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精華▪P2

  ..續本文上一頁救命的行爲,消業最快,善緣最深,福報最大,對于我們修行的往生大業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

  

  這本“修行精華”是師父在茅蓬自修當中,擇取書本中契機契理,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精華所集結而成,其中的內容正是現在學佛人最須要了解的部分,文章中處處點出了修行的陷阱與盲點,相信仔細閱後,對于學佛同俦,都能助益匪淺,對于我們的修行目標與基本行持當有更深刻的體會與更明白的認識。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曆劫修行,成就如此偉大殊勝的淨土法門,令後世愚劣庸俗的吾輩凡夫,尚可依憑佛力救拔,于此生了生脫死,往生西方!

  

  感念大慈大悲的世尊,在此五濁惡世中,宣說如此難信難逢的淨土法門,令後世一切衆生,無論上中下根,皆能倚仗佛力,橫超五濁,永斷輪回!

  

  感念師父,把佛法最重要的精髓教導我們,並以身教實踐一位真實修行者的典範,令一切後學都能深體聖心,領受佛陀無問自說,反覆叮咛淨土法門的深意,從此老實念佛,身體力行,信願求生,真正在今生成就,完成往生西方的學佛大業。

  

  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蓮池功德會謹記

  

  感應與巧合

  

  人的一生隨時都有無數影響他命運的機緣從他的身旁眼前溜過,其造成禍福的結果,但憑各人的取舍,但憑一念之間,上天並沒有對誰作特別的照顧,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種何種因,得何種果,譬如受持佛號必得不可思議之果,殺生必得短命災難之報。

  

  業障重重無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壞的一面想,聞正論而鄙視,逢君子而回避,因此只有痛苦與失敗的機緣。

  

  福慧厚重者,心存謙虛,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磨練人生的試金石,好事當榜樣,惡事當警惕,兢兢戰戰,則人生自然會有許多巧妙的境遇。

  

  比如今日大家談論佛法,有人認爲癡人說夢話,不當一回事,有人則認爲如獲玉寶,非常歡喜形成了人生的轉捩點,因此說:人生之境遇妙不妙,巧不巧,只在一念之間的取舍而造成,總之多種善因,巧事自然會輪到你身邊。

  

  爲什麼要念佛?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小孩呼喚和啼哭的原因,是因爲生活上發生了困難,自己無法解決,只好以啼哭與呼喚作爲求援的信號,爭取愛護者的同情,而滿足自己的希望。做母親的可說是隨時隨地都是關心子女的生活,只要聽到呼叫,沒有不赴援的。

  

  我們念佛是爲了生死問題,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因爲阿彌陀佛有救度衆生的誓願,只要誠心呼救,一定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們生死之苦的來源,是由過去世貪、嗔、癡的煩惱所造成的。現在仍是繼續發展,倘不及時加以防範,一定是後患無窮。要想澄清意念,還我淨明,除了念佛以外,還沒有比較更方便而又更可靠的辦法。

  

  因爲我們根性下劣,而攀緣和執著的習氣既深且厚,如果想要教它放下來,怎麼能辦到?故以念佛之藥,來治妄念之病;倘能信之行之,必能得到奇妙的效果。這個道理就像小孩玩刀一樣,要他放下來很困難。如果以糖果換之,自然會放。

  

  語雲“心無二用”,如能認真老實地念,妄想就會慢慢減少。曾經有人說:“以前不念佛,還沒有什麼妄想。現在天天念佛,妄想反而好像特別多。”所謂不見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以前是在妄想中長大的,哪裏覺得有妄想。現在開始學佛,才知道是妄想。但妄想多,並不是道心不夠,而是與妄想交情太深,一下子想斷是斷不了的。好比你有個賭博朋友,因爲以前你們志同道合,哪裏看得出對方的缺點。現在你學好了,才覺得他的行爲不對。但是以前他來慣了,突然的斷絕往來,雙方都不習慣。只要你認真的工作,也不必討厭他,日子久了,你也不會去想他,他也不會找你了。

  

  對付妄想的辦法和這個真理一樣。假定你能堅定信心,禮念敬誠,以後妄想就會減少到最低程度了。

  

  此生若不念佛,永無了生脫死之期

  

  參禅靠自力,不開悟即無成就,一生不開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後還要修,理可頓悟,事須漸斷,修是修無始以來的煩惱與習氣,念佛則不同,念佛可以帶業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末法時期念佛成就,現值末法,以念佛法門最爲契機,若違反佛之訓示,恐勞而無功。

  

  修行不易成就,念佛不得力,均由于過分愛惜自己的身命,對于精進上就會打很大的折扣。法門無量無邊,修任何一種法門,必須承受相當的苦才行。如不肯吃苦,道業難以成就,不惜身命,並非故意糟蹋身體,人生就像演戲一樣,必須認真去演,才有好的演出。念佛必須認真多念,念到妄想漸少之時,亦是你得力之時。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貴,而不知道一切衆生的生命可貴,更不知道慧命更爲可貴。也就是說,只知道屠刀能殺害生命,卻不知道心刀能殺害慧命,因爲衆生的識心善于分別、執著,以致起惑造業,輪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

