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精华▪P2

  ..续本文上一页救命的行为,消业最快,善缘最深,福报最大,对于我们修行的往生大业有著不可思议的影响。

  

  这本“修行精华”是师父在茅蓬自修当中,择取书本中契机契理,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精华所集结而成,其中的内容正是现在学佛人最须要了解的部分,文章中处处点出了修行的陷阱与盲点,相信仔细阅后,对于学佛同俦,都能助益匪浅,对于我们的修行目标与基本行持当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更明白的认识。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历劫修行,成就如此伟大殊胜的净土法门,令后世愚劣庸俗的吾辈凡夫,尚可依凭佛力救拔,于此生了生脱死,往生西方!

  

  感念大慈大悲的世尊,在此五浊恶世中,宣说如此难信难逢的净土法门,令后世一切众生,无论上中下根,皆能倚仗佛力,横超五浊,永断轮回!

  

  感念师父,把佛法最重要的精髓教导我们,并以身教实践一位真实修行者的典范,令一切后学都能深体圣心,领受佛陀无问自说,反覆叮咛净土法门的深意,从此老实念佛,身体力行,信愿求生,真正在今生成就,完成往生西方的学佛大业。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莲池功德会谨记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他的身旁眼前溜过,其造成祸福的结果,但凭各人的取舍,但凭一念之间,上天并没有对谁作特别的照顾,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种何种因,得何种果,譬如受持佛号必得不可思议之果,杀生必得短命灾难之报。

  

  业障重重无福之人,心念不正,凡事往坏的一面想,闻正论而鄙视,逢君子而回避,因此只有痛苦与失败的机缘。

  

  福慧厚重者,心存谦虚,凡事往好的一面看,因此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磨练人生的试金石,好事当榜样,恶事当警惕,兢兢战战,则人生自然会有许多巧妙的境遇。

  

  比如今日大家谈论佛法,有人认为痴人说梦话,不当一回事,有人则认为如获玉宝,非常欢喜形成了人生的转捩点,因此说:人生之境遇妙不妙,巧不巧,只在一念之间的取舍而造成,总之多种善因,巧事自然会轮到你身边。

  

  为什么要念佛?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孩呼唤和啼哭的原因,是因为生活上发生了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只好以啼哭与呼唤作为求援的信号,争取爱护者的同情,而满足自己的希望。做母亲的可说是随时随地都是关心子女的生活,只要听到呼叫,没有不赴援的。

  

  我们念佛是为了生死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因为阿弥陀佛有救度众生的誓愿,只要诚心呼救,一定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要念佛。

  

  追究我们生死之苦的来源,是由过去世贪、嗔、痴的烦恼所造成的。现在仍是继续发展,倘不及时加以防范,一定是后患无穷。要想澄清意念,还我净明,除了念佛以外,还没有比较更方便而又更可靠的办法。

  

  因为我们根性下劣,而攀缘和执著的习气既深且厚,如果想要教它放下来,怎么能办到?故以念佛之药,来治妄念之病;倘能信之行之,必能得到奇妙的效果。这个道理就像小孩玩刀一样,要他放下来很困难。如果以糖果换之,自然会放。

  

  语云“心无二用”,如能认真老实地念,妄想就会慢慢减少。曾经有人说:“以前不念佛,还没有什么妄想。现在天天念佛,妄想反而好像特别多。”所谓不见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以前是在妄想中长大的,哪里觉得有妄想。现在开始学佛,才知道是妄想。但妄想多,并不是道心不够,而是与妄想交情太深,一下子想断是断不了的。好比你有个赌博朋友,因为以前你们志同道合,哪里看得出对方的缺点。现在你学好了,才觉得他的行为不对。但是以前他来惯了,突然的断绝往来,双方都不习惯。只要你认真的工作,也不必讨厌他,日子久了,你也不会去想他,他也不会找你了。

  

  对付妄想的办法和这个真理一样。假定你能坚定信心,礼念敬诚,以后妄想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了。

  

  此生若不念佛,永无了生脱死之期

  

  参禅靠自力,不开悟即无成就,一生不开悟者甚多,悟是理上悟,悟了之后还要修,理可顿悟,事须渐断,修是修无始以来的烦恼与习气,念佛则不同,念佛可以带业往生,乃方便中之方便,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念佛成就,现值末法,以念佛法门最为契机,若违反佛之训示,恐劳而无功。

