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是在家修行的,所以說不管是爲國家、爲自己修行,都需要先把家調理好,對自己苛求,對家人不要苛求。在家庭中盡到責任義務,然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子帥以善,孰敢不善?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一人仁,一家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個風氣的形成,都是自我躬行實踐,然後蔚然成風的。
六、以責任義條爲生活的重心
我們第個人的生活一不定要有重心,否則就變成雜亂無章。我們生活的重心就是責任與義務。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都要確實盡到。很多人最有興趣的是每個月領薪水的時候,更有興趣的是領年終獎金;最傷腦筋的就是工作,這樣的話,工作對你將是一種逃避不掉的懲罰;反之,如果你對工作有一咱感恩的心,認爲你的工作正大光明而有意義,感覺生命有所寄托,執情能夠發揮,那麼,用你的熱情發揮你的創造力,用你的智慧改善、提高你的工作素質跟能量,你就會知道:付出的必能獲得,貢獻的必受尊重。倘若你不想貢獻,結果是喪失榮譽;你只想獲得,不想付出,責任義務就成了精神負擔。逃避工作物結果,人生的人地會大打折扣。
我們講“緣生可貴”,“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說一切東西並沒有自我,只是一個機緣,彼此相互依存,能夠互益,才能共存。同樣,我們人在任何一個團體裏,首先要能夠適應環境,喜歡工作,跟工人對立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你要想受尊重,就必須要有貢獻;你發想能獲得,就必須先付出。如查反其道而行,一定是活得很無奈。不要說我們是在家人,就連剛才我講過的百丈大師,他都“一日不作,一日晃食”。到了他八十多歲,他的徒弟們憐憫他,把他的工具收起來,那一天他硬是不吃飯。一個禅者,他們不但有目空宇宙的心胸,而且有行實踐的美德,離開了躬行實踐,一切都是空話。你若不創造價值,你就活得毫無價值,如果你不能構成工作的需要,你自己也會感覺活得沒有意思,要是逃避責任義條,專門來修行,那你的修行決不會成功。有人說老師,我要退休了,我的錢也存夠了。我說你盡管有飯吃,但不能不做事,社會上若都像你這樣,生之者寡,食之者衆,那國家就窮了,必須要人人生産,國家才會富足,人人敢戰鬥,國家才會強盛;若是人人逃避生産,國家才會富足,人人敢戰鬥,國家才會強盛;若是人人逃避生産,最後大家都沒飯吃,人世間人逃避戰鬥,最後這個國家就在曆史上消失了。所以我們學禅,是人中的典型,不是逃避責任義務,不是個廢料,這一點非常重要。
七、以窮本溯源爲參學課題
水有源,木有本,真實的是原本的,真理只能發現不能創造,而且真理是唯一的,所以禅的特性就是超越,它超越宗教、超越哲學。凡是不能超越,只用表層意識來發現,來編織,來說明本體論、宇宙論、認識論、方法論、然後從宇宙延伸到人生,産生了人生觀、曆史觀……這都叫“概念遊戲”、“廢知識”,你知道了它,對你什麼改變;你不知道它,也不缺少什麼,佛法則不然,它叫你窮本溯源——一切萬事萬物的源頭是什麼?一切生命的實質是什麼?一切從哪裏業?到哪能裏去?有人跟我說:“老師,這個我知道。”“你知道什麼?”“萬物皆空嘛!”“愛說笑!”爲什麼有人說空,他的師父還打他一棒?這一棒的目的在哪裏?挨打的人應該有什麼感受?這個地方要能弄清楚,我就說你懂得空,而且你也大徹大悟。如果你嘴巴講空,那叫廢知識,你知道空跟不知道空有什麼差別?爲學大用在能變化氣質。王陽明說:“我的良知猶如金丹一粒,點鐵成金”,他的良知那麼厲害,那禅宗的大徹大悟,要是不能夠轉凡成聖,那叫什麼頓悟法門?叫什麼圓頓法門?圓就是最圓滿,頓就是最快速。我說你講空還欠一棒。所以一定要悟,要真悟,要自己悟到了理未萌、事未生,到了一切理、一切事沒有發生以前是個什麼?禅是“語忌十成”的,只能說九九……不能再加,再加了就是十成,我都告訴你了,你悟的機會就沒有了,堵塞你悟的門路,這是有罪的。
我第一次在臺南講“禅、禅學與學禅”,講到禅是什麼?禅是心的原態;是生命的基本屬性;是生命的共相;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這已是九九九九了,只要你再加一點點,就不對了。如果有人還要問我,我可以補充一個動作,或者多少有點效果,重要的要你親自去到達那個境界,我絕不欺騙各位,有自我突破這回事,自我突破就是圓證無上瑜伽,瑜伽就是相應,無上瑜伽是無上相應,跟宇宙合二爲一,這是密宗的最高境界大手印。不管你學什麼宗派,你要是不親悟、不親證,那是欺人自欺,那是浪費光陰。我還特別說出禅是正見加正受。什麼叫“正見”?看得最真實、是原本,天地未分,億萬個銀河系沒有形成以前。什麼叫“正受”?有一個迥然不同的感受,你講話我聽得清清楚楚,左耳進右耳出,你不講話的時候,去找妄想找不到。各位現在找找看,找妄想、找念頭,應該找不到才對,爲什麼?一念不生全體現。人想叫念頭煞車是很難的,你能夠把念頭停住,就叫自我主宰;念頭來了你能知道,就是秒秒安祥。 《證道歌》說“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又說“但得本,不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各位看了老師的講詞,看了些佛學著作,見人就講道理,浪費生命,那不是功德,你那是造業。他已經被六塵活埋了,你還要給他增加點法塵,永遠不能出頭了,我自己能到達一切理的根源,固然是好事,如果不能,就保持“正受”。你能保持到聽話清清楚楚,說話信口就說,不聽不說,一念不生,這個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正確的感受。達摩大師說,入道有理入,有行入。你能保持正受,這叫行入,只要一上路,早晚也到家。如果你沒有正見,也沒有正受,那是沒辦法修禅的。因爲正見與正受,是禅的兩個翅膀,向上要靠兩個翅膀。你一旦有了正見,馬上正受就出來;我要從別人那兒得來正受,能夠保任得住,管帶得了,這叫“行入”,久久必得正見,這個最省力的。