  

  所謂放下屠刀即是“轉識成智”和回頭是岸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因爲屠刀放下的開始,即是衆生成佛的開始,如果不放就永遠不得成,所以說,能不能成,就看你放與不放,如肯放,一定能成,以上所說的是理。

  

  現在來說事,屠夫殺害衆生的生命,將來必定要受報。如果一旦聽聞因果之理而放下屠刀,悔前愆而大做佛事,悔悟之初即是成佛之始,倘能依教行持,有長遠心,將來必登佛位。

  

  人生之苦

  

  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慘的環境,果能一生受盡就解脫了,也不算苦。地獄之苦更甚,果能下了地獄,經過很長的時間把它受完,就得到了解脫,也還算有期限,並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輪回之苦沒有完,永無止境,起惑造業受報,六道輪回頭出頭沒,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學佛後要怎樣行持

  

  學佛是一種實驗的學問,沒有實驗到,光是說說,無論如何也見不到它的好處。

  

  學佛行持,似很艱難,但也很簡單,只需平常自己時時在行、住、坐、臥的生活中,運用佛法處理一切事務,就是最平實、穩健的修持,是會得到好處的。倒不一定要住入深山或閉起門而不見人,才真是行持。

  

  太虛大師有偈雲:“佛法如如萬法融,真真俗俗本圓通,若人會得其中意,都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者一個妙法—念佛

  

  學佛的方法雖多,但有當機與否,並無高下之別。由于我們的煩惱習氣,根深蒂固,全仗自力,每覺不夠,因此我們在這裏介紹一個最簡捷,最圓頓的持名念佛。

  

  一般人往往以念佛爲迷信,那裏知道一句佛號,正是念念打破自己貪、嗔、癡迷的有效辦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絕非局外人所能想像得到。

  

  須知佛法本來平等圓融,就在極平常處見功,若好高骛遠,正是知見未忘,一句阿彌陀佛,不是大徹大悟的人,不能全提,而鈍根下愚,也無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其他法門如參禅等,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斷盡見思煩惱,方能解脫六道流轉的分段生死;念佛則因自力與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頂一句,執持不失,妄念無處潛身,自然一路平穩,沒有障礙。

  

  消災延生是可能的嗎?

  

  佛所講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量的平衡。災難現象的發生,或幸福的來臨,就是因果的酬償。善因的酬償是富貴壽考,惡業的酬償是災難病厄。所以從佛法的觀點而言,消災延生的最好辦法是爲善去惡。

  

  消災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發願,應該接受的果報,必須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後,願心發起之時,若承認犯行而有悔意,並和法官合作的話,法庭對他的判罪量刑爲輕,古有戴罪立功,將功贖罪,今有判緩刑而不收監執行,有不起訴處分,還有庭外和解等,都是雖有罪行的因,而能轉變了犯罪果報的例子。

  

  祈求消災延生的人,當然不會一邊祈求,一邊繼續造惡,這就是忏悔,而且以作佛事的誦經、拜忏、布施、供養來求消災延生,便是對淪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債主,用佛法開導,使之心開意解,脫離苦趣,不再索還舊債。再者,由于發願的力量,而把將來未發的事件的因素改變。若繼續做惡,便和災難的原因相應。若棄惡向善,便消弭了災難的因素,而遠離災難了。

  

  所以發願學佛、修善,能夠改變未來的命運,當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經中說,皈依叁寶即有二十五位大善神來做護持。求願消災、延生的人,既已皈依叁寶,當然也有善神護持。由于無始以來,善惡因果循環不已,而且複雜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錯,誰先欠誰,一般衆生乃至于羅漢都難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護法善神的庇佑,應受的果報,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貴者不會和貧賤之人計較小債,而急求償還,當宿世的冤家,超生離苦之後,心頭的冤恨消除了,便再不以冤報冤了,這就是消災延生的道理。

  

  造業終有報

  

  凡人造業,無論善惡,皆是熟者先牽,何種業果先熟,即被其牽引受報。前生造惡,今生未墮,或少年時代造惡,晚年環境仍然甚好,因其前生造有善業,其果先熟,或多生善果之余福未盡,而惡業受報之時猶未到,所以今生或者晚年尚未墮落,其原因在此,並非他有特殊本領,造了惡業而仍然逍遙自在。

  

  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因必有果,並非別造殊勝之因,速證殊勝之果。定期之報,絕不可免。

  

  念佛就是修行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業來分別。若身行惡事,口說惡言,意起惡念,即不是修行人。如果聲聲不離佛號,則口業清淨。念佛應念念相續,無…

《修行精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