  

  修行不易成就,念佛不得力,均由于过分爱惜自己的身命,对于精进上就会打很大的折扣。法门无量无边,修任何一种法门,必须承受相当的苦才行。如不肯吃苦,道业难以成就,不惜身命,并非故意糟蹋身体,人生就像演戏一样,必须认真去演,才有好的演出。念佛必须认真多念,念到妄想渐少之时,亦是你得力之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般人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贵,而不知道一切众生的生命可贵,更不知道慧命更为可贵。也就是说,只知道屠刀能杀害生命,却不知道心刀能杀害慧命,因为众生的识心善于分别、执著,以致起惑造业,轮回生死,因此故以屠刀喻之。

  

  所谓放下屠刀即是“转识成智”和回头是岸的意思。立地成佛是理成,因为屠刀放下的开始,即是众生成佛的开始,如果不放就永远不得成,所以说,能不能成,就看你放与不放,如肯放,一定能成,以上所说的是理。

  

  现在来说事,屠夫杀害众生的生命,将来必定要受报。如果一旦听闻因果之理而放下屠刀,悔前愆而大做佛事,悔悟之初即是成佛之始,倘能依教行持,有长远心,将来必登佛位。

  

  人生之苦

  

  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惨的环境,果能一生受尽就解脱了,也不算苦。地狱之苦更甚,果能下了地狱,经过很长的时间把它受完,就得到了解脱,也还算有期限,并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轮回之苦没有完,永无止境,起惑造业受报,六道轮回头出头没,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学佛后要怎样行持

  

  学佛是一种实验的学问,没有实验到,光是说说,无论如何也见不到它的好处。

  

  学佛行持,似很艰难,但也很简单,只需平常自己时时在行、住、坐、卧的生活中,运用佛法处理一切事务,就是最平实、稳健的修持,是会得到好处的。倒不一定要住入深山或闭起门而不见人,才真是行持。

  

  太虚大师有偈云:“佛法如如万法融,真真俗俗本圆通,若人会得其中意,都在日常生活中。”

  

  修行者一个妙法—念佛

  

  学佛的方法虽多,但有当机与否,并无高下之别。由于我们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全仗自力,每觉不够,因此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个最简捷,最圆顿的持名念佛。

  

  一般人往往以念佛为迷信,那里知道一句佛号,正是念念打破自己贪、嗔、痴迷的有效办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绝非局外人所能想像得到。

  

  须知佛法本来平等圆融,就在极平常处见功,若好高骛远,正是知见未忘,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不能全提,而钝根下愚,也无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其他法门如参禅等,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断尽见思烦恼,方能解脱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念佛则因自力与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顶一句,执持不失,妄念无处潜身,自然一路平稳,没有障碍。

  

  消灾延生是可能的吗?

  

  佛所讲的因果,就是指自然力量的平衡。灾难现象的发生,或幸福的来临,就是因果的酬偿。善因的酬偿是富贵寿考,恶业的酬偿是灾难病厄。所以从佛法的观点而言,消灾延生的最好办法是为善去恶。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为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起诉处分,还有庭外和解等,都是虽有罪行的因,而能转变了犯罪果报的例子。

  

  祈求消灾延生的人,当然不会一边祈求,一边继续造恶,这就是忏悔,而且以作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来求消灾延生,便是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冤家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不再索还旧债。再者,由于发愿的力量,而把将来未发的事件的因素改变。若继续做恶,便和灾难的原因相应。若弃恶向善,便消弭了灾难的因素,而远离灾难了。

  

  所以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二十五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已皈依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家,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冤恨消除了,便再不以冤报冤了,这就是消灾延生的道理。

  

  造业终有报

  

  凡人造业,无论善恶,皆是熟者先牵,何种业果先熟,即被其牵引受报。前生造恶,今生未堕,或少年时代造恶,晚年环境仍然甚好,因其前生造有善业,其果先熟,或多生善果之余福未尽,而恶业受报之时犹未到,所以今生或者晚年尚未堕落,其原因在此,并非他有特殊本领,造了恶业而仍然逍遥自在。

  

  须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有因必有果,并非别造殊胜之因,速证殊胜之果。定期之报,绝不可免。

  

  念佛就是修行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业来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不是修行人。如果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念佛应念念相续,无…

《修行精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