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在世间▪P3

  ..续本文上一页也是在家修行的,所以说不管是为国家、为自己修行,都需要先把家调理好,对自己苛求,对家人不要苛求。在家庭中尽到责任义务,然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子帅以善,孰敢不善?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人仁,一家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个风气的形成,都是自我躬行实践,然后蔚然成风的。    

  六、以责任义条为生活的重心

   我们第个人的生活一不定要有重心,否则就变成杂乱无章。我们生活的重心就是责任与义务。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都要确实尽到。很多人最有兴趣的是每个月领薪水的时候,更有兴趣的是领年终奖金;最伤脑筋的就是工作,这样的话,工作对你将是一种逃避不掉的惩罚;反之,如果你对工作有一咱感恩的心,认为你的工作正大光明而有意义,感觉生命有所寄托,执情能够发挥,那么,用你的热情发挥你的创造力,用你的智慧改善、提高你的工作素质跟能量,你就会知道:付出的必能获得,贡献的必受尊重。倘若你不想贡献,结果是丧失荣誉;你只想获得,不想付出,责任义务就成了精神负担。逃避工作物结果,人生的人地会大打折扣。

   我们讲“缘生可贵”,“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说一切东西并没有自我,只是一个机缘,彼此相互依存,能够互益,才能共存。同样,我们人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首先要能够适应环境,喜欢工作,跟工人对立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你要想受尊重,就必须要有贡献;你发想能获得,就必须先付出。如查反其道而行,一定是活得很无奈。不要说我们是在家人,就连刚才我讲过的百丈大师,他都“一日不作,一日晃食”。到了他八十多岁,他的徒弟们怜悯他,把他的工具收起来,那一天他硬是不吃饭。一个禅者,他们不但有目空宇宙的心胸,而且有行实践的美德,离开了躬行实践,一切都是空话。你若不创造价值,你就活得毫无价值,如果你不能构成工作的需要,你自己也会感觉活得没有意思,要是逃避责任义条,专门来修行,那你的修行决不会成功。有人说老师,我要退休了,我的钱也存够了。我说你尽管有饭吃,但不能不做事,社会上若都像你这样,生之者寡,食之者众,那国家就穷了,必须要人人生产,国家才会富足,人人敢战斗,国家才会强盛;若是人人逃避生产,国家才会富足,人人敢战斗,国家才会强盛;若是人人逃避生产,最后大家都没饭吃,人世间人逃避战斗,最后这个国家就在历史上消失了。所以我们学禅,是人中的典型,不是逃避责任义务,不是个废料,这一点非常重要。     

  七、以穷本溯源为参学课题

   水有源,木有本,真实的是原本的,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而且真理是唯一的,所以禅的特性就是超越,它超越宗教、超越哲学。凡是不能超越,只用表层意识来发现,来编织,来说明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然后从宇宙延伸到人生,产生了人生观、历史观……这都叫“概念游戏”、“废知识”,你知道了它,对你什么改变;你不知道它,也不缺少什么,佛法则不然,它叫你穷本溯源——一切万事万物的源头是什么?一切生命的实质是什么?一切从哪里业?到哪能里去?有人跟我说:“老师,这个我知道。”“你知道什么?”“万物皆空嘛!”“爱说笑!”为什么有人说空,他的师父还打他一棒?这一棒的目的在哪里?挨打的人应该有什么感受?这个地方要能弄清楚,我就说你懂得空,而且你也大彻大悟。如果你嘴巴讲空,那叫废知识,你知道空跟不知道空有什么差别?为学大用在能变化气质。王阳明说:“我的良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他的良知那么厉害,那禅宗的大彻大悟,要是不能够转凡成圣,那叫什么顿悟法门?叫什么圆顿法门?圆就是最圆满,顿就是最快速。我说你讲空还欠一棒。所以一定要悟,要真悟,要自己悟到了理未萌、事未生,到了一切理、一切事没有发生以前是个什么?禅是“语忌十成”的,只能说九九……不能再加,再加了就是十成,我都告诉你了,你悟的机会就没有了,堵塞你悟的门路,这是有罪的。

   我第一次在台南讲“禅、禅学与学禅”,讲到禅是什么?禅是心的原态;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是生命的共相;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所以然。这已是九九九九了,只要你再加一点点,就不对了。如果有人还要问我,我可以补充一个动作,或者多少有点效果,重要的要你亲自去到达那个境界,我绝不欺骗各位,有自我突破这回事,自我突破就是圆证无上瑜伽,瑜伽就是相应,无上瑜伽是无上相应,跟宇宙合二为一,这是密宗的最高境界大手印。不管你学什么宗派,你要是不亲悟、不亲证,那是欺人自欺,那是浪费光阴。我还特别说出禅是正见加正受。什么叫“正见”?看得最真实、是原本,天地未分,亿万个银河系没有形成以前。什么叫“正受”?有一个迥然不同的感受,你讲话我听得清清楚楚,左耳进右耳出,你不讲话的时候,去找妄想找不到。各位现在找找看,找妄想、找念头,应该找不到才对,为什么?一念不生全体现。人想叫念头煞车是很难的,你能够把念头停住,就叫自我主宰;念头来了你能知道,就是秒秒安祥。  《证道歌》说“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又说“但得本,不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各位看了老师的讲词,看了些佛学著作,见人就讲道理,浪费生命,那不是功德,你那是造业。他已经被六尘活埋了,你还要给他增加点法尘,永远不能出头了,我自己能到达一切理的根源,固然是好事,如果不能,就保持“正受”。你能保持到听话清清楚楚,说话信口就说,不听不说,一念不生,这个就叫“正受”。正受就是正确的感受。达摩大师说,入道有理入,有行入。你能保持正受,这叫行入,只要一上路,早晚也到家。如果你没有正见,也没有正受,那是没办法修禅的。因为正见与正受,是禅的两个翅膀,向上要靠两个翅膀。你一旦有了正见,马上正受就出来;我要从别人那儿得来正受,能够保任得住,管带得了,这叫“行入”,久久必得正见,这个最省力的。

