者既無佛像可觀,又無文字般若可解,兩失其意,最無意義。問其拜經目的?則曰:“求來生福根,今生智慧開悟耳。”夫智慧開悟者,必參禅,安有拜經而能開悟者哉?如此虛度光陰,切不可學。

  盟誓

  出家人盟誓乃在佛前發四宏誓願雲:“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外道收徒弟,亦先令發盟誓,作如有叛道則雷打火燒等語,此乃詛咒也。今之出家人收徒弟,亦多有令發誓如外道者,非禮也。

  叁世佛

  佛刹中大殿多供叁世佛,一般人每誤爲叁世佛者乃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佛、未來彌勒佛;或誤爲清淨法身毗盧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皆屬錯誤。叁世佛者,中間娑婆界釋迦牟尼佛,右邊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左邊滿日世界藥師佛也。

  偶像崇拜

  佛刹中佛像其意在紀念先哲,以寄景仰慕之思,一如文明都市中立偉人之銅像然。惟末流所被,未免龐雜,上自叁世佛、西方叁聖,以至四金剛、韋陀、彌勒、地藏、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紛然雜陳,甚至以玉皇、關聖並列一堂,舊習日深,變本加厲,人遂有目佛教爲多神教或偶像崇拜者,良可慨也!夫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釋迦佛乃一無神論者,特達通人,多能知之。佛乃覺義,即心即佛,非心外別有一佛可以禍福群生也,況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與佛平等,故人人自身即佛,其爲無神論可證也。昔馬祖創叢林,百丈定清規,禅堂中不立佛像,乃爲避免偶像崇拜之誤會耳。丹霞和尚冬日燒木佛取暖,人或責之,曰:“我燒舍利。”曰:“木佛豈有舍利?”霞曰:“無則再取一個來燒。”趙州和尚雲:“佛之一字,我不喜聞。”又曰:“念佛一聲,漱口叁日。”《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由是觀之,佛教豈崇拜偶像者哉?豈迷信多神者哉?我謂爲避免世俗誤會,佛堂塑像應略加改良,最好僅塑本師釋迦牟尼佛像足矣,叁世諸佛同一法身,一佛即可以代表無量劫諸佛。釋迦佛曾雲:“拘留孫佛是我。”然則謂“彌陀佛是我”、“藥師佛是我”亦無不可也。至于帝釋天神之像,切勿混入堂中,天神乃屬六道衆生,未可與諸佛把臂也。

  立寺造像

  漢明帝時,楚王英爲浮屠齋戒祭祀(見〈诏書〉),又漢桓帝宮中立黃老浮屠祠(見襄楷〈疏〉中),然並非佛寺。當時佛教附庸于神道,視爲方術神仙之流,故黃老、浮屠並稱。楚王英及桓帝所立之祠,乃以祠老子爲主,而以佛爲陪也。我國造佛像立佛寺最初見于記載者,爲獻帝時之乍融事佛。《吳志.劉繇傳》雲:“乍融者,丹陽人。初裴衆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謙使督廣陵丹陽運漕,遂放縱擅殺坐斷叁郡委輸以自入,乃大起浮圖祠,以銅爲人,黃金塗身,衣以錦采,垂銅槃九重,下爲堂樓閣道,可容叁千余人,悉讀佛經。今界內及旁郡人有好佛者聽受道,複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遠近前後至者五千余人事。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于路,總數十裏,人民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

  又,《道行經》後記洛陽城西有菩薩寺,《般舟叁昧經》記言“于洛陽佛寺校定”,則漢末時東都確已有寺。而同記中謂經在許昌寺校定,又《水經》汲水注襄鄉浮圖,漢熹平中某君所立,死因葬之,其弟刻在樹碑。

  然立寺造像乃佛法之微末。《達摩破相論》雲:“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爲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促人天,積水疊泥,圖青畫綠,傾心盡力,損己迷他,未能慚慚,何曾覺知?見有爲則勤勤愛著,說無相則兀兀如迷,且貪現世子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诳言獲福。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叁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援,自然恒河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

  不二法門

  不二法門者,言佛性絕對不二是也。昔毗耶之會,文殊菩薩偈不二之旨,一時叁十二哲之說皆非,獨維摩诘默然無言,文殊師利頌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故知絕對佛性非文字語言所能及,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也。今之佛刹,其小山門上皆冠以“不二法門”四字,相沿甚久,經雲:“無門爲法門。”小山門安足以當之耶?

  禅宗頓漸之爭的透視

  這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問題。亦是中國思想史上最重要之一頁。

  這問題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事件創造了很多美妙的佛學名著。

  這問題把佛學家的眼睛弄花了。

  這問題把“禅法”的真面目弄模糊了。

  原來〈證道歌〉不是永嘉玄覺的作品。而是荷澤神會爭正統時的作品。

  〈永嘉集〉是代表漸派的思想是攻擊頓派的作品。

  〈證道歌〉是荷澤駁斥永嘉的作品。

  頓派思想以《維摩诘經》、《金剛經》爲根源。

  漸派思想以斷妄念教理爲根源。

  頓派強調達磨傳衣故事。漸派強調達磨面壁故事。並僞造〈菩薩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行〉。《楞嚴經》有漸派添增的痕迹。

  頓派僞造〈達磨大師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五祖宏忍〈最上乘論〉。

  出家人別號

  巧立別號乃文人惡習,末流所被,出家人亦染其風,雖高僧亦不能免。甚矣!風俗之移人也。

  別號至數

  文人畫家中,金農有“心出家僧”,羅聘“花之寺僧”。

  竹禅有“王子出家”章,張大千有“摩登戒禮”章,潘天壽有“心阿蘭若”,偉大之佛法變爲文人玩具矣。

  禅寺、講寺、律寺

  佛住世時設精舍,教弟子持戒、講法、參禅,叁者一以貫之。我國佛教有禅寺、講寺、律寺之分,禅寺專修參禅,講寺專主講經,律寺專主持戒、傳戒,謂之宗下、教下、律下,各不相謀,互爲雄長,此大不可。夫持戒、講經、參禅,鼎足而叁,缺一不可,各持己見,則門戶隨分,如病遍枯,如鼎折足,非佛本旨,應加改正。

  開宗祖師不一定是明心見性

  中國古來各開宗祖師,其道德學行當然超越常流,然不一定是明心見性者。每見一般學者一見是開宗之祖,便以過來人目之,非也。如祖師之遺著語句尚存,欲知其是否明心見性,但考其語言便可明白,有如按圖索骥。因爲明心見性者,如人曾遊杭州西湖,其所述西湖風景極爲真切,至若未明心見性者,雖述其景未能真也。故未明心見性之祖師,吾人但師其品行可也,至其所言修習用功之法未可必從,以免贻誤。古來或有著述豐富之大德,名震宇宙,貴師七帝,但考其言語其實未明心見性,亦不可盲從。故德行還歸德行,學問還歸學問,明心見性還歸明心見性,不可混爲一談。學者或師其言,或師其行,或師其心,要在以師明心見性爲主,非此無以了生死也,宜叁致意焉!

  禅堂念佛

  馬祖建叢林設禅堂,有轉凡成聖之功。今每見人或設禅堂而修念佛者,不合也。念佛應設念佛堂,或結白蓮社方爲合則,因參禅念佛方法不同,參禅注重自…

《月溪法師語錄(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