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发过不善不恶心,那么回过头来看看哪个心可得?哪个心也不可得。那我们现在、此时此刻这个心不停地生灭,攀缘这个,攀缘那个,就是我们坐到这儿也是这样,那么哪个心可得呢?如果前一念心是我的话,那么现在这一念心又是谁呢?现在这一念心是我的话,那么后一念心又是谁呢?三心不可得,哪个心也没有我,无我我所,所以佛说心是苦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是不净的。应当这样谛审观察,好好认识自己的心。所以佛教诫我们念阿弥陀佛,好好守戒,修行,就是要把我们的心摄受在佛法净业因缘上。出离这个世间,是从心上出离,我们不想世间的一切事物了,(不想)生死之事,我们就是出离三界了。是从心上出离,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心是根本,十法界唯是一心所造,有什么样的心,就变现什么样的境界,都是唯心所现,所以不降伏其心那是不行的。首先得认识心,对心要知道,要认识,要悟明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很重要。我们心是每天使用的,是最亲近,最了解,最挚爱的,大家都认为心就是我之全体,我之所在,归我所有。那么对于这个心,我们还不认识,究竟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妄的,是危害性还是利益性,是有我还是没有我,这个问题应当把它研究明白,不能迷闷,这样我们才能够随顺净缘,随顺佛法因缘,按照佛的八正道提起正念。正念提起来了,那么一切邪知邪见、危害心就都自行灭去了。这样我们才有出离之路,才能趣向光明,趣向解脱,趣向安乐。达摩祖师不说嘛:全凭心上用功夫。就是这个意思。
心是无常的,生灭的,是可坏之性,这就是无常,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就是无常,可坏性,不是常恒不变的,一会儿善心,一会恶心,一会不善不恶心;一会儿高兴了,一会儿又嗔恨了;一会要利益一切,一会儿又危害一切,因为过去我们的心就是这样发的,一会儿欢喜了做点善事,一会儿嗔恨了做点恶事,又沉下来了。这样变化。因为心是这样曲折的,所以话呢,一会儿说好话,一会儿说恶话。口业也是这样造的。身体的造作也是这样曲折的。所以我们因是这样造的,果呢,感今生的果报也是这样,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循因结果,循业发现,受业力支配。因为过去造的因业就是善恶掺杂,所以今生这个果也是苦乐交报。上午挺好,甚至这一刹那很好,下一刹那就苦得不得了。表面看这个人好像冤枉了我,他怎么这样做呢?(这么)逼迫我呢?其实我们也怨不着他,不能向外怨,我们过去一定是这样对待过他,危害过他,所以他今生才这样对待我们。都是循因结果,循业发现。这个因果律是丝毫不爽的,立杆就有影,有因就有果,就是法网难逃的意思。就像我们在世间似的,这个人想发浊恶染污心,想抢劫偷盗,他这种心一生起来,就是一种恶性发心、危害发心、黑暗发心,恐怕别人知道,所以心马上就恐惧、忧愁、忐忑不安,就陷入病态、痛苦,这个痛苦的境界是谁给他的呢?那不还是唯心所现吗?是心的力量和作用吗?如果这时候他能觉悟,或别人劝说他,他认识到做一个公民不应当这样,应当奉公守法,(不然)将来要受到法律制裁,不但自己痛苦,全家跟着受痛苦,亲戚朋友(也)受痛苦,现前的利益都得失掉。如果他觉悟了,把这个心歇下来,心灭法灭,他马上就恢复正常,身心安稳了,也不去抢劫偷盗了,这场灾难就免了。如果他实行了以后,那大苦接踵而至,灾难,那这是谁给的呢?不还是自造业还自受吗?如果我们发好心,尽职尽责,去利益国家、人民、社会,去利益众生,那么国家、人民、社会就会赞扬我们,给我们荣誉,给我们利益,大家向我们学习。这个境界谁给的?也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不是别人给的,也是由他发这种好心变现的。佛法讲三世因果,也是这样,都是唯心所现,所以当好治心。心若不得到治理,心是根本,就像这个大树似的,枝叶所以能长得茂盛,就是因为它根深叶茂,根扎得深,八级大风也吹不倒,雨也浇不倒。枝叶茂盛,如果没有根的话,一天就枯干了。这个树我们要想把它截倒,一个枝一个枝地截,那就费劲了,把根一截就倒了。我们要想修行,出苦得乐,就得降伏其心。
佛在《阿含经》里不说么:我与心斗,其劫无数。我们的本师在《阿含经》里告诉我们,他和自己这个妄心斗,和这个生死心斗,经过无量劫,才把这个妄心彻底斗倒,歇灭。佛说,今得成佛,独步三界。我今天成佛了,才于十方世界得自由,愿意来设教就来设教,愿意入涅槃就入涅槃,愿意到他方国土就到他方国土,不受业的限制,因为佛不造业了。佛的妄心歇灭,证得清净心体--本觉佛性,究竟成佛,具足神通、智慧、光明,法身遍一切处,从必然达到自由,再也不受业的限制。我们都是循业受报,不来受报不行,业没完结,想出离生死还不行,种种障碍逼迫,都是自己的心逼迫、系缚、障碍自己,所以诸行无常。
