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地藏的意思

  地藏菩薩是誰?

  地藏法門的叁部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

  修行占察法當發種種願

  《占察經》的基本法門是十善

  《占察經》的離怯弱法

  空無自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地藏菩薩的功德

  地藏無盡誓願

  地藏菩薩循聲救苦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佛在忉利天宮爲母說法

  地藏誓願與稱名功德

  度盡衆生方成佛道

  孝女度母因緣

  光目女發大願度脫其母

  一王發願永度衆生

  病亡讀經利益

  結論

  

  前言

  中國的農曆七月民間稱之爲「鬼月」,流行普渡。以佛教來講,七月是地藏菩薩的涅槃日、成道日。所以今天我要介紹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內容包含了信、願、行。

  在信仰方面,首先我們要相信地藏菩薩發的願是真的;然後也學習他那樣發大願。在修行的實踐上,一方面要學習地藏菩薩廣度衆生,另一方面則可誦持地藏菩薩的名號、研讀相關的經典,並且修持地藏菩薩教我們如何忏悔、如何消除業障的法門。

  這些也正是我們法鼓山正在推行的,法鼓山一直非常重視修行佛法,而不僅僅是研究佛法。當然,研究是有用的,但若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層面上,不能落實成爲修行的方法,那不是佛法的目的,只是一種學問而已。

  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的意思,「堪」就是可以、能夠;「住」就是安定、安穩。地,可以解釋爲住處,也可以視爲如同母親懷胎的胎藏、孕育衆生的大地一般。地能蘊藏萬物,讓衆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例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就是靠著大地,提供我們生活上必需物質的來源。因此,地藏菩薩的大慈悲願,能夠解決一切凡夫衆生生前、死後的問題,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門。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便說,地藏菩薩成就了衆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如無盡的寶藏,憑借這些功德力量,能發起堅固的大慈悲,滿足一切衆生的心願。

  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也提到,衆生有一如來藏,如同「地藏」一般,藏著種種寶物,能讓衆生受用不盡;這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可能,如同地藏菩薩一樣。

  地藏菩薩是誰?

  地藏菩薩是什麼時候的人?從《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得知,他是在距離現在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以前的一位菩薩,已經度了許多衆生成佛,而他自己還沒有成佛。

  在中國曆史上,也有一位祖師叫做地藏菩薩。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有一位出生在韓國的僧人,俗姓金,名叫喬覺,是一位王族,他在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叁年),二十四歲的時候落發出家,法號地藏;後來帶了一條叫善聽的狗,來到中國安徽省的九華山修行了七十五年。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農曆七月叁十日的晚上圓寂,世壽九十九歲。而在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同樣是農曆七月叁十日那天,這位地藏比丘顯靈,很多人都相信他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于是就爲他啓建了一座塔,九華山也因此成爲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這座塔還在九華山上。

  事實上,地藏菩薩究竟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圓寂,由于那已是過去無量劫以前的事,我們無法得知。但是,現在很多人把九華山的這位地藏比丘,當做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提到地藏菩薩就把九華山的地藏比丘的故事,做爲主要介紹的內容,雖然未必恰當,但就信仰而言,是無可厚非,而且也是有用的,但是要探討地藏法門,還是應該由相關的經典入手。

  地藏法門的叁部經

  在藏經中,專門介紹地藏菩薩法門的一共有叁部,根據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時間先後次序來說,分別是:

  (一)《占察善惡業報經》兩卷  隋 菩提燈譯

  (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唐 玄奘叁藏譯

  (叁)《地藏菩薩本願經》兩卷    唐 實叉難陀譯

  此次講座所介紹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共有叁部經典,但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只是節取每部經典中與地藏菩薩本誓願力相關的經文。其中雖然大同小異,但各有重點,所以還是將它們分別抽離出來向大衆介紹,希望大衆對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能因此而有更正確、有系統的認識。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複普遊一切剎土,常起功業,而于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衆生應受化業故也,彼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衆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衆生一切所求,能滅衆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所謂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是指在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之前,地藏菩薩發了度衆生的願,依著這樣的願力,而不斷廣度衆生。經文中同時也介紹了地藏菩薩是如何發願、發願的內容,以及對人們的影響。

  依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地藏菩薩自發心以來,已經過了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早已功德圓滿,但他仍依本誓願力權巧化現、影應十方。而地藏菩薩對五濁惡世的衆生特別偏厚,所以自從十一劫以來,專門莊嚴我們這個世界,成就、成熟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