   为什么我不鼓励由参话头或参公安得到正见呢?因为现在跟过去不同,过去参得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没有关系,你现在汽车不是汽车,火车不是火车,那很麻烦。所以你不必专门参话头,你可以空闲的时候提起来,有事的时候放下它,但是有一样东西不要放,那就是“安祥的心态”不要丢掉,不要叫它溜走,铸定一生了毕大事。哪怕你理在工作,等到退休以后最后的冲刺,我保证你还来得及,何老就是一个榜样,他六十岁开始学禅,不过两年就圆满了,他的功夫就是保持安祥。

   有很多人说“安祥”这两个字太好了,因为《妙法莲华经》说:“世尊从甚深禅定中安祥而起”,只有佛才安祥,用得很好,也有人说这两个字用得不妙,人家是言字旁的“详”,你怎么给它换成“祥”?因为用“言”字旁表示他说话,他若不说话,那么言字旁就用得有点牵强。而我们这个“安祥”,是说“心安则祥”,如果保持住安祥的心态,人生大吉大利、秒秒通畅,不但吉祥,还可以成佛。

   如果各位工作不允许你去参话头,平常保任安祥又时常溜走,这种状况下,你可以多唱禅歌,唱禅歌的人,小孩不会作噩梦,身体会健康。

   佛曾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若能找出这个“生佛平等”的所以然来,你就大彻大悟,你对宇宙万事万物不再有任何疑惑;你要是找不到,不如“行入”,老老实实保持安祥,现在还有人能够把安祥奉送给你,活在安祥时里的人,没有昨天,明天,只是现在;活在安祥里的人,没有烦恼恼,没有人能攫夺他心灵的喜悦。所以我们参禅的中心课题,就是要穷本溯源,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头、共相、本来面目,那就叫大彻大悟,那会起惊天动地的变化,必定转凡成圣,赢得生命的圆满,到达生命的永恒。     

  八、以恒持禅定为始终正行

   我们讲的禅定,是禅宗祖师禅的禅定,那是外不着相,内心不乱的。

   安祥禅的禅定有三种:

   一是离执禅定:当我们得到安祥,走到西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是好像一个人在走,既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记得什么,这是离开执着,这是《证道歌》讲的“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常独行、独步不是叫你一个人到深山野外去散步,而是走到十字街头,好像没有人一样,外在的东西不再对你构成干扰,内心也不再起念,这是离执禅定。

   “离执禅定”虽做得很好,但是过去那些无始无明,那些“业”还在,有时候尽管不上街,还是起很多杂念,但心明年如何?后年如何?到了一百岁又如何?其实你未必能活到一百岁啊!这个“执”就是过去的陈年旧账。“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一定要把它拔掉,要去执。去执要靠反省的功夫,依照反时针的顺序,今天反省昨天,今年反省去年,如果反省得很认真、很相应,会反省到妈妈生你时的痛苦状况,你不甘心来又不得不来的情形。在会友中有好几位已经知道自己过去世是人或者非人……我从来不说自己做不到的话,当我反省的时候,也能反省到妈妈生我、妈妈没生我以前……当你把执着都去掉了,那时只要一错就知道,刚要错就煞车,念头一起就知道不对,这叫自我主宰,自己当家。人,十个有九个活得不当家,早上决定的事,下午又变了,谁叫你变呢?是你自己要变,现在,在座的人,每位都是离执禅定,如果你说“我没有离执”,那你今天下午真是浪费时间白来了。

   在离执禅定中作反省,就叫做“去执禅定”。要反省得很彻底、很专心、很相应,不要求快速,只求确实。反省到最后,便是”无执禅定“,没有了执着叫“真无漏”。真无漏是烦恼再也攻不进来,未来的生命不可能再制造任何错误,你所到之处散播安祥、散播光明,使社会更祥和,国家更强盛,世界更和平。

   如果离开了禅定的正行,处处起分别,处处起执着,就不是禅者的正行。真正的佛法是一般的,是在世间的,不是特殊的,不是属于少数人的。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是严土熟生;庄严佛土,有众生的地言都是佛土;成熟众生,使众生有正见,有正行,使众生由自我之爱,扩展为大慈大悲。大慈就是无缘大慈——无条件地同情;大悲,就是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能够我样,这个大定宙、人生、地球就会变成净土。

   以上讲了那么一大篇,说它是禅吗?那么禅是什么?说它不是禅,那什么是禅?真正的法,是建立在感受跟感觉上,你要是有禅的感觉,这就是如假包换的禅;你要是滑禅的感觉,那我在这里所说的都是废话,对你是浪费了你的时间和生命,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古人说“人人有个无价大宝”,重要的是“缘生可贵”。一个人能遇到正法,等于是十八劫的十八万次方的时间。人,不会轻易就遇到正法,而遇到正法后如果业障很重,电阻很大,也接受不了正法,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给你的正受。我们讲了半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有个无价大宝,等会儿各位离开,不要忘记把它随身携带,不要把它扔了或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各位!

  

  

《佛法在世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