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文革以後經典也沒有了,也從外國把經典慢慢請 回來,實際上是古已有之的事。五代時期從日本、韓國把經典請回來,一直到清朝末年,楊仁 山居士還在從日本不斷地把中國流失的經典請回來。法寶的回歸延續了將近一千年的時間,可見那時佛教創傷之重,要經過一千年時間恢複,才慢慢把經典請回來。一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經 典請不回來,比如寺院規矩、製度、文書等一類的書,都還保存在外國。唐宋時期帶出去的東 西一直保存在日本,我們中國人沒有。中國人要研究很多具體的東西、具體的寺院製度,只能 到日本的一些古廟裏、檔案館裏去找資料。這就是我們和尚在那個時候不謹慎,在生活富裕、生活好的情況下不謹慎,不知道自愛,造成了佛教這樣一個悲慘的局面。
幸而有六祖大師所傳之禅法保存了中國的佛教。“會昌滅法”對佛教的禁令一停止,各地 的禅師們就不斷地出現。天下的寺院一下子都改變爲禅宗的寺院了,所以禅宗從那以後又有五家七派陸續地産生。如果沒有六祖慧能這樣一面旗幟,沒有他這位裏程碑式的人物,中國佛教經過“會昌滅法”以後就不可能有今天。所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佛教曆史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大 祖師。
第叁位就是我們近代的太虛大師。佛教發展到今天,時代在進步,文化在進步,人們的思想潮流在進步。那麼佛教是不是也要跟著進步,也要適應我們這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社會 環境呢?肯定是需要的。從清朝中期開始,一直到清朝末期,這種新文化的潮流就不斷地沖擊 著中國舊文化的大門,非得讓你把門戶打開。這個門一旦沖破了以後就勢不可擋。所以太虛法 師當時提出來“叁大革命”——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産革命,一下就震撼了整個佛教界。少數人響應他,多數人是抗拒他、反對他。
當時太虛法師的這種思想沒有多大市場。盡管如此,這種思想還是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太虛大師提出了“人生佛教”,現在發展成“人間佛教”。我們玉佛寺應該說對太虛法師最親 切,因爲這位老人家就是在玉佛寺圓寂的,太虛法師當時有很多活動跟玉佛寺分不開,跟上海分不開。當時在玉佛寺主事的幾位法師都是太虛大師的弟子,所以他能在這裏弘法、能住在這裏。而在別的地方,只要是太虛大師的學生,其它的寺院都抵製,連飯都不給他吃。那時太虛大師在武昌辦了個佛學院,不能夠辦在寺院裏面,有一位叫李開先的居士把自己家裏的房子布施給太虛法師,辦起了武昌佛學院。武昌佛學院的學生要到歸元寺去趕個午齋,歸元寺的知客 都不同意,說:“你們回去吃飯,我們這裏沒有飯吃。”可見那個時候,社會上和佛教界都是 持保守思想,對于進步的東西是排斥的、拒絕的。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再來回頭看一看太虛大 師的思想,我們今天做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在踏著太虛法師的足迹,在一點一滴地落實他的思想。 我們遠遠還沒有全部到位,還差得很遠。他提出來的目標,我們連百分之一都沒有做到。
在西方文化、西方科技和西方生活方式沖進中國以後,中國原有的各種文化都要想辦法來 適應、來生存。儒家有新儒學思想,佛教提出了“叁大革命”和“人間佛教”,這都是爲了與 新思潮相適應,尋求生存空間。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也只是在近二十幾年才再次提出“人間佛教”的思想,在文革前還不敢提,因爲提這個思想就會被打成“美化宗教”。文革以後思想 比較開放,覺得宗教也要適應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怎麼適應呢?就是以“人間佛教”這種思 想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中國佛教在叁個不同的曆史階段、曆史時期有叁位裏程碑式的人物,我們今天所講的六祖慧能大師,就是其中最具關鍵性的一位。這是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題目。
接著我們講第二個題目。既然講到六祖慧能的禅法,那就必然要講到他的《六祖壇經》, 下面我簡略地把《六祖壇經》給各位介紹一下。
我剛才說到《六祖壇經》這本書受到教內外所有人士的重視。因爲它是一本智慧的書,是一本修行的書,是一本指導生命的書,所以這本書普遍地受到歡迎。但是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性 如此突出,所以它的問題也最多。爲什麼說問題最多呢?這是因爲我們現代人覺得它的問題最多,都來從各種各樣的角度來研究。有這樣一個版本,有那樣一個版本;有詳的,有略的;有 古的,有今的。所以大家就紛紛地從學術角度、文化角度和曆史角度來對它進行研究。
