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自由,你能解脫財、色、名、食、睡、嫉妒、障礙,那多自由自在!佛法講自由,最極自由;證了羅漢果,六通自在,多麼自由!像我們現在到美國還要坐飛機,可是有神足通的羅漢,舉步就到了。
說到這地方, 孫中山先生說:“佛學是哲學之母”,我要說:“佛法是科學之父”;就像飛機是科學家造的,它還要假機械才有能,要條件聚集才可造成。我們只要把人我是非放下,達到“無我”就自在解脫,得到神通了嘛!所以說佛法超越科學之上。我們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那就無我了。什麼叫做一心不亂?被人家罵,你聽進去能像贊歎你一樣;被人打一捶,就像在你身上拍肩一樣。你沒有嗔恚、貪愛這些煩惱,那就是定力。一心就是有這種不亂的定力,得到這樣的本能,那多麼自由自在!這種自由平等才真是我們所應求的啊!
你看!佛法是多麼好!多麼高!多麼妙!值得全世界的人來尊敬!只可惜我們沒有好好弘揚。
問:佛陀既然大慈大悲,爲什麼不能慈悲令一切衆生不要受苦難?
答:要知道,佛菩薩爲什麼要叫人修行呢?因爲“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佛法講緣生、講因果,有緣才有生,有因才有果;不講自然,不說無因。佛法能不能慈悲?因緣具足就能,因緣不具足就不能。佛法真理不亂說、不評是非,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佛法是因果法,就是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聽佛陀的話、依佛法修持,那什麼苦都解脫;你不依那個方法,佛陀對你的苦也無可奈何。醫生幫人醫病,可是他的爸爸病了,他也沒辦法叫他爸爸不生病、也沒辦法叫他不要死,這是個人的因果。
明白了這些,你就知道雖然佛陀大慈大悲,還是在因果之內慈悲。佛陀當然慈悲,舍了常寂光之樂,到這個苦世界來度化我們,這就是佛陀的慈悲。世間的父母夠慈悲了吧!媽媽幫你煮了飯,你總不能說:“媽媽!你幫我煮好飯,你還要我吃,真是啰嗦!你幫我吃好了。”媽媽吃飯,媽媽肚子飽,你自己飽不了啊!這是必然的!這件事必須要明白。
問:回向偈裏有一句:“花開見佛悟無生”,我們現在學佛,要先求悟還是先度他?
答:佛法是“般若惟一法,方便有多門”,佛法有種種方便;你先自度也好,先度他也好。楞嚴經有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但也講:“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大家要知道,你自身度了,才有力量度人;自身未度,如何度他呢?那不是好高骛遠嗎?所以大乘經上都是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自身未度而度他者,無有是處。”那是大乘經所說,不像小乘經只是重自利喔!經典上這部經這樣說,那部經那樣說,這是因對不同的衆生,所以說話有種種的差別;就好像兒女的性情不同,父母說話也就不同。
其實佛法是很微妙的,你先自修也好,先度他也好。比方老和尚,我若自修拜佛,那多麼好!現在我這樣領導人打佛七、創建道場,實在妨礙了自己修行。但是想一想,我建道場、說法度千萬衆生,那比一個人修行還要殊勝;因爲一個人修只是自已去西方,建大道場就能度千萬衆生同生西方。我還發大願,要度兩百萬出家人,我要把臺灣寶島變成佛國。臺灣有兩千多萬人口,度兩百萬還會多嗎?只是十分之一嘛!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但是願總是要發得大;發了願總有做到的一天,總是有希望的。不發願就沒有希望了,即使有能力也做不到。所以大家要好好發願。
不過爲了千穩萬當,你還是待“花開見佛悟無生”,那時你自修利他都好,不要像我這樣自修利他很苦啊!
問:西方是不是唯心造?
答:當然是唯心造。佛法講“萬法唯心”,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心造的,我們念佛也是在念心;離心沒有一切法,這要認識清楚。一切唯心,極樂是唯心造;地獄也是唯心造,心有貪嗔癡作殺盜淫,這就造了地獄;阿彌陀佛行四攝六度利益衆生,這就造了佛國土。
地藏經說到地獄的大床,一人睡亦滿,千萬人睡亦滿;還有火燒的銅柱使罪人抱。這都是睡在床上男女擁抱接吻、親親愛愛的,將來就感這果報。你看我們的手是冷的,一磨擦就生熱、生火;地獄之火也是如此。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皆是因果。明白了吧!大家還想睡在床上親親愛愛的?有的人心都想出家了,這還舍不得、那也放不下,完全是業障鬼!如果夫婦倆真是分不開,那你們就組個佛化家庭好了。
念佛修持
問:老和尚曾修過十次般舟叁昧,這在佛門是相當不容易的道行。想請教老和尚,般舟叁昧是什麼情形?我們如何來修呢?
