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祖師禅與安祥禅▪P3

  ..續本文上一頁性,要是死人會煩惱嗎?有煩惱就是菩提自性顯露,而有覺性才會感到煩惱,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念念自知”。

  

   八正道:正念、正思惟……鼓勵我們多運用思惟力。人們一輩子的腦子開發不到百分之叁十,就是我們想得少。“想”得“正”不但不影響健康,而且會長壽。一些高僧、大哲學家、大學者都是長壽的,像佛協的趙老菩薩趙樸老,八十幾歲了,看起來像五十多歲的人,頭發染一染,我都敢喊他老弟”,但我還是喊他先生,因爲他的學問、道德修養是第一流的,不作第二人想。

  

   前面說:想會落入想陰,現在又說想可以長壽,是否太矛盾?“想”若和自己的生活、工作、責任、義務、國家前途、及大衆的福祉無關的就是“妄想”,想什麼自己都不清楚就是“想陰”。有目標、有步驟、把握一個主題去想,而且要想出結論,這叫正念、正思惟。正思惟對我們有益,妄想對我們有害。

  

   佛祖釋迦牟尼,早先追隨外道六師學法,覺得不滿意。然後學禅定,日中一食,營養不良,當時正是壯年,身體很糟,由牧羊女施舍羊奶,在尼連河洗個澡,用吉祥草鋪坐位在菩提樹下說:“我要不開悟,我就坐在這裏不起來!”由初夜到中夜就開悟了,悟了什麼?如何悟呢?就是用“思惟”去探討,由現象發掘所有現象的實質,悟出了宇宙的真實。宇宙的真實就是生命的真相和生命的流程——無明緣行、行緣識……這種流程就是輪回的過程。悟出生命的真相就是“萬法從緣生”,一切事物都是條件的組合,沒有單一存在的。從浩翰的星海,到地球上的一沙、一葉,都不是單一存在的,都是組織的現象。

  

   緣生用現在的詞彙就是“組織”。緣生對不常接觸佛法的人很陌生,我們就講“組織”。宇宙的一切存在都是組織現象,除了組織,沒有單一存在的,單一就代表不存在。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當你把質子、電子、中子分離後,會發現什麼都沒有。我們不妨下個界說:“組織”是“萬有共同的基因”,是“創造唯一的手段”。作曲家用幾個簡單的音符,譜出不朽的樂章;美術家用簡單的線條,勾出了絢麗的畫面;自然科學家用叁個中子,打進鈾二叁五變成鈾二叁八,産生了核子連鎖反應。改變了組織,也就改變了型態和性能。這是佛祖最初的認識。真正要做佛祖的孝子賢孫,使佛法不走樣,一定要記得“萬法因緣生”。

  

   因爲有“緣生”,“空”義才能成立。比如這只花瓶,把瓶子歸還泥土,把花歸回枝上,什麼都沒有;比如房子,把木頭、水泥、磚瓦、人工的因素抽掉,分得不能再分,找到最後,沒有一個不變的房子存在。因爲緣生就有了運動,萬生萬物都在動,因爲動所以“諸行無常”。一切變動不居,透過成、住、壞、空四個過程,條件分離,形體不在,所以“諸法無我”。當初佛祖悟的就是這麼簡單。以後,學者的文章,愈作愈深奧;道理愈來愈晦澀,最後只有他一個人懂,這不叫弘法。把法封閉起來,這是毀法、謗法。

  

   把佛教分成大小乘是很愚昧的,阿羅漢悟的不夠嗎?佛最初也是阿羅漢。大乘,是佛學的一部分,菩薩造論,佛祖說經,經論就是佛法,把佛說的經延伸,産生學佛的學問。這個學問如果脫離了實踐,不能在血肉生活的現實裏生根,那只是虛無主義,對人的生、死、苦、樂絲毫不能解決。而安祥禅就是把祖師禅稀釋,一分一毫也不脫離正法,把別人不能接受的收起來,把別人能接受的拿出來,如此而已。

  

   (3)事事心安

  

   □每件事做得心安無愧,可以對人、對天、對佛,可以做子女的榜樣,可以無忝父母所生。佛法是很嚴厲的,因果絕不是迷信,否則你反省一下就明白。煩惱與錯誤同在:當你說錯了話,做錯了事,看錯了問題,問題不是這樣,你看了是這樣,都會有煩惱,都會不灑脫、不自在。

  

   毀滅與罪惡同步:當一個人在走向罪惡的同時,也就是在走向毀滅。

  

   更淺顯的說: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要學禅、學正法,必須能做到事事心安。不肯做好人,不肯做正人君子,學佛法絕不會成功。佛有十個名號,其中一個是“丈夫”,就是指“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要不是大丈夫,不是頂天立地,不能對天地、鬼神而無愧,絕不能成佛。所以說要“事事心安”,恰到好處,沒有傷害到別人。

  

   (4)秒秒安祥

  

   □保持每一秒鍾都很安祥。在工業社會,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什麼是安祥?現在各位心裏的感受就是安祥。因爲,我講話你可以聽,我不講話時你一念不生,全體現量。

  

