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行無常,諸受是苦,當體放下,這是不是涅槃的境界了?▪P2

  ..續本文上一頁心,發過不善不惡心,那麼回過頭來看看哪個心可得?哪個心也不可得。那我們現在、此時此刻這個心不停地生滅,攀緣這個,攀緣那個,就是我們坐到這兒也是這樣,那麼哪個心可得呢?如果前一念心是我的話,那麼現在這一念心又是誰呢?現在這一念心是我的話,那麼後一念心又是誰呢?叁心不可得,哪個心也沒有我,無我我所,所以佛說心是苦的,是無常的,是無我的,是不淨的。應當這樣谛審觀察,好好認識自己的心。所以佛教誡我們念阿彌陀佛,好好守戒,修行,就是要把我們的心攝受在佛法淨業因緣上。出離這個世間,是從心上出離,我們不想世間的一切事物了,(不想)生死之事,我們就是出離叁界了。是從心上出離,不是空間處所的改變。心是根本,十法界唯是一心所造,有什麼樣的心,就變現什麼樣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現,所以不降伏其心那是不行的。首先得認識心,對心要知道,要認識,要悟明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個很重要。我們心是每天使用的,是最親近,最了解,最摯愛的,大家都認爲心就是我之全體,我之所在,歸我所有。那麼對于這個心,我們還不認識,究竟它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是危害性還是利益性,是有我還是沒有我,這個問題應當把它研究明白,不能迷悶,這樣我們才能夠隨順淨緣,隨順佛法因緣,按照佛的八正道提起正念。正念提起來了,那麼一切邪知邪見、危害心就都自行滅去了。這樣我們才有出離之路,才能趣向光明,趣向解脫,趣向安樂。達摩祖師不說嘛:全憑心上用功夫。就是這個意思。

  心是無常的,生滅的,是可壞之性,這就是無常,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就是無常,可壞性,不是常恒不變的,一會兒善心,一會惡心,一會不善不惡心;一會兒高興了,一會兒又嗔恨了;一會要利益一切,一會兒又危害一切,因爲過去我們的心就是這樣發的,一會兒歡喜了做點善事,一會兒嗔恨了做點惡事,又沈下來了。這樣變化。因爲心是這樣曲折的,所以話呢,一會兒說好話,一會兒說惡話。口業也是這樣造的。身體的造作也是這樣曲折的。所以我們因是這樣造的,果呢,感今生的果報也是這樣,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循因結果,循業發現,受業力支配。因爲過去造的因業就是善惡摻雜,所以今生這個果也是苦樂交報。上午挺好,甚至這一刹那很好,下一刹那就苦得不得了。表面看這個人好像冤枉了我,他怎麼這樣做呢?(這麼)逼迫我呢?其實我們也怨不著他,不能向外怨,我們過去一定是這樣對待過他,危害過他,所以他今生才這樣對待我們。都是循因結果,循業發現。這個因果律是絲毫不爽的,立杆就有影,有因就有果,就是法網難逃的意思。就像我們在世間似的,這個人想發濁惡染汙心,想搶劫偷盜,他這種心一生起來,就是一種惡性發心、危害發心、黑暗發心,恐怕別人知道,所以心馬上就恐懼、憂愁、忐忑不安,就陷入病態、痛苦,這個痛苦的境界是誰給他的呢?那不還是唯心所現嗎?是心的力量和作用嗎?如果這時候他能覺悟,或別人勸說他,他認識到做一個公民不應當這樣,應當奉公守法,(不然)將來要受到法律製裁,不但自己痛苦,全家跟著受痛苦,親戚朋友(也)受痛苦,現前的利益都得失掉。如果他覺悟了,把這個心歇下來,心滅法滅,他馬上就恢複正常,身心安穩了,也不去搶劫偷盜了,這場災難就免了。如果他實行了以後,那大苦接踵而至,災難,那這是誰給的呢?不還是自造業還自受嗎?如果我們發好心,盡職盡責,去利益國家、人民、社會,去利益衆生,那麼國家、人民、社會就會贊揚我們,給我們榮譽,給我們利益,大家向我們學習。這個境界誰給的?也不從天降,不從地長,也不是別人給的,也是由他發這種好心變現的。佛法講叁世因果,也是這樣,都是唯心所現,所以當好治心。心若不得到治理,心是根本,就像這個大樹似的,枝葉所以能長得茂盛,就是因爲它根深葉茂,根紮得深,八級大風也吹不倒,雨也澆不倒。枝葉茂盛,如果沒有根的話,一天就枯幹了。這個樹我們要想把它截倒,一個枝一個枝地截,那就費勁了,把根一截就倒了。我們要想修行,出苦得樂,就得降伏其心。

  佛在《阿含經》裏不說麼:我與心鬥,其劫無數。我們的本師在《阿含經》裏告訴我們,他和自己這個妄心鬥,和這個生死心鬥,經過無量劫,才把這個妄心徹底鬥倒,歇滅。佛說,今得成佛,獨步叁界。我今天成佛了,才于十方世界得自由,願意來設教就來設教,願意入涅槃就入涅槃,願意到他方國土就到他方國土,不受業的限製,因爲佛不造業了。佛的妄心歇滅,證得清淨心體--本覺佛性,究竟成佛,具足神通、智慧、光明,法身遍一切處,從必然達到自由,再也不受業的限製。我們都是循業受報,不來受報不行,業沒完結,想出離生死還不行,種種障礙逼迫,都是自己的心逼迫、系縛、障礙自己,所以諸行無常。