爲什麼我不鼓勵由參話頭或參公安得到正見呢?因爲現在跟過去不同,過去參得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沒有關系,你現在汽車不是汽車,火車不是火車,那很麻煩。所以你不必專門參話頭,你可以空閑的時候提起來,有事的時候放下它,但是有一樣東西不要放,那就是“安祥的心態”不要丟掉,不要叫它溜走,鑄定一生了畢大事。哪怕你理在工作,等到退休以後最後的沖刺,我保證你還來得及,何老就是一個榜樣,他六十歲開始學禅,不過兩年就圓滿了,他的功夫就是保持安祥。
有很多人說“安祥”這兩個字太好了,因爲《妙法蓮華經》說:“世尊從甚深禅定中安祥而起”,只有佛才安祥,用得很好,也有人說這兩個字用得不妙,人家是言字旁的“詳”,你怎麼給它換成“祥”?因爲用“言”字旁表示他說話,他若不說話,那麼言字旁就用得有點牽強。而我們這個“安祥”,是說“心安則祥”,如果保持住安祥的心態,人生大吉大利、秒秒通暢,不但吉祥,還可以成佛。
如果各位工作不允許你去參話頭,平常保任安祥又時常溜走,這種狀況下,你可以多唱禅歌,唱禅歌的人,小孩不會作噩夢,身體會健康。
佛曾經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若能找出這個“生佛平等”的所以然來,你就大徹大悟,你對宇宙萬事萬物不再有任何疑惑;你要是找不到,不如“行入”,老老實實保持安祥,現在還有人能夠把安祥奉送給你,活在安祥時裏的人,沒有昨天,明天,只是現在;活在安祥裏的人,沒有煩惱惱,沒有人能攫奪他心靈的喜悅。所以我們參禅的中心課題,就是要窮本溯源,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頭、共相、本來面目,那就叫大徹大悟,那會起驚天動地的變化,必定轉凡成聖,贏得生命的圓滿,到達生命的永恒。
八、以恒持禅定爲始終正行
我們講的禅定,是禅宗祖師禅的禅定,那是外不著相,內心不亂的。
安祥禅的禅定有叁種:
一是離執禅定:當我們得到安祥,走到西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但是好像一個人在走,既沒有看到什麼,也沒有記得什麼,這是離開執著,這是《證道歌》講的“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常獨行、獨步不是叫你一個人到深山野外去散步,而是走到十字街頭,好像沒有人一樣,外在的東西不再對你構成幹擾,內心也不再起念,這是離執禅定。
“離執禅定”雖做得很好,但是過去那些無始無明,那些“業”還在,有時候盡管不上街,還是起很多雜念,但心明年如何?後年如何?到了一百歲又如何?其實你未必能活到一百歲啊!這個“執”就是過去的陳年舊賬。“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一定要把它拔掉,要去執。去執要靠反省的功夫,依照反時針的順序,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如果反省得很認真、很相應,會反省到媽媽生你時的痛苦狀況,你不甘心來又不得不來的情形。在會友中有好幾位已經知道自己過去世是人或者非人……我從來不說自己做不到的話,當我反省的時候,也能反省到媽媽生我、媽媽沒生我以前……當你把執著都去掉了,那時只要一錯就知道,剛要錯就煞車,念頭一起就知道不對,這叫自我主宰,自己當家。人,十個有九個活得不當家,早上決定的事,下午又變了,誰叫你變呢?是你自己要變,現在,在座的人,每位都是離執禅定,如果你說“我沒有離執”,那你今天下午真是浪費時間白來了。
在離執禅定中作反省,就叫做“去執禅定”。要反省得很徹底、很專心、很相應,不要求快速,只求確實。反省到最後,便是”無執禅定“,沒有了執著叫“真無漏”。真無漏是煩惱再也攻不進來,未來的生命不可能再製造任何錯誤,你所到之處散播安祥、散播光明,使社會更祥和,國家更強盛,世界更和平。
如果離開了禅定的正行,處處起分別,處處起執著,就不是禅者的正行。真正的佛法是一般的,是在世間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屬于少數人的。每個佛教徒的使命,是嚴土熟生;莊嚴佛土,有衆生的地言都是佛土;成熟衆生,使衆生有正見,有正行,使衆生由自我之愛,擴展爲大慈大悲。大慈就是無緣大慈——無條件地同情;大悲,就是同體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能夠我樣,這個大定宙、人生、地球就會變成淨土。
以上講了那麼一大篇,說它是禅嗎?那麼禅是什麼?說它不是禅,那什麼是禅?真正的法,是建立在感受跟感覺上,你要是有禅的感覺,這就是如假包換的禅;你要是滑禅的感覺,那我在這裏所說的都是廢話,對你是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生命,因爲時間就是生命。
古人說“人人有個無價大寶”,重要的是“緣生可貴”。一個人能遇到正法,等于是十八劫的十八萬次方的時間。人,不會輕易就遇到正法,而遇到正法後如果業障很重,電阻很大,也接受不了正法,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給你的正受。我們講了半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有個無價大寶,等會兒各位離開,不要忘記把它隨身攜帶,不要把它扔了或丟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各位!
《佛法在世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