答:說到“般舟叁昧”,這是印度話,此土叫“佛立叁昧”或;“常行叁昧”,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之一。這一法若能修成,眼見佛立在前,佛身高廣、遍滿虛空。天臺家有四種叁昧:常行、常坐、半行半坐、非行非坐。修這一法要九十日,在九十日之中常行;禮佛是可以,但不能坐也不能睡,還是以常行爲主,所以叫常行叁昧。
爲什麼要這樣?就是求其精進一行。想精進一行要萬緣放下,不萬緣放下,一行修不起來。所以此法是專門自修求解脫,一種很特殊的法門,非普通一般人所能修;好像上課一樣,這是博士班的課程,不是叁根普被之法。
修這一法絕對耍發大無畏、大勇猛心。什麼是大無畏、大勇猛心?把生死置之于度外,這一法才能修,否則不能輕易嘗試的。好像常行,大家能不能一口氣經行一日呢?常坐:是要九十日常不離蒲團,在上面跏趺坐。你沒那個體力、沒那個忍耐、沒那個恒心、沒那個大願,這個大行是起不來的。這“常行叁昧”,大家還是不要好高骛遠;最好行的是“半行半坐叁昧 ,調和身心好用功。
其實“般舟叁昧”能否行,首先是觀念的問題,就看你能不能吃苦。能吃苦就能行,不能吃苦,怎麼修般舟叁昧?你日常修行是不是禮佛叁千拜、念佛十萬聲?這基本功行你都未做到,如何修般舟叁昧呢?先要立誓:將士要死在戰場上,學士要死在文壇上,那我們修行人要怎樣呢?念佛的人應該死在佛堂裏。將士死在戰場,學士死在文壇,他們所得到的是什麼?我們念佛人九十日之中,即使你體力不夠、願力不切,但能咬緊牙根:“我一定要死在佛堂裏!”發這個大誓你就能行,而且行得很輕松。
所謂“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嘛!置生死于度外,有什麼法不能行?不能行,那你不是大丈夫!怎麼不能行?若不能行,佛陀還說這法做什麼?佛陀是大智慧之人啊!要知道,不行這一法,你無始以來的生死業報怎樣了?生死沒了,叁塗決定有份;生死沒了,你應度的衆生、父母、師長、冤親債主,何時才能度脫?
只要你大心一發、至誠心一起,凡心就合乎了佛心,這功力就是不可思議的。到時不要說九十日,九百日你一樣可以做。難就難在什麼呢?因緣欠缺。佛法講:“諸法因緣生”,沒因緣協助確實行不起來,所以要藉助因緣。
說到藉助因緣,佛法又講:“萬法唯心”,因緣是人創造的,大家要好好培養你的因緣。怎樣培養呢?自己不能修道,供養人家修道,這就培了修道的好因,將來你就可以修道了;助人家了生死,那你了生死的因已經種下去了。當然因果法、因緣法,這是有時間性,不能超越的,大家好好發心做就是了。
“將相本無種”喔!聽到這些話,要想:“人家能做,我也能做!”要發這個心才可以。“他能做到,我怎麼做不到?無量諸佛都已成佛了,爲什麼我還沒有成佛?”在這地方要生大慚愧,不要老是凡情放不下。佛法講得那樣妙、聽得那樣多,究竟奉行了幾點?有沒有做到?怎麼一點點都不好好去嘗試呢?
聽了般舟叁昧,能行不能行呢?“萬丈高樓從地起”,你們要想將來達到,還是先按部就班,做現在所應做的。這就是叫你不要好高骛遠,應做的你不做,還想著要怎樣,那不是妄想嗎?還是要腳踏實地,否則現前你應該做的都沒做到,還問這問那的,多費戲論、多費時間而已!
問:老和尚修了十次般何叁昧,經上說修這法門,佛能現前。老和尚見到佛了嗎?
答:我啊!我要講見到了,那就是打妄語;我要說沒見到,你們又會說:“老和尚!你怎麼行了十次都沒見到佛?”所以,見與不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問者:我知道老和尚見到了……
答:(老和尚中斷他的話而說)我見到了—大家都是佛!
問:見到佛,是佛來讓我們見嗎?
答:佛也沒有來,你也沒有去,佛是無來無去,無來無去才是佛。只要心一靜,心佛一相應就能見到佛;佛是遍一切處的,何處沒有佛?連我桌上的衛生紙裏都有佛。
不過在這地方我有個交待:見佛也好,不見佛也好,大家深信因果就好了。即使見到佛,也要分辨一下;尤其老婆婆們,不要以爲:“我見到佛了!我見到佛了!”說不定是見到魔!
怎樣分辨是正境、邪境?能見佛首先心境要入于定。怎樣叫做定?拿打佛七來說,家裏有電話來了:“媳婦生了個白白胖胖的孫子,你趕快回來看看!”“我現在要念佛啊!她生她的,沒我的事。”不要一通電話來就要趕回去看看孫子。不論家裏有什麼事情,聽到了心境還是安然,那就有一點點定了。如果聽了,身雖然還在這裏,“唉呀!是回去好還是不回去?”這就不是定,那就亂了,亂得不得了。你這心境怎能見佛?決定見不到。
如果你善根深厚沒有魔障,入于靜境,“淨極光通達”嘛!入于靜境決定有所顯。此時你見佛,身心是安然寂靜的,這是好消息;如果見到佛,身心不安然、不寂靜,或者在見的時候有恐懼,那就不是好境。把這個照妖鏡(正如見)拿在手裏;見到也好,不見到也…
《法海釋疑(妙蓮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