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P17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說:“怎麼來的都是老太婆!”這麼說就打擊了她們的積極性。要教化她的家人,就要首先教化好老太婆,老太婆教化好了,她家裏的人也就慢慢可以教化好了。到柏林寺來的老太婆總是占多數,我對她們親切接待,循循善誘,希望她們有意見好好提出來。要根據不同的對象,讓她們體會到佛法的利益。說到老太婆,你們看看,曆來碑石上面,老太婆的功德芳名最多。你們去看看,我們寺裏的那個叁千邑衆碑,2800多個名字,是女的多還是男的多。再說,老頭、老太婆退休了,有時間到寺廟裏來修行,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功德很大。年輕的法師們做事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老頭、老太太。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重視青年人。老頭老太太也會理解到,佛法的希望還是要靠青年人。他們之所以來這裏護持佛教,也是希望佛教後繼有人嘛。對青年的工作要更加重視。但是對青年人開始不能要求太高,要有次第,慢慢地引導。

  第二點是要平等。對待老太婆也好,青年人也好,有錢人也好,窮苦人也好,都要一視同仁,以禮相待,都要熱情,不要有分別。有分別,就違背了佛教慈悲平等的精神。我有四句話,叫做“大衆認同,大衆參與,大衆成就,大衆分享”。大衆既成就了我們,我們就一定要使大衆能夠分享佛法的慈悲平等的精神,讓他們感到到了寺院就像回到家裏一樣。

  第叁點是要肯切,不能搞虛僞的東西。虛僞的東西多了,人家就不相信你了。所以一定要肯切誠摯。我們對信衆許的願,要基本上落實。任何信徒來,有錢也好,沒錢也好,官也好,民也好,窮苦百姓也好,大老板也好,都平等對待。柏林寺的有些老居士,大都是從1992年第一次參加念佛七以後每年都來這裏參加冬季共修活動的善知識。八年來,這些老頭、老太太始終認同、護持這個道場。總之,對待信徒一定要肯切,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都要肯切,誠懇相待。有這樣的態度,就會有信衆,就會有人聽你說法,就會有人護持你,說得時髦一點,你弘法才會有市場。

  第四點是要隨緣。我們做上面這些事情,觀機也好,平等也好,肯切也好,都要隨緣來做,不能勉強。勉強就有可能適得其反。所謂隨緣,就是要觀時節因緣,然後去隨順這個因緣,充分利用它。隨緣不是消極的,它是積極的。它要求我們利用環境,創造條件,以利于開展弘法工作。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弘揚佛法也同樣離不開因緣條件。隨緣不是消極被動的,既要看清時節因緣,又要抓住時機創造有利條件,使時節因緣成熟,這裏面有很深的學問,書本上是學不到的。這要靠我們平時多觀察,多學習,多運用。

  最後一點就是要有責任心。自行也好,化他也好,出家衆有出家衆的責任,在家衆有在家衆的責任,大家都要隨緣隨份地去盡自己的責任,去做化他的工作。出家的年輕人一定要注意,要養深積厚,才去做化他的工作。不要出家還沒有兩天,就去講經啊,收皈依徒弟啊,當寺廟裏的住持啊,這種事情不能做。一是折福,二是自己的那一點點水不夠用。要到什麼年齡才合適呢?虛雲老和尚到56歲以後才開始弘法。我們當然不能都像虛雲老和尚一樣,到了56歲再去做事情,那就太晚了。但是,起碼你要讀一個中級佛學院畢業,有五至十年左右的戒臘。這樣說起話來才有分量,走到一個地方才有資曆,教內教外的人才會重視你。有的人年紀很輕,學問也不錯,但是因爲年齡還沒有到,做事情要把各方面的關系都協調好,很難。人家一看,哎呀,這麼年輕,首先就有一點不接受。所以我想,諸位要弘法做事,起碼要到叁十歲以上。當然這是講十幾、二十歲出家的。如果你是叁十歲出家的,想馬上就去做弘法的工作,那也是不行的。叁十歲出家的,你就四十歲去做事;四十歲出家的,你就五十歲去做事;五十歲出家的,你就五十五歲去做事。六十歲出家的,那你就別做了。因爲六十歲出家不讓你受戒,你還做什麼呀?你就在家裏好好修行,不要出家了。

  總結:解七

  各位善知識,叁個七到今天就圓滿結束了。在這個叁個七當中,兩堂大衆都非常精進。僧俗兩衆同常住配合得都非常好,沒有出現任何不如意的事情。今年的禅七應該說比過去曆年都更加生動、活潑、喜悅。

  今年的禅七,我跟大家一樣坐香,一支香都沒有空過。往年的禅七總因爲有許多的事情要做,總免不了要空幾支香。這21天,我講了很多話,也說了自己的一些體會。自己體會的話,如果說有錯誤的地方,就當我沒有說,算我賴帳;有對的地方,你們可以參考。

  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再叮囑兩句。你們一定相信,真正做功夫要在平常日用當中。祖師千言萬語,佛經千言萬語,就是要我們在一天24小時當中,也就是二六時中,時時來觀照自己,對治自己的無明煩惱。所謂二六時中就是“晝六時、夜六時”。中國古時候,一天分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小時,所以叫晝夜六時。古印度的說法是,晝叁時、夜叁時,晝夜剛好六時,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四個小時。希望大家試著在晝夜六時當中去用功夫。不在晝夜六時中去用功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古人說打成一片,這是在晝夜六時中練得的真功夫。沒有那個功夫,想來去自由,想坐脫立亡,是辦不到的。我們提倡生活禅,目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在修行當中生活,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不離這個!

  現在我們起立,舉行解七儀式。

  一堂居士一堂僧,叁七安禅究此心;

  離相離名光灼灼,絕緣絕慮自騰騰。

  任運分成六和合,歸元本是一精明;

  下凡上聖心無異,貴在當人立處真。

  柏林禅寺第七屆禅七法會是日圓滿結束。叁寶加持,龍天護佑,四衆歡喜,四大輕安,法喜充滿,得未曾有。雖然如是,即今解七之際,山僧且拈古人公案作法供養。布袋大士偈雲:只個心兮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悟,縱橫自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報語諸人,好在二六時中,四威儀內,調伏此心,薦取此心。好自珍重。

  解!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