近現代最早提出對《壇經》進行研究的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急先鋒胡適。他 當時自命是“五四文化”的旗手(後來由于種種原因,人們是不是真正認爲他是“五四文化” 的旗手,另當別論)。胡適在研究新文化時碰到了各種問題,受到了各種挫折。而且他在寫中國哲學史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問題,寫到隋唐時期就寫不下去了。爲什麼呢?因爲他不懂佛教,尤其不懂中國的佛教,于是他又回過頭來研究佛教。在研究佛教的時候,他開始接觸禅宗。因 爲要研究中國佛教、研究中國哲學,不研究禅宗,就根本無從深入,乃至無從下手。特別是到 了中唐、到了宋元時期,一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思想和禅文化思想的體系,可以說是千頭萬緒。 要研究這個時期的儒家或者理學家們的思想,必須懂得禅。不懂得禅,就不知道他的思想源流 在什麼地方。所以胡適就開始研究禅宗,由于中國禅宗的實際創立者是六祖慧能,所以他就研 究六祖。研究六祖就從研究《壇經》開始。中國近現代特別是現代,研究中國佛教、研究中國 禅宗的風氣或熱潮,實際上是由胡適開創的。由于他的研究使得《壇經》一方面受到更多世人 的重視,另一方面又産生了很多的問題。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版本問題。《壇經》除了我們一般在佛經流通處看到的版本以外,還有一本比 較簡略的本子藏在敦煌石窟裏面。大概在一百年前,敦煌石窟藏經洞被一個道士打開了。這個 道士怎麼打開這個藏經洞,也是無意中的事情。這個道士住在藏經洞裏面,就叫千佛洞。他天 天拿著一根旱煙鬥,在那裏抽煙。旱煙鬥很長,抽完煙後,他就在牆上磕煙灰,再裝第二袋煙。 他天天磕那個牆,有一天磕到一個地方,發現牆裏面好像是空的一樣,不是實在的,裏面作鼓 響。他就覺得牆裏頭是空的,應該會有什麼東西。他就偷偷地打開一塊磚,再拿一個小燈照一 下,結果嚇了他一大跳,裏面全是各種各樣的經卷。當時有不少西方國家的人到那裏去探險 ——探險就是專門盜竊中國的文物,像法國、英國、日本、意大利、俄羅斯,他們都有很多探 險家到那裏去。這些探險家慢慢地跟道士勾結起來,道士就今天賣一卷明天賣一卷。後來有一 個法國人叫斯坦因,他就幹脆買通了這個道士,把洞打開,跑到洞裏面,把最好的東西全部都 挑走了。據說當時拉了幾馬車的文物,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大劫難。
《壇經》有兩個手寫的本子藏在藏經洞裏面,這兩個手寫的本子也被外國人拿走了。後來 在清掃殘留東西的時候,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本子,現在這個本子在我們國內。這兩叁個本子的 內容大致相同,都只有9000字左右。我們現在流行的《壇經》是兩萬一千萬多字,敦煌本的 《壇經》只有9000多字。這個本子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對《壇經》的懷疑,認爲現在流行的 曹溪古本、曹溪原本和宗寶本都有問題,都是經過後人篡改的,認爲在敦煌石窟保存的那個 本子才是《壇經》的原貌。但是敦煌石窟藏經洞是什麼時候封閉的呢?大概是九百年以前的事 情。那時新疆是佛教的文化區,西域各國都是佛教文化區。伊斯蘭教侵入後,要求信佛的人改 變信仰,不改變信仰就殺掉。當時有一些人爲了保存佛教文化,就把所有的經書在慌忙之中藏 在那些洞裏面,然後再把它封起來。這大概是900年以前的事情。所以說在敦煌石窟裏收藏的 這本《壇經》是不是最古老的,是不是《壇經》的原貌,也是一個大問號。因爲才900年,而 《壇經》的産生到現在有1300多年的曆史。因此這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論,從中國到外國,從日本到西方,這個爭論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止。
我們佛教界還是相信流傳在外面的曹溪原本《壇經》才是真正《壇經》的原貌,敦煌石窟洞裏面所收藏的《壇經》是節錄本。因爲所有一切相當有故事情節的內容都沒有,主要是一些 法語。就像《四十二章經》一樣,沒有情節,《壇經》本來是有一些情節的。所以說,佛教界和學術界在對待《壇經》這個問題上分歧很大。我本人在80年代初期也寫過兩篇文章,辯證 《六祖壇經》究竟應該以哪個本子爲標准。我覺得我們應該相信曹溪原本的真實性。爲什麼呢?曹溪原本是從六祖真身所在地保存下來的,那裏刻了版,這是最真實的。六祖的真身經過1300 年的風風雨雨一直保存到現在,連經曆文革這樣的大風暴都能夠保存下來,那麼六祖的法語也 被曹溪人保存下來是情理中事,所以這是不需要懷疑的。我們相信,曹溪原本就是《壇經》的 原貌。縱然裏面有一些添加的部分,應該說那也是極少數極少數,應該相信曹溪原本的真實性。曹溪原本的結構很完整,分爲十章、十篇,我們河北佛協也多次地校勘印刷流通。現在在外面 流通的本子也很多,金陵刻經處也有刻本。要研究《壇經》、學習《壇經》,我建議各位不要用節略的敦煌本,要用比較完整的、保持原貌的曹溪原本。關于《六祖壇經》,我沒有介紹它的內容,只是介紹這本經今天受到重視也艿酵崆庋桓鍪率怠.
下面我講第叁個問題,就是六祖禅法的叁句口訣。六祖禅都體現在《壇經》裏面,《壇經》 的內容極爲豐富,怎麼去評價《六祖壇經》,我想都不會過份。我們今天不可能全面地來介紹六祖禅法,只能夠挑出其中的叁句話來介紹,這叁句話就是在《六祖壇經》裏講到的…
《入禅之門·六祖禅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