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皮骨血液也,以法身说法宏法,故有此譬语。今人不解法身妙理,亦作刺血写经之事,有刺舌血、指血者,出血过多致生疾病,反碍修行。出家人“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者,乃因法身不坏,而此肉身终有一日败坏,故不重身命而重法身,然欲得无漏法身,仍须靠此有漏之身以修行,古人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逢”是也。与其毁身以写经,何如保身以参学?如认经中寓言为实而照行,则何不剥皮为纸,折骨为笔,而只是刺血为墨耶?
出家人字派
字派者,世俗之制,非佛制也。释迦佛诸大弟子,如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目+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陀,并无字派。佛法始来中土,僧犹称俗姓,或称竺,或弟子依师之姓。如支遁本姓关,学于支谦,故为支;帛道猷本姓冯,学于帛尸梨密多,故为帛。晋道安始云:“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弟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及后《阿含经》渡来,经说果然。《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沙门,皆称释名。”自是遂为定式,然并无字派。慧文、慧思,高峰、中峰,皆师徒同名,可见古制并无字派。迨元朝时,始有字派之制,因此门户之见日深,俗气日重,宗派源流有如世俗之族谱,然是出家而又立家,大不可也。
拄杖拂子
古祖师年老多扶拄杖,以便步趋,又因山中多蚊蝇,故手执拂子以便驱遣,遇有学人来参时,则随手以拂子拄杖说法表示佛性,不过为手头方便而已,久之成为风气。-竖拂行棒即是说最上乘法,但并非拄杖拂子本身有特别价值也。今之方丈多不懂宗门棒喝竖拂道理,亦备有拄杖拂子摆在座位左右,有若衙门中之仪仗,其讲究者,或价值不赀以为光耀,若问竖拂举杖是何意旨,则茫然莫解,可悲可痛!
佛、菩萨、罗汉造像
佛、菩萨、罗汉,皆人类修行而成,其所修法门不同,故其所得之果互异,至其状貌衣饰则同为人类,同为佛徒,自不至相差过远。观中国佛寺造像,佛与菩萨状貌不同,罗汉则相差更远,其实同是印度人,其状貌衣饰何至悬殊若此耶?此皆中国自创之作风,附会佛经传说想像而造者。印度现存佛像,佛、菩萨、罗汉状貌衣饰大略相同,可参也。
封盦、举盦、举火
一般出家人或居士圆寂后,依旧规必须请大德说法,有封盦、举盦、举火三种。古制仪式先念炉香赞,念毕说法,说法毕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今人多不遵古制,念香赞〈往生咒〉、《心经》、《弥陀经》、〈弥陀赞〉、念佛号、说法,又念〈愿生西方回向偈〉,禅净混合,殊非念佛正理。念佛求生西方则不必说法,说法则不必念佛,说法者应说明心见性之语,然后能提起死者正念,转个面孔时,不至堕落,仍可继续修行。
拜经
古人修行法门,拜佛诵经乃普通之仪式,然无拜经之制。拜佛者专诚观像礼拜诵赞俾获加持,诵经者明白佛理以求解悟,拜经者既无佛像可观,又无文字般若可解,两失其意,最无意义。问其拜经目的?则曰:“求来生福根,今生智慧开悟耳。”夫智慧开悟者,必参禅,安有拜经而能开悟者哉?如此虚度光阴,切不可学。
盟誓
出家人盟誓乃在佛前发四宏誓愿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外道收徒弟,亦先令发盟誓,作如有叛道则雷打火烧等语,此乃诅咒也。今之出家人收徒弟,亦多有令发誓如外道者,非礼也。
三世佛
佛刹中大殿多供三世佛,一般人每误为三世佛者乃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或误为清净法身毗卢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皆属错误。三世佛者,中间娑婆界释迦牟尼佛,右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边满日世界药师佛也。
偶像崇拜
佛刹中佛像其意在纪念先哲,以寄景仰慕之思,一如文明都市中立伟人之铜像然。惟末流所被,未免庞杂,上自三世佛、西方三圣,以至四金刚、韦陀、弥勒、地藏、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纷然杂陈,甚至以玉皇、关圣并列一堂,旧习日深,变本加厉,人遂有目佛教为多神教或偶像崇拜者,良可慨也!夫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释迦佛乃一无神论者,特达通人,多能知之。佛乃觉义,即心即佛,非心外别有一佛可以祸福群生也,况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与佛平等,故人人自身即佛,其为无神论可证也。昔马祖创丛林,百丈定清规,禅堂中不立佛像,乃为避免偶像崇拜之误会耳。丹霞和尚冬日烧木佛取暖,人或责之,曰:“我烧舍利。”曰:“木佛岂有舍利?”霞曰:“无则再取一个来烧。”赵州和尚云:“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又曰:“念佛一声,漱口三日。”《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由是观之,佛教岂崇拜偶像者哉?岂迷信多神者哉?我谓为避免世俗误会,佛堂塑像应略加改良,最好仅塑本师释迦牟尼佛像足矣,三世诸佛同一法身,一佛即可以代表无量劫诸佛。释迦佛曾云:“拘留孙佛是我。”然则谓“弥陀佛是我”、“药师佛是我”亦无不可也。至于帝释天神之像,切勿混入堂中,天神乃属六道众生,未可与诸佛把臂也。
