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比較宗教學▪P5

  ..續本文上一頁過,直至西元九十五年方被禁止。這在古時的墨西哥特別盛行,據馬克斯彌勒的統計,每年在墨西哥廟宇內殺來祭神的約有二千五百人,其中有一年多至十萬人。在印度也有,以西元一八六五至一八六六年爲最盛;現雖禁止,仍以面粉、漿糊、泥土捏成人形,砍頭祭神。

  在古墨西哥的土人,尚有一個吃人肉的例:每年行大祭一次于所奉的神之前,其前一年必選一美秀青年充當次年的犧牲。在一年中這青年被崇拜爲神,供奉甚盛,人民見他,必俯伏爲禮,並順從他一切要求。最後一月,撥有四個美女爲其夫人。最後一日乃把他排在莊嚴的行列之首,進入廟內,經過許多儀式和禮敬後,即把他宰殺祭神,他的肉則由祭司和尊長們分割去吃掉。

  由此種原始宗教的人體犧牲,視犧牲的人爲神,分吃被犧牲者的肉,可以證明耶稣理論的出處,即是原始宗教。耶稣自稱是神的道成肉身,耶稣犧牲在十字架上,是爲了祭神以代人類贖罪。信仰耶稣的人,爲了獲得耶稣的聖靈,所以要吃聖餐──食其肉且飲其血。(本節的重要參考書爲林惠祥的《文化人類學》)

  第二章 未開化民族的宗教

  第一節 神教的分類

  誰是未開化者未開化,就是尚未接受近代文明的開發,本章所舉,則包括有保存著原始風氣的現代各民族,他們進到近世紀以來,卻仍保留著先民的習俗、信仰,及生活型態與思想觀念的全部或一部,但這種情況已在漸漸改變之中。本章所據參考資料,或與目前的實際有了距離,則亦無關宏旨。

  其實,已開化民族中,仍保有未開化民族的宗教意識者,依舊不少。這種原始宗教的信念,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所以近世宗教的進步,遙遠地落在科學的進步之後。近世宗教之有若幹進步,實際上是受了科學的影響而進步,因爲宗教的本質有它的固定性。例如原始宗教即信大勢力者爲神靈的抽象,到了基督教,仍以所信奉的上帝爲無上的權威者。如果將這觀念修正,他們的信仰便立即落空。這一點,佛教是全然不同的,佛教一開始就以緣生法,否定了神的權威。因此,若講宗教的進步,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創始之際,就已進步到了現代的 階段。至于後期佛教之受外道的影響而又接受了若幹原始宗教的東西,那當又作別論。

  多神教多神教(Polytheism),已比原始人類的雜亂信仰有了程度上的升華,已將混雜無秩序的信仰,變爲有系統的對各種較大之神靈的信仰,以這些較大的神靈,各自統治宇宙的一部分。例如風雨雷電氣候的神、森林江河海洋的神、戰爭疾病死亡冥界的神,每一類均有一大神,一大神統領其自類的許多群神。佛教的八部神王,原出于印度的外道而爲佛教所吸收,本也是多神的性質。例如八部之中的「幹闼婆」(Gandharva),即是《吠陀經》的低級群神之一類。

  在埃及,各區域都有其特別的神。希伯來人的耶和華,原是古以色列民族所奉諸神中之一個神,摩西參考了巴比侖的一神教,才把他塑成唯一的神。羅馬的神很多,故有一座萬神廟。中國的道教,事實上也是多神的宗教。

  多神教所奉的神,多數是人形的神。這種「人神同形主義」(Anthropomorphism),出現于較高文化的社會中。在希臘,神和人的形貌相同,且也有人的欲望和人的劣性,乃至與人戀愛,爭風吃醋;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們對于神仙的情感,不是敬畏,而是愛慕。把美女比作天仙,天仙下凡與人戀愛生子。人們渴慕能與神仙結爲夫妻,神仙是人形,也是由人修成的。

  依佛教的看法,多神教的神,皆是欲界的神,是地居天的神。除了他們的色身較凡人微妙,壽命較凡人爲長,福報較凡人爲大,其余的生活習性,實無異凡人。例如在荷馬史詩及印度《大戰詩》中的神,都是神人同形。他們具人形,有重量,可加以枷鎖,能感覺身體之痛苦,受傷時雖無血液而有神液流出。雖不需照常人那樣的進餐,卻會吃犧牲。他們在心理方面,也有恐懼、怨恨、妒嫉、虛榮,乃至比人類更強;他們不是全知全能,有時也會憂愁失望;他們的社會也常發生戰爭,有勝有敗。故以佛教衡量,多神教的最高境界,相當于欲界的第二天,即忉、利天或叁十叁天。

  二神教二神教(Dualism)是有些民族把宇宙間的權威者,分爲兩類的特性而來,認爲天地之間的不可測的大力者,不外乎慈悲的及凶狠的兩大神靈,由這兩大神靈統製著宇宙和人類。

  一個神居于風平浪靜、清明晴朗的地方,他有慈悲的心腸,專做救濟苦難、施人恩惠的事。一個神居于風雲莫測之處,性格凶暴,專做害人的事。例如他使海水暴漲,狂風大作,天地晦暗,能使氣候大寒大熱,降下瘟疫、洪水、猛獸、雷擊、地震等等的災禍。