   能做到“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很快就可以掌握幸福,家庭調和,事業通暢,這些話都是可以現證的。正法的推行,應根據時代的需要。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空氣汙染,噪音汙染,要是在靜坐的禅定中,突然受到怪聲音的震撼,恐怕會走火入魔,不是懶惰,是找不到適合打坐的環境。此外,就一般人而言,也沒有環境和時間參話頭。而且在工業社會,禁忌太多,限製太多,過去的修行方法于今不宜。

  

  五、安祥禅的戒條

  

   有人問:安祥禅有沒有戒條?如基本五戒?沒有!因爲學禅是上上根器、第一流的人。孔子絕不會對七十二賢人說:“你們不要偷東西!”因爲七十二賢人都是最好的,怎麼會偷東西?那教育不是失敗嗎?所以,我們不須列出戒條,也不須叫學禅的朋友不要做壞事。佛祖是在四十歲以後才開始說戒,因爲人愈來愈多,良莠不齊,才須要戒條。安祥禅唯一的戒條是:“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爲,不可爲的事斷然不想。”誰要能做到這一點,便會使鬼服神欽,便能仰俯無愧。做的事都可以公開,怕別人知道的事不做、不想,這條戒,誰做到了,誰就是聖人,若做不到,學禅是徒勞!

  

   今天這個時代,呈現出了一股逆流——反進步、反淘汰。現在誠然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領域開拓了,深度升華了,人類的活動沒有一樣不受知識的支配,但卻有人高喊:我們是迷失的一代!爲什麼?知識雖然很發達,但是脫離了人本主義。知識的著眼,不是爲人類謀福利,大家研究知識、研究學問,沒有人研究生命的本質是什麼?除了佛法,沒有人肯去研究,因爲連自己都不認識,給誰造福?也沒有人研究如何主宰生、死、苦、樂的問題,更沒有人研究、肯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所以價值觀念混亂,社會行爲多元。知識愈發達,人類的災難愈大;知識爆炸,不能帶來和平,反而造成大量的死亡,造成大規模的毀滅,超威力的殺傷,這種知識好嗎?

  

   現在,物質文明發達。小時候,母親給我做雙布鞋得好幾天,穿起來也不舒服。現在幾分鍾就出産一雙球鞋,樣式好,合腳又防水。任何東西比過去容易獲得,而且價格便宜,有人感覺知足嗎?有人心懷感謝嗎?沒有!我們不當水泥匠,有房子住;我們不會紡織,有衣服穿;我們沒有種莊稼,有飯吃,沒有人心存感謝,沒有人對那些從事生産者産生一份敬意、一份親切感。每個人,無條件自負,無條件看不起別人,這都是危機,對一個祥和的社會,這是一種傷害。

  

  六、宗教的種類

  

   如果不弘揚佛法,不推行禅,就擺脫不了迷信。什麼是最好的宗教?佛教是最好的宗教。什麼是最好的法門?禅宗是最好的法門。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

  

   (一)理智的宗教

  

   研究吠陀經、奧義書,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理智的宗教對人生有幫助,可以使人理性、冷靜,其缺點是空疏、冷漠、只能獨善其身。

  

   (二 )感情的宗教

  

   信奉一神爲救主,禱告、忏悔,淚流滿面非常由衷,而以信爲足夠和必須的條件。感情的宗教,使人心靈有所寄托,但容易使人盲目、固執,易導發宗教的排他乃至戰爭。

  

   (叁)肉體的宗教

  

   用種種折磨肉體或把整個形體扭曲,盡在肉體上下工夫,要長生不死,連地球都有一定的壽命,所有的現象都逃不過成住壞空,練肉體,說長生,豈不是自欺欺人?這些肉體的宗教,好處在能鍛煉提升意志力,壞處就是執著肉體。而執著便是不解脫。

  

   (四)拜物的宗教

  

   在日本有一處道場拜生殖器;有些地區人民拜蛇;中國北方也有拜五大家──胡、黃、灰、白、柳,這都是物;還有拜石頭;有人以柳樹爲柳仙來膜拜,這些等于是自我人格的放棄,對人格尊嚴的否定。

  

   人是萬物之靈,除了人,所有的動物,它的表層意識──心的表面,第一、就是本能食欲與性欲是不用教的;第二、運動功用:只要加以訓練,就可以到馬戲團去表演;第叁、情感。只有這叁個領域,修行是不會成功的,不可能成佛的。人,除了本能、感情,還有理性、智性與思惟能力,否則如何悟道?沒有理性,怎麼選擇吉凶禍福?善惡是非?

  

   禅不只是理智的宗教,凡是人爲的真理,都不是永恒的真理。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真理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就不是原本的、永恒的真理了。

  

   禅不是肉體的宗教。禅注重修心,注重打“牛”,不是主張打“車”,所以不是肉體的宗教。

  

   禅不是感情的宗教。禅的倫理觀念很強,但信是智信,決不盲目;禅的情是大慈大悲,無條件施予衆生無償之愛。

  

   禅,是生活的宗教。把對禅的信念,對佛法的信仰與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具體反應出來,也就是把最高深的法,實踐並反應在最平凡的現實生活中。所以龐蘊居士說:神通妙用就是運水搬柴。沒有奇特,法是…

《禅、祖師禅與安祥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禅、禅學與學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