  因此,在釋迦牟尼佛宣說此經的法會中,地藏菩薩的身相端正莊嚴,威德非常殊勝,除了佛陀以外無人能比;而在娑婆世界的各種教化事業中,除了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諸大菩薩之外,也是無人能比。

  經中提到,因爲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能夠很快滿足一切衆生所求、所願;衆生有重罪、障礙,若求地藏菩薩,依著地藏菩薩的法門來修行,就能滅除所有的重罪,使得解脫,讓心得自在、安穩。

  有一次我在美國,遇到一位太太問我說:「師父,女人的業障是不是比男人重?」並且告訴我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裏講的。

  我說:「男人就沒有業障嗎?」

  她回答:「大概輕一點。」

  我說:「所謂的業障,是障礙我們不能聽聞佛法,障礙我們不能修行佛法,使我們煩惱重、問題多,這個叫做業障。你現在已經來寺院聽佛法,已經開始修行佛法,煩惱應該是比過去少了。」

  我又告訴她:「有的人自己有煩惱還不知道要去化解,不知道自求心安,那就是業障重的人,從這一點看來,有的男人的業障比女人還多。」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便是要使衆生滅除所有重罪,而得心自在安穩;若心不自在安穩,這種人便是業障深重,應該要修行地藏法門,能除罪消業,從障礙中得解脫。

  又是菩薩名爲善安慰說者,所謂巧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于此世界衆生渴仰受化得度。

  地藏菩薩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善安慰說者」,就是很會說法來安慰他人,因爲他所演說的佛法,能夠善巧開導初發心修行的衆生,使他們修學大乘佛法,不致因心性怯懦而不敢求大乘佛法、不敢相信衆生將來都能成佛。以此因緣,所以娑婆世界的衆生,都非常渴望、仰賴、樂意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並因此而得到超度。

  很多人認爲超度的意思,是超度死人,也有很多人說地藏菩薩是在地獄裏超度死人的,這些觀念似是而非,在這一部經裏介紹的地藏菩薩度的是活人,不是死人;倒是在另外一部地藏法門的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有提到超度亡靈的部分。

  修行占察法當發種種願

  地藏菩薩除了自己發願,也教我們要發願,修地藏法門,如何發願?又要如何修行地藏法門?

  根據經典中的介紹爲:

  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衆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谘受正法。

  這是說應當先生起至誠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且同時要發願,願一切衆生能早日親近、供養十方諸佛,聽聞諸佛說法;又能至心回向,使一切衆生都得到利益。

  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衆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爲他說。

  再來應該能禮敬十方一切法藏,發願十方一切衆生能夠受持、讀誦,如法修行,並且具備爲他人說法的能力。

  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衆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志不退轉。

  其次,還應該至心禮敬十方一切的賢聖,也就是一切的僧寶,其中包括賢僧及聖僧。賢僧是指持戒修福清淨的比丘、比丘尼;聖僧則是指阿羅漢、辟支佛和大乘等地以上的菩薩。除了禮敬十方一切賢聖僧,同時也要發願,願十方一切衆生,都能很快親近、供養一切賢聖僧,而且要發永不退轉的菩提心。

  所謂發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願心,發度衆生的大慈悲願心,這也是地藏菩薩以及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願心。不但自己發菩提心,也願一切衆生都能發菩提心,並且不退轉、不退心。所謂「志不退轉」,是說現在不退,將來、永遠也都不退,如果能不斷地發這樣永不退轉的願心,就能真的不退願心了。

  事實上,要能心不退轉是很難的。曾經有一位跟著我打了幾次禅七的年輕人,在受到感動之余,也發了大菩提心,告訴我說:「師父,我從此以後要永遠追隨您好好修行,一直到成佛爲止,不會改變了。」

  我當然說好,也叮咛他要心不退轉。

  過了兩年,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就突然消失不再出現了。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又遇見他,他告訴我:「師父,我現在先要結婚了,將來我再帶著妻子、孩子一起來當您的徒弟。」乍聽之下,好像願心還沒有退。

  只是時間又經過了七、八年,這段期間我還是不曾見到他,後來他的朋友告訴我有關他的一些消息,聽來生活似乎過得還不錯;于是,我寫了一封信,寄了一些資料給他,他也回了一封信來。

  信中提到,他很抱歉,因爲年輕時並沒有真正認清自己想要做什麼…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