不但心法是这样,就是我们说的话,口业,在这一念心的力量作用下,发善心就随善缘说种种善话;发恶心,随恶缘说种种恶话;发不善不恶心,随不善不恶之缘说种种不善不恶之话。这语言除非不说,说了就是业,口业。不是落在善业上,就是落在恶业上,再就落在无记业上。有业就得循业受报,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因为今天发心学佛了,心不能随便想,说我随便胡思乱想随便生心吧,不花钱也不费事,但是这个业已经成了,心生业即成。有业就得循业受报,我们应当善思量,这个心怎样生,怎样生清净心。这个话说出来就是业,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佛在经里说:这个口业若严重了,也使我们堕落地狱、饿鬼、畜生道。地狱是易进难出,进去容易,但是出来很难。佛在《楞严经》里不说么:罪恶大了,堕落无间地狱;然后到有间;有间以后,剩下余业到畜生,到饿鬼,饿鬼报完了以后到畜生;畜生余业转生到人道,(转生人以后)由于余业,贫穷下贱、愚痴暗昧,所以在苦境上迷惑了,他又起惑造业,还堕落三途道,所以很难出离。
这个口业,语言也是,我们说的善话、恶话、不善不恶话,这也叫行,语言的行为,语言也没有一个常恒不变的实体,也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就像我在这儿给大家说话,说种种话,可是现在不说了,那么我前面跟大家说的这些话,拿过来让大家看看,什么形状,什么相貌,有没有实体可得?也没有实体可得。但是它是一种业,循这种幻业受幻报,受生死的虚幻之报。就像做梦似的,都是业力支持,报完拉倒。幻造幻受,虚幻地造业,虚幻地受报。所以就像旋转火轮似的,拿一支火,这么一旋转就成为一个大火轮。虚妄显现。可是你不转呢,它就是一支火,没有开始,没有终了。这就是轮回生死。这个话、语言也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无我我所。哪句话也没有我,也没有我所。说我说句恶话就是我,我之全体,我之所在,真实有我,那么恶话是我,那一会儿又说善话又是谁呢?一会儿又说不善不恶话。说这三种话都是我,但是体性不一样,应该有三个我,那更不成立,所以不但心无我,语言也无我。所以众生妄想执着种种语言,善语、恶语,别人说一句话,本来我尚且不存在,它就更无所依据。别人说一句话,或者骂一句,我们就认为他骂的就是我,他骂我了,所以抓住不放,妄想执着,互相危害,斗乱。有的严重的,因为这一句话,甚至导致人命关天,失掉生命,你说这一句话危害严不严重吧?因为本来不可得,就像虚空似的,但是因为他妄想执着性,所以在这里头虚妄建立生死、罪业、痛苦。有的人过去因为一句话国破家亡,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就是因为妄想执着这一句话,不了达这话当体即空,无我我所,生灭无常可坏之性。所以我们说话也不能随便说,要说正语,佛在八正道里不说嘛,要说正语,说佛法话,说利益话,不说危害话,凡有所说,必然符合佛法,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利益。这样我们就功德无量了。也不是不说。
那么我们身体的行为造作,每天我们要做很多善事、恶事、不善不恶事,都是通过这个色身六根去做,我们的色身六根要按照八正道发起正行,做正业,做佛法的事情。我们本身要持戒,对所受的戒法,心不犯,口不犯,身不犯,这就叫正行。要忍辱波罗蜜,忍受侮辱,对于别人的侮辱、危害,我们认可,容忍,仁爱,不违逆,了达本空不可得,不妄想执着,在这个逆境上得解脱。怜悯他--他骂我,要危害我,他造业,将来要受苦。我们不但不嗔恨,还要怜悯他,慈悲他,救度他。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你把他转了,他就成为你的善知识了,帮助我们成道,我们应当感谢人家,这样我们不就提高了吗!我们的境界、层次就提高了。如果他骂你,你骂他,互相危害,他是凡夫,你也是凡夫,就和我们佛门弟子的身份不相应了,有名无实。他赞叹我们,供养我们,礼拜我们,给我们好处,我们了达本空,无我我所,不攀缘妄想执着,还是如如平常。这样的话,我们能降伏贪心,不做好想。他赞扬我们,给我们利益,也帮助我们成道了,我们就在好的境界上,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我们应当感谢人家。就是逆顺皆方便,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认识这个道理,就会用世间的生死妄情去对待,好的贪著得不得了,不得到不行;失掉了还忧愁痛苦,失掉还不行,非得希望他现前,保留不失掉,这不就是生死吗!不好的事情,烦恼、嗔恨、拒绝,不让它现前,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善恶、罪福、逆顺,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有事无事,这是世间相。因为一个众生一个心,一个心要变现一种境界,这就是世间相。有善的境界、恶的境界、不善不恶境界,错综复杂。佛说:世间相常住。只要众生没成佛,世间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善善恶恶,错综复杂。佛都不能改变它,我们怎么能去改变呢?说这一切都得随心所欲,按我的意志去表现,那是不…
《诸行无常,诸受是苦,当体放下,这是不是涅槃的境界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