立寺造像
汉明帝时,楚王英为浮屠斋戒祭祀(见〈诏书〉),又汉桓帝宫中立黄老浮屠祠(见襄楷〈疏〉中),然并非佛寺。当时佛教附庸于神道,视为方术神仙之流,故黄老、浮屠并称。楚王英及桓帝所立之祠,乃以祠老子为主,而以佛为陪也。我国造佛像立佛寺最初见于记载者,为献帝时之乍融事佛。《吴志.刘繇传》云:“乍融者,丹阳人。初裴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丹阳运漕,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堂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读佛经。今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事。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总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又,《道行经》后记洛阳城西有菩萨寺,《般舟三昧经》记言“于洛阳佛寺校定”,则汉末时东都确已有寺。而同记中谓经在许昌寺校定,又《水经》汲水注襄乡浮图,汉熹平中某君所立,死因葬之,其弟刻在树碑。
然立寺造像乃佛法之微末。《达摩破相论》云:“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天,积水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他,未能惭惭,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着,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子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援,自然恒河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
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者,言佛性绝对不二是也。昔毗耶之会,文殊菩萨偈不二之旨,一时三十二哲之说皆非,独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颂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故知绝对佛性非文字语言所能及,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也。今之佛刹,其小山门上皆冠以“不二法门”四字,相沿甚久,经云:“无门为法门。”小山门安足以当之耶?
禅宗顿渐之争的透视
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问题。亦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之一页。
这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事件创造了很多美妙的佛学名著。
这问题把佛学家的眼睛弄花了。
这问题把“禅法”的真面目弄模糊了。
原来〈证道歌〉不是永嘉玄觉的作品。而是荷泽神会争正统时的作品。
〈永嘉集〉是代表渐派的思想是攻击顿派的作品。
〈证道歌〉是荷泽驳斥永嘉的作品。
顿派思想以《维摩诘经》、《金刚经》为根源。
渐派思想以断妄念教理为根源。
顿派强调达磨传衣故事。渐派强调达磨面壁故事。并伪造〈菩萨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入道行〉。《楞严经》有渐派添增的痕迹。
顿派伪造〈达磨大师血脉论〉、〈悟性论〉、〈破相论〉、五祖宏忍〈最上乘论〉。
出家人别号
巧立别号乃文人恶习,末流所被,出家人亦染其风,虽高僧亦不能免。甚矣!风俗之移人也。
别号至数
文人画家中,金农有“心出家僧”,罗聘“花之寺僧”。
竹禅有“王子出家”章,张大千有“摩登戒礼”章,潘天寿有“心阿兰若”,伟大之佛法变为文人玩具矣。
禅寺、讲寺、律寺
佛住世时设精舍,教弟子持戒、讲法、参禅,三者一以贯之。我国佛教有禅寺、讲寺、律寺之分,禅寺专修参禅,讲寺专主讲经,律寺专主持戒、传戒,谓之宗下、教下、律下,各不相谋,互为雄长,此大不可。夫持戒、讲经、参禅,鼎足而三,缺一不可,各持己见,则门户随分,如病遍枯,如鼎折足,非佛本旨,应加改正。
开宗祖师不一定是明心见性
中国古来各开宗祖师,其道德学行当然超越常流,然不一定是明心见性者。每见一般学者一见是开宗之祖,便以过来人目之,非也。如祖师之遗著语句尚存,欲知其是否明心见性,但考其语言便可明白,有如按图索骥。因为明心见性者,如人曾游杭州西湖,其所述西湖风景极为真切,至若未明心见性者,虽述其景未能真也。故未明心见性之祖师,吾人但师其品行可也,至其所言修习用功之法未可必从,以免贻误。古来或有著述丰富之大德,名震宇宙,贵师七帝,但考其言语其实未明心见性,亦不可盲从。故德行还归德行,学问还归学问,明心见性还归明心见性,不可混为一谈。学者或师其言,或师其行,或师其心,要在以师明心见性为主,非此无以了生死也,宜三致意焉!
禅堂念佛
马祖建丛林设禅堂,有转凡成圣之功。今每见人或设禅堂而修念佛者,不合也。念佛应设念佛堂,或结白莲社方为合则,因参禅念佛方法不同,参禅注重自…
《月溪法师语录(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