  慈悲的大神,專用善良、溫和、可愛的精靈爲其助手;凶暴的大神,專用殘 酷、暴戾的精靈爲其助手。因此,這種二神教,實是多神教的另一內容,只是把衆神分爲善惡二類,各用一位大神來統治許多的小神,不稱小神爲神而稱精靈,乃是原始宗教生氣說的進步。此與原始的部落組織有關:一個部落只有一個最有能力的人做酋長,其余的人均不得享有酋長之名;兩個部落方有兩個酋長。

  有很多宗教,都有二神教的特征。

  (一)古埃及:善神爲奧息裏斯(Osiris),惡神爲沙特(Sat)。人民很怕惡神,對之供獻時的犧牲,往往多于善神。

  (二)馬達加斯加:善神爲占和爾(Zamhor),惡神爲尼殃(Nyang)。

  (叁)斯堪地那維亞:有光明之神巴杜兒(Baldur),黑暗之神羅歧(Loki)。

  (四)古印度:有晝間之神因陀羅(Indra)與夜間及邪惡之神韋陀羅(Vritra)的競爭。

  (五)古波斯的教:以光明之神阿诃羅莫他(Ahura Mazda 或稱奧姆斯達 Ormuzd),永遠和黑暗之神安格拉馬伊尼亞(Angra Mainya 或稱阿劣曼Ahriman)鬥爭。當猶太人于西元前第六世紀時,被巴比侖人流放在美索不達米亞之際,接觸到了波斯的教,便采納了惡魔的信仰。

  (六)猶太教:猶太教是基督教的前身。一般以爲猶太教及基督教均是一神 教,其實不然。猶太教本是多神信仰而由摩西改爲一神崇拜,到了與教接觸之後,又成了二神教。他們的民族保護神是耶和華。破壞耶和華計畫的惡神是撒旦(Satan)。此撒旦的觀念是采自教的阿劣曼,他的名則取自古埃及的沙特(Sat)。迄至基督教,雖已自命爲超越的一神教,實則仍是一神分裂的二神教。撒旦與耶和華處于敵對的立場,分別統治著善惡兩個世界。自摩西時代乃至到王國時代的猶太教,以耶和華兼有善惡兩種性格。至先知時代以後,便將惡的性格分給了撒旦的名下。

  一神教一神教(Monotheism)即是唯一神教。一般均以爲一神教是高級宗教。例如基督教及回教等,他們只信一個神是宇宙的主。

  然而,在原始民族中,已有了一神教的信仰。例如波裏尼西亞人,即信一神教。他們說:「達亞羅亞(Taaroa)是他的名」;「他獨自存在而成爲宇宙」;「他創造了這堅硬石頭的世界,這世界便爲他的妻,是萬物的基礎,産生了地與海。」

  在耶稣紀元前一千四百年,埃及有個聖潔的王叫作亞克那頓(Akhnaton),創立了一個教派,只奉日神亞頓(Aton)爲唯一的神,並向百姓宣說,亞頓是他們在天的父親,是仁愛與和平的主宰。此神無偶像,其象征物爲太陽盤(Sun Disc),但也並不崇拜此象征物。可惜因爲亞克那頓酷愛和平而痛惡戰爭,所以失了他的國家,他的教派也就因此消失。

  基督教與回教是公認的一神教,此二教均與猶太教有深厚的淵源。回教兼受基督教及猶太教的恩賜而成立。基督教受猶太教的遺産而革新。猶太教則受古巴比侖及古埃及的刺激而形成。在摩西(西元前一千五百年)之前,巴比侖(現在的伊拉克)已有了一神信仰,已有了一部二百八十五條律法的《漢摩拉比法典》,這使摩西完成了一神耶和華的崇拜及十誡的規定。到了西元前第六世紀以後,《舊約》的故事陸續編寫出來,其中的許多觀念,都是采自古巴比侖、埃及、波斯宗教的材料。例如創世神話、方舟神話、魔鬼神話、不拜偶像、一神信仰等等,無一不是來自其他的宗教。幸運的是,猶太教乃至基督教及回教的教會組織及思想控製,較任何原始宗教都嚴密,所以他們的國家可以亡,信仰卻傳流到今。至于其他如巴比侖、埃及的古宗教,就老早滅亡了。

  基督教自以爲是高級的一神教,實則,從其一元論的二分法來看(神造萬物,是一元論;善惡絕對,是二分法),既可稱爲一神教(一神一元創造宇宙),又可稱爲二神教(信有義神及魔神),更可稱爲多神教(耶和華天父的國中有許多天使,撒旦的治下有許多魔鬼)。

  根據基督徒李杕的《天神譜》:「天神分九品:至愛者、普智者、上座者、統權者、異力者、大能者、宰製者、宗使者、奉使者。九品合爲叁軍:至愛、普智、上座爲上軍;統權、異力、大能爲中軍;宰製、宗使、奉使爲下軍。品越在前,則禀性越美,膺寵越隆。合九品叁軍則有總領天神,即彌額爾是。」這九品天神,亦即安琪兒(Angel),亦即上帝之使者。其中的「奉使」者,即守護世人的天神。據說一人即有一神守護。又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凡是反基督及不信基督的人,都是魔鬼或魔鬼的使者。可知,中國人所謂的「漫天神鬼」,在基督教同樣也可適用!如說基督教確系一神教,用此衡量中國的道教,也可算爲一神教。道教雖形成多神崇拜,但最初最高則爲元始天尊。

  基督教是一神、二神、多神?站在任一角度,均可拉得上關系,因爲它是以原始宗教的本質,套上了哲學的外衣,才化爲高級的普遍宗教。但在希伯來人的構想中,把他們說成是「超神」的宗教。認爲上帝創造宇宙、主宰萬物,宇…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