  不但心法是這樣,就是我們說的話,口業,在這一念心的力量作用下,發善心就隨善緣說種種善話;發惡心,隨惡緣說種種惡話;發不善不惡心,隨不善不惡之緣說種種不善不惡之話。這語言除非不說,說了就是業,口業。不是落在善業上,就是落在惡業上,再就落在無記業上。有業就得循業受報,所以我們在座的各位,因爲今天發心學佛了,心不能隨便想,說我隨便胡思亂想隨便生心吧,不花錢也不費事,但是這個業已經成了,心生業即成。有業就得循業受報,我們應當善思量,這個心怎樣生,怎樣生清淨心。這個話說出來就是業,惡口、妄語、绮語、兩舌,佛在經裏說:這個口業若嚴重了,也使我們墮落地獄、餓鬼、畜生道。地獄是易進難出,進去容易,但是出來很難。佛在《楞嚴經》裏不說麼:罪惡大了,墮落無間地獄;然後到有間;有間以後,剩下余業到畜生,到餓鬼,餓鬼報完了以後到畜生;畜生余業轉生到人道,(轉生人以後)由于余業,貧窮下賤、愚癡暗昧,所以在苦境上迷惑了,他又起惑造業,還墮落叁途道,所以很難出離。

  這個口業,語言也是,我們說的善話、惡話、不善不惡話,這也叫行,語言的行爲,語言也沒有一個常恒不變的實體,也是生滅、無常、可壞之法,就像我在這兒給大家說話,說種種話,可是現在不說了,那麼我前面跟大家說的這些話,拿過來讓大家看看,什麼形狀,什麼相貌,有沒有實體可得?也沒有實體可得。但是它是一種業,循這種幻業受幻報,受生死的虛幻之報。就像做夢似的,都是業力支持,報完拉倒。幻造幻受,虛幻地造業,虛幻地受報。所以就像旋轉火輪似的,拿一支火,這麼一旋轉就成爲一個大火輪。虛妄顯現。可是你不轉呢,它就是一支火,沒有開始,沒有終了。這就是輪回生死。這個話、語言也是生滅、無常、可壞之法,沒有常恒不變的實體,無我我所。哪句話也沒有我,也沒有我所。說我說句惡話就是我,我之全體,我之所在,真實有我,那麼惡話是我,那一會兒又說善話又是誰呢?一會兒又說不善不惡話。說這叁種話都是我,但是體性不一樣,應該有叁個我,那更不成立,所以不但心無我,語言也無我。所以衆生妄想執著種種語言,善語、惡語,別人說一句話,本來我尚且不存在,它就更無所依據。別人說一句話,或者罵一句,我們就認爲他罵的就是我,他罵我了,所以抓住不放,妄想執著,互相危害,鬥亂。有的嚴重的,因爲這一句話,甚至導致人命關天,失掉生命,你說這一句話危害嚴不嚴重吧?因爲本來不可得,就像虛空似的,但是因爲他妄想執著性,所以在這裏頭虛妄建立生死、罪業、痛苦。有的人過去因爲一句話國破家亡,傾家蕩産,妻離子散,就是因爲妄想執著這一句話,不了達這話當體即空,無我我所,生滅無常可壞之性。所以我們說話也不能隨便說,要說正語,佛在八正道裏不說嘛,要說正語,說佛法話,說利益話,不說危害話,凡有所說,必然符合佛法,對自己,對大家都有利益。這樣我們就功德無量了。也不是不說。

  那麼我們身體的行爲造作,每天我們要做很多善事、惡事、不善不惡事,都是通過這個色身六根去做,我們的色身六根要按照八正道發起正行,做正業,做佛法的事情。我們本身要持戒,對所受的戒法,心不犯,口不犯,身不犯,這就叫正行。要忍辱波羅蜜,忍受侮辱,對于別人的侮辱、危害,我們認可,容忍,仁愛,不違逆,了達本空不可得,不妄想執著,在這個逆境上得解脫。憐憫他--他罵我,要危害我,他造業,將來要受苦。我們不但不嗔恨,還要憐憫他,慈悲他,救度他。若能轉物即同如來,你把他轉了,他就成爲你的善知識了,幫助我們成道,我們應當感謝人家,這樣我們不就提高了嗎!我們的境界、層次就提高了。如果他罵你,你罵他,互相危害,他是凡夫,你也是凡夫,就和我們佛門弟子的身份不相應了,有名無實。他贊歎我們,供養我們,禮拜我們,給我們好處,我們了達本空,無我我所,不攀緣妄想執著,還是如如平常。這樣的話,我們能降伏貪心,不做好想。他贊揚我們,給我們利益,也幫助我們成道了,我們就在好的境界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所以我們應當感謝人家。就是逆順皆方便,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認識這個道理,就會用世間的生死妄情去對待,好的貪著得不得了,不得到不行;失掉了還憂愁痛苦,失掉還不行,非得希望他現前,保留不失掉,這不就是生死嗎!不好的事情,煩惱、嗔恨、拒絕,不讓它現前,那是不可能的。因爲這個善惡、罪福、逆順,錯綜複雜,千變萬化,有事無事,這是世間相。因爲一個衆生一個心,一個心要變現一種境界,這就是世間相。有善的境界、惡的境界、不善不惡境界,錯綜複雜。佛說:世間相常住。只要衆生沒成佛,世間的本來面目就是這樣,善善惡惡,錯綜複雜。佛都不能改變它,我們怎麼能去改變呢?說這一切都得隨心所欲,按我的意志去表現,那是不…

《諸行無常,諸受是苦,當體放下,這是不是涅槃的境界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